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ei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已成为全球化竞争中重要的一环,建立世界一流大学是国家发展和腾飞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现状出发,引出并探讨了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一流大学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24-02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春天。不仅在数量上,在质量上都有所进步。1990年,中国有了第一个工商管理硕士(MBA)的专业学位。1998年985工程启动。继而,211工程涵盖了中国100所高等院校,其中34所是研究型大学。985和211工程的学校得到了中央政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方面的支持,显然已经成为了中国大学发展的新基点。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始得到重视,教育成为全球化竞争中重要的一环。国家对于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渴望也愈发强烈。清华大学在1985年召开的学校第七次党代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1993年,国家教育部开始探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此后,中国首批进入国家985建设的9所大学相继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和规划。
  
  一、关于重点建设目标和整体水平提升的矛盾问题
  
  教育的重要性业已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然而在可预见的未来之中,教育似乎仍处在中心之外的位置。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需要政治的开明,军事的强盛,经济的繁荣,这些也成为了教育存在与发展的推力器。于是,对于赶超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望就显得极为迫切,教育的昌盛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的相关系数逐渐上升。各界希望借助大学的力量发展社会事业的渴望也逐渐显露出来。
  基于我国的国国情,国家提出了集中建设几所重点高校地计划。从上个世界末开始,接连推出了985工程和211工程计划。鼓励和扶持国内科教水平相对领先的几所高校迈开大步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这样的重点建设计划确实给一些高校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也使得被扶持高校的科教水平得到了提高。可这并不代表着中国的高教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在以往,基本上每个部属或者省属高校都有自己的支柱学科和学科领军人物,但现在的学科带头人基本上都集中与几所著名高校当中。过去的人才培养是让专家以点带面,而现在则是把各个点集中起来堆金字塔,用金字塔的塔尖去靠近世界一流的门槛。很难讲,这种情况下即使在中国出现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就代表着中国的高教整体水平有所提升。
  在这种背景之下,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学的分化日趋白热化。虽说在我国。早有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之分,但自90年代兴起的大学排名的热门现象似乎已成为正常。从小处着眼,高考填报志愿家长会参照大学排名。甚至一所大学所获得的科研经费的也与其大学排名有关。
  2008年中国大学前20名排名情况
  校名 所在地区 学校参考类型
  清华大学北京市 理科类研究1型
  北京大学北京市 综合类研究1型
  浙江大学浙江省 理科类研究1型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工学类研究1型
  南京大学江苏省 综合类研究1型
  复旦大学上海市 综合类研究1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理科类研究1型
  武汉大学湖北省 综合类研究1型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理科类研究2型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 综合类研究2型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网,教育在线http://gaokao.eol.cn/html/g/daxueph.shtml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东部地区的名校显然多余东西部地区,而这些学校又因为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投入,能够获得更多的优质生源。如此百年陷入了恶性循环,大学发展的马太效应就愈发明显了。第二,这排名前20位的高校均是985高校,985俨然成为了一个名牌大学的俱乐部。加入“985”就意味着更多的财力、物力,更好的学生,更大的发展。长期以来,985工程入选的学校并不会被除名,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只进不出的俱乐部会给其会员带来长久的收益。中国有句古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学校的发展也是一样。如果加入到985工程就等于是入了保险箱的话,竞争压力减弱,斗志也会随之减弱。
  第四,位列前十的大学均属于34所的行列。985,211开始成为好学校的代名词。
  先做一个类比:当年马克思预计的社会主义,是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实现并进行建设。但实际上,却出现在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当年就这个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就引起了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在封建主义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否可能。同样的道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否一定要在985高校呢?笔者认为,事物总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当中,目前看来属于一流行列的大学不能保证永远处于领先,当然各方面的支持会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也存在这其他院校的优势专业和优势学科,不排除后来者居上的可能。对于一流学校给以支持,同时对于其他院校也要重视,不能厚此薄彼。这就类似于一个生物循环系统,高级生物的存在,给需要低级生物的营养供给。某一方面的独大,会滋生很多的“不良反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竞争中谋发展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一方面,使得“吃皇粮”的学校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力争上游的机会,弱化“马太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关于中国高校科研与世界一些国家的差距问题
  
  注释:n.d表示未收集到数据;①每一百万中科学家的人数/人口;②被引用论文位列前1%的数量③单位:10亿美元④单位:美元⑤单位:千美元⑥引用率最高的论文平均要花费的研发经费(单位:百万美元)
  转引自:世界一流大学:亚洲和拉美国家的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
  从表1我们看出,中国在与美英等核心国家相比之下,在研发方面的能力还有很大差距。研究型大学承担了对于科学领域的探索,知识的创新,传播,培养新一代的科学家和科研人才,产出科技成果的任务。但无论从科学家的数量和论文成果,以及支出方面,其差距都是显而易见的。使得人们产生怀疑的是,中国是否有真正意义上的一流大学。当我们以某两所我国高校为代表时,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他国人力资本培养的温室。大量的国内一流学生流入国外,出国热一年胜似一年。当国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培养这些人才后,去出现了人才外流现象。接受这些人才的国家不花费一分一厘变为本国带来了丰厚的人力资本和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当这些高、精、尖人才流入国外之时,无形之中,两国的人才贸易顺差形成了,又如何在科研方面实现对中心国家大步的追赶?所以,问题又回到教育的本意上来,只有一个人真正素质上的提高,其不仅在能力上得到发展,思想上也是进步发展的,才能看到对于他的实际的教育成果。
  知识帝国的框架在不断充实和发展,作为科学全球化构成的关键之一,研究型大学将科学、学术和新的知识经济联系在一起,为社会培养新的劳动力,发展所需的科学新知识,同时还是全球合作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十分重要。因而,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大学大发展和一流大学的建设,但是真正意义上一流大学的建设不仅是上述各方面的绩效,还有社会文化的共融。大学产生的高深学问在科学界生产和传播,大学本身的文化无论是后的载物或是教人求真在社会范围内的共荣亦是一流大学应有的引领作用。
  科研的差距和教育的差距是不能划等号的,教育的结果往往不直接体现在的成果上。也不能单单凭科研的成果来品评一个大学的好坏。否则,急切的功利思想只会带来高教的唯目的性,大学的人文素质缺失,以及各种各样的学术腐败。
  
