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组织内卷化效应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cha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圈子文化由来已久,它表示在人脉的作用下,那些建立长期人情交换的熟人产生的交际圈,圈内人共同建立独立事业,这些人有着共同的情感与利益联系,但是也同样面临着争夺内部资源,导致组织暂停增长或是增长缓慢,这是一种内卷化现象。内卷化最初由文化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提出,后来格尔茨把它用在了分析爪哇岛的农业经济上,杜赞奇和黄宗智则借用内卷化这一概念分析了中国的农业社会,总体上来看。内卷化就是指一个社会或一种文化发展到较高水平之后,便陷入了停滞状态,无法向更高级模式进行转化的现象。内卷化主要用来形容在一个已经存在的形态中,因内部过于精细化而使整个形态的状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固定,这个闭环在短时间没有重大事件发生时难以发生大的变动,该现象产生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之后,主要用来形容个体在资源稀缺的困境中被卷入连续的内部竞争,在争夺资源的过程中个人陷入困境。

组织内个体间竞争


  在组织的成长与发展中,个体之间的竞争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维持组织生命力的重要内容,健康有序的竞争激发个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个人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中不断提升自我,促进个人发展与组织工作效率的提升,进而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消极的竞争会激发个体的极端情绪,滋生一些不符合伦理的行为,包括责任推诿、“栽赃嫁祸”以及以权谋私等,恶化组织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员工的心理健康以及职业发展,增加管理障碍,提高员工流失率,阻碍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内卷化竞争的影响介于二者之间,有效的科学的管理不仅有利于员工的发展,而且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我国的企事业单位中,圈内与圈外人的区分明显,组织中的竞争集中表现为圈内人的竞争,但是随着资源的有限性增强、圈内人竞争意识的提升与成长需求的趋同,组织中竞争内卷化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竞争的制度模糊,竞争手段非透明化
  内卷竞争的前提是“有余地”,即通过努力,组织内的资源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个体确信在一定的、区别于其他人的手段和资源下,自己会有所得,多个个体同时采用差异化直至极端化的手段进行资源争夺,不断试探竞争的底线,使自身在内卷竞争中愈陷愈深,此时组织的竞争规则与制度的边界进一步扩大,而个体所采用的手段往往牵扯高层或者有着更深的权利渊源,成为“不能与外人道”的存在,人际关系更加不透明,内卷圈内的竞争开始进一步恶性循环。
  ●竞争抑制个体创新能力与水平
  内卷竞争让个体更加关注阶段性任务,在有限时间内为争夺资源不得不选择更加精细化的加工,但是事务本身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行为本身只是在锻炼人的耐力、检验人的态度上有一定实际作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短期事务上,过多花费时间和精力在非创新性事务上,个人将很难产生新颖的想法,个体的创造能力与水平将会得到抑制,如此往复,个体只能适应短期的事务性工作,丧失核心竞争力,在长期的发展中受到限制与约束,逐步丧失劳动力市场竞争优势。
  ●产生压力与职业倦怠
  与鼓励有质量的发展模式所代表的主流文化不同,内卷化代表了一种亚文化,但这种亚文化却在当代社会获得了广泛“认同”。这种“认同”倒不是意味着内卷化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生活状态,而恰恰反映出了现实的无奈,尤其是在“996工作模式”等“外衣”的包装下,内卷化的概念直接传达出了群体性的社会焦虑:一方面,是在焦虑自己不能在内卷化的白热化竞争中胜出,从而形成“困兽之斗”;另一方面,又在焦虑即使自己暂时胜出了,依然会面临“永远下一场”的残酷竞争。而且从根本上来看,这种竞争是“无发展的竞争”,因为资源禀赋是既定的。这种悖反逻辑时时刻刻都在制造着社会焦虑,其背后也反映出了“高度一體化”的社会特征,这种“一体化”也是一种“单一化”,在单一行业内部,成功的目标高度单一、价值评价的标准高度单一、行为模式也高度单一,从根本上来看,也缺乏健康的退出机制。
  ●圈外人更难进入圈内
  圈内激烈的竞争使圈内的可争夺资源更加有限,圈外人想要进入圈内需要拥有和圈内人持平的能力,以及更多的时间、精力与机会,但是在已有的竞争环境中,圈外人在各方面已经处于劣势地位,这加剧了圈外人对圈内人的不公平感,组织内资源的不平衡加剧,导致个体间矛盾和冲突增加,组织氛围紧张。
  ●组织管理障碍增加
  个体为了争夺资源,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在问题的解决中人为创设多重条件,在非内卷化的状态中激发内卷化竞争的产生,同时为了限制其他人员的竞争力超过自身,个体会创设更多条件,增加自己与他人的负担,人际关系会陷入紧张,组织的沟通协调成本上升,增加管理的难度,使组织的工作效率与运行效率受到影响。

