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标题是新闻工作者对报道中最有价值的内容高度概括的精华语言,它对传播信息、表现主旨、吸引受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曾做过一次调查,在被阅读的新闻里,有94%的内容是读者先读标题后看新闻,甚至有些读者只读标题,难怪《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说:“抓精品首先要从标题抓起。”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窗,引领他们领略新闻无限的“风景”。而要让这“风景”更为生动富于美感,委婉语的巧用可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将结合新闻标题中委婉语运用的实例探讨委婉语是如何让标题这双“眼睛”亮起来的。
委婉语为新闻标题增添含蓄色彩
中庸和谐是汉民族传统心理基础,这一心理基础造就了汉民族以含蓄为美的审美意识,在语言表达上,更是“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于生活中的各种场合。表现在新闻标题上就是一些不便、不能或者不好直说的事物或情况,常选用含蓄曲折、委婉动听的言辞来代替,避免语言表达粗俗,减少对接受者的刺激。然而在“读题时代”盛行的今天,一些低俗粗暴的新闻标题经常“绑架”我们的眼球。比如,一则名为《名校毕业生酒后杀死女邻居烹尸》的新闻,该标题中的“烹尸”这一字眼就显得极为粗暴,不仅含蓄委婉色彩荡然无存,而且还故意制造了一种骇人听闻的恐怖氛围,不仅严重地影响了新闻标题应有的含蓄美,而且会误导读者的阅读取向。相比之下,以下一些新闻标题由于委婉语的贴切运用而让人耳目一新。
(1)浮出水面的落难芙蓉(《南方都市报》,2010年7月15日)
(2)刘翔停飞天空仍阔(《中国青年报》,2008年8月19日)
(3)“回头浪子”教“浪子回头”(《新文化报》,2007年4月11日)
(4)经济寒冬中国对非吹“暖风”(《法制晚报》,2010年1月27日)
标题(1)说的是阿娇和张柏芝两位明星在沉默许久之后终于高调复出,这里用“落难芙蓉”委婉指称身陷“艳照门”的阿娇和张柏芝,不仅准确贴切,还富有文采,同时也蕴涵着些许对二人遭际的同情。标题(2)说的是“飞人”刘翔因脚伤而退出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一事,“停飞”一词不仅委婉地说明了刘翔退赛的事实,而且表达了亿万观众的理解、宽容和期待之情,人们相信刘翔会再次翱翔在广阔的天空,标题委婉含蓄令人回味。标题(3)用“回头浪子”委婉指称曾有过6年铁窗生涯而后成为高级企业培训师的王彦春,人们常把误入歧途的年轻人称为“浪子”,而“回头”则委婉地表达了人们对这些失足青年的美好期待。标题(4)“经济寒冬”委婉地表达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带来的恶劣影响,而中国增加对非洲的经济支持,无疑给非洲人民带去了“一缕阳光”、“一阵暖风”。
委婉语为新闻标题增添人文色彩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给人们带来丰厚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导致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消解,针对这一状况,胡锦涛总书记及时地提出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因此,作为重要宣传手段的新闻报道不仅在新闻的内容上应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新闻的标题也应将人文精神贯注其中,让新闻在人性化的报道中全方位地体现出一种浓郁的人文关怀。不过,现实中的新闻报道却有大量的新闻标题漠视了人文精神。比如,2008年10月3日,北京一环卫女工在作业时不慎被撞身亡,《北京晚报》对此事报道的新闻标题是《环卫女工今晨被撞死》,而《新京报》的标题是《环卫女工作业被公交撞飞当场身亡》。从这两个标题我们感受不到对这名环卫女工的惋惜和同情,体会到的却是媒体对弱势群体生命的漠视。相比之下,下面的新闻标题则借助于委婉语表达出了人文上的关怀:伊朗一对头部相连的连体姐妹,在一起生活了29年,为满足她们独立生活的愿望,一家医院为她们做了头部分离手术,不幸的是,手术后不足半小时双双死亡,《华西都市报》对此事报道的标题是《连体姐妹天堂再聚首——生死一生只‘分开’了20分钟》。标题中用“天堂再聚首”、“分开”等委婉语代替“死亡”,就使标题既婉转含蓄又满含着对死者的惋惜之情,一种人文情怀油然而生。今天飞速飙升的房价让许多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只能“望楼兴叹”,很多新闻标题在关注这种社会现象时就使用了“焦虑哥”、“蚁族”、“蜗居”等委婉语来传达他们渺小而艰辛的生活状态,如《中国80后何以成为住房‘焦虑哥’?》(《南方都市报》,2010年7月16日)、《中国一线城市“蚁族”开始逃离》(《联合早报》,2010年7月15日),这些新闻标题借助于委婉语不仅准确地报道了城市年轻人无奈的生存状况,而且对他们这种境况也表达出了一种人文上的关怀。
