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靖边县农村土地整治路径探索及效益分析

来源 :农村经济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teng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土地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重要抓手与措施,日益受到当地政府的普遍关注.农村土地整治主要通过增加耕地面积,完善电力水利等配套设施,增设防护林等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达到提升耕地地力,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成为当前学者们重点研究的话题.通过对靖边土地整治工程的立项背景、项目区概况、限制性因素分析和农村土地整治主要路径分析,进而对该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项目的实施将创造新增耕地44.14hm2,通过综合整治,将耕地等别提升1~2个等别,同时,利润提高到533元/667m2,经济效益显著.
其他文献
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举措.田园综合体全产业链则是在田园综合体开发与建设中实现三产融合的一个关键,它以“乡村+”的形式存在,不仅关注产业的振兴,更关注乡村振兴,其发展模式主要有特色农业主导模式、文化创意引领模式、生态旅游带动模式、科技创新助推模式、个性需求引导模式.田园综合体全产链发展,应重视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创新田园综合体产业业态融合,建立田园综合体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提升田园综合体品牌影响力.
土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和资产,土壤是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耕作层土壤作为耕地的精华部分,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目前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越来越频繁,如何实现耕地耕作层土壤有计划地剥离后再利用,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系统分析了当前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策、程序、技术和市场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助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的深入进行.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使得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城市舒适性等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探讨快速补齐城市发展中的短板,推进城市发展治理,打造健康舒适、生态和谐、环境优美、道路通畅的宜居城市显得尤为重要.基于SPSS的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究,计算因子得分,以期为各省市未来宜居发展提出建议.
基于1990、2000、2010、2015年易县的四期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参考谢高地提出的“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分析易县土地转型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测算易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ESV的影响.结果显示:①1990-2015年易县建设用地和林地分别增长32.7%、3.39%,水域和耕地分别减少16.31%、7.58%,草地面积几乎没有变化.②1990-2015年共转移土地35686hm2,1990-2000年、2000-2010年耕地转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地类变化方式,分
乡村土地整治,通过高标农田建设项目的开展,新增乡村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能;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种植结构的二次调整升级;有利于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结合发展,产业生态融合;有利于促进和建设生态景观,提升乡村潜在绿色生态价值.分析了当前乡村土地整治过程中的发展机遇,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土地整治助力乡村发展的思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