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应该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学生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重点论述学生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的具体操作,意在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学生;分组自治;生本教育;班级管理
一、前言
进入新世纪之后,社会竞争越发激烈,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确实,“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这就对学校班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学生往往是在班级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长期以来,教师是班级管理的“一把手”,但是新课改明确提出教师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引导者,而不是执行者。这样一来,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正视学生的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将班级管理权力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释放才能,提升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我校提出了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就是在班级管理上将“生本教育”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本,在班级内部以5-6人的合作小组为基本单元开展自我管理,让学生“分组自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班主任减负。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在我校得到了推广,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实施学生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的意义
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是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力的主要阵地。学校教育能否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取决于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学校里的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记住自己的教育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可以自治的人,而不是要让人管理的人。”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就是让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班级活动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使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管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实现内在成长。经过我校的长期探索,学生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一系列作用:
1.有利于實现教育公平
实现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的呼声,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话语权,那么教育公平就在无形中实现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班级管理都是班主任或少数班干部说了算,这种方式是难以实现教育公平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组内有事可做,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进而有意识地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2.有利于实现自我管理
有人曾经说过,我们中国的孩子是“抱大的一代”,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将其抱在怀里,生怕其跌倒碰着;孩子长大了,也依然“抱着”他,即包办孩子的一切,学习、工作、恋爱、结婚……时时刻刻都要“参上一脚”,这种情况在当前“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中更为突出。我们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发出的呐喊:“救救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就是将班级管理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得到锻炼和发展,每个学生都享有管理、监督和评价他人的权利,这样可以使学生施展个人能力,逐渐得到全面发展。
3.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
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与生生共同合作的素质教育理念的实践载体。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每个学生都是小组的主人,都承担着一定的角色,他们要为小组考虑,为班级着想,要为自己的小组争取荣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肯定,学生之间也会自觉进行相互监督与相互评价,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与进步,进而查缺补漏,实现全面发展,这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
三、实施学生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
学生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在班级管理中要践行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科学分组
要顺利实施学生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首先就是要进行科学分组,制定合适的分组方案,包括如何产生组长、选择组员等。班主任可以参考心理团体辅导技术,组织全班所有的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让他们思考需要什么样的组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关于组长的条件,鉴于这些标准是零散、不成体系的。班主任需要将这些标准进行汇总,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的5-6条标准。然后带领学生通过“自荐+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出组长人员。然后让组长备选人进行1-3分钟的竞选演讲,之后让全班学生进行民主选举,投票选出若干位合格组长。
组长产生后,各组长要选择组员成立自治小组,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各个小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还要规定一些细节条件,包括小组内的成员必须男女均衡;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要有层次性;学生在自愿基础上组建自治小组。
组长和小组成员都产生后,组长要为组内的每位成员赋予一定的职责,使组员意识到自己在小组内的责任,每个成员都要依次担任“轮流执政”的值日班长,让“值日班长”努力为组员服务,树立为集体做贡献的意识。
2.小组建设