委婉语为新闻标题增添幽默色彩
“幽默”一词在《辞海》上的定义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列宁曾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林语堂先生也说:“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的确,生活中需要幽默来点染生活激情,新闻标题又何尝不需要幽默来点染新闻意趣呢?幽默是一种巧妙的语言方式,若运用得好可以达到曲折含蓄而又耐人寻味的效果,但如若运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如《中国新闻网》在报道广州因酷暑而致30多人中暑死亡的消息时,所用的标题是《广州“酷”毙三十余人》,这样的标题简直是在拿他人的生命开玩笑。诚然,新闻标题需要幽默,但绝不是这种幽默,而要使新闻标题增添健康的幽默意趣,当然也离不开委婉语的妙用。我们来赏析下列标题:
(1)旅游被市场撞了一下腰(《中国青年报》,2000年10月11日)
(2)海归四谈:“海龟”变“海带”?(留学网,2004年2月16日)
(3)海鲜大餐撤下粗茶淡饭上桌(《南方都市报》,2010年7月15日)
标题(1)巧妙地套用了当时传唱率较高的流行歌曲《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的句式,婉转地表达了四川“十一”预期的旅游黄金周变成了白银周,各个景区游客下降的事实,让严肃的报道变得生动而活泼,更加贴近大众。标题(2)使用了谐音委婉的方式,“海龟”谐音“海归”指称那些从海外留学回国发展的人士,“海带”谐音“海待”委婉指称那些未找到发展空间仍在等待机会的“海归”,而“海龟”变“海带”幽默而生动地反映了时代前进中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人们对人才的看法的悄然变化。标题(3)采用了对比、比喻的方式,“海鲜大餐”喻指刚刚结束的南非足球世界杯,“粗茶淡饭”喻指中超联赛,“粗茶淡饭”虽然不如“海鲜大餐”味美,甚至有时难以下咽,但对中国球迷而言“粗茶淡饭”是每日之必需,这一委婉的表达方式 准确生动地传达了中国球迷对中国足球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
委婉语为新闻标题增添时尚色彩
时尚,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时代里人们所推崇的风尚。也有人说,时尚就是要尽可能赶时髦。新闻贵在新,要及时、准确、生动地传递国内外最新消息,时尚自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文似看山不喜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了让新闻在海量的信息中脱颖而出,记者编辑们纷纷在新闻标题上大做文章,许多颇具时代气息的时尚委婉语被运用到新闻标题中,这就不仅顺应了读者求新求变、含蓄曲折的心理,而且彰显了紧扣社会发展的时代气息。比如《“星级保姆”工资不降反升》(《江门日报》,2008年11月22日)、《找“星级保姆”就去长沙县?》(《长沙晚报》,2009年11月9日),在这两个标题中都用到了“星级保姆”一词,原来一提到“保姆”人们自然就想到洗衣、做饭、带孩子、搞卫生等低层次服务的人,说好听点就是“家政服务员”,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人不再满足于这些低层次的服务而需要如电脑操作、外语翻译、对外联络、保健美体等高层次服务,这些高智能、高薪酬的服务人才因此有了“星级”的称号。“星级保姆”这一极具时代气息的委婉语运用到新闻标题中就很好地传达出一种时尚的色彩。当今时代,网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我们的语言运用。一些网络流行的委婉语在新闻标题上的运用便能极大地增强新闻的时尚感。如“杯具”,原指盛水的器具,现在是“悲剧”一词的谐音委婉,这个当下极为流行的网络词语也经常出现在新闻标题中,如《门线上再放个裁判
兰帕德的杯具还会发生吗?》(《今日早报》,2010年7月23日)、《成龙代言谁谁就成“杯具”》(《南方都市报》,2010年7月15日),标题中“杯具”的使用在委婉地表达“悲剧”这一意义的同时,就略带一点戏谑意味,为标题增添了一层时尚的色彩。
