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福建恒业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恒业)总经理陈辉率《闺蜜》众主创亮相,笑言:“将在大银幕上掀起闺蜜热潮。”并爆料,《闺蜜2》将于今年8月开机。
“这并非我个人的决定。”陈辉透露,早在《闺蜜》杀青之前,包括导演黄真真和陈意涵、薛凯琪、杨子姗等众主创就迫不及待地要求“拍续集”。《闺蜜》成片出来后,“大家看完影片,更是信心倍增,决定将故事延续下去。”陈辉对《闺蜜》的市场表现信心很足:“希望票房5亿元起步,上不封顶!”
与去年《宫锁沉香》《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一夜惊喜》等众影片早早宣布进军“七夕档”相比,今年“七夕”档期显得平静了很多。除了《闺蜜》早早锁定该档期外,只有《撒娇女人最好命》和《白发魔女》有望在七夕前后上映,其他影片尚处于观望状态。
虽然在《闺蜜》上映前有《小时代3》抢先开画,但陈辉对此并不介意:“《闺蜜》不是《致青春》,也不是《同桌的你》,更不是《小时代》,他们之间不存在同质化竞争。在这部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只有闺蜜之间才会做的事,说的话。影片满满的尽是‘姐妹淘’ 和‘闺蜜情’。”
“闺中秘事”
随着“轻电影”崛起,国内电影表现的主题越来越多元下,但类似《花与爱丽丝》《阳光姐妹淘》《NANA》这样以闺蜜情感为主题的电影尚未形成气候。“其实,在80后和90后观影人群成为主流观众的当下,这类题材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陈辉坚信自己对观众和市场的准确判断。《闺蜜》是福建恒业与黄真真导演继《被偷走的那五年》之后打造的又一情感力作。影片旗帜鲜明地将 16-36 岁的女性观影群体作为主要目标观众,述说多姿多彩的“闺中秘事”。“《闺蜜》首次浓墨重彩表现女性之间的故事和细腻情感,影片之大胆、直接和露骨,只有像黄真真这样‘胆子大’的女性导演才驾驭得了。”陈辉表示。
在今年3月底于福州举办的全国电影院线国产影片推介会上,陈辉大胆尝试把《闺蜜》的初剪片给全国院线代表“先睹为快”。在整个放映过程中,记者不时听到院线代表们的阵阵笑声。有不少女性院线代表大胆表白:“影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闺蜜之间,我们也经常讨论那些不能‘见光’的闺中秘事。”
黄真真导演进入内地执导的两部电影《倾城之泪》和《被偷走的那五年》均以“哭”为主要卖点。悲情的故事虽然博取不少眼泪,赚了不少票房,未免给人留下 “绝症”导演的印象。“《闺蜜》终于圆了大家的喜剧梦,整个故事充满喜剧色彩,但感人戏份并不少。” 黄真真导演素来以细腻的感情处理见长,擅长在拍摄前就让演员成为角色人物而不是还原角色人物。《闺蜜》中,陈意涵、薛凯琪、杨子珊等来自不同地域,表演风格大不相同,但在黄真真导演的磨砺下,“完全超越了 “表演”,回归生活本身,其演技达到了让人惊喜的程度”陈辉还不无八卦地爆料:“三位女演员因拍摄《闺蜜》,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可谓戏假情真”。
“在我的生命里,你不曾告别也不曾远离”,《闺蜜》要传达的闺蜜情从影片 “宇宙洪荒、寒来暑往、情义无价、地久天长”等宣传语中便可窥见一斑:“影片中,闺蜜呈现为一种更为复杂和纠结的情感。电影中三位女生在一起的闺蜜情贯穿主线,有欢乐有失落、有疯狂有妒忌、有误会有谅解、两肋插刀、敢做敢,充满闺蜜正能量。”陈辉甚至不忘了吊记者的胃口:“闺蜜也可能是情敌,真正的答案,只有走进影院看完影片才能知晓。”
