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孤南洼陷周缘地区包括孤南洼陷东部、南部及红柳地区,工区储量丰富,但基本上全部为构造油藏。随着开采程度的不断提高,油气藏研究开发方向随之逐渐向寻找隐蔽油气藏的方向发展,由于该区块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大量发育扇三角洲砂体,且砂体横向展布连续,具备岩性油藏圈闭的发育条件。随着KD52沙三中段岩性油藏的发现,为进一步进行该区岩性油藏的勘探,本文从构造、沉积、储层特征等方面入手,对该区进行了岩性油藏成藏潜力分析。
[关键词]孤南洼陷;沙河街组;岩性油气藏;成藏分析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014-01
1.工区现状及工区存在问题
随着孤南洼陷地区勘探、开采程度的不断加深,2008年之后,勘探重点从主要以断块、背斜、逆牵引等构造油气藏转变为开始着重考察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潜力,同时,勘探过程更加注重油气运聚规律以及成藏模式的研究。断块油藏广泛分布于孤东断裂带,岩性-断块油藏分布于孤南、孤东、垦东6断裂带向孤南洼陷中心一侧,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使洼陷周缘地带过渡带、斜坡带成为寻找隐蔽油气藏的主要区域。
工区目前存在问题:
(1)沙河街组微相研究较少,砂体分布、连通状况不明。
(2)本工区构造较为复杂,地层缺失,构造、断块油藏充斥其中,为本次研究带来难度。
2 地层划分对比
基于工区地质资料解释、测井曲线以及部分岩心资料,利用GD285详探井资料,标定工区70口井井位地质层位,结合前人研究结果确定了工区最终的地层层序格架。
ES1s(沙一上亚段):稳定厚层黄、暗色泥岩,深湖相。
ES1x(沙一下亚段):标志层,发育生物灰岩,DT及SP曲线等均出现高峰值。
ES2(沙二段):总體呈现正旋回,上部泥岩,底部有一反旋回标志性特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
ES3S(沙三上亚段):以砂岩为主,SP曲线呈漏斗形-箱形,水动力条件强,或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河口坝砂体,下部5号砂组发育扇三角洲前缘远砂坝砂体。
ES3z(沙三中亚段):深湖、半深湖相,厚层暗色泥岩,为沙三段烃源岩层段。有零星浊积岩砂体或风暴岩砂体,呈正旋回特征,7号砂组发育粉砂岩,多为浊积砂体。
ES3x(沙三下亚段):深湖、半深湖相,8号砂组发育薄砂条,9号砂组发育油页岩为生烃层段。
在孤东地区西高东低的沉积背景下,红柳地区、孤南洼陷东部、断阶带发育有扇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远砂坝,滨湖生物碳酸盐滩坝、碎屑岩滩坝,深湖滑塌浊积扇等微相,具备岩性油藏的成藏潜力。
3 储层特征
3.1 储层岩石学特征
据录井及试油成果,孤南洼陷周缘地区沙河街组有效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砂岩,其次是粉砂岩及灰岩。本区泥质杂基含量一般为4.71-11%,胶结物与杂基含量相当。储层成分成熟度较低,不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但在合适条件下不稳定组分溶解产生大量次生孔隙,在某些层位、某些地区产生有利的储层发育区。
研究区沙河街组砂岩储层主要粒径一般为0.1mm~0.25mm。砂岩储层磨圆度以次棱角状为主,颗粒支撑方式以点-线、线-点为主,其次为点接触。储层分选差者杂基含量较高,颗粒棱角清楚。由上分析可知,研究区储层结构成熟度中等。
3.2 储层孔渗相关性以及纵向变化
由于沉积环境的不同,沙二下亚段储层孔渗相关性最好,而沙三下亚段储层相关性较差。随着深度增加,储层孔渗性有以下变化趋势:
(1)埋深小于2900m阶段:此阶段压实作用的效果与特征明显,早期方解石胶结作用较强,双重作用下导致原生孔隙大幅度降低,但依然保留部分原生粒间孔。
(2)埋深3000-3400m阶段:孔隙度变化包络线远离与演化趋势线,孔隙度衰减变缓,出现异常高孔隙发育带。
(3)埋深3400-4100m阶段:晚期胶结作用开始加强,使原有残留孔隙与新生的溶蚀孔隙变小,降低了孔隙度。
(4)埋深大于4100m阶段:此时岩石孔隙基本丧失殆尽,储层变得致密形成低渗储层,因此只有裂缝才能改变储层性能。
4 孤东地区油藏分布规律
从工区现有油气分布来看,KD6断阶带、KD5断鼻构造带,以及洼陷边部GD285块在沙河街组都有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其中,垂向上主要分布在沙二段、沙三段。平面上沙二段主要分布在KD5斷鼻构造带、GD285块。沙三段在各区段均有油气显示,重点油藏区块为KD6断阶带、KD5断鼻带。油藏类型主要为构造、岩性-构造复合型油藏。其中KD52井沙三中段油层高部位垦东5-6为水层,而低部位垦东52井为油层,水层在油层之上,附近没有断层遮挡,显然为岩性封堵。试油8.7t/d,为典型的岩性油藏。