  三、关于建立中国一流大学的前景问题
  
  虽然我们认识到建立中国一流大学与国外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仍应客观分析中国建设一流大学的前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们一定有成功的一天。
  第一,中国有大量勤奋的学生,中国的孩子从小在传统文化重视读书学习的氛围下长大,拥有着很强烈的学习动机。但是中国大学在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有明显的重科研而轻教学的倾向,加之扩招后教学质量明显下滑,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占优势,甚至会成为缺口之一。显然这是对我国创建一流大学不利的。因此,改变现有的教学状况,抓教学质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可以发掘出更多的人才,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
  第二,我国要建立起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提高科研的能力和水平。诺贝尔奖是世界重大科技成果的标志,据统计,世界上诺贝尔奖得主有70%在大学中,特别是在世界一流大学中。而我国真正本土意义上培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凤毛麟角。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必然是一名学术大家。我国目前可称得上为大家的人可说比上个世纪还要少了,20多年来,可说没有一个数学家可与华罗庚比肩,是我们的教育,科研,学术比前人还要落后吗?肯定不是。而是整个社会对教育、科研、学术的心态变了。
  第三,要在我国建立起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建立起我国自己的质量评价体系。虽然,现在每年教育部都会对个高校进行评估。但是,却出现了很多的弊病。很多学校“大烧纸钱”,购地建房,名义上是迎评促建,实际却是表面工程。把钱用在教育所需的地方,用在更可以提高学校科教水平的地方,是现在中国高校领导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提高高校的软实力要比提高硬件要重要的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两个月的评价就能看到结果,中国的高校要有不攀比,不炫耀,勤勤恳恳教书育人,安安心心做事业。而世界一流大学应是“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平和的心态,是成功的基础。
  中国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化,经历风雨沧桑,几起几落而繁盛不衰,其中是我们的教育一脉相承。在将来的岁月中,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时间问题,是努力问题,更是我们的心态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廷柱.我国高校推进战略规划的历程回顾[J].高等教育研究,2007,(1):60.
  [2]世界一流大学:亚洲和拉美国家的实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75
  [3]菲利普·阿特巴赫.世界一流大学:亚洲和拉美国家的实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
  [4]菲利普·阿特巴赫 亚洲的大学历史与未来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5
  [5]王伟廉.关于在中国建设一流大学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6)
  [6]张小鹏.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之要;张晓鹏.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5(1)
   [7]国务院学位办重点建设处.世界一流大学状况[J].世界教育信息,2002,(5):11-1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09-02     为了把高职院校发展为具有现代职业技术特色的、行为模式以及能力结构的学习型、成长型的高职院校,因此,对教师实施一年一度的绩效考核评价。但是,无论哪一种管理模式,在执行过程中人们发现,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任何环节的漏洞,都会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造成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关系紧张或伤害,给
报媒体报道,新学年开学后不久,北京的王先生在他女儿所读的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发现一篇名为《钱被风刮跑以后》的课文,是曾刊登在某大报上的一篇通讯,从事多年新闻工作
2005年4月30日和5月1日这两天,在未来的陕西电视台台史上,必然会写上重重的一笔。这是天赐良机,陕西台没有使它失之交臂,而是紧紧地抓住了它。国共两党时隔60年重开对话之门,
摘 要:声乐教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应用科学,也是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技能学科。目前,在各层次的声乐教学当中,大量的声乐教学教学质量低下,学生成才效率不高,而且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针对我们师范专业的教学特点,声乐教学只有合理改革声乐教学模式,科学实施有效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本文简单讨论声乐教学的不足,及从声乐教学的多方面去思考和解决一些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声乐 声乐教学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是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三大学习理念,其中探究教学是深化学习内容,提炼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自己长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探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性探究教学。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探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20-0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
摘 要:审美教育是指通过一定方式、设施,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体会,探讨在政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 初中生 美育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19-01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所谓审美,是指人们领会和感悟事物或艺术的美。所谓审美教育
摘 要:近年来,许多省市先后将体育列为中考内容,体育中考政策的实施不仅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也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但是也产生了不少隐患和负面影响。为了改变目前初三体育教学中这种以体育中考为中心的不合理的教学形式、内容,本文阐述如何在初三年级的体育课教学中尝试运用分层教学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分层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并就今后一段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市将以十八大精神和乌兰部长提出的“六个热潮”
2012年9月11日,这对于江苏省如东县植保植检站原站长周勇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他被如东县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10万元。1
摘 要:从三方面讲述图案设计的教学方法,包括:1、启迪学生从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引领学生实现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2、图案设计中基本要素的运用3、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  关键词:发现 想象 点线面 传统 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21-01     图案以其美好的形象同人类朝夕相处,渗透于生活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