韩书力:离不开的西藏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_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当初的进藏和留藏都有年轻人的冲动在其中,那么几十年中,韩书力有太多的机会——说机会已经有些不贴切,说选择似乎更合适——可以离开西藏。最直接的那一次就是1980年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可三年一毕业韩书力又回到了西藏。后来两次到法国办画展,尤其是第二次,法国的朋友简直可以说是恳求韩书力留在巴黎,但是韩书力还是又回到了西藏。
  1973年冬,一个矢志不渝从事绘画艺术的汉族年轻人,为了艺术走进了雪域高原,这一进就是整整40余年,餐风沐雨,不改其志,终成大家。他,就是西藏美协主席韩书力。
  
  寒来暑往,日积月累,本着对艺术的执着与坚定,韩书力终于创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颠覆传统中国水墨画的画法,以黑白颠倒的方式呈现水墨,画面或是阴阳交错,或是有投影,或是文字与图片的玩味组合,形成了独特的“韩氏黑画”。
  近日,带着近半个世纪的探索成果,“韩书力西藏绘画展”来到了上海,走进了中华艺术宫。此次展览共展出韩书力绘画作品共计180余件,其中包括布面重彩、团扇及扇画、织锦贴绘、水墨,以及他的成名作——连环画《邦锦美朵》。韩书力的作品充溢着哲理的思辨和对西藏现实生活的深入体会。从这个意义上讲,该展也是向上海乃至世界展示藏域文化的一次难得契机。
  难舍西藏真情缘
  20世纪60年代初,正在北京读小学的韩书力和一群饥肠辘辘的同学,被同样吃不饱的老师带到民族文化宫,去参观揭露西藏农奴制的展览。那次展览给十来岁的韩书力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触目惊心,以致过了很多年,他只要看到民族宫的照片,那一张张又黑又干的人皮便在眼前晃动。幸好那已经是旧西藏的事了,幸好西藏离北京很遥远。
  不曾想,70年代初,正在黑龙江畔建设兵团里“大有作为”的北京美院附中学生韩书力,因为回家探望老师,竟然被西藏民族宫的同志看上,要借调他去西藏搞几个月的创作。没有商量、没有犹豫甚至没有体检没有量血压,23岁的韩书力就去了西藏。虽然西藏最早给他的感觉是触目惊心,然而直到今天,他依然找不出任何言辞来描述自己最早进藏的那种“顺理成章”。“对于任何一个画画的人来说,西藏都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今天,已经载誉满满的他依然这样轻描淡写。
  不过,他怎么也忘不了自己最初进藏的那种亢奋和痴迷。西藏76个行政县,他和一帮同事们跑遍了73个,采风、摄影,不停地走,不停地记。吉普车抛锚了,几个人就跳到雪地里手抬肩扛,继续上路。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高原,立刻让人联想到高原反应。然而,不管是他自己的随笔还是在媒体的采访中,韩书力都不愿意提到这些新闻“卖点”,他说他的兴奋点不在于此,便可以忽略到无。就这样,创作任务完成了,几个月的借调到期了,西藏民族宫的同志和韩书力商量,要把他的关系从借调变成调动。又和最初进藏一样,韩书力“顺理成章”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27年,直到今天。
  如果说当初的进藏和留藏都有年轻人的冲动在其中,那么几十年中,韩书力有太多的机会——说机会已经有些不贴切,说选择似乎更合适——可以离开西藏。最直接的那一次就是1980年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可三年一毕业韩书力又回到了西藏。后来两次到法国办画展,尤其是第二次,法国的朋友简直可以说是恳求韩书力留在巴黎,但是韩书力还是又回到了西藏。
  是什么赋予了西藏这样强大的力量?起初,可以说是创作,因为西藏那种迥异于北京的文化、风光、风情,对于一个搞创作的青年人,足以激发无穷的热情。韩书力进藏最初十年的创作,就反映出了西藏的这种力量,他那种膜拜的态度已经一览无余地表现在了画作上。然而到了第二个十年,韩书力的画就开始表现出一种挣脱,似乎努力想挣脱西藏那曾经无所不在的影响。到了第三个十年,韩书力的画已经达到了自成一体的境界,西藏不是唯一的表现,也不需刻意摆脱它的影响。韩书力的画已经达到了一种出入自如、浑然忘我的境界。其自成风格的“韩氏黑画”,让艺术界为之震动。在完全可以脱离西藏的境况下,他却发现自己离不开西藏了。
  在台湾《艺术家》杂志所开的专栏中,韩书力用这样一段短短的文字来这样解释自己的西藏梦:“只是在远离西藏的地方,我才发现自己像一棵被拔了根又换了土的草一样无着无落;才发现缺三分之一氧气的高原对我反倒是相宜的,那点氧气刚好够我有限的体力去做最想做的事,刚好够我的大脑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友善关爱而装不进别人对我的恶意与伤害。”
  万金买锦洒墨痕
  纵观历史,元、明、清三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官府贵胄一贯是封赏有加,除却人们熟知的金印、金册、玉瓷器物外,大概就数历代内库织锦、刺绣这类丝绸赏赐品为多,这赖其便于远途运输与贮藏的长处。只是后来,随着西藏社会变革和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致使这些昔日令人艳羡的“衮服绣裳”陡然间沦为“封建余孽”的“四旧”了。只是近三十年来,它们才又咸鱼翻身地变为前后藏古玩摊上的“国钦”(藏语:织锦绣片),待价而沽。
