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防原则浅析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ink_x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行政超越了传统行政法的事后规制模式,转为事前预防,引发其正当性的质疑。风险预防原则作为风险行政的重要原则在此背景下被引入行政法领域。为进一步说明该原则本身的正当性,“商谈-构建范式”被提出,有效地实现了对传统“理性-工具范式”的补充。
  关键词:风险社会;风险预防原则;正当性;“理性-工具范式”;“商谈-构建范式”
  一、风险预防原则的提出背景
  (一)风险社会
  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首先提出了“风险社会”这一概念,其与传统的“工业社会”相对,是现代性的特征。这一概念的提出在社会学、经济学、生态环境学、法学等不同领域均激起了广泛的回响,学者们积极运用该理论对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等研究提出新的观点。“风险行政”①是为行政法学界针对其提出的新的行政法理论。
  (二)风险社会的特征
  1.不确定性
  风险社会给新行政法理论带来的根本性冲击即来源于其不确定性。传统行政法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事后规制法。但是在风险社会中,风险的存在与否与影响大小都是不确定的。
  2.不可逆性
  仅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未必能够动摇社会根本,危险发生后积极挽回同样可以实现对人民和社会的保护,这也是传统行政法针对传统危险的主要措施。但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因素引致系统的、常常是不可逆的伤害,而且这些伤害一般是不可见的。②一旦风险的可能性上升为100%,往往意味着损害已经无可挽回,其社会成本远高于对私权利的有限侵犯,危害后果不可计量。
  3.全球性
  风险的全球性是风险社会的重要特征,因此对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也需要打破国家壁垒,进行国际协作。
  二、风险预防原则的提出和争议
  (一)风险预防原则的提出
  总结出风险社会对行政法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在损害结果出现以前积极行政,预防风险的发生。风险社会中行政法的作为体现为“行政规制”,是一种典型的“决策于未知之中”(decision-making under uncertainty)的领域。[2][3]
  通过上文举例说明的风险社会的三个特征,可以总结出风险社会对行政法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在损害结果出现以前积极行政,预防风险的发生。风险社会中行政法的作为体现为“行政规制”,是一种典型的“决策于未知之中”(decision-making under uncertainty)的领域。③
  风险社会中,传统“守夜人”角色已经无法满足对行政法的要求,这一事实基本得到行政法理论的肯定。有学者认为此种情况下,首要考虑的是行政法扩张可能造成的对公民权利的侵犯,因而认为在新的背景下坚持比例原则尤为必要,必须贯彻“法无明文即禁止”的行政法控权要求。④依此思路,则每有新的风险均需重新修改或制定法律,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且更多情况下因风险的不确定性而无法得到授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后果。更多的学者从行政法原则着手,试图通过指导性原则的变化来适应新的社会背景。“风险预防原则”即在传统行政法的比例原则已经无法适用的情况下被引入行政法的风险规制理论。
  (二)风险预防原则的争议
  风险预防原则的提出恰当地契合了风险社会背景下对行政规制的要求,弥补了传统行政法无法应对不确定的风险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预防了不可逆损害后果发生的可能,体现了“预防胜于后悔”(better safe than sorry)[4]的思想。但基于“不确定”的风险而被提出的这一原则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议。
  三、风险预防原则的实践——范式重建与选择
  (一)“理性—工具范式” 与“商谈-建构范式”
  伊丽莎白认为在风险社会中,行政原则的范式由单纯的“理性—工具(rational-instrumental)范式向兼具“商谈—建构(deliberative-constitutional)范式”发展。风险的“不确定性”给风险规制带来的影响和调整集中表现在当社会对某个问题越难以达成共识或者主流认识,知识的不确定性越高,社会上不同群体的立场就会更具有价值的主观性。
  (二)专家理性与公民参与的选择
  笔者支持伊丽莎白的观点,认为二者不可偏废。但是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公众风险认知模式”更值得采纳。理由并非“少数服从多数”,而是因为法律需要得到执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对法律制度的信任是人们服从该法律制度的心理基础,也是法律制度具有生命力的动力机制。
  四、结论
  风险社会的存在确凿无疑,其具体特征为不确定性、不可逆性和全球性。风险社会的到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在行政法领域表现为“风险行政”的出现。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行政超越了传统行政的事后规制,转为事前预防,风险预防原则为其提供了理论指导。
  风险预防原则的正当性基础建立在专家理性模式与公众参与模式的综合之上,其中“商谈-构建范式”作为新出现的行政范式,有效地实现了对传统“理性-工具范式”的补充。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公民参与仍是首要的考量因素。
  注释:
  ①参见[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6-7页。
  ②See Vern R. Walker, “”Risk Regulation and the ‘Faces’ of Uncertainty”, 9 Risk 29-34 (1998). 转引自周佑勇:《行政法专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43-344页。
