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剑川木雕实现技能扶贫、文化传承双丰收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技师学院作为国家重点技工院校,50年的办学经验使其在云南省的技工教育史上写下非凡的篇章。学院下属的建筑与民族工艺系正是在学院实力雄厚、勇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之上应运而生。建筑与民族工艺系目前拥有建筑类与民族工艺类两大专业群。其中,建筑类专业以培养适应建筑行业需要的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行业所需的相关实践操作技能的技能人才为目的,注重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技能的学习。民族工艺类专业以传承云南民族技艺,培养民族地区所需的技能人才为办学宗旨,已成功地将云南省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优势工艺项目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云南是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而文化传承的关键恰恰在于人,如何通过技师学院这一新颖的教学途径,将传统的文化技艺传承下去,是近年来云南省关于传承非遗文化开辟的新型模式。记者有幸采访到云南技师学院建筑与民族工艺系的系主任黄显清,就如何开展非遗文化专业建设进行了一番讨论。本文以剑川木雕这一专业为例,带领读者们了解云南技师学院是如何进行非遗文化专业教学和开展技能扶贫工作的。
  继往开来领路人
  2010年,云南省委八届八次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将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确定为云南省民族工作的目标。
  迎着这一东风,云南技師学院于2010年秋季开始招收第一届剑川木雕专业的学生,并于同年年初选派优秀教师团队赴剑川县进行办学方面的准备工作。经初期在剑川县开展木雕工作的教师介绍,当时他们面临着寻找非遗传承人、联系当地政府、宣传动员当地群众学习非遗木雕技艺、学院教师与当地居民语言沟通不畅、当地居民对送教到村民小组免费学习木雕技艺的模式缺乏信任度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云南技师学院通过长期及多方共同努力,该剑川木雕专业成功助力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技能扶贫”,形成送教入村,即学生在家门口上学、学时充足、授课时间避开农忙、传承质量高、免学费、给补贴、毕业即就业的惠民惠生模式。
  在开办该专业的教学过程中,2015年5月25日,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怒江独龙族木雕培训班在云南技师学院剑川办学点开班。
  怒江独龙族木雕培训班旨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不让一个民族掉队”“加快独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示,充分发挥人社部门的职能作用,增强独龙族群众的“造血”功能。此次培训共招收学员43名,其中包括独龙族、傈僳族、怒族和藏族等少数民族学员,老少皆宜。
  在培训过程中,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领着包来,不用出一分钱”。所有的费用均由云南省人社厅承担,这一举措得到了独龙族群众的积极响应。
  经过3个月的培训,大部分学员已购置工具并计划回乡创业。“相互合作,一起筹钱,办个小工厂,还会考虑成立一个协会。”独龙族青年曾建军说,在参加培训以前,自己总是在家务农,对于未来并没有任何憧憬。而通过此次学习,他不仅掌握了技术,更开阔了眼界,“我们那里木材资源很丰富,以前就只会烧掉,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可惜。我们完全可以做成工艺品、旅游商品吧,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全体培训人员为表示对党和国家大力支持的感谢,由云南技师学院教师设计、全体参训人员共同制作了一副《独龙人民跟党走》的木雕大幅作品,这一作品呈现了党对独龙人民关怀的举措,整幅作品是当地贡山县的地图形状,画面正中以纹面女和独龙男形象代表独龙人民,画面中高低条纹代表独龙族民族技艺“独龙毯”,展现高黎贡山的石月亮及独龙族主要经济来源“重楼”,呈现民族的人文状况,接着高黎贡山隧道,体现现代化进程对改善独龙族人民生活的情况,整幅作品凝聚了师生对党的真挚感激,受到了广泛好评。
  课程、教学尽显特色
  云南技师学院建筑与民族工艺系主任黄显清从2015年开始参与木雕、滇绣非遗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和课程设置工作,她告诉记者:“非遗专业与普通技工类专业有所不同,关键点就在于非遗文化传承的特殊性。学生除了需要向普通技工类专业掌握技能外,更多的还需要把握传统文化赋予的艺术灵魂,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可贵之处。”
  怒江独龙族木雕培训班针对了独龙江乡丰富的木材资源,并力求实现能够合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通过开办培训班,为贡山县独龙江乡培训木雕专业技能人才。培训班教学工作参照建筑与民族工艺系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以木雕工艺品制作为主。云南技师学院通过与剑川县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合作,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多名省、州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指导教学。
  云南技师学院建筑与民族工艺系在课程设置方面,除设置技能核心专业课与审美鉴赏课外,还设置了学生顶岗实习课程。即在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安排学生进入木雕企业工作,让学生与企业的工艺大师结对子,以师带徒的形式直接参与生产制作,可以迅速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适应力,同时也能得到一定的经济补贴。
  
  记者还了解到,云南技师学院的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编写的非遗教材与标准。技能核心专业课由于该类技艺传承大多靠口传身授,无系统教材和标准,学院教师正在编制《剑川木雕校本教材》、木雕标准及滇绣标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并且学院每年会根据木雕就业市场的需求,会对课程设置进行修订,以推进非遗传承与时代的结合,完善非遗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任重道远前途新
  虽然非遗专业具有独特的文化性,但“招生难”也是该类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人们对非遗的保护意识淡薄,年轻人更加看重短频快的经济收入方式;非遗技艺主要靠口传身授,师资(非遗传承人)数量不多且年纪大,而自有的年轻教师对技艺的掌握还不够精深;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需要支付学费并且领取补贴,学院该专业的教学耗材成本高;学生就业更加倾向于经济回报高、速度快的外出打工,这种种的原因制约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云南技师学院开办非遗专业以7年有余,这7年来培养了大批剑川木雕人才,其中大部分学生来自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的各乡镇村,一部分学生来自于(藏区)迪庆州维西县和怒江州直过民族地区。这些毕业生大多去到木雕企业或在家自接订单,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云南技师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关注非遗文化的号召,就此探索推进技工教育新领域,培养非遗技能人才。一是与2010年针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剑川木雕”民族技艺开始开设非遗类专业,特聘剑川木雕传承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段国梁为特聘教师,校内设立大师工作室。就剑川民族木雕企业有产品无标准,传承渠道单一、难成规模教学的问题,为破解民族技艺传承难题,学院主动作为,创新木雕人才培养模式,在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办学,借助地域、政策等优势资源,依托当地木雕企业、协会,编写教材,制定方案,规范工艺标准,工学结合,规范教学行为,将木雕技能培训的课堂送到农家门口,解决了木雕技艺传承渠道单一、数量少的困局,传承了云南少数民族技艺,为当地的民族传统工艺振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是于2015年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滇绣”技艺开设了非遗专业,特聘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云岭首席技师祖玉兰为特聘教师,校内设立大师工作室。围绕滇绣技艺传承及市场需求,将非遗大师请入校园,由大师亲自教授学生滇绣技艺。