4.1 KD52井储层发育特征
从垦东52井沙三中7砂组来看,砂岩较为发育,而到垦东5井,砂岩则大幅度减少,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河道间沉积相,以泥岩为主,砂层穿插于周围泥岩之中,形成泥岩侧向封堵。
4.2 KD52井油源分析
垦东52井靠近湖盆边缘,泥岩厚度相对较小,有机质含量低,不具备生油潜力。油气源来自洼陷中心的沙三段烃源岩。由于垦东52井至孤东281井为宽缓的斜坡,砂体连通性好,油层主要通过连通砂体做横向运移
5 岩性油藏有利发育区预测
通过对沉积相带、储层发育特征及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在油气分布规律的指导下,结合目前勘探的成果,以亚段为单元,对本区的有利储层发育区进行预测与评价。沙三中亚段:垦东红柳地区扇体向孤南洼陷推进,扇中发育良好的油气储集体。沙三中期发育的砂质滩坝是有利的储层发育区。沙三上亚段: 物源来自垦东凸起的扇三角洲分布区,砂体延伸范围广,油气运移通道畅通是储层发育有利的地区。
沙二下亚段:该段形成的砂体较厚,展布范围较广。埋藏深度中等,又接受风化淋滤改造,储层质量较高。油气通过断层、砂层及不整合面等运移网络系统,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6 结论
(1)通过对该区构造样式以及沉积体系研究,岩性油藏潜力区域主要集中在红柳断鼻带。纵向层位锁定以发育扇三角洲相为主的沙三、沙二段。
(2)平面上主要针对扇三角洲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浅湖滩坝、深湖滑塌浊积体四种沉积微相,进行岩性油藏成藏分析。
(3) 孤南洼陷及周缘沙河街组以构造油藏和岩性-构造油藏为主。岩性油藏有利发育区域为沙三中、沙三上、沙二下亚段。
参考文献
[1] 谢向东;王光明等.胜利油区沾化凹陷孤南洼陷资源评价及勘探潜力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0,12(5):68-73
[2] 雷利靖;丁白涛.孤东油田周边微构造圈闭油藏勘探[J].河南石油,2003,17(5):6-9.
[3] 张继标;戴俊生.蚂蚁追踪技术在大程庄地区断裂自动解释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34(5):53-57.
[关键词]孤南洼陷;沙河街组;岩性油气藏;成藏分析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014-01
1.工区现状及工区存在问题
随着孤南洼陷地区勘探、开采程度的不断加深,2008年之后,勘探重点从主要以断块、背斜、逆牵引等构造油气藏转变为开始着重考察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潜力,同时,勘探过程更加注重油气运聚规律以及成藏模式的研究。断块油藏广泛分布于孤东断裂带,岩性-断块油藏分布于孤南、孤东、垦东6断裂带向孤南洼陷中心一侧,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使洼陷周缘地带过渡带、斜坡带成为寻找隐蔽油气藏的主要区域。
工区目前存在问题:
(1)沙河街组微相研究较少,砂体分布、连通状况不明。
(2)本工区构造较为复杂,地层缺失,构造、断块油藏充斥其中,为本次研究带来难度。
2 地层划分对比
基于工区地质资料解释、测井曲线以及部分岩心资料,利用GD285详探井资料,标定工区70口井井位地质层位,结合前人研究结果确定了工区最终的地层层序格架。
ES1s(沙一上亚段):稳定厚层黄、暗色泥岩,深湖相。
ES1x(沙一下亚段):标志层,发育生物灰岩,DT及SP曲线等均出现高峰值。
ES2(沙二段):总體呈现正旋回,上部泥岩,底部有一反旋回标志性特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
ES3S(沙三上亚段):以砂岩为主,SP曲线呈漏斗形-箱形,水动力条件强,或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河口坝砂体,下部5号砂组发育扇三角洲前缘远砂坝砂体。
ES3z(沙三中亚段):深湖、半深湖相,厚层暗色泥岩,为沙三段烃源岩层段。有零星浊积岩砂体或风暴岩砂体,呈正旋回特征,7号砂组发育粉砂岩,多为浊积砂体。
ES3x(沙三下亚段):深湖、半深湖相,8号砂组发育薄砂条,9号砂组发育油页岩为生烃层段。