在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中,小组建设至关重要,这是关系到小组成员能否形成自我管理合力的关键。在小组建设环节,班主任要带领学生参与三个阶段的活动,第一阶段是文字建组阶段,放在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中完成。在第一节课中,教师要组织各小组参与一些团体活动,使每个学生感受到密切合作与默契配合的重要性。在第二节课,教师要组织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几项任务,即确定小组名称、小组精神、小组口号、小组成长目标和小组纪律。在明确小组名称时,各个小组可以以自己仰慕的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的名字命名,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命名的理由。为了想出更好的小组名字,小组成员往往会集思广益,列举出自己崇拜的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的名字,说出这些名人的思想,从中得到启发。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有的小组以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他们的理由是爱因斯坦不拘成见,敢于创新;有的小组以孔子的名字命名,他们的理由是孔子怀有仁爱之心,心怀天下。总之,每个小组都可以从自己崇拜的“偶像”中获得启发,启迪心灵。在明确小组精神、小组口号、小组成长目标和小组纪律时,每个小组成员也要努力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进行讨论,直至达成共识。当各个小组都明确好自己小组的名称、精神、口号、成长目标和组织纪律后,教师要将学生的讨论结果汇集在一起,形成文字,做成精美的海报,并张贴在黑板上。各个小组要经常宣读自己小组的口号、成长目标和组织纪律,巩固团队精神和目标意识,使文字化的小组精神逐渐内化为每个小组成员的信念,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有效的指导作用。 3.小組运行
小组建成之后,小组运作成了班级管理的核心所在。为了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班主任可以采取量化赋分的方法,使小组成员在组内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小组争取高分。具体而言,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德育目标分为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赋予一些分值,比如按照学生在“ 学习、纪律、卫生、竞赛、大课间”这五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赋予相应的分值,让学生去争取获得高分。以课间活动为例,班主任为学生制定的规则应该是“不乱跑、不推搡、不打闹”、“说话轻、走路轻、举止轻”。每个小组成员拥有100分的基础分,大声乱叫者违规一次扣2分、追逐打闹者违规一次扣2分、欺负同学违规一次扣2分……小组长和班干部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来实施扣分,要及时记录违纪学生的违纪情况,如果小组成员能及时纠正其他成员的违纪情况,则违纪成员被扣除的分值可以奖励给纠正错误行为的组员,这样的做法可以激励组员之间互帮互助的意识,形成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小组运作活动以一个星期为一个周期,每到周一,班主任要让各个小组按照《快乐储蓄评价手册》的要求,引导各个小组内的成员对上一周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并评出得分最高的学生和得分最低的学生,对进步者进行积极的表扬,对后进者予以善意的批评,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4.小组PK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班主任可以将学生的竞争意识转变为他们成长的动力,让各个小组参与竞争,实施小组PK,这对促进初中生更好的自治创造良好的条件。
首先,班主任可以安排学生个人进行PK。小组内的个人代表本小组走上PK大擂台,PK内容包括学习、卫生、纪律等诸多内容,PK成功者可以为自己的小组加分。这种方法对小组内不爱学习、不讲纪律的学生最为奏效,因为他们的PK成绩关系到整个小组的荣誉,为了获胜,小组内的成员自然会齐心协力地帮助参赛者,参赛者也会意识到自己承担的责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获得更好的分数。这样一来,班级管理就从班主任管理多人转变为多人管理一人,不但使得管理难度大大降低,也能提高管理效果。
其次,班主任可以安排小组PK,先用抽签的方式选出两个小组进行PK,PK内容包括学习、卫生和大课间,PK获胜的小组在下一周承担起管理整个班级的职责,小组长担任值勤班长,获胜小组可以对班级内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然后让其他小组的成员为值勤小组打分,在期末时评选出“优秀带班小组”,由班主任给予奖励。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小组感受到管理班级的责任,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再次,班主任还可以安排班干部PK,将整个班级分为南北两部分,由不同的班干部分管这两部分,看看哪边的班干部更会管理,从而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
个人PK、小组PK和班干部PK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班级管理变得更加井然有序。
5.小组奖惩
制定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对促进学生分组自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奖惩机制有着激励、引导和反馈的作用。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定奖惩机制。
首先,班主任要对个人进行奖惩。每周评选出每个小组得分最高的学生,将他们的照片上传到班级博客中,让他们写下获奖感言,对其他同学产生激励作用。本周内倒数5名的学生要接受一定的惩罚,惩罚措施是写出本班5名优秀学生的10条优点,并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宣读,这样可以使后进生感受到其他同伴的优点,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反思自己、严于律己。
其次,班主任要对小组团体进行奖惩,总分前三名的小组可获得金奖、银奖和铜奖,小组成员的合照上传到班级博客中,全班最后三名的小组要集体写一封“夸夸咱们班的**小组”或者“夸夸咱们班的**同学”“夸夸咱们班的**小组长”的表扬信,当着全班的面宣读。为了使更多的小组体会到密切合作的重要性,班主任还要设置“合作创意奖”“最佳进步奖” “卫生优胜组”等提名奖,这样可以为小组自主管理指明方向,是学生更好地参与小组合作与自我管理。
6.家校共育
要想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行为习惯,并不是单靠学校的力量,家长也应该参与其中。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加强联系与交流,促使家长在家里也对学生加强监督和管理,使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延续到家中。
首先,班主任要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应开展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培训,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他们克服“重养轻教”的思想,提高他们对学生抚养教育的责任心。一些学生在家长的宠爱下,可能变得行为习惯较差,自我管理能力比较薄弱,这些都要得到纠正,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通过家长恳谈会、家访、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方式,向他们宣传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意义,提出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
其次,班主任要与家长加强联系与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一起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互教通、手机短信、电话等途径与家长多联系,也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等现代网络技术,探索家长与学校双向互动的新方式。
再次,班主任还要经常将周评价获奖名单、获奖小组、学生优秀事迹等信息传达给家长,获得家长对学生分组自治管理模式的支持与理解。在小组总评表彰中,班主任还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让家长为获奖小组颁奖,调动学生自觉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新课改明确提出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应该将小组合作与生本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为了集体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不仅能减轻班主任的管理负担,也能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楚有猛.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职工教育,2014,20(1):129.
[2]栾静.班主任班级管理之我见[J].现代教育,2014,Z1:126.
[3]刘晓晖.高中语文班主任班级管理之我见[J].学周刊,2014,18(1):92.
[4]邱六英.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探索[J].学周刊,2014,(5):11.