委婉语是语言的润滑剂,在新闻标题中的巧妙运用不仅能使语言变粗俗为含蓄、变生硬为幽默,还能使新闻具有人性化和时尚感,拉近媒体和受众的心理距离。因此,委婉语在新闻标题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新闻工作者应该学会用更多更好的委婉语为新闻标题增色添彩,使它变得“明眸善睐”而净化受众的眼睛。[本文为井冈山大学校级科研课题“审美观照下汉语委婉语文化效应分析”(JR0908)的成果之一]
(作者为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编校:赵亮
委婉语为新闻标题增添含蓄色彩
中庸和谐是汉民族传统心理基础,这一心理基础造就了汉民族以含蓄为美的审美意识,在语言表达上,更是“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于生活中的各种场合。表现在新闻标题上就是一些不便、不能或者不好直说的事物或情况,常选用含蓄曲折、委婉动听的言辞来代替,避免语言表达粗俗,减少对接受者的刺激。然而在“读题时代”盛行的今天,一些低俗粗暴的新闻标题经常“绑架”我们的眼球。比如,一则名为《名校毕业生酒后杀死女邻居烹尸》的新闻,该标题中的“烹尸”这一字眼就显得极为粗暴,不仅含蓄委婉色彩荡然无存,而且还故意制造了一种骇人听闻的恐怖氛围,不仅严重地影响了新闻标题应有的含蓄美,而且会误导读者的阅读取向。相比之下,以下一些新闻标题由于委婉语的贴切运用而让人耳目一新。
(1)浮出水面的落难芙蓉(《南方都市报》,2010年7月15日)
(2)刘翔停飞天空仍阔(《中国青年报》,2008年8月19日)
(3)“回头浪子”教“浪子回头”(《新文化报》,2007年4月11日)
(4)经济寒冬中国对非吹“暖风”(《法制晚报》,2010年1月27日)
标题(1)说的是阿娇和张柏芝两位明星在沉默许久之后终于高调复出,这里用“落难芙蓉”委婉指称身陷“艳照门”的阿娇和张柏芝,不仅准确贴切,还富有文采,同时也蕴涵着些许对二人遭际的同情。标题(2)说的是“飞人”刘翔因脚伤而退出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一事,“停飞”一词不仅委婉地说明了刘翔退赛的事实,而且表达了亿万观众的理解、宽容和期待之情,人们相信刘翔会再次翱翔在广阔的天空,标题委婉含蓄令人回味。标题(3)用“回头浪子”委婉指称曾有过6年铁窗生涯而后成为高级企业培训师的王彦春,人们常把误入歧途的年轻人称为“浪子”,而“回头”则委婉地表达了人们对这些失足青年的美好期待。标题(4)“经济寒冬”委婉地表达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带来的恶劣影响,而中国增加对非洲的经济支持,无疑给非洲人民带去了“一缕阳光”、“一阵暖风”。
委婉语为新闻标题增添人文色彩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给人们带来丰厚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导致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消解,针对这一状况,胡锦涛总书记及时地提出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因此,作为重要宣传手段的新闻报道不仅在新闻的内容上应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新闻的标题也应将人文精神贯注其中,让新闻在人性化的报道中全方位地体现出一种浓郁的人文关怀。不过,现实中的新闻报道却有大量的新闻标题漠视了人文精神。比如,2008年10月3日,北京一环卫女工在作业时不慎被撞身亡,《北京晚报》对此事报道的新闻标题是《环卫女工今晨被撞死》,而《新京报》的标题是《环卫女工作业被公交撞飞当场身亡》。从这两个标题我们感受不到对这名环卫女工的惋惜和同情,体会到的却是媒体对弱势群体生命的漠视。相比之下,下面的新闻标题则借助于委婉语表达出了人文上的关怀:伊朗一对头部相连的连体姐妹,在一起生活了29年,为满足她们独立生活的愿望,一家医院为她们做了头部分离手术,不幸的是,手术后不足半小时双双死亡,《华西都市报》对此事报道的标题是《连体姐妹天堂再聚首——生死一生只‘分开’了20分钟》。标题中用“天堂再聚首”、“分开”等委婉语代替“死亡”,就使标题既婉转含蓄又满含着对死者的惋惜之情,一种人文情怀油然而生。今天飞速飙升的房价让许多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只能“望楼兴叹”,很多新闻标题在关注这种社会现象时就使用了“焦虑哥”、“蚁族”、“蜗居”等委婉语来传达他们渺小而艰辛的生活状态,如《中国80后何以成为住房‘焦虑哥’?》(《南方都市报》,2010年7月16日)、《中国一线城市“蚁族”开始逃离》(《联合早报》,2010年7月15日),这些新闻标题借助于委婉语不仅准确地报道了城市年轻人无奈的生存状况,而且对他们这种境况也表达出了一种人文上的关怀。
委婉语为新闻标题增添幽默色彩
