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村落的研学基地建设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ongx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与发展,守住传统村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文章以桂林138个国家传统村落为例,分析桂林传统村落研学基地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相应对策,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桂林传统村落如何借助研学基地建设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
  关键词:桂林传统村落;研学基地建设;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交汇与融合: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桂林传统村落变迁研究”(XYCSR2020017)阶段性成果。
  一、研学基地建设对桂林传统村落的意义
  桂林是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将桂林传统村落建设成为研学基地,不仅能够活跃传统村落经济,发展传统村落旅游产业,而且能够通过研学基地建设倒逼传统村落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此外,依据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开发研学课程对于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学基地建设是桂林传统村落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传统村落只有做大做强做优产业,经济发展才能保持旺盛活力,传统村落也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振兴。将研学基地建设建作为桂林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的切入口,利用研学基地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提高桂林传统村落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影响力,带动桂林传统村落旅游业的发展,优化桂林传统村落产业结构,提高旅游供给体系质量,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除此之外,桂林传统村落研学基地建设也将促进桂林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利用桂林传统村落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乡村资本加快增殖,让桂林传统村落“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让农民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二)研学基地建设是桂林传统村落实现生态宜居的重要动力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乡村的代表,在开发与保护过程中更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相比于传统产业,研学基地的建设对生态环境要求更高,对环境产生的破坏更小。
  目前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仍然是困扰桂林传统村落振兴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村落基础设施不到位,另一方是因为村民环保意识较差,公共意识薄弱。研学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推动桂林传统村落旅游产业发展,弥补基础设施落后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市场需求倒逼村民环保意识的养成。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研学基地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吸引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到来;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研学课程设置才更具说服力;也只有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研学旅游新业态才能在桂林传统村落持续健康发展。
  (三)研学基地建设是桂林传统村落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由于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乡村面临着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乡村不再是中国社会的核心,乡村文化空心化的问题愈发严重,已经成为了阻碍乡村振兴战略实行的最大障碍之一。研学旅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性是研学旅行的第一属性,文化传播与教授是伴随研学旅行始终的。桂林传统村落研学基地的建设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在这些在地化资源的基础之上开发相应课程,因此,研学旅行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过程。
  二、桂林传统村落建设研学基地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颁布,研学旅行迎来了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桂林传统村落应当抓住研学旅行快速发展的机遇,依托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研学课程,将研学基地建设作为加快桂林传统村落振兴的重要方式。
  (一)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桂林传统村落建设研学基地提供了机遇
  2019年3月教育部所发布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学校参与率平均为37.62%。与中小学研学率达到90%以上的日本相比,中国中小学生研学参与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在校中小学生数量为1.03亿人,粗略估计我国有6400余萬的中小学生没有参与到研学旅行中去,这说明研学旅行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为桂林传统村落建设研学基地提供了契机
  桂林是首个国家批复的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示范地。按照规划,到 2020年,桂林将成为国际旅游胜地,成为世界一流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过程中,桂林传统村落要抓住政策红利,将传统村落研学基地建设作为桂林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讲,应该利用研学基地的建设将桂林传统村落建设成为桂林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支点,依托研学基地的建设将桂林传统村落建设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研学基地的建设将桂林传统村落建设成为展示桂林特色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
  (三)桂林传统村落的自身条件为桂林传统村落建设研学基地提供了基础
  目前,研学基地建设主要面临着供给不足、质量不高这两个问题。桂林传统村落所具备的数量多、类型丰富、文化深厚等特点弥补了研学基地建设所面临的这两个难题。从传统村落数量上来看,截止到2019年12月,桂林共有13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位列全国293个地级市第8名,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为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提供了先天条件。从传统村落文化类型和内涵上来看,桂林是享誉世界的国际旅游名城,同时也是拥有万年历史的智慧圣地。历史上桂林是湘桂走廊的重要节点,是中原入岭南的第一站,汉族、苗族、侗族、壮族、瑶族等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湖湘民系、客家民系、广府民系等多民系文化在这里共生,因此桂林传统村落文化具有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等特点。桂林传统村落研学基地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挥桂林传统村落所具备的优势,统筹规划,既满足市场对研学旅行巨大的缺口,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   三、桂林传统村落建设研学基地的对策分析
  (一)依据文化特征对桂林传统村落进行分类,设计合理的研学路线
