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外语课堂追求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然而,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快速有效地提取有用信息,批判地分析信息,最终能够形成,并且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我不断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在批判阅读选修课(Critical Reading)上要努力达成的目标。
在批判阅读课上我选取学生们感兴趣,社会广泛关注,并争议较大的话题作为载体,如:是否应该在校园里使用手机?男孩和女孩智商是否有差异?中西基础教育有无优劣之分?基因食物是否应该被推广等等。每个话题内课程设置主要为三部分内容,即:一、全班阅读教师推荐文章,了解背景知识和社会主流观点及争议。二、学生各自寻找话题下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带入课堂并在小组内交流。三、在广泛阅读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
博闻——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首先我会在国内外各大英文报刊或门户网站上查找相关话题文章,并在保留地道语言和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改编和节选,使其难度与长度更适合学生水平。每个话题我一般会推荐阅读三至四篇文章,分别呈现不同,甚至矛盾的观点。比如在讨论“男女智商是否有差异”这一话题时,我选择了三篇文章。其中一篇文章通过列举近年全美优质大学招生中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这一事实,得出结论女孩子在综合能力上优于男孩子;另一篇文章作者基于各领域专家和政坛首领多为男士这一事实,认为男士的智商和能力高于女士的议论文;第三篇文章是从认知和多元智能角度分析男女优势各自不同的科技说明文。阅读文章时,我首先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文体意识并相应使用恰当的阅读策略,如能够通过扫读,跳读,标题和中心句等方式快速找到文章有效信息,理解作者观点。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思考文章观点内容,其中包括分清楚事实和观点的能力;分析作者议论方式的能力;理解作者语气及写作目的的能力等等。只有广泛并且带着批判的眼光进行阅读才能更加理智和清醒地认识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慎思——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每个话题的第二部分课堂内容是学生带着对话题的初步理解和可能存在的疑问进一步查找相关文章。我把学生们分为四人一个小组,他们把各自在课后查阅到的文章带进课堂,课上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这样做的意图有三:一、锻炼学生查找资源的能力,在查找资源的过程中学生也进一步练习了自己的泛读能力。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组内分享即是把文章内容口头转述给其他成员的过程。三、在接触到更多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批判性阅读和分析能力,并且能够在组内讨论的过程相互交流和学习。讨论的任务是通过进一步的阅读最终形成本组的观点,可以形成统一的观点,也可以保留分歧;讨论结束后选派本组代表,准备在全班陈述。
明辨——真理越辨越明
仅仅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还不够,在批判阅读课上我要求学生们把自己的看法组织成语言,恰当地表达出来,使其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我经常跟学生讲要“Make Yourself Heard”。学生们在第二个阶段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选派代表,或者集体呈现,把本组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跟全班宣讲。要求同学们要有论点,有论证,用恰当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注意台上演讲的风度和气质。做到“有理,有据,有节”。台下听众们则需要填写评价表,从论点及论述(Argumentation),语言使用(Language)及台上表现(Manners)三个方面对各组的发言进行打分,得分是课程最终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喜的是,可以看到学生们在通过广泛阅读和讨论之后,对很多问题都有了相对客观,理性的思考和看法。比如,对于男女智商和能力问题上,很多组都认识到并无高下之分,而是男女所擅长的领域各自不同;在中西教育对比的问题上,学生认识到中西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理念不同,这些不同有着各自的历史和文化原因,但可以彼此借鉴。在演讲之初,很多组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比如PPT上有大段文字,包括很多书面语言和生词,造成演讲者的观点很难使听众理解。但通过老师和听众们的反馈,及几个话题反复的练习,在最后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
