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颈深部多间隙感染CT诊断的价值分析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分析重症颈深部多间隙感染CT诊断价值。方法 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重症颈深部多间隙感染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该组40例患者中坏死性腐败蜂窝织共24(60.00%)例,CT扫描检查表现筋膜间隙显示大量积气,少数中央存在撕裂软组织影,且边缘不齐;剩余16(40.00%)例脓肿患者表现实体组织或者肌肉弥漫性的肿胀,且边界模糊,实质及间隙软组织显示液化的低密度影;该组40例患者最终予以颈部及颌下平行横行切口共20(50.00%)例,颌下大弧度低位切口共8(20.00%)例,颈淋巴“T”形切口共12(30.00%)例。结论 CT可作为重症颈深部多间隙感染临床影响学检查首选手段其,其能够为术前诊断、治疗指导及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颈深部多间隙感染 重症 CT 价值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a)-0251-02
  重症颈深部多间隙感染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基于细菌毒力强、数量多、抵抗力弱等情况的共同作用下迅速扩散,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且病情凶险,显著提高患者死亡率[1]。由于重症颈深部间隙感染部位涉及范围广泛且深,若临床仅依靠常规检查,其无法有效地确定感染范围,影像学(磁共振、CT、超声)检查为临床明确诊断主要手段,而CT因其检查时间比较短,故成为临床影像检查首选[2]。该研究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40例重症颈深部多间隙感染患者CT检查表现,旨在为日后临床手术治疗提供科学指导,现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重症颈深部多间隙感染患者4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1~75岁,平均(61.59±5.97)岁,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发病原因、累及间隙、CT表现及治疗结果。
  1.2 方法
  该组患者均取平卧位,予以CT(德国西门子16层螺旋CT)平扫,设置层厚5 mm,电流220 mV,电压120 kV;安排一名口腔颌面医生与两名放射科医生分别读片,且通过共同讨论获取最终CT扫描结果。
  1.3 评定标准
  间隙感染相关诊断标准[3]为以下4点:(1)密度增强软组织影占据感染肌肉肿胀或(和)脂肪间隙;(2)骨膜炎症情况基于骨密质破坏或(和)骨膜新骨的形成;(3)组织密度及侧面间隙未对称;(4)对比递质静脉注射后表现低密度的衰减影未被不同程度的增强边缘所环。
  1.4 统计学处理
  该研究数据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2行组间比较,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影响学表现
  该组40例患者中坏死性腐败蜂窝织共24(60.00%)例,CT扫描检查表现筋膜间隙显示大量积气,少数中央存在撕裂软组织影,且边缘不齐;剩余16(40.00%)例脓肿患者表现实体组织或者肌肉弥漫性的肿胀,且边界模糊,实质及间隙软组织显示液化的低密度影。
  2.2 该组患者治疗情况
  该组40例患者最终予以颈部及颌下平行横行切口共20(50.00%)例,颌下大弧度低位切口共8(20.00%)例,颈淋巴“T”形切口共12(30.00%)例。由于感染不断地扩散,导致下颈部的深部间隙受到累及,原切口无法有效保证引流,4(10.00%)例最初予以颈部及颌下平行横行切口,8(20.00%)例最初予以颌下大弧形低位切口,之后在颈部作一附加的平行切口,第二次手术作颈淋巴“T”形切口。救治成功35(87.50%)例,共5(12.50%)例死亡,其中1(20.00%)例由于纵膈脓肿转院死亡,剩余4(80.00%)例皆死于败血症致使多脏器功能衰竭。
  3 讨论
  颈部组织间隙相对口腔颌面部不仅更为广泛,而且病情进展更快,所涉及的间隙更多,临床若单纯通过常规检查难以对诊断与定位予以明确。随着超声技术不断地更新与发展,磁共振、CT、超声等检查已成为临床诊断疾病最为常用的检查手段,但因重症颈部间隙感染的范围较广,超声检查直观性较差。此外,磁共振的应用虽然对人体无放射危害,且对义齿无干扰,能够清楚分辨出组织解剖的结构变化,对感染早期判断十分有力,但因该组40例患者为重症感染,因此,采用CT扫描检查更为方便[4]。该研究针对已选定的40例重症颈深部多间隙感染患者CT检查表现与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组40例患者中坏死性腐败蜂窝织共24例,CT扫描检查表现筋膜间隙显示大量积气,少数中央存在撕裂软组织影,且边缘不齐;16例脓肿患者表现实体组织或者肌肉弥漫性的肿胀,且边界模糊,实质及间隙软组织显示液化的低密度影。
  4 结语
