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小学数学课要达到有效教学,就应该做好以下两点:第一,老师应做到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体现出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第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真正做到学生在教学中应该处于主体地位。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评价教学有没有效益,就是看学生有无进步或是否有所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上达到有效教学,下面就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指导学生 “五步骤学习方法”
1、预习
对于理科学习,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在预习过程中中, 学生读了题目以后,可以自己先大概想一下如何做,再对照解答,看自己的思路有哪点跟书中不一样。学生应该把书上的内容看一遍,尽力去理解,对解决不了的问题适当作出标记,请教老师或课上听讲解决,并试着做一做书后的习题检验预习效果。
2、听讲
这一环节最为重要,因为老师把知识的精华都浓缩在课堂上,听数学课时应做到抓住老师讲题的思路、方法,有问题记下来,课下整理解决。数学课上一定要积极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有些同学听老师讲解的内容较简单,便以为他全会了,然后分心去做别的事,殊不知漏听了最精彩最重要的几句话,那几句话或许就是日后测验时答题的关键所在。定义、定理、公式等重点,上课时就要用心推敲、记忆,这样,当老师举例时才听得懂老师要阐述的要义;待回家后只需花很短的时间,便能将今日所学的课程复习完毕,事半而功倍。
3、复习
当天晚上,要把当天学的内容整理完毕,定义、定理、公式该背的一定要背熟。有些同学以为数学着重推理,不必死背,所以什么都不背,这种观念并不正确。一般所谓不死背,指的是不死背解法,但是基本的定义、定理、公式是我们解题的工具,没有记住这些,解题时将不能活用它们,好比医师若不将所有的医学知识、用药知识熟记心中,就不能在第一时间治病救人。很多同学数学考不好,就是没有把定义认识清楚,也没有把一些重要定理、公式完整地背熟。我们要体会老师课上的例题,整理思维,想想自己是怎么想的,与老师的思路有何异同,想想每一道题的知识点。
4、作业
认真完成老师留的习题,适当挑选一些课外习题作为练习。市面上的习题集数不胜数,要记住: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切忌一味追求偏题,怪题,而疏忽了对书本中的定义、概念及公式的理解,更不要打“题海战术”。要试着一题多解,做到举一反三。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奥数题,这样可以丰富知识,拓宽思路,对今后理科学习很有帮助。
5、总结
这一步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一个单元学完后,同学们从头到尾把整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回想一遍,特别注意标题。一般而言,每个小节的标题就是该小节的主题,也是最重要的。将主题重点回想一遍,才能完整了解我们在学些什么东西。在学完一段知识或做了一道典型题后也可以总结:总结专题的数学知识,总结自己卡壳的地方,总结自己是怎么错的,错在哪里,总结题目的“陷阱”设在哪里,以及总结自己或他人的想法等。
二、优化学习过程,改善课堂结构
1、优化学习过程
优化学习过程,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问、听、练,成功而有效地自学。自学能力是一种独立获取知识、多层次的综合能力,其中阅读能力是基础,思维能力是核心,创造能力是最高目标。所以,教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施教。
(1)教会学生阅读。数学知识的获取离不开阅读,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听、读、说、写、用、译等几个环节的反复练习与训练,做到拾级升高,使他们遇到问题能够敏锐洞察,准确判断,灵活处理。
(2)教会学生整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经纬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对知识逻辑结构和相应的研究方法的整理,能够善于把新知识和研究方法有效地纳入到原有的認识结构中,使书越读越薄。
(3)教会学生迁移。迁移就是一种学习情境对另一种学习情境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则为正迁移,否则便是负迁移。如“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的研究思想、方法,完全可以迁移到“点到直线间的距离”,“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中的一点”对应“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中的点”,“ 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中的另一点”对应“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中的直线”。认真培养学生学得一点知识,会类比另一类知识;学会解一个问题,能够解一类问题,真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多种多样,在涉及的地方给学生有意识的提一下,唤起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思想。如相似知识点用类比推理思想,单位换算用化异为同思想,几何与代数之间用数形结合思想等。
三、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要会总结,注意扬长避短
我在教学中感觉有以下较成功的经验值得继续探索:
1、花点时间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各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细心开导,让其知道数学的重要性,一步一步培养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以便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尽量让大部分学生听得懂。
2、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课前预习,课中听课,课后复习,完成作业,总结规律。最终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将来无老师也能学数学。
参考文献:
[1]孙静华.兴趣——学习的挚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4).