  激赏“国钦”温润古雅的色泽与图像,二十多年间,韩书力曾持续有“千金买锦(如今已是万金了)洒墨痕”的创作冲动,由此便产生了这样一些异质同构的小品,得到同行师友的一番鼓励后更是一发难收状,并且往往是手绘着这幅,而另一幅构想已在脑海中成形了,然而,“国钦”与任何形式、材质的创作一样,其自身有很明确的标志性与局限性。换言之,这种金枝玉叶般的材质与后主词、徽宗画是天然的配套,但构思若扩延到市井民生或传道解惑层面,则要拐很大的弯子,往往还不得要领。所以在创作过程中,韩书力的状态基本上是眼望金銮殿,心默揶揄句,手做裁缝活。此次来到上海展出的,正是其中的几幅精品之作,难得一见。
  比如《填海》,取自“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古神话,这块被革命烈火烧破两个洞的清代绣品,当为“上用”之物,丝色达近二十余种,且集锁绣、平绣、纳绣、挽线等绣技于一体,极为考究、精雅,其自身呈现出东方特有的温润高贵的材料美与熠熠生辉的光泽感令人不忍动剪。对此,韩书力坦言:“我能做的事,似乎只是添上一只鸟,勾勒几缕水纹而已。”但所取得的效果,却是令人震撼的。
  《别时容易见时难》也是其中的代表作,“独立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做了违命侯的李后主,彼时彼地触景而生情,然而情何以堪,心何以安。韩书力向喜读这位词帝之作,当他构想这幅画的时候,偶然翻出1996年前后在拉萨购得的一块加厚织锦捻金龙袍残片,那高古璀璨色调,不知被雪域庙堂的香火熏染浸润了几百年才成此正果,令他这个学过色彩的人为之束手。于是能做的事,似乎只是下狠心从这块文物上剪下易主的江山与不祥的祥云,再行解构拼贴而已。也正是这样的设计,完成了全画的点睛之笔,有了深刻而沉重的感染力。
  “屈指算来,我进藏已近四十年,而因画这些小画,二十年间又不断地与早我数百年流落进藏,且又躲过当代秦火的一片片、一条条‘国钦’们聚首雪域城乡,‘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命运,让我在有幸获得这种文化机缘之时,竟也不期然捎带出一个大的命题。”说到此,韩书力一下子变得严肃了起来,“那就是自13世纪西藏正式归属中国版图,藏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历代中央政府始终对这片水穷云起的高天厚土实施着有效的主权管辖。”
其他文献
“从繁华的城市,走进阔别已久的家乡。抛却了昨日公务繁忙,沉醉于今天阵阵书香。你用一个读书人的肩膀,扛起本不属于自己的担当。一间小书屋,一群读书郎,这是你一生追逐的梦想,也是授予你最美的勋章。”这是2014年第四届“感动济宁”十佳人物颁奖典礼爱德榜上鉴兆飞的颁奖辞。  曾经的鱼台县环保局局长,现在是鱼台县清河镇鉴洼村一名普通村民。从环保局退休后,他毅然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扎根农村创办书屋、建设文化广
小儿脑性瘫痪是儿科疾病中较为棘手的疾病,我院自1990年开始采用脑活素穴位注射治疗了153例患儿,同时对部分病例随访观察了治疗前后血清过氧化脂质及皮质醇等的变化,现报道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铁首席研磨师、车辆钳工高级技师宁允展每次研磨的贴合率都在90%以上,放眼全国,只此一人。他有着一双魔术师般的手,在高铁转向架研磨台前
李杨从南京中央商场党委书记位置上退休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与葫芦结缘,开始在葫芦上刻刻画画,后来逐渐迷恋上这个大家常见的植物,并创作出令人惊奇的葫芦雕刻作品,被称为“金
她是交广早班车的节目主持人,能量丹,江苏交通广播网调频101.1,每天早晨6:30到8:00。十年之前来到江苏广电,五年前从江苏音乐广播来到交通广播。她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爸爸妈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而通过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课
以“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以及“全体学生”这两个方面为切入点,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 Starting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eaching mode of ind
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听前活动,通过一系列听前活动来减少学生在听力中的困难,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听力任务。因此对于初中英语教师而言,其应该掌握听前教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染色体异常所致习惯性流产1例扈香云病历简介某女,28岁,于1994年1月25日因屡孕屡坠4胎就诊。主诉腰酸膝软、口渴思饮、多尿、白带不多。月经史,末次月经1994年1月12日,月经量多,色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