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政治教师都感觉政治课难教,我也感觉当一名受人喜爱的政治教师确实非常困难。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总是对每一框题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并且精神抖擞地去上课,可是一节课下来我就有点泄气了:学生们或是做理科题目或是看课外书,真正认真听课的人很少。我感觉非常苦恼与困惑!苦恼的是:为什么我的满腔热情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困惑的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为此,我一面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一面大量阅读国内外经典教育学著作,渐渐地,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要改变学生,就一定要先改变自己。研究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的要求、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充实自我、走进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开展教学,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使政治课堂真正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科学理念的指引下,我对原有的政治课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改革,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效果。下面,我就把自己成功的经验拿出来与同行们一起交流分享:
一、 把握时代脉搏,将鲜活的时政知识引进政治课堂
政治课最大的优势就是它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政治教师如果不能充分地利用这一优势,将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而且,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学生上政治课时不认真听讲,但课下却十分热衷于谈论时事热点问题。由此可见,新时代下的青少年对政治很感兴趣。但如何将他们的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政治课知识的热情呢?我做了以下尝试:每次在上新课之前,我都留出大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新闻播报,一般都是针对某一热点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当然,这些都来源于我头两天对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栏目观点的细心采集与整理。对此,同学们特别感兴趣,他们不仅课上认真听,课下还写出了大量的时事感言。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已不再满足于这种时政宣讲法。于是,我开始把这课前的5分钟交给学生,由他们对当前政治、经济、社会热点新闻发表自己的观点,亮出自己真实的思想,最后由大家共同评说。正是在这种简短的时事述评和讨论中,让学生不仅关注热点,更能用所学的政治经济学原理进行有深度的分析,自然而然地培育起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 针对教学内容,让丰富多彩的形式走进政治课堂
中学政治课教材从整体上看是一个严密的体系,但在具体框题内容的设计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政治教师可以相应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更顺利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且,让丰富多彩的形式走进政治课堂,可以改善有些章节的内容过于枯燥的状况,进一步提高政治课的吸引力。比如在上到《正确对待金钱》这一框题时,我就实施了探究教学法,并具体地采用了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辩论的形式。结果很多学生都自发地在课下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用于佐证自己的观点。这样,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再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轻而易举地达到了该框题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而在上到《财政的巨大作用》这一框题时,我则采用了范例教学法。通过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西部大开发的材料,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国家财政具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为人民生活提供保障的巨大作用。除此之外,我还尝试过开放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事实证明:在日常的政治课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他们在知情信意行上的统一。
三、 丰富自身学识,将幽默博学的形象带进政治课堂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调查: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喜欢上政治课时,竟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因为政治课教师讲的都是他们早已听腻的大道理,太空洞乏味了!他们希望政治课教师能一改严肃说教的老面孔,在政治课堂上更风趣幽默一点,让政治课也能充满欢声笑语。那么如果政治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顺应学生的这一要求,巧妙而又恰当地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愉悦、更出彩?于是,在平时读书读报的过程中,我就有意识地去收集一些趣味教学案例,考虑到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我又注意收集涉及文学、艺术、体育、天文等方面的教学案例。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后,我总是在日常教学中信手拈来相关的趣味材料,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获得启迪。记得在上到《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这一框题时,我就用课余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制作了一个Flash短片“蜗牛的婚礼”,它描绘的是一对蜗牛本想去做环球旅行结婚的,但因为爬行速度太慢了,结果只好在家乡的一株青草下举行了结婚仪式。同学们在笑过之余,对我所提出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追求浪漫?”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大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浪漫是需要双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才能营造的,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通过一个小小的动画片,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哲学常识部分最基础的一个知识点,更借机对新时期的中学生进行了爱情观教育,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将浓厚纯真的师爱融入政治课堂
传统的教师太理性,庄重严肃似乎成了教师的标志。而事实上,现代学生早已不愿在冷峻中生活学习,他们需要一个情感的世界,他们渴望与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中起着主导作用。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只有先让学生亲其师,才能让他们真正信其道。因此,要想改变学生对政治课的厌烦情绪,增加政治课的吸引力,我们就必须从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做起;放下师道尊严的臭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学会倾听,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给学生一份师爱,学生就会回报教师一份真情。以前,我总是一下课就走,而现在我则有意在课后多花一些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流,并且在授课班级里精心设置了“倾诉信箱”。学生向我倾诉他们人生成长里的烦恼、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等等。这个时候,我就像一个邻家大姐姐那样,耐心地去倾听、积极地去解答。这种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延续到课堂上,学生们就能更主动地去听讲,甚至对老师的观点大胆质疑,这为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 策划学生课外活动,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延伸至课外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深知政治课不仅是要向学生传递系统的政治学科知识,更担负着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觉悟的艰巨使命。而德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它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更是一个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过程。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其功夫不仅在课上,更靠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贯穿德育的思想。于是,在征求学校团委意见后,我带领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以及寒暑假期间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动。比如:在任教的几年里,曾发起全校师生为河南“艾滋村”捐款;组织学生在校多媒体教室听取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的精彩报告;带领学生与市聋哑学校的小朋友开展“手拉手、献爱心”联谊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教育是一门艺术,充满技巧。但愿每一位政治教师都能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我坚信:只要每一位同仁积极去思索,用心去尝试,就一定能迎来政治课教学的春天,在师生教学相长中收获德育的硕果!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04级教育硕士)