  新专业的开设,已有专业的经验与不足,都将指导云南技师学院在未来能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让非遗文化焕发生机,充满生命力地去迎接社会发展的挑战。
其他文献
摘 要: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丰富了教学在线资源,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动了手机客户端应用在各行各业的渗透,所有这些都对职业教育课堂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会主动利用移动网络积极获取信息。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变化,把握好移动互联技术优势,创新学科教学模式,优化传统的课堂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摘 要:产学研合作必须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道路,充分发挥应用和用户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用”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一项新的技术只有通过应用才能逐渐成熟和完善。用户直接参与产学研合作,不但能够减少技术创新的盲目性,缩短新产品从研究开发到进入市场的周期,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本文以衡水技师学院为例,介绍了探索实施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的实践
通过猎头公司,阿辉进入一家企业担任区域运营总监。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阿辉心里非常清楚,作为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空降兵”,如果不能在工作之初便树立起威信,自己就会失去战斗的控制权。然而,当阿辉还没打响战斗的第一枪时,下属们先来了个突袭:早已定好的全体会上,三位业务骨干连假条都没打就缺席了;销售部准备的业务报表泡汤的消息直到会议开始时才曝光,而耽误的理由是“业务繁忙无暇顾及”;而阿辉在会上提出的工
“多办一所技校,少办一所监狱!”曾有人这样评价技工教育。这句话虽然不一定对,这一方面说明,技工教育一直在做功德无量的事情;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如今技工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难度更是越来越大。只因为,相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技工院校学生的个性反而会更加鲜明。    2016年10月18日的一则新闻中报道到:湖南某职业院校自2016年10月14日至10月17日期间,学校四天内死了三名学生。其中两人坠楼身亡,
摘 要: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年龄偏小,知识水平偏低,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因此对所学专业知识缺乏兴趣,谈到学习就心生厌倦,产生消极心理。本文以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在电阻串并联中的简单应用为例,就如何增强中职学生电工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主要从观看成品、自主学习,计划决策、共同设计,软件辅助、明确原理,故障检修、效果检测,理论实践、存在差距,分层评估、分层达标,脑洞大开、活跃思维,实际应用、感知效果八个方
【编者按】为进一步激发技工院校学生勤学技能、奋发成才的热情,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2014年起设立劳动出版“技能雏鹰”奖学金,用以奖励品学兼优的技工院校在校学生,日前,2014-2015年度200名奖学金获得者出炉。《职业》杂志记者走近这些劳动出版“技能雏鹰”,解读他们的成长密码。  冬日的北国,太阳总是低低斜斜,但那缕缕暖色的光线,却昭示着希望。一个周末的上午,淡黄色的阳光温暖着牡丹江技师学
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是在20世纪90年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它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是县域经济发展人才供给的主要载体,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落地”人才,是当前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的主要任务。引企入校就是把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的资源与企业的资金、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校企紧密和深入的合作机制
此次采访活动不仅仅是围绕“世界青年技能日”与嘉宾们各自的工作学习生活,更是在工匠精神与技工教育的践行方面展开了深刻的讨论。国家提倡工匠精神,为的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如何将这一精神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入每一国民的内心,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2016年是值得被铭记的一年。这一年,大家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学到了一个新词——“工匠精神”;从各类媒体的积极宣传中听到了内涵不断被延伸的“工匠精神”
课 题:本文为省级课题“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桐城望溪职校为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12077)。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重中之重,也是职业院校突出实践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安庆地区第一批国家示范校——江淮工业学校(原桐城望溪职校)为例,介绍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方法、作用和效果,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双师型教师
你不能不知道的职场成语  生活中常见的成语被用来阐释职场中的一些潜规则,称为职场成语。至于你是否要以该成语作为职场行事准则,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周末赶集  头头是道:头头说的总是有道理。如果你认为没道理,那一定是你还不懂道理。  语重心长:长辈讲话语气是重了点,但心是好的,不批评你才是害你呢,你要长时间记住这份情。  杯水车薪:每天在办公室里泡茶喝水,就想拿薪水买车,这是痴人说梦!想都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