【关键词】学生;分组自治;生本教育;班级管理
一、前言
进入新世纪之后,社会竞争越发激烈,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确实,“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这就对学校班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学生往往是在班级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长期以来,教师是班级管理的“一把手”,但是新课改明确提出教师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引导者,而不是执行者。这样一来,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正视学生的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将班级管理权力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释放才能,提升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我校提出了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就是在班级管理上将“生本教育”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本,在班级内部以5-6人的合作小组为基本单元开展自我管理,让学生“分组自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班主任减负。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在我校得到了推广,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实施学生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的意义
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是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力的主要阵地。学校教育能否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取决于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学校里的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记住自己的教育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可以自治的人,而不是要让人管理的人。”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就是让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班级活动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使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管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实现内在成长。经过我校的长期探索,学生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一系列作用:
1.有利于實现教育公平
实现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的呼声,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话语权,那么教育公平就在无形中实现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班级管理都是班主任或少数班干部说了算,这种方式是难以实现教育公平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组内有事可做,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进而有意识地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2.有利于实现自我管理
有人曾经说过,我们中国的孩子是“抱大的一代”,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将其抱在怀里,生怕其跌倒碰着;孩子长大了,也依然“抱着”他,即包办孩子的一切,学习、工作、恋爱、结婚……时时刻刻都要“参上一脚”,这种情况在当前“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中更为突出。我们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发出的呐喊:“救救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就是将班级管理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得到锻炼和发展,每个学生都享有管理、监督和评价他人的权利,这样可以使学生施展个人能力,逐渐得到全面发展。
3.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
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与生生共同合作的素质教育理念的实践载体。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每个学生都是小组的主人,都承担着一定的角色,他们要为小组考虑,为班级着想,要为自己的小组争取荣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肯定,学生之间也会自觉进行相互监督与相互评价,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与进步,进而查缺补漏,实现全面发展,这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
三、实施学生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
学生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在班级管理中要践行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科学分组
要顺利实施学生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首先就是要进行科学分组,制定合适的分组方案,包括如何产生组长、选择组员等。班主任可以参考心理团体辅导技术,组织全班所有的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让他们思考需要什么样的组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关于组长的条件,鉴于这些标准是零散、不成体系的。班主任需要将这些标准进行汇总,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的5-6条标准。然后带领学生通过“自荐+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出组长人员。然后让组长备选人进行1-3分钟的竞选演讲,之后让全班学生进行民主选举,投票选出若干位合格组长。
组长产生后,各组长要选择组员成立自治小组,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各个小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还要规定一些细节条件,包括小组内的成员必须男女均衡;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要有层次性;学生在自愿基础上组建自治小组。
组长和小组成员都产生后,组长要为组内的每位成员赋予一定的职责,使组员意识到自己在小组内的责任,每个成员都要依次担任“轮流执政”的值日班长,让“值日班长”努力为组员服务,树立为集体做贡献的意识。
2.小组建设
在分组自治的生本班级管理模式中,小组建设至关重要,这是关系到小组成员能否形成自我管理合力的关键。在小组建设环节,班主任要带领学生参与三个阶段的活动,第一阶段是文字建组阶段,放在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中完成。在第一节课中,教师要组织各小组参与一些团体活动,使每个学生感受到密切合作与默契配合的重要性。在第二节课,教师要组织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几项任务,即确定小组名称、小组精神、小组口号、小组成长目标和小组纪律。在明确小组名称时,各个小组可以以自己仰慕的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的名字命名,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命名的理由。为了想出更好的小组名字,小组成员往往会集思广益,列举出自己崇拜的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的名字,说出这些名人的思想,从中得到启发。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有的小组以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他们的理由是爱因斯坦不拘成见,敢于创新;有的小组以孔子的名字命名,他们的理由是孔子怀有仁爱之心,心怀天下。总之,每个小组都可以从自己崇拜的“偶像”中获得启发,启迪心灵。在明确小组精神、小组口号、小组成长目标和小组纪律时,每个小组成员也要努力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进行讨论,直至达成共识。当各个小组都明确好自己小组的名称、精神、口号、成长目标和组织纪律后,教师要将学生的讨论结果汇集在一起,形成文字,做成精美的海报,并张贴在黑板上。各个小组要经常宣读自己小组的口号、成长目标和组织纪律,巩固团队精神和目标意识,使文字化的小组精神逐渐内化为每个小组成员的信念,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有效的指导作用。 3.小組运行