在批判性阅读选修课上,我给予了学生们充分的机会和舞台去锻炼他们的泛读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查找信息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演讲能力。其中很多是当今社会需要,学生身上欠缺,必修课中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展培养的能力。批判阅读课的核心的理念是“Learning by Doing”,教师无需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像列举语言语法知识一样每个环节都提出建议和所谓的正确做法,在大量的课堂实践中,在学生的投入与参与过程中,在大家相互评价和总结中,学生自然有心得体会,这些所需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在批判阅读课上我选取学生们感兴趣,社会广泛关注,并争议较大的话题作为载体,如:是否应该在校园里使用手机?男孩和女孩智商是否有差异?中西基础教育有无优劣之分?基因食物是否应该被推广等等。每个话题内课程设置主要为三部分内容,即:一、全班阅读教师推荐文章,了解背景知识和社会主流观点及争议。二、学生各自寻找话题下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带入课堂并在小组内交流。三、在广泛阅读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
博闻——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首先我会在国内外各大英文报刊或门户网站上查找相关话题文章,并在保留地道语言和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改编和节选,使其难度与长度更适合学生水平。每个话题我一般会推荐阅读三至四篇文章,分别呈现不同,甚至矛盾的观点。比如在讨论“男女智商是否有差异”这一话题时,我选择了三篇文章。其中一篇文章通过列举近年全美优质大学招生中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这一事实,得出结论女孩子在综合能力上优于男孩子;另一篇文章作者基于各领域专家和政坛首领多为男士这一事实,认为男士的智商和能力高于女士的议论文;第三篇文章是从认知和多元智能角度分析男女优势各自不同的科技说明文。阅读文章时,我首先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文体意识并相应使用恰当的阅读策略,如能够通过扫读,跳读,标题和中心句等方式快速找到文章有效信息,理解作者观点。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思考文章观点内容,其中包括分清楚事实和观点的能力;分析作者议论方式的能力;理解作者语气及写作目的的能力等等。只有广泛并且带着批判的眼光进行阅读才能更加理智和清醒地认识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慎思——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每个话题的第二部分课堂内容是学生带着对话题的初步理解和可能存在的疑问进一步查找相关文章。我把学生们分为四人一个小组,他们把各自在课后查阅到的文章带进课堂,课上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这样做的意图有三:一、锻炼学生查找资源的能力,在查找资源的过程中学生也进一步练习了自己的泛读能力。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组内分享即是把文章内容口头转述给其他成员的过程。三、在接触到更多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批判性阅读和分析能力,并且能够在组内讨论的过程相互交流和学习。讨论的任务是通过进一步的阅读最终形成本组的观点,可以形成统一的观点,也可以保留分歧;讨论结束后选派本组代表,准备在全班陈述。
明辨——真理越辨越明
仅仅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还不够,在批判阅读课上我要求学生们把自己的看法组织成语言,恰当地表达出来,使其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我经常跟学生讲要“Make Yourself Heard”。学生们在第二个阶段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选派代表,或者集体呈现,把本组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跟全班宣讲。要求同学们要有论点,有论证,用恰当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注意台上演讲的风度和气质。做到“有理,有据,有节”。台下听众们则需要填写评价表,从论点及论述(Argumentation),语言使用(Language)及台上表现(Manners)三个方面对各组的发言进行打分,得分是课程最终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喜的是,可以看到学生们在通过广泛阅读和讨论之后,对很多问题都有了相对客观,理性的思考和看法。比如,对于男女智商和能力问题上,很多组都认识到并无高下之分,而是男女所擅长的领域各自不同;在中西教育对比的问题上,学生认识到中西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理念不同,这些不同有着各自的历史和文化原因,但可以彼此借鉴。在演讲之初,很多组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比如PPT上有大段文字,包括很多书面语言和生词,造成演讲者的观点很难使听众理解。但通过老师和听众们的反馈,及几个话题反复的练习,在最后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
在批判性阅读选修课上,我给予了学生们充分的机会和舞台去锻炼他们的泛读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查找信息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演讲能力。其中很多是当今社会需要,学生身上欠缺,必修课中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展培养的能力。批判阅读课的核心的理念是“Learning by Doing”,教师无需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像列举语言语法知识一样每个环节都提出建议和所谓的正确做法,在大量的课堂实践中,在学生的投入与参与过程中,在大家相互评价和总结中,学生自然有心得体会,这些所需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