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毕业阶段,学生进入青少年时期,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方面进行关注和评价,并且凭借这些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也就是说,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由于对事物识别能力不足,他们看问题时往往片面主观。所以,不少学生盲目效仿他人。有些男演员蓄女装头发,他也留长发;一些男演员剃光头,他也剃光头;甚至出现早恋现象……因此,孩子们的学习固然重要,其生理健康教育也迫在眉睫。
一、提前重视学生的生理卫生教育
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传媒的影响,青少年青春期性成熟比过去提前了一到两年。这样,以前大多出现在初中阶段的生理变化现象,现在已经提前到小学阶段。青春期的生理发展对心理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其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并不同步。小学五六年级阶段,是开始进行生理卫生教育的关键时期。
1、课堂是向学生进行性心理、性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虽然青少年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已基本完善,但神经活动对行为的调节控制作用不强,表现出易冲动、不善自制等特点。他们分不清友谊与爱情的区别,容易分心,出现早恋现象。教师要利用课堂这一教育渠道,正确地引导和教育,让学生正确对待两性关系,正确看待异性交往,树立正确的性心理、性道德观念,提高思想认识,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2、在日常班级工作中融入生理卫生教育。班主任老师既是学生的良师,也是他们的益友,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多,也最了解学生状况。班主任应该正视男女学生的生理差异,利用班会、座谈会、个别交流等,培养学生自尊自爱,指导学生在异性交往中应有的态度和方式,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异性观,使同学友爱相处、情绪稳定,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3、家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坚实后盾。每个学生都是在父母的细心抚养下长大的,家长与孩子血浓于水。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喜悦、不惑都会与其父母诉说,父母也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但是,更多的家长只专注于学生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的生理健康。青春期正是学生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性成熟的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冲击)。处于懵懂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迫切想要了解自身的变化。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及时地给予正确的指导,让他们认识和理解自身的生理变化,从而正确对待,健康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学生关系最密切。每个家长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外,更应该密切注视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身上的每一丝细微变化,并进行正面、严肃、科学的生理卫生早教育,促使学生在紧张有序的学习之余,合理地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心理,避免误入歧途。
二、常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创造健康教育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对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切实开展素质教育;教师和家长应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2、宽容与约束都重要
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的失败往往是因为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将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是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快乐的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的,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幸福的人生的基础是从鼓励与表扬开始的。
3、家校密切配合
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可以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做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使家长对其有更深的认识。通过“家校联系栏”向家长介绍近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与操作方法,使他们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通过“家访”,了解小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教师与家长通过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探讨,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巩固和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4、要坚持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的策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应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与治疗方面。重点开展团体发展性教育和个别发展性教育,积极开展团体补救性教育和个别补救性教育,在分清主次基础上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提高抵御不良心理的影响;使学生在补救性教育中放下包袱,早日走出心理误区,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
总之,小学的生理与心理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学校和家庭在重视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真正健康的学生。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心理发展规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较好地实现生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现实帮助,让学生顺利、健康地步入更广阔的天地。
一、提前重视学生的生理卫生教育
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传媒的影响,青少年青春期性成熟比过去提前了一到两年。这样,以前大多出现在初中阶段的生理变化现象,现在已经提前到小学阶段。青春期的生理发展对心理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其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并不同步。小学五六年级阶段,是开始进行生理卫生教育的关键时期。
1、课堂是向学生进行性心理、性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虽然青少年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已基本完善,但神经活动对行为的调节控制作用不强,表现出易冲动、不善自制等特点。他们分不清友谊与爱情的区别,容易分心,出现早恋现象。教师要利用课堂这一教育渠道,正确地引导和教育,让学生正确对待两性关系,正确看待异性交往,树立正确的性心理、性道德观念,提高思想认识,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2、在日常班级工作中融入生理卫生教育。班主任老师既是学生的良师,也是他们的益友,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多,也最了解学生状况。班主任应该正视男女学生的生理差异,利用班会、座谈会、个别交流等,培养学生自尊自爱,指导学生在异性交往中应有的态度和方式,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异性观,使同学友爱相处、情绪稳定,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3、家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坚实后盾。每个学生都是在父母的细心抚养下长大的,家长与孩子血浓于水。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喜悦、不惑都会与其父母诉说,父母也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但是,更多的家长只专注于学生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的生理健康。青春期正是学生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性成熟的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冲击)。处于懵懂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迫切想要了解自身的变化。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及时地给予正确的指导,让他们认识和理解自身的生理变化,从而正确对待,健康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学生关系最密切。每个家长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外,更应该密切注视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身上的每一丝细微变化,并进行正面、严肃、科学的生理卫生早教育,促使学生在紧张有序的学习之余,合理地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心理,避免误入歧途。
二、常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创造健康教育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对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切实开展素质教育;教师和家长应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2、宽容与约束都重要
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的失败往往是因为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将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是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快乐的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的,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幸福的人生的基础是从鼓励与表扬开始的。
3、家校密切配合
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可以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做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使家长对其有更深的认识。通过“家校联系栏”向家长介绍近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与操作方法,使他们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通过“家访”,了解小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教师与家长通过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探讨,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巩固和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4、要坚持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的策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应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与治疗方面。重点开展团体发展性教育和个别发展性教育,积极开展团体补救性教育和个别补救性教育,在分清主次基础上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提高抵御不良心理的影响;使学生在补救性教育中放下包袱,早日走出心理误区,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
总之,小学的生理与心理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学校和家庭在重视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真正健康的学生。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心理发展规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较好地实现生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现实帮助,让学生顺利、健康地步入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