  ③参见曾志华:《社会变迁视角下的行政权介入私权的界限研究》,载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8月。
  ④“风险行政”这一概念笔者首见于王万华、沈岿等:《评王锡锌著<公众参与和行政过程>》,载于姜明安主编:《行政法论丛(第1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54-78页。
  参考文献:
  [1][美]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吕瑞兰,李长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版.
  [2][英]伊丽莎白·戴雪.《风险规制与行政宪政主义》.沈岿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3]姜明安主编.《行政法论丛(第16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4]金自宁.《风险中的行政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民的一项重要财产性权益,对于农民生活的保障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可以继承的问题,我国法律没有任何的规定。本文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性为视角,结合我国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理学说来论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继承这个论点,以期能够完善我国农村的法制,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农民  一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深入发展,社会公正理念已深入人心,公正执法也引起了专家学者以及公安机关的重视,学术界对这一热点问题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和执法行为如果不公平公正,发生公安民警职务违法违纪行为,不但直接影响民警的执法行为,还会严重损害警民和谐关系,影响公安队伍的整体形象。公安机关如何做到公正廉洁执法,是我们各级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重视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甲胎蛋白是胚胎期主要的血清蛋白,有着重要的诊断意义及生物学功能。由于甲胎蛋白基因组织和发育的特异性表达,其可作为研究真核基因调控的典型模型。甲胎蛋白基因的调控主要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39;s lymphoma,NH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过去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诊断,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实验室诊断越来越显示出其在NHL临床分期、监测疾病
目的通过方法学比较和偏倚评估,探讨不同检测系统钾、钠、氯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根据EP-9A文件,取朗道水平2和水平3质控物,以及44例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在4个不
目的研究炒紫苏子醇提物对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取15月龄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15月龄小鼠组、15月龄高血脂组、炒紫苏子醇提物289mg/kg剂量组、134mg/kg剂量组、67mg/kg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与血浆中ACE水平密切相关,其多态性变化可能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入手,主要阐述ACE的生物学特性、ACE基因及其与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目前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将建国以来我国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所规定的各项具体内容进行研究,结合关于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指出我国现行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结构上的混乱,制度上的矛盾,赔偿规则的缺失与赔偿标准的不统一等缺陷,进而提出对这些缺陷进行完善的方法。  关键词: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缺陷完善  一、我国现行人身损害赔偿制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火灾隐患仍大量存在,火灾形势依然严峻。另外,消防警力严重不足、部分企业专职消防队发展相对滞后、城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等突出问题也严重限制了消防工作的进程。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消防法》实施所产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消防法;实施;问题;对策  一、《消防法》实施中反映出的问题  (一)执法主体力量不足引发的思考  《消防法》实施几年来,无疑对于
目的开发一套检验室内质控网络信息系统。方法检验科提出检验室内质控网络信息系统要求,检验软件专业开发公司利用SQL Server 2000和Delphi7.0进行开发。结果该套系统应用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