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林:一生芳华献农业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2815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宝林曾是河南省光山县农业农村局的一名高级农艺师,多次获省、市表彰,被原农业部评为“全国先进个人”。从青丝到白发,她无怨无悔地把一生奉献给了自己最热爱的事业。现如今已退休7年的她仍然奔走在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继续发挥余热,贡献力量。
  出生于1959年的张宝林,18岁报考了豫南农专,21岁被分配到光山县城郊公社农技站工作。从此,与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一名农业技术员,张宝林责任心极强,每年秧苗安种期,她都不顾天气严寒,直接脱掉鞋袜下田为秧苗打厢、牵绳;每年小麦、水稻的测产期天气炎热,她都不顾庄稼地里密不透风,直接蹲下去进行测算,一块试验田测产下来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衣着朴素的张宝林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常年出入田间地头查苗数、查分蘖,调查农作物病情、虫情,采集第一手数据,指导农民栽秧、施肥、搞好田间管理。
  2011年,张宝林带领技术团队进行“土肥试验项目”,她和同事们在20多块田里抢时安种,连轴转了一个多月。由于高负荷运转,劳累过度,张宝林在安种最后一块试验田时发起了高烧,且右下腹疼痛不止。她强忍病痛做完试验田的播种后才返回就医,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医生要求她立即进行手术。因为放心不下试验田,术后她没休息多久就又投入到工作中。
  平时,张宝林刻苦钻研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把专业科技知识和光山农业实践紧密相结合。2009年她和同事们一起进行了光山县的第二次土壤普查,走遍了全县的每一个乡村角落。通过调查、座谈、土壤化验分析,建立了光山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制作了光山县土壤图等图件31套,撰写了《光山县水稻适宜性评价专题报告》等8个学术报告,主笔汇集编写了《河南省光山县耕地地力评价》一书。
  寒來暑往,张宝林在农业战线上一干就是40年。为了更好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服务农民,年过半百的她学电脑、做课件,每年都多次为县、乡、村不同类型的技术培训班讲课,为种田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传授农业科学技术,指导带动全县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科技增收,为光山农业的发展振兴作出贡献。
  2013年,光山县开始实施袁隆平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县农业局组织骨干力量成立了技术攻关团队,张宝林因专业技术过硬,被任命为“专家组技术专家”。那时,她已临近退休年龄,但张宝林不计个人得失,继续与同事们一起风雨无阻地跟进项目实施。2015年9月经国家水稻专家组实收测产,光山县千亩示范片的水稻产量突破了900公斤的指标,提前一年完成既定目标。随后,她又投入到原农业部安排的多年生稻的试验示范项目之中。
  在农业系统提起张宝林,没有不服气的,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她既葆有劳动者朴实无华的本色,又具有专家学者的睿智和通透。现在62岁的张宝林已是满头银发,仍然坚持在乡村进行科学试验。她把一生的芳华献给了农业,也把高尚的品格留在了田间。
其他文献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乡村产业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促进农民稳增收。  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六棵参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参产业做得蒸蒸日上,即使前几年遇上参价波动,社员依然可以稳稳增收。合作社的秘诀是“接二连三”:一方面“链上”二产,发展加工,把西洋参加工成黑参、红参、参茶等产品;另一方面连接三产,发展特色旅游。一车车游客来到合作社摘参果、刨人参,走时还买走不少人参礼品。一棵小人参,串起长长
河南省温县毗邻黄河北岸,土地平坦肥沃,是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县、小麦种子基地县、四大怀药原产地和温县铁棍山药正宗产地,先后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省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以来,温县以建设全省数字乡村示范县为契机,大力探索农业信息化、数字化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加速现代农
期刊
乡村治,天下安。乡村治理一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甘肃省灵台县坚持把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抓实基层党建、强化政治功能为切入点,引导广大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自治为基、法治为纲、德治
社会工作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当今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能够凭借助人的专业价值观用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并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困难特殊群体、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开展专业社工服务,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一、農村社会工作的性质  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农村社会工作善于凝聚社区共识,为产生社区共同意向
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农民,进行了伟大的革命和波澜壮阔的建设。在这个历程里,农民从土地的主人成功转变为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成长为世界市场的积极开拓者和有力竞争者,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和伟大成就。而中国共产党主动通过每次变革农村土地政策调动起农民的劳动热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自身的智慧和才能。回顾党的100年土地政策发展历程,无疑会为我们在实践中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借鉴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