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和平和发展是主题,未来的竞争不再是武力的强弱,而是知识的多寡。知识的占有量,将决定你的成败,信息高速化的知识经济的兴起,将从很大程度上扭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一专一能”将不能作为一个人的终身生存门道;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要求。要想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就必须在知识的占有量上超过别人;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习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真正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排头兵,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教师应该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作为教师,要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在教学中应该做到:
1 保持创新性历史教学的观点和策略
传统教学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历史课枯燥无味,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而且很多人都认为历史用处不大,进而厌学、怕学的情绪非常突出,课堂毫无生机,这都是教师缺乏创新性历史教学的观点和策略造成的。要想打开这个局面,对教师自身首先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学会树根精神——不断的从土壤中吸取养料,来供给树苗的成长需要。”不断的从生活中“加油”、“充电”,才能更大可能的维护新形式下的花朵需求。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厚度,要具有相当高的语言素养,在师德、学识、能力等方面高屋建瓴。同时转变观念,学习并树立现代教育理论观,掌握现代教学艺术理论和现代教学技术,取于开拓创新,打破传统教学的格式。
2 教学结构多元化,促进学生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法来,知古、鉴今,并体会其中的无穷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师应尽可能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结构模式,激发学生的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感,造成一定的学习心理氛围,使学生接受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传统的历史教学: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勾勾画画,死记硬背,把学生当作知识篓,一味的灌,使鲜活的生命感到索然无味,使本可以灵活的知识变得僵化。哪里来谈历史教学功能的实现。所以要在兴趣上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最终学生会灵活运用。怎样做呢?举例来说吧,我们要感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可让学生在课堂下去收集历史上留下的购物证据: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以及过时报刊杂志上的各种信息资料。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提高兴趣。还能在实践中出真知。又如:我们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师可先作一番解说,然后通过看电影或录像资料向学生展示,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感官去感受史实,顺势提问:“你认为应该谁来为这场战争负责?”等问题。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担任“小记者”进行社会访问,调查,在实践中感受知识,我校所处的金李井镇的历史变迁就是一个很好的调查对象,它虽没有西安、开封、洛阳、重庆等城市那样丰厚历史底蕴,但它的发展仍可折射出一部分区域历史,据说,它的名称的由来是发“盐井”著名,而以“金”家,“李”家为大姓,因此命名为“金李井”,至今不少地方还有空井,这也说明家乡当年有丰厚的自然资源,而今已不复存在。让学生实地考察,并向知识渊博之人和老人、父母及亲友进行调查、访问。这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加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恰好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部生动教材。要使教学多元化,方法还有很多。如:开展中国古币鉴别和收藏,中国古代陶器仿制,中国古代字画鉴赏,历史知识专题讲座,探究历史之谜,历史影评等等。只要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均可根据实际进行操作。
3 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形成一种“探究·合作”型的师生关系,形成“以情导知,以趣促知”全面育人的教学模式
陶行知曾对行知模式作了深入的研究。他强调教学过程是:行——知——行。教师要在“做上教”,学生要在“做上学”。关键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才能教学相长。在课堂内外的教学中,既要强调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强调学生的情感、兴趣等因素采用“以情导知,以趣促知”的科学方法。形成:入情——导行——明理——评价。
3.1 入情。采用与本堂教学有关的内容把学生的情感首先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状态。
3.2 导行。学生的情感已投入到本堂课上,教师将本堂课需要完成的内容全部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自觉的进行学习。
3.3 明理。通过上步的导行,配上师生的共同合作,主要是学生个人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共同完成,明白本堂课所学内容及延伸。
3.4 评价。通过练习和适度考试来评价学生所学。达到所学内容的巩固。
形成:提趣——动情——行动——反馈。①提趣。运用恰当的生活中的融合和杰出人物事迹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达到兴趣的提高。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当中。②动情。兴趣提高了,学生自然的将所有的感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对本堂课要学习的课目能用全部的感情投入其中。③行动。达到了前二者,学生和教师用共同的行动进行探究·合作性学习。将本次需要完成的内容全部掌握。④反馈。通过练习和考试达到知识的巩固。
强调“以情导知”,“以趣促知”的教学模式。是因为智力与非智力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非智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智力因素的飞跃。通过情感的调节,导致学生感知、思维、记忆方面的发展;通过兴趣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动机,形成意志、信念,促进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4 以弘扬个性为已任
衡量历史课堂教学的成败与否,不在于学生背诵了多少,主要在于学生能否通过我们的历史教学体验和感悟历史,亲身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逐步树立终身受用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方法。如:美国有一堂历史课是《美国独立战争》。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就是“长大了的孩子与蛮不讲理的家长的矛盾”,上课之初,教师宣布:“今天要进行一个小测验,每人来领一张白纸,交五美分。”学生听后纷纷不满,“一张白纸能值这么多钱?”教师严厉的说:“不交不行。”于是下面的学生怨声载道,有先有后的交了钱,领到了一张白纸,不满和怨恨溢于言表。这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将五美分还给学生,并宣布:“花钱买白纸,不是真的,请你写出你的感受。”这就是这堂课的检测题。教师精心策划的教学情景,就是创新,这一举措,可以使年幼的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历史,领会美国的开国英雄们反抗英国残暴殖民统治和掠夺战争的必然性,弘扬美国的爱国主义,其教育效果远非按部就班的讲授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所能比拟的。