话题营销
5月29日,《新京报》刊出一整版“寻找杨子姗”的寻人启事。这是福建恒业特别为《闺蜜》策划的“寻找闺蜜”事件营销之一。之后还会有5期这样的寻人启事,前后呼应传播,一直持续到电影上映后。《闺蜜》一开始定位为“时尚、情感、喜剧”影片,“仅‘闺蜜’两个字,足以引发无数话题,因此我们在后期宣发中,把话题营销放在了第一位。”陈辉介绍说,影片将从“现象营销”“情感营销”“事件营销”三大方面入手,不断扩散影片信息,营造闺蜜话题。
现象营销方面,“主要以新话题来展现新女性对闺蜜情的全新诠释,让大家重新看待闺蜜的价值观,在社会上掀起一轮闺蜜情感探讨热潮。”为了突出效果,陈辉选择视频渠道作为主要传播途径——从5月开始,持续到影片上映,每周在视频网站上推出一期时长7分钟左右的《女人那话》节目,大胆讨论隐私、敏感、尖锐的“闺蜜话题”。
福建恒业还特别拍摄了《相识那一天》《分手那一天》《想你的那一天》《不老的那一天》《上映的那一天》5部主题微电影在新媒体上进行传播。 “从情感营销方面考虑,以闺蜜成长中每个阶段不同情感的呈现,唤起大家共鸣,让人们参与到话题讨论和情感抒发上来,让电影与观众建立起情感交流,激发观众对电影的期待。”陈辉表示。
为了形成话题,营销团队还分不同阶段推出 “儿时好闺蜜”“拥抱闺蜜”,以及“售卖闺蜜”等话题营销活动,“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闺蜜话题互动中。” 其中“寻找杨子姗”的寻人启事开启了“儿时好闺蜜”事件营销。在线下延伸部分,营销团队设计了很多互动活动,如在公交车站候车亭设立99块立牌,开展“闺蜜告白”活动,征集“最好闺蜜”等。
《闺蜜》的宣传营销投入之大,超出福建恒业之前出品或发行的任何一部影片。从电视、平面媒体,到新媒体的网站独家、APP互动,再到地铁、公交路牌等户外广告投放,线上线下几乎全面覆盖。“《闺蜜》将创造一个新的成功营销案例。” 陈辉自信地表示。
“这并非我个人的决定。”陈辉透露,早在《闺蜜》杀青之前,包括导演黄真真和陈意涵、薛凯琪、杨子姗等众主创就迫不及待地要求“拍续集”。《闺蜜》成片出来后,“大家看完影片,更是信心倍增,决定将故事延续下去。”陈辉对《闺蜜》的市场表现信心很足:“希望票房5亿元起步,上不封顶!”
与去年《宫锁沉香》《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一夜惊喜》等众影片早早宣布进军“七夕档”相比,今年“七夕”档期显得平静了很多。除了《闺蜜》早早锁定该档期外,只有《撒娇女人最好命》和《白发魔女》有望在七夕前后上映,其他影片尚处于观望状态。
虽然在《闺蜜》上映前有《小时代3》抢先开画,但陈辉对此并不介意:“《闺蜜》不是《致青春》,也不是《同桌的你》,更不是《小时代》,他们之间不存在同质化竞争。在这部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只有闺蜜之间才会做的事,说的话。影片满满的尽是‘姐妹淘’ 和‘闺蜜情’。”
“闺中秘事”
随着“轻电影”崛起,国内电影表现的主题越来越多元下,但类似《花与爱丽丝》《阳光姐妹淘》《NANA》这样以闺蜜情感为主题的电影尚未形成气候。“其实,在80后和90后观影人群成为主流观众的当下,这类题材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陈辉坚信自己对观众和市场的准确判断。《闺蜜》是福建恒业与黄真真导演继《被偷走的那五年》之后打造的又一情感力作。影片旗帜鲜明地将 16-36 岁的女性观影群体作为主要目标观众,述说多姿多彩的“闺中秘事”。“《闺蜜》首次浓墨重彩表现女性之间的故事和细腻情感,影片之大胆、直接和露骨,只有像黄真真这样‘胆子大’的女性导演才驾驭得了。”陈辉表示。
