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1
思维是人类大脑的一种高级而复杂的活动,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和信息加工。无论是物理概念、定律的发现还是物理理论的创立和突破,都离不开思维能力。本文就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看法,求教于方家。
一、从实际出发,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科学的核心,是人类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最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创造者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将大脑中已有的感性或理性知识,按科学的思维逻辑,借助于想象、联想和灵感,以渐近性或突破性飞跃的形式,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有价值的新观点、理论和方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估计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设计形式多样、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调查研究,查阅资料,打破常规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利用发生在身边的物理理象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研究和讨论,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综合各种信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向学生展示物理概念、规律的发现过程,分析科学发现和科技发明的思路。通过让学生模拟一个科学家对某一问题的认识过程、科学实验的过程及得出结论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重视观察和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的物理现象。如:斜插入水的筷子,从水平面看去是弯的,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实验教学。首先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直观性、真实性等特点,因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探索物理现象和规律。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观察、分析和感知物理现象,了解物理过程的发生、发展以及变化条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组织好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三、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中专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高校物理题目类型多,方法灵活,用到初等数学的知识较多。教师在强化概念的同时,应精心准备每一节习题课,为提高习题课的效率,在上习题课前可先将题目布置下去,先让学生做,并让他们争先恐后地想办法解题。每想好一种办法便拿给大家看,实在想不出,就相互讨论。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上,学生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到上习题课时,学生们就特别专心,应算一些题目课前没有做出来,但由于课前他们已经将题目思考多次,所以上课也特别容易理解和听得懂。还要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把课堂上的知识和方法消化吸收。另外,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要认真、仔细,批改作业时,一看学生是否会做;二看学生是否认真做,书写是否规范、作图是否准确。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更正,个别存在的问题个别更正,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重做。通过严格规范的批改作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严密的思维过程;通过精心准备的习题讨论、讲解以及运用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由简单模仿到运用自如、由运用自如再到自我创造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谷望。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入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洒出,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洒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五、开展丰富的科技活动 培养物理学习的兴趣
我们可以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收集图书杂志、上网查询并下载大量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的专题资料,精心组织、筛选,每学年出几期科普专栏,学生课前、课后都能承受时观赏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科普墙报,让学生感到物理就身边,与他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这样能激发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使之保持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动动手才能动动脑,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而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必定会遇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反过来会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物理科学的愿望,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六、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我独立性
演示实验虽然具有直观性,但学生感受不深,刺激不大,往往思维不深刻,得不到认识上的进一步升华,在条件设备允许情况下,教学中应尽可能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例在“液化”一节教学设计中,为了说明蒸发的致冷作用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可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探究性实验。每桌上放二支温度计,几个浸湿的酒精和水的棉花球。先叫学生在手上擦一点酒精,来粗略感受蒸发的作用,接着让学生把酒精棉花裹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归纳出“蒸发”致冷的作用。再接着让学生重复刚才的二个实验,但加上用书本对着温度计扇,观察温度示数变化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再让学生滴二滴酒精在两只手上。将其中一滴涂开,观察哪一只手上的酒精先蒸发完。这样蒸发快慢的条件随着学生自己的探究逐步得出。不同的物体在相同条件下蒸发快慢一样吗?请学生自己来实验探究。这种实验引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并能不断使学生体验到尝试创新获得知识的成功喜悦。
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以发展学生心智能力为主。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这就是我们平时所倡导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两主”教学模式。而实际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口头,并没有认真去做。笔者认为,教师应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把它转化成一个个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求解兴趣,引导学生一个个去解决。实践中,师生应共同探讨,教师要不断的给学生以思维的动机和空间,处处设疑、激疑。只有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机能,使学生张开思维的双翼,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带领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是通过几节课,几次活动就能得到开发和成功培养出来的,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开展的过程。教师在优化学生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等方面是大有作为的。让我们坚信,只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一定会造就一大批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思维是人类大脑的一种高级而复杂的活动,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和信息加工。无论是物理概念、定律的发现还是物理理论的创立和突破,都离不开思维能力。本文就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看法,求教于方家。
