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悄然来临,发展迅猛。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主阵地。那么,如何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做创新型教师
创新型人才是靠教师来培养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其教师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作为一个创新型教师,必须树立现代化教育的科学理念,形成创新的教学风格。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张权威式的管理,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主动参与,常常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缺乏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创新型教师应采取新的教学模式,以先进的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例如,在生物新授课教学中,可以采取“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学案导学→合作交流→展示思维→点拨提升→归纳小结→练习巩固”这样的教学流程,融入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树立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的观念
明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关系。教师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想象的空间、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例如,在进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课内容教学时,单靠教师介绍,枯燥乏味。我们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喜欢养金鱼的学生收集如何养好金鱼的资料,然后课堂介绍,再让学生结合课文知识归纳影响金鱼的各种环境因素,最后教师加以点评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后,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深刻。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上、中、下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中不但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得到能力、情感的发展与提升,从而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创设氛围,激发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下面几点来实现。
1.注重情感投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不仅仅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师生角色的互动关系。现在的中学生情感和情绪往往表现比较强烈,带有明显的两极性,他们常以“老师是否喜欢我”“我是否喜欢这位老师”作为学科爱好的先决条件,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就会加强,学生创新的心态也就形成,这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好奇心是创新的开始,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生物学不属于中考科目,多数学生在初中对生物的学习是马虎的,需要教师用热情去感染他们,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走上愉快的学习之路。
生物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有新的突破。例如,“人耳老鼠”的培养成功,为人类器官移植展示美好的发展前景;科学家目前已发现植物也可能造血,有望为人类供血,从而解决世界各地血荒现象;还有“克隆”“转基因食品”等很多生物科技新成就。教学中将这些前沿知识引入课堂,既能增大课堂容量,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从而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中许多内容与人体生理和健康有密切关系,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作为案例材料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例如,每当学校要求学生统一接种疫苗时,很多学生有抵触情绪,觉得自己曾经接种过很多疫苗,为什么还要接种疫苗?我在进行“人类特异性免疫”教学时,特别以上述材料作为案例分析,结果学生很兴奋,积极参与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三、鼓励学生质疑,挖掘创新潜能
质疑激思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大胆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甚至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想法,对认识活动过程中的学生来说,也是非常自然和宝贵的。它体现了认识过程的本来面目,是认识活动中矛盾冲突的结果,是思维向深层次发展的“桥梁”。例如,在学习“人类生殖”内容时,我边放视频边引导学生观察生殖细胞的特点、受精过程、胚胎发育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结果学生提出了“为什么卵细胞比精子大”“为什么有双胞胎”“胎儿的血与母体的血是相通的吗”等问题,教师结合问题再和学生共同讨论出结果。整个课堂学生很兴奋,思维非常活跃。
因此,质疑应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活动形式,使学生在质疑中完善认知结构,在质疑中“学问”,并逐步形成学习能力和发展创造性能力,从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培养创新能力
手脑一起协同运作,是创新的开始。创造能力的培养当然离不开手脑的合作。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切成果都是通过实践得来,而并非随意想象和臆造。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很好途径。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包括材料准备、方法设计、具体操作、观察分析等全过程就是一种好方法。例如,在探究“果实和种子适于传播的结构”的实验时,教师就可以发动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果实和种子带来学校,分组后按探究实验的步骤要求进行合作设计探究,然后进行组间交流评价汇总。结果,学生带来的果实和种子远多于教师准备的,学生设计的探究方法多种多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传播的秘密一览无遗,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责任编辑 杜 华)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主阵地。那么,如何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做创新型教师
创新型人才是靠教师来培养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其教师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作为一个创新型教师,必须树立现代化教育的科学理念,形成创新的教学风格。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张权威式的管理,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主动参与,常常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缺乏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创新型教师应采取新的教学模式,以先进的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例如,在生物新授课教学中,可以采取“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学案导学→合作交流→展示思维→点拨提升→归纳小结→练习巩固”这样的教学流程,融入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树立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的观念
明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关系。教师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想象的空间、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例如,在进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课内容教学时,单靠教师介绍,枯燥乏味。我们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喜欢养金鱼的学生收集如何养好金鱼的资料,然后课堂介绍,再让学生结合课文知识归纳影响金鱼的各种环境因素,最后教师加以点评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后,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深刻。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上、中、下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中不但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得到能力、情感的发展与提升,从而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创设氛围,激发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下面几点来实现。
1.注重情感投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不仅仅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师生角色的互动关系。现在的中学生情感和情绪往往表现比较强烈,带有明显的两极性,他们常以“老师是否喜欢我”“我是否喜欢这位老师”作为学科爱好的先决条件,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就会加强,学生创新的心态也就形成,这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好奇心是创新的开始,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生物学不属于中考科目,多数学生在初中对生物的学习是马虎的,需要教师用热情去感染他们,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走上愉快的学习之路。
生物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有新的突破。例如,“人耳老鼠”的培养成功,为人类器官移植展示美好的发展前景;科学家目前已发现植物也可能造血,有望为人类供血,从而解决世界各地血荒现象;还有“克隆”“转基因食品”等很多生物科技新成就。教学中将这些前沿知识引入课堂,既能增大课堂容量,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从而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中许多内容与人体生理和健康有密切关系,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作为案例材料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例如,每当学校要求学生统一接种疫苗时,很多学生有抵触情绪,觉得自己曾经接种过很多疫苗,为什么还要接种疫苗?我在进行“人类特异性免疫”教学时,特别以上述材料作为案例分析,结果学生很兴奋,积极参与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三、鼓励学生质疑,挖掘创新潜能
质疑激思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大胆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甚至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想法,对认识活动过程中的学生来说,也是非常自然和宝贵的。它体现了认识过程的本来面目,是认识活动中矛盾冲突的结果,是思维向深层次发展的“桥梁”。例如,在学习“人类生殖”内容时,我边放视频边引导学生观察生殖细胞的特点、受精过程、胚胎发育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结果学生提出了“为什么卵细胞比精子大”“为什么有双胞胎”“胎儿的血与母体的血是相通的吗”等问题,教师结合问题再和学生共同讨论出结果。整个课堂学生很兴奋,思维非常活跃。
因此,质疑应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活动形式,使学生在质疑中完善认知结构,在质疑中“学问”,并逐步形成学习能力和发展创造性能力,从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培养创新能力
手脑一起协同运作,是创新的开始。创造能力的培养当然离不开手脑的合作。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切成果都是通过实践得来,而并非随意想象和臆造。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很好途径。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包括材料准备、方法设计、具体操作、观察分析等全过程就是一种好方法。例如,在探究“果实和种子适于传播的结构”的实验时,教师就可以发动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果实和种子带来学校,分组后按探究实验的步骤要求进行合作设计探究,然后进行组间交流评价汇总。结果,学生带来的果实和种子远多于教师准备的,学生设计的探究方法多种多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传播的秘密一览无遗,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责任编辑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