  该研究40例最终予以颈部及颌下平行横行切口共20例,颌下大弧度低位切口共8例,颈淋巴“T”形切口共12例。由于感染不断地扩散,导致下颈部的深部间隙受到累及,原切口无法有效地保证引流,4例最初予以颈部及颌下平行横行切口,8例最初予以颌下大弧形低位切口,之后在颈部作一附加的平行切口,第二次手术作颈淋巴“T”形切口。最终救治成功35(87.50%)例,共5(12.50%)例死亡,其中1例由于纵膈脓肿而转院死亡,剩余4例皆死于败血症致使多脏器功能衰竭。针对实体组织与周围肌肉明显,但未形成脓肿变化患者,同样可预防性作切开并分离暴露,缓解机体中毒等反应,从而避免感染蔓延[5]。该研究受时间、环境及样本因素制约,未就本组患者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及其对感染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待临床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重症颈深部多间隙感染可将CT检查作为影像学检查首选手段,以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霍安.增强CT在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1):55-56.
  [2] 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75.
  [3] 刘志勇.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6):67-68.
  [4] 姜滨,蔡协艺,张伟杰,等.增强CT在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11(1):29-33.
  [5] 胡志强,黄代营.口腔颌面部多间隙合并颈部及胸腔纵隔感染的回顾性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12,20(10):530-533.
其他文献
根据卫生部有关开展血液集中化检测的要求,2005年3月,本站与武汉血液中心合作开展血液样本集中检测,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和技术力量来提高血液质量,主要做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12/2007—08在我院连续收治的12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6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魏
目的:对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system,CGMS)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infusion,CSII)联合治疗危重症老年2型糖尿病(T
该文从合理选择教材、高度概括课程相关知识及教材内容、明确学习重要性、突出细化课程学习要求及考核要求、优化学习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环境研究法绪论课的重要性以及提高绪论
以兔眼蓝浆果品种‘粉蓝’为试材,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3000、5000、7000、9000 mg/L)吲哚丁酸(IBA)处理对‘粉蓝’嫩枝扦插生根及内源激素变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兔眼蓝浆果品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对手术致痛大鼠脊髓背角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三个氯诺昔康预处理模型组(制作手术致痛模型前20 min腹腔注射1、3、9 mg/kg)。3 h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8岁,汉族。因头晕、发热、寒颤、贫血等原因于2005年2月5日入住本院血液科。患者血液采集后,无论用肝素、EDTA、枸椽酸钠抗凝均产生严重的自身凝集,肉眼呈凝块
为解析2种穗型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弯曲穗型‘两优培九’和直立穗型‘武香粳14号’为材料,研究了在2个施氮水平下,籽粒蛋白质含量在穗上不同部位和不同粒位
第5期顶管施工技术培训班于6月18—19日在江苏扬州顺利举行,由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扬州广鑫重型设备有限公司承办,于6月19日顺利结业。培训班授课老师主要有: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成为当前教育界主要探讨的话题。对于大学外语教学来说,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是一种长期教学经验建立起的一种完善的系统教学方法,能够整体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为大学生学习外语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学习通道。该文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多媒体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对多媒体的应用优势以及劣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并且也相应的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