在今年3月底于福州举办的全国电影院线国产影片推介会上,陈辉大胆尝试把《闺蜜》的初剪片给全国院线代表“先睹为快”。在整个放映过程中,记者不时听到院线代表们的阵阵笑声。有不少女性院线代表大胆表白:“影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闺蜜之间,我们也经常讨论那些不能‘见光’的闺中秘事。”
黄真真导演进入内地执导的两部电影《倾城之泪》和《被偷走的那五年》均以“哭”为主要卖点。悲情的故事虽然博取不少眼泪,赚了不少票房,未免给人留下 “绝症”导演的印象。“《闺蜜》终于圆了大家的喜剧梦,整个故事充满喜剧色彩,但感人戏份并不少。” 黄真真导演素来以细腻的感情处理见长,擅长在拍摄前就让演员成为角色人物而不是还原角色人物。《闺蜜》中,陈意涵、薛凯琪、杨子珊等来自不同地域,表演风格大不相同,但在黄真真导演的磨砺下,“完全超越了 “表演”,回归生活本身,其演技达到了让人惊喜的程度”陈辉还不无八卦地爆料:“三位女演员因拍摄《闺蜜》,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可谓戏假情真”。
“在我的生命里,你不曾告别也不曾远离”,《闺蜜》要传达的闺蜜情从影片 “宇宙洪荒、寒来暑往、情义无价、地久天长”等宣传语中便可窥见一斑:“影片中,闺蜜呈现为一种更为复杂和纠结的情感。电影中三位女生在一起的闺蜜情贯穿主线,有欢乐有失落、有疯狂有妒忌、有误会有谅解、两肋插刀、敢做敢,充满闺蜜正能量。”陈辉甚至不忘了吊记者的胃口:“闺蜜也可能是情敌,真正的答案,只有走进影院看完影片才能知晓。”
话题营销
5月29日,《新京报》刊出一整版“寻找杨子姗”的寻人启事。这是福建恒业特别为《闺蜜》策划的“寻找闺蜜”事件营销之一。之后还会有5期这样的寻人启事,前后呼应传播,一直持续到电影上映后。《闺蜜》一开始定位为“时尚、情感、喜剧”影片,“仅‘闺蜜’两个字,足以引发无数话题,因此我们在后期宣发中,把话题营销放在了第一位。”陈辉介绍说,影片将从“现象营销”“情感营销”“事件营销”三大方面入手,不断扩散影片信息,营造闺蜜话题。
现象营销方面,“主要以新话题来展现新女性对闺蜜情的全新诠释,让大家重新看待闺蜜的价值观,在社会上掀起一轮闺蜜情感探讨热潮。”为了突出效果,陈辉选择视频渠道作为主要传播途径——从5月开始,持续到影片上映,每周在视频网站上推出一期时长7分钟左右的《女人那话》节目,大胆讨论隐私、敏感、尖锐的“闺蜜话题”。
福建恒业还特别拍摄了《相识那一天》《分手那一天》《想你的那一天》《不老的那一天》《上映的那一天》5部主题微电影在新媒体上进行传播。 “从情感营销方面考虑,以闺蜜成长中每个阶段不同情感的呈现,唤起大家共鸣,让人们参与到话题讨论和情感抒发上来,让电影与观众建立起情感交流,激发观众对电影的期待。”陈辉表示。
为了形成话题,营销团队还分不同阶段推出 “儿时好闺蜜”“拥抱闺蜜”,以及“售卖闺蜜”等话题营销活动,“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闺蜜话题互动中。” 其中“寻找杨子姗”的寻人启事开启了“儿时好闺蜜”事件营销。在线下延伸部分,营销团队设计了很多互动活动,如在公交车站候车亭设立99块立牌,开展“闺蜜告白”活动,征集“最好闺蜜”等。
《闺蜜》的宣传营销投入之大,超出福建恒业之前出品或发行的任何一部影片。从电视、平面媒体,到新媒体的网站独家、APP互动,再到地铁、公交路牌等户外广告投放,线上线下几乎全面覆盖。“《闺蜜》将创造一个新的成功营销案例。” 陈辉自信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