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做”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时巩固练习,在应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自我总结中得到发展。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好的教师不是自己能传授得多么好,而是有本事让学生进入一种琢磨的学习状态。不是你教给学生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琢磨什么。学生在琢磨,他就会进步,就会提高。”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反复品味这几句话,朴实中带着哲理,简单中透着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现谈一谈自己对关注学生发展的体会。
[关键词]学生;数学;学习;主人
1.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
学生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人,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了一些知识和经验,形成了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建构出新的知识,让学生产生“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就容易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一课时,并不是直接让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怎样求,而是出示一个长方体礼品盒,让学生把一个面(长是25厘米、宽是18厘米)的四周粘上彩带,一厘米彩带需要一角钱。请你算一算,粘一个面的彩带需要多少钱?你的方法是怎样的,你能讲清楚吗?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有了“周长”的认识,会想到先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再求需要多少钱。这样,缺少的条件就会被当成问题提出来,“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的探究就成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前提。学生在课堂中就会出现不同的求周长的方法,如:长+长+宽+宽,长+宽+长+宽,(长+宽)×2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而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种由学生自己探究后得出的结论要比教师直接讲解出来的效果不同,学生会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
2.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做”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而在儿童的世界里,更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在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中感受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在教学完“平移和旋转”,教材安排了一节实践课—剪一剪。在美术课上学生已经上过了剪纸艺术,他们能剪出好多漂亮的图案来,在数学课上剪一剪,首先要给他们一个定位,即数学课上的剪纸与美术课上的有什么不同呢?在剪出了一排手拉手的小人和围成一圈手拉手的小人后,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剪纸中的数学知识,即对称、平移、旋转。此时我并没有放手,而是让学生观察,思考“折纸的次数与小人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他们开始探索、实践、验证,最终得出结论:每增加一次对折的次数,小人的个数就是上一次的2倍。学生们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中感受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也意识到:不是教材不够用,而是教师要善于去挖掘教材,让教材发挥最大的作用,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发展。
3.及时巩固练习,在应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数学知识的学习说到底是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服务的。在新知识学习后,及时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对新知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为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支持。如,在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本节课中所学知识出几道相关的练习考一考同学,由于学生是有着思维的不同个体,他们所出的题目会不尽相同。在这个出题与答题过程中,能促进学生间思维的碰撞。教师也可以出示“布置黑板的花边,买10米长拉花够不够”,应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自我总结中得到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反思则为自我教育开启了第一道门户。学生学会了反思,就会从心灵深处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就会站在原认知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自我成长,不仅对学习有益,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每节课结束,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一个单元学完了,让学生交流你认为本单元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为有哪些知识很重要?在学习的知识中,你最感兴趣的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你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会了这些知识的?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想对学习伙伴说点什么?等等。
教师只有心中时刻把“以生为本”、“学生是发展的”的理念放在心中,用心去体会教育的本质,用行动去诠释教育的真谛,相信每一节的数学课堂都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作者简介
焦艳华(1975-),女,吉林大安人,大学本科,延吉市小学数学名师,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关键词]学生;数学;学习;主人
1.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
学生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人,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了一些知识和经验,形成了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建构出新的知识,让学生产生“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就容易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一课时,并不是直接让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怎样求,而是出示一个长方体礼品盒,让学生把一个面(长是25厘米、宽是18厘米)的四周粘上彩带,一厘米彩带需要一角钱。请你算一算,粘一个面的彩带需要多少钱?你的方法是怎样的,你能讲清楚吗?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有了“周长”的认识,会想到先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再求需要多少钱。这样,缺少的条件就会被当成问题提出来,“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的探究就成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前提。学生在课堂中就会出现不同的求周长的方法,如:长+长+宽+宽,长+宽+长+宽,(长+宽)×2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而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种由学生自己探究后得出的结论要比教师直接讲解出来的效果不同,学生会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
2.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做”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而在儿童的世界里,更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在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中感受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在教学完“平移和旋转”,教材安排了一节实践课—剪一剪。在美术课上学生已经上过了剪纸艺术,他们能剪出好多漂亮的图案来,在数学课上剪一剪,首先要给他们一个定位,即数学课上的剪纸与美术课上的有什么不同呢?在剪出了一排手拉手的小人和围成一圈手拉手的小人后,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剪纸中的数学知识,即对称、平移、旋转。此时我并没有放手,而是让学生观察,思考“折纸的次数与小人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他们开始探索、实践、验证,最终得出结论:每增加一次对折的次数,小人的个数就是上一次的2倍。学生们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中感受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也意识到:不是教材不够用,而是教师要善于去挖掘教材,让教材发挥最大的作用,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发展。
3.及时巩固练习,在应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数学知识的学习说到底是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服务的。在新知识学习后,及时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对新知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为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支持。如,在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本节课中所学知识出几道相关的练习考一考同学,由于学生是有着思维的不同个体,他们所出的题目会不尽相同。在这个出题与答题过程中,能促进学生间思维的碰撞。教师也可以出示“布置黑板的花边,买10米长拉花够不够”,应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自我总结中得到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反思则为自我教育开启了第一道门户。学生学会了反思,就会从心灵深处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就会站在原认知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自我成长,不仅对学习有益,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每节课结束,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一个单元学完了,让学生交流你认为本单元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为有哪些知识很重要?在学习的知识中,你最感兴趣的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你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会了这些知识的?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想对学习伙伴说点什么?等等。
教师只有心中时刻把“以生为本”、“学生是发展的”的理念放在心中,用心去体会教育的本质,用行动去诠释教育的真谛,相信每一节的数学课堂都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作者简介
焦艳华(1975-),女,吉林大安人,大学本科,延吉市小学数学名师,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