在孤东地区西高东低的沉积背景下,红柳地区、孤南洼陷东部、断阶带发育有扇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远砂坝,滨湖生物碳酸盐滩坝、碎屑岩滩坝,深湖滑塌浊积扇等微相,具备岩性油藏的成藏潜力。
3 储层特征
3.1 储层岩石学特征
据录井及试油成果,孤南洼陷周缘地区沙河街组有效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砂岩,其次是粉砂岩及灰岩。本区泥质杂基含量一般为4.71-11%,胶结物与杂基含量相当。储层成分成熟度较低,不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但在合适条件下不稳定组分溶解产生大量次生孔隙,在某些层位、某些地区产生有利的储层发育区。
研究区沙河街组砂岩储层主要粒径一般为0.1mm~0.25mm。砂岩储层磨圆度以次棱角状为主,颗粒支撑方式以点-线、线-点为主,其次为点接触。储层分选差者杂基含量较高,颗粒棱角清楚。由上分析可知,研究区储层结构成熟度中等。
3.2 储层孔渗相关性以及纵向变化
由于沉积环境的不同,沙二下亚段储层孔渗相关性最好,而沙三下亚段储层相关性较差。随着深度增加,储层孔渗性有以下变化趋势:
(1)埋深小于2900m阶段:此阶段压实作用的效果与特征明显,早期方解石胶结作用较强,双重作用下导致原生孔隙大幅度降低,但依然保留部分原生粒间孔。
(2)埋深3000-3400m阶段:孔隙度变化包络线远离与演化趋势线,孔隙度衰减变缓,出现异常高孔隙发育带。
(3)埋深3400-4100m阶段:晚期胶结作用开始加强,使原有残留孔隙与新生的溶蚀孔隙变小,降低了孔隙度。
(4)埋深大于4100m阶段:此时岩石孔隙基本丧失殆尽,储层变得致密形成低渗储层,因此只有裂缝才能改变储层性能。
4 孤东地区油藏分布规律
从工区现有油气分布来看,KD6断阶带、KD5断鼻构造带,以及洼陷边部GD285块在沙河街组都有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其中,垂向上主要分布在沙二段、沙三段。平面上沙二段主要分布在KD5斷鼻构造带、GD285块。沙三段在各区段均有油气显示,重点油藏区块为KD6断阶带、KD5断鼻带。油藏类型主要为构造、岩性-构造复合型油藏。其中KD52井沙三中段油层高部位垦东5-6为水层,而低部位垦东52井为油层,水层在油层之上,附近没有断层遮挡,显然为岩性封堵。试油8.7t/d,为典型的岩性油藏。
4.1 KD52井储层发育特征
从垦东52井沙三中7砂组来看,砂岩较为发育,而到垦东5井,砂岩则大幅度减少,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河道间沉积相,以泥岩为主,砂层穿插于周围泥岩之中,形成泥岩侧向封堵。
4.2 KD52井油源分析
垦东52井靠近湖盆边缘,泥岩厚度相对较小,有机质含量低,不具备生油潜力。油气源来自洼陷中心的沙三段烃源岩。由于垦东52井至孤东281井为宽缓的斜坡,砂体连通性好,油层主要通过连通砂体做横向运移
5 岩性油藏有利发育区预测
通过对沉积相带、储层发育特征及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在油气分布规律的指导下,结合目前勘探的成果,以亚段为单元,对本区的有利储层发育区进行预测与评价。沙三中亚段:垦东红柳地区扇体向孤南洼陷推进,扇中发育良好的油气储集体。沙三中期发育的砂质滩坝是有利的储层发育区。沙三上亚段: 物源来自垦东凸起的扇三角洲分布区,砂体延伸范围广,油气运移通道畅通是储层发育有利的地区。
沙二下亚段:该段形成的砂体较厚,展布范围较广。埋藏深度中等,又接受风化淋滤改造,储层质量较高。油气通过断层、砂层及不整合面等运移网络系统,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6 结论
(1)通过对该区构造样式以及沉积体系研究,岩性油藏潜力区域主要集中在红柳断鼻带。纵向层位锁定以发育扇三角洲相为主的沙三、沙二段。
(2)平面上主要针对扇三角洲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浅湖滩坝、深湖滑塌浊积体四种沉积微相,进行岩性油藏成藏分析。
(3) 孤南洼陷及周缘沙河街组以构造油藏和岩性-构造油藏为主。岩性油藏有利发育区域为沙三中、沙三上、沙二下亚段。
参考文献
[1] 谢向东;王光明等.胜利油区沾化凹陷孤南洼陷资源评价及勘探潜力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0,12(5):68-73
[2] 雷利靖;丁白涛.孤东油田周边微构造圈闭油藏勘探[J].河南石油,2003,17(5):6-9.
[3] 张继标;戴俊生.蚂蚁追踪技术在大程庄地区断裂自动解释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34(5):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