破除组织圈内人内卷化竞争


  ●完善竞争机制
  组织内卷化竞争的根本是竞争机制存在问题,要想破除这场危机,需要组织对内部的竞争目的、关系、规则与手段等作出更加明确的界定,以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谐有序的竞争关系、明确的竞争规则以及透明的竞争手段建设更加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通过对组织内部媒体与舆论作用的发挥,以及管理者对成员的语言上积极信号的传递,逐步形成摒弃恶性竞争、过度内卷化、互相使绊子等消极反应,鼓励积极竞争、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氛围,激励个体进行差异化发展,积极引导个体走向更广阔的发展道路,让成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不断创新与变革,从源头上制止消极的内卷化竞争。
  ●提高组织的组织能力与韧性
  组织的组织能力不仅体现在对人员的调动与业务的协调上,更体现在对有形和无形资源的分配上,高效的组织能力使个人在人岗匹配的基础上能够积极进取,勇于迎接挑战,在和谐的人际交往中不断实现职业的发展,而低效甚至无效的组织会造成个体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资源的争夺上,包括个人职业成长的资源与完成本职工作的资源。只有确立明确的组织目标,松弛企业拥有的组织资源、组织能力与流程,通过降低风险来阻止过激反应的概率与程度,使个体在组织中的职业晋升与发展有一定的弹性,从管理方式、管理风格与管理制度上提高组织的组织韧性,才能使资源分配到更多人的手中,个人达到差异化的发展,切实扼制组织内部的内卷化竞争。   ●激发个体潜力
  内卷化竞争的重要原因是个体缺乏创新的意识,在精细化的竞争中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组织从思想上改变个体对竞争的态度,竞争不是目的,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才是应该关注的重点,因此组织要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制度,以个体反馈、业绩对比等方式来激发个体的潜力与创造力,通过营造竞争型的组织氛围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通过有效的培训制度增强个体的基本技能与业务能力,增加个体潜能的基础,使积极竞争的组织氛围在个体的健康快乐中发挥作用。譬如,当前的信息产业,它的资源禀赋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无限的,每天都在呈指数级增长,类比到内卷化程度较高的医疗行业和教育行业,假若这些行业实现了创新性的发展,那么它们的有效供给就会不断增加,这在一定时期内就能有效破解内卷化效应。
  ●建立开放的组织文化
  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其内在文化深刻影响个体的工作方式与行为选择,封闭的组织文化只会使员工“闭门造车”,专注于有限的资源而不是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个体的职业通道,使内卷化竞争逐步转变为恶性竞争,组织应把内部人員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其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开放其职业通道,允许差异化的行事方式,鼓励开放创新,在绩效考核上更多设置结果指标,及时进行绩效沟通,使个体对目标的完成充满获得感,逐步形成开放包容的组织氛围与组织文化,才能切实提高员工的满意度,降低员工流失率,不断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加强过程控制
  内卷化竞争是在长期的竞争中逐步形成的,减少内卷竞争的消极影响还需要在竞争的过程中加强控制,这需要组织设立公开透明的监督机构,对个体的违规竞争行为及时进行警告制止,严重的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同时对不同的竞争行为进行风险预测,加大与成员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工作目标与工作方式,对竞争的接受程度以及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并制定多种应对方案,及时派专家对成员进行心理疏导,最大限度上减轻竞争给个体带来的伤害与对组织带来的损失。
  内卷化效应是一个长期性和总体性的过程,只有从一个大的时段内来反思其社会发展模式才有意义。组织的内卷化竞争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给组织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的内卷化之所以会陷入一种“白热化”的状态,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健康和健全的退出机制,当一个人想要从“内卷化”的过程中“摆脱”出来,那么他不仅要面临生活上的多重压力,同时也要面临道德上的多重指责,而只有健全退出机制,内卷化效应才能在一定时期内得到缓解。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每一个成功企业的后面,都有一个出色的形象代言人。如华为的任正非、格力的董明珠、GE的韦尔奇、搜狐的张朝阳、万科的王石、海尔的张瑞敏等等,他们就像市场专员一样,传播着企业的品牌和产品。如果你是一个消费者,就很有可能因为喜欢一个企业的代言人而购买这个企业的产品,反之亦然,这在传播学上叫认知平衡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有意识地包装企业领导人的形象,正是在这种大形势下,“领导人营
期刊
在我的朋友圈中,有这样一位职场学霸:她参加工作十年,却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在朋友圈里晒一下她的学习成果:人力资源职业资格证、劳动关系协调员资格证、中级经济师、电工、茶艺师……我问她考这么多证书、职称有什么用,她回答说,职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动失业了,还是多涉猎一些行业,以求多职场之路的无限可能。听她一席话,我自感汗颜,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多年,我忽然觉得自己
期刊
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多数组织在进行人员优化时,通常都会先放弃多余的、可有可无的员工。我们必须明白,保留这部分员工一定会给组织带来伤害。每个职场人都希望自己能在一个更好的平台上工作,毋庸置疑,平台好了,对每个员工都有好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帮助这个平台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则是要淘汰给平台造成拖累和阻力的人。  员工的目标是使自己在组织中变得有价值,让自己最终成为不可替代的人。作为管
期刊
前几年看过一个小品,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世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人活着,钱没了。调侃中道出了无数中年人的无奈。无论是35岁危机,还是中年不易,都让身为中年人的我们采取了保守的人生态度。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守住眼前的工作。你的上司能力逊色于你,你的隊友都是一群扶不起的阿斗,他们让你在这里上不来、下不去,壮志难酬。更让你头痛的是,你的性格又比较耿直,经常因为说了几句大实话得罪了某些小人,导致他们常常在背
期刊
许多职场人都在不停地寻找成功的路径,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当下做的工作能否为将来的成功铺路。持续的发问,也许会到达一个落脚点:要不要换工作。由于对成功的向往,对现状的茫然,对未来的迷失,可能落脚点不是在要不要换工作的问题,而是在你的优势问题。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工作?如何在工作岗位上取得成功?要做到“扬长避短”  在前几年,管理学界非常推崇短板理论,即一个桶装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木桶的长板,而取决于木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