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依托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关键词: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引言
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核心内容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具备自主创新能力,这也是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环节[1]。培养创新型能力人才不仅要学习课堂理论知识,更需要课外实践能力的锻炼。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2]。
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
(一)定义。
本科生科研训练又称之为“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简称SRTP)是专门为在校大学生设计的一种实践教学环节和科研项目资助计划,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独立完成的一项研究工作,可以进行实验或者调研等多种研究形式[3]。
(二)国内外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现状。
本科生科研训练在国外起步比较早, 特别是美国。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简称M IT) 负责本科教学的院长马戈立特创设了“本科研究机会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UROP) [5], 资助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或课题。M IT认为, 这一计划是全美国最早实施的本科生科研项目之一。
国内出现较早的就是1996年清华大学实施SRT (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它具有一定系统性和规模化的科研训练。之后, 从1998 年开始浙江大学也开展了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SRTP), 每年投入经费20 万~50 万元, 每年立项1000 项左右; 中国科技大学于1999 年提出了“大学生研究计划”;这种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培养过程,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的施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5]。
三、依托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开展实践,培养高校创新型能力人才
(一)加强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宣传力度,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高校充分运用各种媒介渠道进行推广,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负责人的积极动员,加大对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的宣传力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参与该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师生积极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动手能力,营造创新文化,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4]。学校和学院可通过学术讲座、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及报告会等形式,传授学生基本的科研方法和技能,并提前了解作项目应注意的事项,学校对在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上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表彰,在校园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
(二)依托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主提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或者参与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然后填写项目申请书。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首先,积极引导学生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让学生尽早了解所研究课题在科研领域和所在学科的前沿和最新动态,在此基础上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科研训练课题紧密结合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7];其次,指导教师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比如可以让学生制定项目具体的实施方案、项目进度计划、经费预算分配和阶段性成果汇报等,并由项目负责人监督项目进展情况,从而增强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6];最后,学生对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出的阶段性成果和结论,及时撰写成调研报告或实验成果进展报告,指导教师给予具体指导,培养学生文字撰写和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真正达到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以后工作学习奠定基础[7]。
(三)依托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随着科学的发展,各学科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很多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而项目团队成员的组成最好有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这就要求项目团队成员之间保持有效、和谐的合作。因此,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团队协作精神,从各个方面协助学生拓宽项目团队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的渠道,使得科研训练项目顺利进展,提高学生对科研探索的信心[6]。学生在参与科研训练计划项目过程中,可能涉及多个学科方面的具体工作,必须要求项目团队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配合,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顺利完成,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克服自私自利的思想,并且团队协作精神也是大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所应必备的良好素质[7]。
(四)规范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机制。
学校重视、激励措施到位是开展科研训练计划的关键,学校各部门和各学院在制度建设、经费支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本科生科研训练从项目立项、实施、中期检查、项目结题要进行严格的过程化管理,落实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和管理项目负责人的各项工作,实行项目负责制管理。
为了激励师生参与的积极性,项目结题后,经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终审确认、验收合格,项目主持人及成员给予相应学分,指导教师给予相应工作量的鼓励[8]。科研小组的研究成果被推荐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根据获得奖项的级别,科研小组负责人及成员和指导教师及管理项目负责人应给予相应奖励。
高校重视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的实施,严格规范整个项目的管理过程,建立健全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机制,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成为新时期社会所需求的创新型能力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林,陆灵云,沈明霞,等. SRT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8-12.
[2]朱丹雁,张翔南,李欢,等.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在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实施与展望[J]. 药学教育,2009,25(3):12-16.
[3]沈文飚,袁家明,闫祥林,等. 高等农业院校生命科学专业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探索与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05,11:81-83.
[4]郝渊晓,周美莉等. 大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之思考[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29(6):626-632.
[5]杨慧,俞安平,恢光平,等.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比较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65-68.
[6]沈明卫,涂澄海,何勇,等.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践中的问题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7):133-135.
[7] 訾斌, 李艾民.依托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36-37.
[8] 郝智,伍玉娇,张金柱,万明攀.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载体 培养创新人才[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71-74.