  按照文化类型,桂林传统村落大致可分为耕读文化、民族文化、商业文化、红色文化以及风景文化五种类别。桂林传统村落要根据其各自的文化类别,设计出一批布局合理、内容得当的精品研学路线,提升桂林市研学旅行的质量,促进桂林市传统村落实现乡村振兴。具体来说,以江头村、横山村等为代表的传统村落可以充分挖掘廉政文化、家风文化等具有时代价值的优秀文化,设计出青少年看得懂、能理解、乐意学的研学路线;以长岗岭村、熊村、沙子村、旧县村等代表的商业型传统村落可以充分发挥其在古建筑保存、桂林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设计出一条展示传统儒商文化、学习诚信精神的研学路线;以金竹壮寨、龙坪村、平等村等为代表红色型传统村落可以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结合当地特色民族民俗风情,打造“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的精品研学路线;以地灵村、旧村、洞井村为代表民族型传统村落可以以特色民风风俗为基础,打造出一条展示民族文化、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学习、彰显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研学路线;以龙脊村、月岭村、渔村等为代表的风景型传统村落可以抓住桂林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机遇,设计出一条以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为教学内容,以山水研学为特色的研学路线。
  (二)优化社区参与机制,激发村民参与研学基地建设的热情
  将研学旅行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必须激发村民参与研学基地建设的热情。首先,要使桂林传统村落村民参与研学基地建设过程中去,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村民的主动性,展示当地特色的地方民俗,还有利于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使得研学基地建设更具有活力。其次,要增强村民保护村落文化遗产的意识,强化对当地居民的教育培训,注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与民风民俗,形成“了解-参与-热爱”的保护新模式。此外,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传统村落村民旅游知识的相关培训,增强村民的经营能力与服务意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研学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去。最后,应引导和鼓励掌握传统技艺的乡村匠人参与到研学基地建设,创作独具传统村落特色的文化产品,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激发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兴趣,让桂林传统村落研学基地建设更富生命力和发展性。
  (三)统筹多方力量,促进桂林传统村落研学基地可持续发展
  桂林传统村落研学基地建设要实现在“学中旅”和“旅中学”的实际效果,就必须统筹多方面力量,实现研学课程的规范。其一,桂林传统村落研学基地建设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帮助。其二,桂林传统村落应加强与学校合作力度,积极主动与学校展开沟通合作,尽可能将传统村落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计划中去,将传统村落研学旅行变成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桂林传统村落研学基地建设应充分考虑每一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每一学科的学科特色、每一个传统村落的资源禀赋等问题,精心设计研学课程,做到研学课程目标明确、立意高远,研学课堂生动有趣、充实高效,研学效果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其四,桂林传统村落应加强与桂林本地高校合作,将“引进来”与“去學习”结合起来。一方面,桂林传统村落应利用桂林本地高校资源,培养一批了解桂林传统村落、精通研学旅行、擅长教育教学的人才;另一方面,桂林传统村落应从村民中选取一批熟悉村落历史、热爱村落文化、具备一定沟通交流能力的村民,利用本地高校资源对其进行教育培训,从而增强村民参与桂林传统村落研学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推动桂林传统村落研学基地建设有利于活态桂林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发扬桂林地域文化。在桂林传统村落研学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桂林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增强传统村落村民的参与感,形成保护桂林传统村落的合力,从而促进桂林传统村落率先实现振兴。
  参考文献:
  [1]马莹.整合与规范:研学旅行的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7).
  [2]刘素平,王晓洋.全域旅游视角下苏州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路径探析[J].价值工程,2019(25).
  [3]张艳霞.新乡市中学生乡村研学旅游市场开发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通过研究现代背景下社区营造的源起与发展,分析在历史街区进行社区营造可以提升居民生活愉悦感、满足现代人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传承保护历史文化和凝练人文价值等现代意义,并以泉州城南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该街区概况指出其存在建筑景观混杂、街区功能混乱、街巷人员流失等问题,提出了五大构想:契合当地实际,寻求居民信任;挖掘社区产业,锻造特色品牌;保留街区文化,滋养人文情怀;构建活动平台,激发街区活
期刊
摘 要:时代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汇集,乡村人口流失导致了村落的破败与荒凉,部分少数民族村落的民族传统文化几近消失。留住人,留住文化,成为乡村改造的根源。文章以竹艺馆设计为例,阐述从项目初期调查研究到规划布局、功能分区、色调、材质等多方面设计思考,探讨传统村落改造中参与式设计方法的融入,让村民参与到项目中,共同找寻他们的乡愁记忆,从而使场地变为场所。  关键词:场地;场所;竹空间设计  一、宦
期刊
摘 要:在南岭地区,众多古村落的活态传承和保护不尽如人意,其村落环境在整体性的保护修缮和未来发展层面还需要加大重视力度才能尽可能发挥古村落的历史、美学、经济、人文等社会价值。文章选取南岭区域中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香花岭辖区的石门古村落为研究对象,从解析古村落发展必要性、环境现状到提出古村落环境改善和旅游开发策略,全方位为石门古村村落环境发展与文化传承献计献策。  关键词:南岭地区;古村落;环境改善;
期刊
摘 要:基于文创研发探讨千山佛道教古建调查与保护,从千山的文化背景入手,研究千山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文化,对文创产品进入深入的探究。文章阐述了千山佛道教古建的研究背景,国内外古建筑研究中所存在的显著问题,千山景区有名的寺庙、道观等地,以及千山的特色旋子彩绘,分析了千山佛道教古建文创品的思路和具体想法,如文创衍生品的特色所在、文创衍生品开发的前景趋势,提出了千山古建筑群体的理论性保护措施。由于千山的文创
期刊
作者簡介:   林文静,硕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展示空间设计。
期刊
作者简介:   李向楠,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周缘,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刘佳尼,湖南師范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告摄影研究。   张雨濛,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期刊
摘 要:南岳衡山,是中国著名的山岳型旅游名胜,同时也是八小佛教名山之一,拥有众多蜚声海内外的佛教寺庙。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寺庙作为人文景观成为旅游资源,其商业化饱受争议。一方面,寺院本身的院落组织、景观结构变成了人文景观的实际物质承担者;但另一方面,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人数的逐年上升与寺院清静禅定的精神世界追求形成了矛盾。文章以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佛教寺庙布局为讨论对象,探寻寺庙景观空间布局
期刊
摘 要:近代苏州怡园是顾氏的一所私家园林,其设计博采诸园之长,且独以字书闻名,颇具诗情画意。开园后,游客不绝,士女如云。集会宴客者、社团活动者、重大庆典者亦皆乐意假借于此,使其不仅为一方旅游胜地,且为地方社会一个重要公共场域。近代怡园社会功能的扩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苏州地域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市民生活的发展变迁。  关键词:近代怡园;旅游;公共场域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苏州古典园林多为宅
期刊
作者单位:   湖南師范大学
期刊
作者單位: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雕塑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