一、从实际出发,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科学的核心,是人类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最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创造者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将大脑中已有的感性或理性知识,按科学的思维逻辑,借助于想象、联想和灵感,以渐近性或突破性飞跃的形式,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有价值的新观点、理论和方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估计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设计形式多样、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调查研究,查阅资料,打破常规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利用发生在身边的物理理象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研究和讨论,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综合各种信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向学生展示物理概念、规律的发现过程,分析科学发现和科技发明的思路。通过让学生模拟一个科学家对某一问题的认识过程、科学实验的过程及得出结论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重视观察和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的物理现象。如:斜插入水的筷子,从水平面看去是弯的,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实验教学。首先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直观性、真实性等特点,因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探索物理现象和规律。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观察、分析和感知物理现象,了解物理过程的发生、发展以及变化条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组织好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三、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中专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高校物理题目类型多,方法灵活,用到初等数学的知识较多。教师在强化概念的同时,应精心准备每一节习题课,为提高习题课的效率,在上习题课前可先将题目布置下去,先让学生做,并让他们争先恐后地想办法解题。每想好一种办法便拿给大家看,实在想不出,就相互讨论。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上,学生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到上习题课时,学生们就特别专心,应算一些题目课前没有做出来,但由于课前他们已经将题目思考多次,所以上课也特别容易理解和听得懂。还要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把课堂上的知识和方法消化吸收。另外,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要认真、仔细,批改作业时,一看学生是否会做;二看学生是否认真做,书写是否规范、作图是否准确。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更正,个别存在的问题个别更正,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重做。通过严格规范的批改作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严密的思维过程;通过精心准备的习题讨论、讲解以及运用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由简单模仿到运用自如、由运用自如再到自我创造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谷望。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入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洒出,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洒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五、开展丰富的科技活动 培养物理学习的兴趣
我们可以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收集图书杂志、上网查询并下载大量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的专题资料,精心组织、筛选,每学年出几期科普专栏,学生课前、课后都能承受时观赏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科普墙报,让学生感到物理就身边,与他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这样能激发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使之保持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动动手才能动动脑,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而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必定会遇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反过来会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物理科学的愿望,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六、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我独立性
演示实验虽然具有直观性,但学生感受不深,刺激不大,往往思维不深刻,得不到认识上的进一步升华,在条件设备允许情况下,教学中应尽可能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例在“液化”一节教学设计中,为了说明蒸发的致冷作用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可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探究性实验。每桌上放二支温度计,几个浸湿的酒精和水的棉花球。先叫学生在手上擦一点酒精,来粗略感受蒸发的作用,接着让学生把酒精棉花裹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归纳出“蒸发”致冷的作用。再接着让学生重复刚才的二个实验,但加上用书本对着温度计扇,观察温度示数变化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再让学生滴二滴酒精在两只手上。将其中一滴涂开,观察哪一只手上的酒精先蒸发完。这样蒸发快慢的条件随着学生自己的探究逐步得出。不同的物体在相同条件下蒸发快慢一样吗?请学生自己来实验探究。这种实验引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并能不断使学生体验到尝试创新获得知识的成功喜悦。
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以发展学生心智能力为主。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这就是我们平时所倡导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两主”教学模式。而实际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口头,并没有认真去做。笔者认为,教师应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把它转化成一个个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求解兴趣,引导学生一个个去解决。实践中,师生应共同探讨,教师要不断的给学生以思维的动机和空间,处处设疑、激疑。只有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机能,使学生张开思维的双翼,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带领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是通过几节课,几次活动就能得到开发和成功培养出来的,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开展的过程。教师在优化学生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等方面是大有作为的。让我们坚信,只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一定会造就一大批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创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