作者简介:安利清(1984-),女,北京农学院城乡发展学院辅导员,硕士。
关键词: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引言
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核心内容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具备自主创新能力,这也是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环节[1]。培养创新型能力人才不仅要学习课堂理论知识,更需要课外实践能力的锻炼。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2]。
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
(一)定义。
本科生科研训练又称之为“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简称SRTP)是专门为在校大学生设计的一种实践教学环节和科研项目资助计划,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独立完成的一项研究工作,可以进行实验或者调研等多种研究形式[3]。
(二)国内外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现状。
本科生科研训练在国外起步比较早, 特别是美国。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简称M IT) 负责本科教学的院长马戈立特创设了“本科研究机会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UROP) [5], 资助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或课题。M IT认为, 这一计划是全美国最早实施的本科生科研项目之一。
国内出现较早的就是1996年清华大学实施SRT (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它具有一定系统性和规模化的科研训练。之后, 从1998 年开始浙江大学也开展了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SRTP), 每年投入经费20 万~50 万元, 每年立项1000 项左右; 中国科技大学于1999 年提出了“大学生研究计划”;这种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培养过程,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的施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5]。
三、依托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开展实践,培养高校创新型能力人才
(一)加强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宣传力度,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高校充分运用各种媒介渠道进行推广,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负责人的积极动员,加大对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的宣传力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参与该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师生积极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动手能力,营造创新文化,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4]。学校和学院可通过学术讲座、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及报告会等形式,传授学生基本的科研方法和技能,并提前了解作项目应注意的事项,学校对在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上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表彰,在校园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
(二)依托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主提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或者参与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然后填写项目申请书。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首先,积极引导学生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让学生尽早了解所研究课题在科研领域和所在学科的前沿和最新动态,在此基础上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科研训练课题紧密结合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7];其次,指导教师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比如可以让学生制定项目具体的实施方案、项目进度计划、经费预算分配和阶段性成果汇报等,并由项目负责人监督项目进展情况,从而增强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6];最后,学生对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出的阶段性成果和结论,及时撰写成调研报告或实验成果进展报告,指导教师给予具体指导,培养学生文字撰写和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真正达到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以后工作学习奠定基础[7]。
(三)依托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随着科学的发展,各学科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很多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而项目团队成员的组成最好有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这就要求项目团队成员之间保持有效、和谐的合作。因此,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团队协作精神,从各个方面协助学生拓宽项目团队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的渠道,使得科研训练项目顺利进展,提高学生对科研探索的信心[6]。学生在参与科研训练计划项目过程中,可能涉及多个学科方面的具体工作,必须要求项目团队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配合,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顺利完成,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克服自私自利的思想,并且团队协作精神也是大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所应必备的良好素质[7]。
(四)规范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机制。
学校重视、激励措施到位是开展科研训练计划的关键,学校各部门和各学院在制度建设、经费支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本科生科研训练从项目立项、实施、中期检查、项目结题要进行严格的过程化管理,落实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和管理项目负责人的各项工作,实行项目负责制管理。
为了激励师生参与的积极性,项目结题后,经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终审确认、验收合格,项目主持人及成员给予相应学分,指导教师给予相应工作量的鼓励[8]。科研小组的研究成果被推荐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根据获得奖项的级别,科研小组负责人及成员和指导教师及管理项目负责人应给予相应奖励。
高校重视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的实施,严格规范整个项目的管理过程,建立健全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机制,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成为新时期社会所需求的创新型能力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林,陆灵云,沈明霞,等. SRT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8-12.
[2]朱丹雁,张翔南,李欢,等.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在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实施与展望[J]. 药学教育,2009,25(3):12-16.
[3]沈文飚,袁家明,闫祥林,等. 高等农业院校生命科学专业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探索与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05,11:81-83.
[4]郝渊晓,周美莉等. 大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之思考[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29(6):626-632.
[5]杨慧,俞安平,恢光平,等.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比较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65-68.
[6]沈明卫,涂澄海,何勇,等.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践中的问题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7):133-135.
[7] 訾斌, 李艾民.依托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36-37.
[8] 郝智,伍玉娇,张金柱,万明攀.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载体 培养创新人才[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71-74.
作者简介:安利清(1984-),女,北京农学院城乡发展学院辅导员,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