“幽默”一词在《辞海》上的定义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列宁曾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林语堂先生也说:“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的确,生活中需要幽默来点染生活激情,新闻标题又何尝不需要幽默来点染新闻意趣呢?幽默是一种巧妙的语言方式,若运用得好可以达到曲折含蓄而又耐人寻味的效果,但如若运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如《中国新闻网》在报道广州因酷暑而致30多人中暑死亡的消息时,所用的标题是《广州“酷”毙三十余人》,这样的标题简直是在拿他人的生命开玩笑。诚然,新闻标题需要幽默,但绝不是这种幽默,而要使新闻标题增添健康的幽默意趣,当然也离不开委婉语的妙用。我们来赏析下列标题:
(1)旅游被市场撞了一下腰(《中国青年报》,2000年10月11日)
(2)海归四谈:“海龟”变“海带”?(留学网,2004年2月16日)
(3)海鲜大餐撤下粗茶淡饭上桌(《南方都市报》,2010年7月15日)
标题(1)巧妙地套用了当时传唱率较高的流行歌曲《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的句式,婉转地表达了四川“十一”预期的旅游黄金周变成了白银周,各个景区游客下降的事实,让严肃的报道变得生动而活泼,更加贴近大众。标题(2)使用了谐音委婉的方式,“海龟”谐音“海归”指称那些从海外留学回国发展的人士,“海带”谐音“海待”委婉指称那些未找到发展空间仍在等待机会的“海归”,而“海龟”变“海带”幽默而生动地反映了时代前进中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人们对人才的看法的悄然变化。标题(3)采用了对比、比喻的方式,“海鲜大餐”喻指刚刚结束的南非足球世界杯,“粗茶淡饭”喻指中超联赛,“粗茶淡饭”虽然不如“海鲜大餐”味美,甚至有时难以下咽,但对中国球迷而言“粗茶淡饭”是每日之必需,这一委婉的表达方式 准确生动地传达了中国球迷对中国足球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
委婉语为新闻标题增添时尚色彩
时尚,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时代里人们所推崇的风尚。也有人说,时尚就是要尽可能赶时髦。新闻贵在新,要及时、准确、生动地传递国内外最新消息,时尚自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文似看山不喜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了让新闻在海量的信息中脱颖而出,记者编辑们纷纷在新闻标题上大做文章,许多颇具时代气息的时尚委婉语被运用到新闻标题中,这就不仅顺应了读者求新求变、含蓄曲折的心理,而且彰显了紧扣社会发展的时代气息。比如《“星级保姆”工资不降反升》(《江门日报》,2008年11月22日)、《找“星级保姆”就去长沙县?》(《长沙晚报》,2009年11月9日),在这两个标题中都用到了“星级保姆”一词,原来一提到“保姆”人们自然就想到洗衣、做饭、带孩子、搞卫生等低层次服务的人,说好听点就是“家政服务员”,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人不再满足于这些低层次的服务而需要如电脑操作、外语翻译、对外联络、保健美体等高层次服务,这些高智能、高薪酬的服务人才因此有了“星级”的称号。“星级保姆”这一极具时代气息的委婉语运用到新闻标题中就很好地传达出一种时尚的色彩。当今时代,网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我们的语言运用。一些网络流行的委婉语在新闻标题上的运用便能极大地增强新闻的时尚感。如“杯具”,原指盛水的器具,现在是“悲剧”一词的谐音委婉,这个当下极为流行的网络词语也经常出现在新闻标题中,如《门线上再放个裁判
兰帕德的杯具还会发生吗?》(《今日早报》,2010年7月23日)、《成龙代言谁谁就成“杯具”》(《南方都市报》,2010年7月15日),标题中“杯具”的使用在委婉地表达“悲剧”这一意义的同时,就略带一点戏谑意味,为标题增添了一层时尚的色彩。
委婉语是语言的润滑剂,在新闻标题中的巧妙运用不仅能使语言变粗俗为含蓄、变生硬为幽默,还能使新闻具有人性化和时尚感,拉近媒体和受众的心理距离。因此,委婉语在新闻标题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新闻工作者应该学会用更多更好的委婉语为新闻标题增色添彩,使它变得“明眸善睐”而净化受众的眼睛。[本文为井冈山大学校级科研课题“审美观照下汉语委婉语文化效应分析”(JR0908)的成果之一]
(作者为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编校: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