在科学理念的指引下,我对原有的政治课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改革,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效果。下面,我就把自己成功的经验拿出来与同行们一起交流分享:
一、 把握时代脉搏,将鲜活的时政知识引进政治课堂
政治课最大的优势就是它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政治教师如果不能充分地利用这一优势,将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而且,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学生上政治课时不认真听讲,但课下却十分热衷于谈论时事热点问题。由此可见,新时代下的青少年对政治很感兴趣。但如何将他们的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政治课知识的热情呢?我做了以下尝试:每次在上新课之前,我都留出大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新闻播报,一般都是针对某一热点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当然,这些都来源于我头两天对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栏目观点的细心采集与整理。对此,同学们特别感兴趣,他们不仅课上认真听,课下还写出了大量的时事感言。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已不再满足于这种时政宣讲法。于是,我开始把这课前的5分钟交给学生,由他们对当前政治、经济、社会热点新闻发表自己的观点,亮出自己真实的思想,最后由大家共同评说。正是在这种简短的时事述评和讨论中,让学生不仅关注热点,更能用所学的政治经济学原理进行有深度的分析,自然而然地培育起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 针对教学内容,让丰富多彩的形式走进政治课堂
中学政治课教材从整体上看是一个严密的体系,但在具体框题内容的设计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政治教师可以相应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更顺利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且,让丰富多彩的形式走进政治课堂,可以改善有些章节的内容过于枯燥的状况,进一步提高政治课的吸引力。比如在上到《正确对待金钱》这一框题时,我就实施了探究教学法,并具体地采用了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辩论的形式。结果很多学生都自发地在课下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用于佐证自己的观点。这样,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再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轻而易举地达到了该框题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而在上到《财政的巨大作用》这一框题时,我则采用了范例教学法。通过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西部大开发的材料,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国家财政具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为人民生活提供保障的巨大作用。除此之外,我还尝试过开放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事实证明:在日常的政治课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他们在知情信意行上的统一。
三、 丰富自身学识,将幽默博学的形象带进政治课堂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调查: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喜欢上政治课时,竟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因为政治课教师讲的都是他们早已听腻的大道理,太空洞乏味了!他们希望政治课教师能一改严肃说教的老面孔,在政治课堂上更风趣幽默一点,让政治课也能充满欢声笑语。那么如果政治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顺应学生的这一要求,巧妙而又恰当地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愉悦、更出彩?于是,在平时读书读报的过程中,我就有意识地去收集一些趣味教学案例,考虑到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我又注意收集涉及文学、艺术、体育、天文等方面的教学案例。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后,我总是在日常教学中信手拈来相关的趣味材料,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获得启迪。记得在上到《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这一框题时,我就用课余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制作了一个Flash短片“蜗牛的婚礼”,它描绘的是一对蜗牛本想去做环球旅行结婚的,但因为爬行速度太慢了,结果只好在家乡的一株青草下举行了结婚仪式。同学们在笑过之余,对我所提出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追求浪漫?”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大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浪漫是需要双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才能营造的,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通过一个小小的动画片,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哲学常识部分最基础的一个知识点,更借机对新时期的中学生进行了爱情观教育,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将浓厚纯真的师爱融入政治课堂
传统的教师太理性,庄重严肃似乎成了教师的标志。而事实上,现代学生早已不愿在冷峻中生活学习,他们需要一个情感的世界,他们渴望与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中起着主导作用。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只有先让学生亲其师,才能让他们真正信其道。因此,要想改变学生对政治课的厌烦情绪,增加政治课的吸引力,我们就必须从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做起;放下师道尊严的臭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学会倾听,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给学生一份师爱,学生就会回报教师一份真情。以前,我总是一下课就走,而现在我则有意在课后多花一些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流,并且在授课班级里精心设置了“倾诉信箱”。学生向我倾诉他们人生成长里的烦恼、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等等。这个时候,我就像一个邻家大姐姐那样,耐心地去倾听、积极地去解答。这种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延续到课堂上,学生们就能更主动地去听讲,甚至对老师的观点大胆质疑,这为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 策划学生课外活动,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延伸至课外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深知政治课不仅是要向学生传递系统的政治学科知识,更担负着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觉悟的艰巨使命。而德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它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更是一个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过程。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其功夫不仅在课上,更靠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贯穿德育的思想。于是,在征求学校团委意见后,我带领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以及寒暑假期间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动。比如:在任教的几年里,曾发起全校师生为河南“艾滋村”捐款;组织学生在校多媒体教室听取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的精彩报告;带领学生与市聋哑学校的小朋友开展“手拉手、献爱心”联谊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教育是一门艺术,充满技巧。但愿每一位政治教师都能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我坚信:只要每一位同仁积极去思索,用心去尝试,就一定能迎来政治课教学的春天,在师生教学相长中收获德育的硕果!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04级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