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观察力的要求。需要数学教师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在内容上和教学手段、方法上进行指导,并根据课堂授课的内容,注重因材施教,适时地加以培养和训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观察力;培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那么观察力就是一个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的数学观察力其实就是在教师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有意识地对所呈现的课程内容中的数字、图形特点的寻找和感知,对数学符号、有意义的字母、所列举的数字和相应的文字表述的数学关系式等数据进行的观察。从数和形中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高效低耗的解题效果。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
《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特征随时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否则就无法通过观察来研究和确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关系。可见,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思想的触觉。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
初中数学是一门学习简易的数学运算和图形关系知识及其初步应用技能的课程,以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观察能力对于数学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图形的识别、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基本规律的发现、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认真、仔细的观察。因此,观察能力,无疑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不可否认,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而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试想,一个没有观察习惯、毫无观察能力的学生,怎么能够发现图形之间、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所以,学生数学学习的低质量、数学教学的低效率也就不足为怪了。可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一、 激发起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的动力是内在动力驱动的结果。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力的集中体现。所以老师要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许多方法:
以美引趣。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体现的简单统一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手段展现出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美,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
以用促趣。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观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
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要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
再次,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過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三、要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几大要素
1、 观察要有目的性
观察绝对不能漫无目的,一定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观察时一定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尤其对几何中几何图形的观察,一定要做到观察的有效率。
2、观察的全面性
由于学生缺乏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导致感知的对象不能反映各种可能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相互讨论,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补救,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
3、 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委员会:《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指导纲要》,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9第二版).
[2]王子兴: 《中学数学教育心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9 第一版)
[3]朱智贤: 《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4]张兴春 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孟春国 英语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界定及理据[J]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观察力;培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那么观察力就是一个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的数学观察力其实就是在教师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有意识地对所呈现的课程内容中的数字、图形特点的寻找和感知,对数学符号、有意义的字母、所列举的数字和相应的文字表述的数学关系式等数据进行的观察。从数和形中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高效低耗的解题效果。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
《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特征随时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否则就无法通过观察来研究和确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关系。可见,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思想的触觉。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
初中数学是一门学习简易的数学运算和图形关系知识及其初步应用技能的课程,以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观察能力对于数学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图形的识别、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基本规律的发现、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认真、仔细的观察。因此,观察能力,无疑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不可否认,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而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试想,一个没有观察习惯、毫无观察能力的学生,怎么能够发现图形之间、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所以,学生数学学习的低质量、数学教学的低效率也就不足为怪了。可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一、 激发起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的动力是内在动力驱动的结果。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力的集中体现。所以老师要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许多方法:
以美引趣。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体现的简单统一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手段展现出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美,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
以用促趣。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观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
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要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
再次,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過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三、要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几大要素
1、 观察要有目的性
观察绝对不能漫无目的,一定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观察时一定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尤其对几何中几何图形的观察,一定要做到观察的有效率。
2、观察的全面性
由于学生缺乏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导致感知的对象不能反映各种可能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相互讨论,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补救,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
3、 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委员会:《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指导纲要》,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9第二版).
[2]王子兴: 《中学数学教育心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9 第一版)
[3]朱智贤: 《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4]张兴春 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孟春国 英语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界定及理据[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