[2] 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评价教学有没有效益,就是看学生有无进步或是否有所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上达到有效教学,下面就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指导学生 “五步骤学习方法”
1、预习
对于理科学习,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在预习过程中中, 学生读了题目以后,可以自己先大概想一下如何做,再对照解答,看自己的思路有哪点跟书中不一样。学生应该把书上的内容看一遍,尽力去理解,对解决不了的问题适当作出标记,请教老师或课上听讲解决,并试着做一做书后的习题检验预习效果。
2、听讲
这一环节最为重要,因为老师把知识的精华都浓缩在课堂上,听数学课时应做到抓住老师讲题的思路、方法,有问题记下来,课下整理解决。数学课上一定要积极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有些同学听老师讲解的内容较简单,便以为他全会了,然后分心去做别的事,殊不知漏听了最精彩最重要的几句话,那几句话或许就是日后测验时答题的关键所在。定义、定理、公式等重点,上课时就要用心推敲、记忆,这样,当老师举例时才听得懂老师要阐述的要义;待回家后只需花很短的时间,便能将今日所学的课程复习完毕,事半而功倍。
3、复习
当天晚上,要把当天学的内容整理完毕,定义、定理、公式该背的一定要背熟。有些同学以为数学着重推理,不必死背,所以什么都不背,这种观念并不正确。一般所谓不死背,指的是不死背解法,但是基本的定义、定理、公式是我们解题的工具,没有记住这些,解题时将不能活用它们,好比医师若不将所有的医学知识、用药知识熟记心中,就不能在第一时间治病救人。很多同学数学考不好,就是没有把定义认识清楚,也没有把一些重要定理、公式完整地背熟。我们要体会老师课上的例题,整理思维,想想自己是怎么想的,与老师的思路有何异同,想想每一道题的知识点。
4、作业
认真完成老师留的习题,适当挑选一些课外习题作为练习。市面上的习题集数不胜数,要记住: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切忌一味追求偏题,怪题,而疏忽了对书本中的定义、概念及公式的理解,更不要打“题海战术”。要试着一题多解,做到举一反三。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奥数题,这样可以丰富知识,拓宽思路,对今后理科学习很有帮助。
5、总结
这一步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一个单元学完后,同学们从头到尾把整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回想一遍,特别注意标题。一般而言,每个小节的标题就是该小节的主题,也是最重要的。将主题重点回想一遍,才能完整了解我们在学些什么东西。在学完一段知识或做了一道典型题后也可以总结:总结专题的数学知识,总结自己卡壳的地方,总结自己是怎么错的,错在哪里,总结题目的“陷阱”设在哪里,以及总结自己或他人的想法等。
二、优化学习过程,改善课堂结构
1、优化学习过程
优化学习过程,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问、听、练,成功而有效地自学。自学能力是一种独立获取知识、多层次的综合能力,其中阅读能力是基础,思维能力是核心,创造能力是最高目标。所以,教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施教。
(1)教会学生阅读。数学知识的获取离不开阅读,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听、读、说、写、用、译等几个环节的反复练习与训练,做到拾级升高,使他们遇到问题能够敏锐洞察,准确判断,灵活处理。
(2)教会学生整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经纬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对知识逻辑结构和相应的研究方法的整理,能够善于把新知识和研究方法有效地纳入到原有的認识结构中,使书越读越薄。
(3)教会学生迁移。迁移就是一种学习情境对另一种学习情境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则为正迁移,否则便是负迁移。如“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的研究思想、方法,完全可以迁移到“点到直线间的距离”,“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中的一点”对应“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中的点”,“ 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中的另一点”对应“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中的直线”。认真培养学生学得一点知识,会类比另一类知识;学会解一个问题,能够解一类问题,真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多种多样,在涉及的地方给学生有意识的提一下,唤起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思想。如相似知识点用类比推理思想,单位换算用化异为同思想,几何与代数之间用数形结合思想等。
三、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要会总结,注意扬长避短
我在教学中感觉有以下较成功的经验值得继续探索:
1、花点时间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各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细心开导,让其知道数学的重要性,一步一步培养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以便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尽量让大部分学生听得懂。
2、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课前预习,课中听课,课后复习,完成作业,总结规律。最终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将来无老师也能学数学。
参考文献:
[1]孙静华.兴趣——学习的挚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4).
[2] 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