5 加强课堂教学艺术的修养
作为一堂现代历史课,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学习,更多的是感染,是陶醉,是沉醉其中。如同观赏一幅名画,心旷神怡,如同欣赏一首名曲,余音绕梁,三日一绝。而不是照背宣科,成为呆板乏味,疲劳轰炸的催眠曲。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知、能、情、理、美”多位一体,水乳交融的最佳教学境界。
1 保持创新性历史教学的观点和策略
传统教学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历史课枯燥无味,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而且很多人都认为历史用处不大,进而厌学、怕学的情绪非常突出,课堂毫无生机,这都是教师缺乏创新性历史教学的观点和策略造成的。要想打开这个局面,对教师自身首先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学会树根精神——不断的从土壤中吸取养料,来供给树苗的成长需要。”不断的从生活中“加油”、“充电”,才能更大可能的维护新形式下的花朵需求。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厚度,要具有相当高的语言素养,在师德、学识、能力等方面高屋建瓴。同时转变观念,学习并树立现代教育理论观,掌握现代教学艺术理论和现代教学技术,取于开拓创新,打破传统教学的格式。
2 教学结构多元化,促进学生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法来,知古、鉴今,并体会其中的无穷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师应尽可能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结构模式,激发学生的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感,造成一定的学习心理氛围,使学生接受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传统的历史教学: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勾勾画画,死记硬背,把学生当作知识篓,一味的灌,使鲜活的生命感到索然无味,使本可以灵活的知识变得僵化。哪里来谈历史教学功能的实现。所以要在兴趣上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最终学生会灵活运用。怎样做呢?举例来说吧,我们要感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可让学生在课堂下去收集历史上留下的购物证据: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以及过时报刊杂志上的各种信息资料。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提高兴趣。还能在实践中出真知。又如:我们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师可先作一番解说,然后通过看电影或录像资料向学生展示,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感官去感受史实,顺势提问:“你认为应该谁来为这场战争负责?”等问题。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担任“小记者”进行社会访问,调查,在实践中感受知识,我校所处的金李井镇的历史变迁就是一个很好的调查对象,它虽没有西安、开封、洛阳、重庆等城市那样丰厚历史底蕴,但它的发展仍可折射出一部分区域历史,据说,它的名称的由来是发“盐井”著名,而以“金”家,“李”家为大姓,因此命名为“金李井”,至今不少地方还有空井,这也说明家乡当年有丰厚的自然资源,而今已不复存在。让学生实地考察,并向知识渊博之人和老人、父母及亲友进行调查、访问。这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加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恰好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部生动教材。要使教学多元化,方法还有很多。如:开展中国古币鉴别和收藏,中国古代陶器仿制,中国古代字画鉴赏,历史知识专题讲座,探究历史之谜,历史影评等等。只要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均可根据实际进行操作。
3 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形成一种“探究·合作”型的师生关系,形成“以情导知,以趣促知”全面育人的教学模式
陶行知曾对行知模式作了深入的研究。他强调教学过程是:行——知——行。教师要在“做上教”,学生要在“做上学”。关键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才能教学相长。在课堂内外的教学中,既要强调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强调学生的情感、兴趣等因素采用“以情导知,以趣促知”的科学方法。形成:入情——导行——明理——评价。
3.1 入情。采用与本堂教学有关的内容把学生的情感首先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状态。
3.2 导行。学生的情感已投入到本堂课上,教师将本堂课需要完成的内容全部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自觉的进行学习。
3.3 明理。通过上步的导行,配上师生的共同合作,主要是学生个人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共同完成,明白本堂课所学内容及延伸。
3.4 评价。通过练习和适度考试来评价学生所学。达到所学内容的巩固。
形成:提趣——动情——行动——反馈。①提趣。运用恰当的生活中的融合和杰出人物事迹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达到兴趣的提高。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当中。②动情。兴趣提高了,学生自然的将所有的感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对本堂课要学习的课目能用全部的感情投入其中。③行动。达到了前二者,学生和教师用共同的行动进行探究·合作性学习。将本次需要完成的内容全部掌握。④反馈。通过练习和考试达到知识的巩固。
强调“以情导知”,“以趣促知”的教学模式。是因为智力与非智力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非智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智力因素的飞跃。通过情感的调节,导致学生感知、思维、记忆方面的发展;通过兴趣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动机,形成意志、信念,促进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4 以弘扬个性为已任
衡量历史课堂教学的成败与否,不在于学生背诵了多少,主要在于学生能否通过我们的历史教学体验和感悟历史,亲身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逐步树立终身受用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方法。如:美国有一堂历史课是《美国独立战争》。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就是“长大了的孩子与蛮不讲理的家长的矛盾”,上课之初,教师宣布:“今天要进行一个小测验,每人来领一张白纸,交五美分。”学生听后纷纷不满,“一张白纸能值这么多钱?”教师严厉的说:“不交不行。”于是下面的学生怨声载道,有先有后的交了钱,领到了一张白纸,不满和怨恨溢于言表。这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将五美分还给学生,并宣布:“花钱买白纸,不是真的,请你写出你的感受。”这就是这堂课的检测题。教师精心策划的教学情景,就是创新,这一举措,可以使年幼的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历史,领会美国的开国英雄们反抗英国残暴殖民统治和掠夺战争的必然性,弘扬美国的爱国主义,其教育效果远非按部就班的讲授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所能比拟的。
5 加强课堂教学艺术的修养
作为一堂现代历史课,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学习,更多的是感染,是陶醉,是沉醉其中。如同观赏一幅名画,心旷神怡,如同欣赏一首名曲,余音绕梁,三日一绝。而不是照背宣科,成为呆板乏味,疲劳轰炸的催眠曲。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知、能、情、理、美”多位一体,水乳交融的最佳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