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和自身进步与发展的需要。在"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今天,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必须首先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
一、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
电力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必不可少的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标准化工作。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它是对事物所作的应该达到的统一尺度和必须遵循的规定。如电能质量标准、工艺标准、操作规程、安全规程、检修维护规程以及管理上的工作程序,各种岗位责任制度等。
2.定额工作。指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如劳动定额、物资定额、资金定额、成本费用定额、人员定额等。定额管理的关键在于制定先进企业的定额标准,常用的定额制定方法有:经验估算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类推法、技术测定法等。
3.信息工作。指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传输、存储。包括原始记录凭证、统计数据分析、技术经济特报、以及技术经济档案等。其中信息处理是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的关键,电力企业对信息处理要力求准确及时、经济、适用、高效。
4.计量工作。指测试、检查、化验分析等方面的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工作。
5.以责任为核心的规章制度。电力企业依据《电力工作、技术管理法规》的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了"三规十制"。"三规"指安全规程、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十制"指岗位责任制度、运行管理制度、检修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含工作票、操作票制度)、技术培训制度、备品备件管理制度、燃料管理制度、技术档案与技术管理制度和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改进管理制度,这些规程制度应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进行修正,充实和健全完善。
6.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企业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并称为企业管理四大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电力工作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电力企业就注重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施行一套吸引人才的独特制度,加强人才储备、开展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一系列组织和激励活动,使企业人力与物力保持最佳的结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企业不断地发展。
7.职工教育培训。对在职职工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技术业务教育,采取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入学深
造等,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现代化管理对基础工作的要求
现代化管理使一项项零星的孤立的和具体的基础工作逐步形成体系。一是标准化工作体系,电力的各项工作都应该有严格的切实可行的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办事,才能建立良好的生产和工作秩序,为搞好管理的现代化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二是信息流通体系,包括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贮存和反馈。保证企业的信息流动渠道畅通,协调好上下左右内外关系,使各项标准贯彻落实。只要把标准化工作体系和信息流通体系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管理现代化建筑在坚实的基础上,为企业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等管理职能服务。
三、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几个特点
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就内容来看,有以下特点:①科学性。一是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要真正体现并反映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规律性;二是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先进性。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中各项指标的制定和修改,要坚持先进合理。要充分吸纳先进的管理思想,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各项指标体现出先进性的要求,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③先行性。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必须走在各项职能管理工作之前,为各项专项专业管理提供资料、准则、条件和手段。④日常性。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任何时候开展任何业务时必不可少的工作,是电力企业管理各职能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⑤动态性。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建立之后,应当尽量维持其相对稳定性,但也要随着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以适应管理发展的实际需要。⑥群众性。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必须树立群众观念,必须依靠企业各方面人员广泛参与才能认真制定和执行。
四、加强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由电力业特殊的性质和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在电力企业管理活动中处于必不可少的重要地位。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电力企业建立正常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有效的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是改善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它为企业各项专业管理提供必不可少的数据、信息、标准和资料,是企业管理人员正确执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员工的客观依据,它所提供的各项定额和实际资料是企业进行经济核算,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科学依据;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水平。因此,要管理好现代化企业,必须首先搞好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重视和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电力企业提高素质,向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电力工业经过五十多年来的艰苦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技术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了一支庞大的电力从业人员,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办法,技术规范和工作标准。也有了诸如《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法律法规,为电力工业的腾飞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保障。电力企业管理和其他企业管理一样,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必将吸收和反映现代化管理的最新成果,诸如运筹学、控制论、系统工程等,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的蓬勃兴起,必将对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研究注入新的内函。
(作者单位:格尔木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
电力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必不可少的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标准化工作。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它是对事物所作的应该达到的统一尺度和必须遵循的规定。如电能质量标准、工艺标准、操作规程、安全规程、检修维护规程以及管理上的工作程序,各种岗位责任制度等。
2.定额工作。指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如劳动定额、物资定额、资金定额、成本费用定额、人员定额等。定额管理的关键在于制定先进企业的定额标准,常用的定额制定方法有:经验估算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类推法、技术测定法等。
3.信息工作。指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传输、存储。包括原始记录凭证、统计数据分析、技术经济特报、以及技术经济档案等。其中信息处理是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的关键,电力企业对信息处理要力求准确及时、经济、适用、高效。
4.计量工作。指测试、检查、化验分析等方面的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工作。
5.以责任为核心的规章制度。电力企业依据《电力工作、技术管理法规》的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了"三规十制"。"三规"指安全规程、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十制"指岗位责任制度、运行管理制度、检修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含工作票、操作票制度)、技术培训制度、备品备件管理制度、燃料管理制度、技术档案与技术管理制度和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改进管理制度,这些规程制度应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进行修正,充实和健全完善。
6.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企业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并称为企业管理四大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电力工作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电力企业就注重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施行一套吸引人才的独特制度,加强人才储备、开展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一系列组织和激励活动,使企业人力与物力保持最佳的结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企业不断地发展。
7.职工教育培训。对在职职工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技术业务教育,采取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入学深
造等,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现代化管理对基础工作的要求
现代化管理使一项项零星的孤立的和具体的基础工作逐步形成体系。一是标准化工作体系,电力的各项工作都应该有严格的切实可行的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办事,才能建立良好的生产和工作秩序,为搞好管理的现代化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二是信息流通体系,包括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贮存和反馈。保证企业的信息流动渠道畅通,协调好上下左右内外关系,使各项标准贯彻落实。只要把标准化工作体系和信息流通体系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管理现代化建筑在坚实的基础上,为企业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等管理职能服务。
三、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几个特点
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就内容来看,有以下特点:①科学性。一是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要真正体现并反映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规律性;二是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先进性。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中各项指标的制定和修改,要坚持先进合理。要充分吸纳先进的管理思想,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各项指标体现出先进性的要求,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③先行性。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必须走在各项职能管理工作之前,为各项专项专业管理提供资料、准则、条件和手段。④日常性。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任何时候开展任何业务时必不可少的工作,是电力企业管理各职能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⑤动态性。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建立之后,应当尽量维持其相对稳定性,但也要随着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以适应管理发展的实际需要。⑥群众性。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必须树立群众观念,必须依靠企业各方面人员广泛参与才能认真制定和执行。
四、加强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由电力业特殊的性质和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在电力企业管理活动中处于必不可少的重要地位。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电力企业建立正常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有效的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是改善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它为企业各项专业管理提供必不可少的数据、信息、标准和资料,是企业管理人员正确执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员工的客观依据,它所提供的各项定额和实际资料是企业进行经济核算,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科学依据;电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水平。因此,要管理好现代化企业,必须首先搞好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重视和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电力企业提高素质,向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电力工业经过五十多年来的艰苦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技术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了一支庞大的电力从业人员,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办法,技术规范和工作标准。也有了诸如《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法律法规,为电力工业的腾飞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保障。电力企业管理和其他企业管理一样,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必将吸收和反映现代化管理的最新成果,诸如运筹学、控制论、系统工程等,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的蓬勃兴起,必将对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研究注入新的内函。
(作者单位:格尔木水电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