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微课;教学设计;学习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3-0060-02
【作者简介】沈建国,江苏省大港中学(江苏镇江,212028)教师,一级教师。
现阶段“微课热”降温了不少,但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微课已经落伍、不适合当下教育现实的需求,而是人们对于微课的认识更加理性,对微课的制作及应用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认为,微课也要用“情”设计。用“情”设计微课,就需要教师带着感情认真钻研知识点内容,精心编排设计微课,创设相关的应用情境并与教学知识点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实效。下面以微课“图片处理的蒙版效果”的设计为例,具体谈一谈。
1.从现实应用入手,避免概念说教。
本节微课主要介绍的是图片处理中蒙版效果的技术实现方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涉及“蒙版”这个概念。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一个技术实现的工具,因此不能简单照搬普通文化学科中通常采用的先概念介绍再具体实例分析的教学思路。在本节微课中,笔者首先通过一个故事创设了“蒙版效果”的具体应用情境——班级明信片设计中需要有图片渐变的效果,让学生在回顾现实应用中快速建构起对“蒙版效果”具体应用情境及最终实现效果的整体认识,既避免了简单的说教,又有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2.以故事串联微课,提升观看效果。
微课主要以视频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比较热爱看视频、看电视,除了视频媒体信息集成度高、节奏紧凑的特点外,一般电视、视频中还会有较强的故事情节性,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完全“浸入”视频所创设的具体情境中,视频观看的体验感较强。
在微课制作中也尽可以借鉴这样的表达方式,尽可能地将学科知识有机融入视频创设的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在剧情观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知识的学习,提升学习感受。具体到本节微课中,通过“班长委托小明制作一张有渐变效果的贺年卡”这一情境导入,再到“小明制作有困难需要请有专业背景的哥哥帮忙”,引出具体介绍图片蒙版效果的技术实现方法及经验技巧,以最终制作的蒙版效果贺卡图片“及时解决了班长的需求”收尾,实现了故事情境与整个微课内容完整结合的设计效果,有效地提升了学习者的观看感受。
3.注重问题解决,避开唯软件论误区。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习者个性式体验,鼓励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同时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避免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堆砌。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牢记信息技术“工具性”的特征,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需求。
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催生了大量有相似功能的信息技术工具软件,再加之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教师不可能也不需要掌握所有工具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应对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摒弃“唯软件论”的教学误区,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向学生传授问题解决的思路理念及技巧方法。学生也只有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氛围情境的熏陶下才能够放开手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才智,创新创造新知识。
本节微课中,笔者针对图片蒙版效果,简单介绍了PhotoShop和PowerPoint两种软件的操作技巧及方法,特别向学习者阐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现实需求灵活选择,同时也不必拘泥于这两类软件的范围限制,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只要能夠解决问题需求即可。这也是创新学习的具体体现。
4.降低技术门槛,提高传播效益。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师和主要参与者,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方法及知识表述方式等都是一位教师专业个性的具体体现,因此微课制作也应该像备课、上课一样成为非技术专业学科教师的基本技能,这也就要求微课制作技术要简单、易学、易用。
此外,一节设计巧妙、制作精良的微课,如果缺少了学习者的应用实践,其价值肯定是十分有限的。当前网络发布微课的方法有多种,如可以借助二维码生成工具快速制作成“码课”“码书”,供学习者在线浏览观看,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微课,实现教授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在线互动,提高知识传播的效益。扫描右侧二维码可观看笔者的此节微课。
总之,用“情”设计微课,要使学习者充分浸入教师创设的具体情境氛围中,在活动过程中展开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引领其进入知识的内核、思维的深层。用心、用情去设计制作一节微课,最终的收获和体验也将会是美好的。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3-0060-02
【作者简介】沈建国,江苏省大港中学(江苏镇江,212028)教师,一级教师。
现阶段“微课热”降温了不少,但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微课已经落伍、不适合当下教育现实的需求,而是人们对于微课的认识更加理性,对微课的制作及应用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认为,微课也要用“情”设计。用“情”设计微课,就需要教师带着感情认真钻研知识点内容,精心编排设计微课,创设相关的应用情境并与教学知识点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实效。下面以微课“图片处理的蒙版效果”的设计为例,具体谈一谈。
1.从现实应用入手,避免概念说教。
本节微课主要介绍的是图片处理中蒙版效果的技术实现方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涉及“蒙版”这个概念。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一个技术实现的工具,因此不能简单照搬普通文化学科中通常采用的先概念介绍再具体实例分析的教学思路。在本节微课中,笔者首先通过一个故事创设了“蒙版效果”的具体应用情境——班级明信片设计中需要有图片渐变的效果,让学生在回顾现实应用中快速建构起对“蒙版效果”具体应用情境及最终实现效果的整体认识,既避免了简单的说教,又有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2.以故事串联微课,提升观看效果。
微课主要以视频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比较热爱看视频、看电视,除了视频媒体信息集成度高、节奏紧凑的特点外,一般电视、视频中还会有较强的故事情节性,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完全“浸入”视频所创设的具体情境中,视频观看的体验感较强。
在微课制作中也尽可以借鉴这样的表达方式,尽可能地将学科知识有机融入视频创设的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在剧情观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知识的学习,提升学习感受。具体到本节微课中,通过“班长委托小明制作一张有渐变效果的贺年卡”这一情境导入,再到“小明制作有困难需要请有专业背景的哥哥帮忙”,引出具体介绍图片蒙版效果的技术实现方法及经验技巧,以最终制作的蒙版效果贺卡图片“及时解决了班长的需求”收尾,实现了故事情境与整个微课内容完整结合的设计效果,有效地提升了学习者的观看感受。
3.注重问题解决,避开唯软件论误区。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习者个性式体验,鼓励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同时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避免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堆砌。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牢记信息技术“工具性”的特征,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需求。
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催生了大量有相似功能的信息技术工具软件,再加之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教师不可能也不需要掌握所有工具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应对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摒弃“唯软件论”的教学误区,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向学生传授问题解决的思路理念及技巧方法。学生也只有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氛围情境的熏陶下才能够放开手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才智,创新创造新知识。
本节微课中,笔者针对图片蒙版效果,简单介绍了PhotoShop和PowerPoint两种软件的操作技巧及方法,特别向学习者阐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现实需求灵活选择,同时也不必拘泥于这两类软件的范围限制,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只要能夠解决问题需求即可。这也是创新学习的具体体现。
4.降低技术门槛,提高传播效益。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师和主要参与者,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方法及知识表述方式等都是一位教师专业个性的具体体现,因此微课制作也应该像备课、上课一样成为非技术专业学科教师的基本技能,这也就要求微课制作技术要简单、易学、易用。
此外,一节设计巧妙、制作精良的微课,如果缺少了学习者的应用实践,其价值肯定是十分有限的。当前网络发布微课的方法有多种,如可以借助二维码生成工具快速制作成“码课”“码书”,供学习者在线浏览观看,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微课,实现教授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在线互动,提高知识传播的效益。扫描右侧二维码可观看笔者的此节微课。
总之,用“情”设计微课,要使学习者充分浸入教师创设的具体情境氛围中,在活动过程中展开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引领其进入知识的内核、思维的深层。用心、用情去设计制作一节微课,最终的收获和体验也将会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