小组建成之后,小组运作成了班级管理的核心所在。为了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班主任可以采取量化赋分的方法,使小组成员在组内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小组争取高分。具体而言,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德育目标分为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赋予一些分值,比如按照学生在“ 学习、纪律、卫生、竞赛、大课间”这五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赋予相应的分值,让学生去争取获得高分。以课间活动为例,班主任为学生制定的规则应该是“不乱跑、不推搡、不打闹”、“说话轻、走路轻、举止轻”。每个小组成员拥有100分的基础分,大声乱叫者违规一次扣2分、追逐打闹者违规一次扣2分、欺负同学违规一次扣2分……小组长和班干部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来实施扣分,要及时记录违纪学生的违纪情况,如果小组成员能及时纠正其他成员的违纪情况,则违纪成员被扣除的分值可以奖励给纠正错误行为的组员,这样的做法可以激励组员之间互帮互助的意识,形成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小组运作活动以一个星期为一个周期,每到周一,班主任要让各个小组按照《快乐储蓄评价手册》的要求,引导各个小组内的成员对上一周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并评出得分最高的学生和得分最低的学生,对进步者进行积极的表扬,对后进者予以善意的批评,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4.小组PK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班主任可以将学生的竞争意识转变为他们成长的动力,让各个小组参与竞争,实施小组PK,这对促进初中生更好的自治创造良好的条件。
首先,班主任可以安排学生个人进行PK。小组内的个人代表本小组走上PK大擂台,PK内容包括学习、卫生、纪律等诸多内容,PK成功者可以为自己的小组加分。这种方法对小组内不爱学习、不讲纪律的学生最为奏效,因为他们的PK成绩关系到整个小组的荣誉,为了获胜,小组内的成员自然会齐心协力地帮助参赛者,参赛者也会意识到自己承担的责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获得更好的分数。这样一来,班级管理就从班主任管理多人转变为多人管理一人,不但使得管理难度大大降低,也能提高管理效果。
其次,班主任可以安排小组PK,先用抽签的方式选出两个小组进行PK,PK内容包括学习、卫生和大课间,PK获胜的小组在下一周承担起管理整个班级的职责,小组长担任值勤班长,获胜小组可以对班级内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然后让其他小组的成员为值勤小组打分,在期末时评选出“优秀带班小组”,由班主任给予奖励。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小组感受到管理班级的责任,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再次,班主任还可以安排班干部PK,将整个班级分为南北两部分,由不同的班干部分管这两部分,看看哪边的班干部更会管理,从而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
个人PK、小组PK和班干部PK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班级管理变得更加井然有序。
5.小组奖惩
制定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对促进学生分组自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奖惩机制有着激励、引导和反馈的作用。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定奖惩机制。
首先,班主任要对个人进行奖惩。每周评选出每个小组得分最高的学生,将他们的照片上传到班级博客中,让他们写下获奖感言,对其他同学产生激励作用。本周内倒数5名的学生要接受一定的惩罚,惩罚措施是写出本班5名优秀学生的10条优点,并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宣读,这样可以使后进生感受到其他同伴的优点,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反思自己、严于律己。
其次,班主任要对小组团体进行奖惩,总分前三名的小组可获得金奖、银奖和铜奖,小组成员的合照上传到班级博客中,全班最后三名的小组要集体写一封“夸夸咱们班的**小组”或者“夸夸咱们班的**同学”“夸夸咱们班的**小组长”的表扬信,当着全班的面宣读。为了使更多的小组体会到密切合作的重要性,班主任还要设置“合作创意奖”“最佳进步奖” “卫生优胜组”等提名奖,这样可以为小组自主管理指明方向,是学生更好地参与小组合作与自我管理。
6.家校共育
要想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行为习惯,并不是单靠学校的力量,家长也应该参与其中。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加强联系与交流,促使家长在家里也对学生加强监督和管理,使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延续到家中。
首先,班主任要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应开展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培训,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他们克服“重养轻教”的思想,提高他们对学生抚养教育的责任心。一些学生在家长的宠爱下,可能变得行为习惯较差,自我管理能力比较薄弱,这些都要得到纠正,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通过家长恳谈会、家访、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方式,向他们宣传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意义,提出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
其次,班主任要与家长加强联系与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一起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互教通、手机短信、电话等途径与家长多联系,也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等现代网络技术,探索家长与学校双向互动的新方式。
再次,班主任还要经常将周评价获奖名单、获奖小组、学生优秀事迹等信息传达给家长,获得家长对学生分组自治管理模式的支持与理解。在小组总评表彰中,班主任还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让家长为获奖小组颁奖,调动学生自觉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新课改明确提出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应该将小组合作与生本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为了集体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不仅能减轻班主任的管理负担,也能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楚有猛.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职工教育,2014,20(1):129.
[2]栾静.班主任班级管理之我见[J].现代教育,2014,Z1:126.
[3]刘晓晖.高中语文班主任班级管理之我见[J].学周刊,2014,18(1):92.
[4]邱六英.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探索[J].学周刊,201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