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霍建起的影片情境优美感伤,物境清新明丽,情境与物境交融,颇有中国古典诗词风韵。他的一部电影就是一首诗,将情思融进物象,借助跨越时空的想象,使情境与意象具体可感,从而使影片的“情”与“景”浑然一体,在优雅伤感的意境中,传达了导演对亲情、爱情,甚至人生的思考。
关键词:霍建起 电影 诗歌 意境 表现
一、电影与诗歌的关系
电影和诗歌密切相关。诗歌是渴望情感、感受和想象,是一种“摆脱散文的现实情况,凭主体的独立想象,去创造一种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诗性世界”。诗化电影以“境界”最上。诗词中的物境皆以文字为媒介,通过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感知,隔以文字,有如镜花水月;而有意境的电影通过可视画面,直接将绿水青山、自然悠哉展现在观众面前,于是观众翩然入景,融入電影营造的物境之中,画面的运动感、深度感、立体感以及音乐音响更增加了空间的真实性。对于情境,且不谈电影中人物的画外音抒发人物情感,即使是电影空间的色彩、音乐音响、拍摄角度、剪辑速度等都可以形成内在的情感张力。一定程度上,诗化的电影就是营造意境的艺术,是由一个个的意境段落连接构筑而成。
诗歌对电影产生的影响有主要有四个方面:诗的象征隐喻、诗的优美意境、诗的节奏感、诗的语言简约。在这四个方面,不同的导演有不同的侧重,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总体上看,霍建起电影的“诗化”意境的味道最浓。
二、霍建起电影意境的“诗化”表现
“意境”是我国古代传统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是中国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它既是客观景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反映和再现,又是艺术家思想情感凝炼的化身和抒发;它是审美主体的审美感觉与审美客体的审美特征相互交融的产物;而且通过情景交融的形象能够把欣赏者引入进行充分想象的艺术空间”。
霍建起的诗化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生活秀》、《暖》、《情人结》,从创作实践上彰显了“意境说”。“情”与“景”是他的影片中不可或缺的主角。霍建起在电影创作中越来越倾向于营造意境。从1998年拍摄的《那山那人那狗》,至2003年的《暖》,直至2005年的《情人结》,甚至是生活气息浓郁的2002年的《生活秀》,霍建起明显有条一以贯之的创作路线,始终如一的创作基调——温情与美景浑然一体。
(一)诗化的物境:清新明丽。
美工出身的霍建起对电影画面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的影片几乎每一个画面构图都非常优美精细,几乎每一个空间场景的选择都充满诗情画意。他的影片几乎每一部都带着观众体验灵动的美。
《情人结》这部新作,体现着霍导一如既往的创作心性,欢声笑语、无忧无虑的游乐场;青春跃动的大学校园;风雨相怨的送别地;高雅脱俗的话剧场……一个又一个场景,如歌如泣地为我们讲述着那段愁云惨淡的爱情故事。《生活秀》被认为是霍建起的一部生活流作品,作品厚重的生活气息中依然不乏美感。潮湿黑暗的吉庆街,在霍建起的摄影机前被柔化了,黄黄的灯光有着家的温暖,陶红饰演的女主角来双扬,略施粉黛,风情万种,成为吉庆街头的一道风景,当她乘缆车过江时,导演运用了大俯拍镜头,视野开阔地展现了来双扬生活的整座城市,这里依然有绿树成荫,有江水流淌。
(二)诗化的情境:优美感伤。
霍建起的片子都不会蕴藏太过激烈的情感冲突,有的是小桥流水般缓缓而过的亲情、爱情,脉脉的温情在时间的长河里飘荡、散逸。
《生活秀》中的来双扬虽然现实,她卖鸭脖子,去房管所要房子,可对弟弟久久无私的奉献、无私的姐弟情,相对于生活窘迫、毫无依赖的她,这种姐弟亲情弥足珍贵。《暖》中井河满藏着一心的愧疚,祭奠年少时懵懂的爱情;《暖》对年轻时恋人的宽容,将那份爱情珍藏在记忆深处,也让人感动,逝去虽然残酷,但逝去的回忆却是甜蜜的。《情人结》表现了上一辈的仇恨最终不能阻碍下一代爱情的主题,浅斟低吟着一曲爱情的赞歌,真爱可以超越时空的距离,即使相距万里,感情依然每天相守。
(三)诗般和谐:情景相融。
电影中有情有景,只是做到了最初的一步,能情景交融方为“上品”。意境的本质即是情景交融。“情”与“景”是铸成意境的两个基因,千古不变、万世不易。意境便产生于情景交融之中。那交融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呢?“我们说应该如水乳一样交融,达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分不出你和我之‘妙合无垠’的程度,这也叫情景两浑”。霍建起的电影正是在意与境浑、情与景合中,造诣了一个完美的艺术世界。
《那山那人那狗》中“纸飞机”滑行的轨迹形成了一道优美的弧线,父子的感情就在弧线中沉淀,传达了山里人对山的依恋,对生存环境的满足,正如儿子复述的母亲的话:“山里人住在山里,就像脚放在鞋里,舒服!”世外桃源的生活也是喧嚣社会里的现代人所向往的。
三、霍建起电影主题的“诗化”表现
霍建起的电影营造出优美意境的同时,也充满了理性的思索,在思索中表现主题。悠然旷达的美景,温情漫溢的情思,情境、物境之中也充溢了理性的思索。意境美离不开理性的传达,否则便成了美丽的“花瓶”和虚假的矫情。
(一)诗化风格的象征性表现
霍建起的电影有大量的象征手法,这也是诗化风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的原意指用一事物来代替另一事物,今天我们对于象征的理解,通常指以某一具体形象去代表与之相似的理念、情感等。具体到霍建起的影片,象征是指通过摄影机对具体情物的拍摄,实现对具体情物的超越,来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和传承。
《那山那人那狗》,象征的韵味俯拾皆是:无论是山、人、狗,都已超出了原有的含义。山之厚重清秀、绵延不朽,似乎暗示着有几千年传承的中华文化;而人在青山秀水之中一路前行,又犹如文化之子在父母温情的注视下去完成一生的使命。除去山与人的整体象征,父子间的情感交流,也很有象征的意味。它们同样可以被看作是职守、道德、文化、传统的传承。当然这种传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儿子会对父亲的教导作某些有益的修改。这些精神领域的变化在影片中并没有作直接的表现,只是在经历的一些小事和父子二人不时交谈的只言片语间不经意地流露出来。既不依靠情节,也不依赖叙述,因而也就可以视为典型的诗的象征手法。
(二)诗化风格的人性化关怀
霍建起的一系列影片传达了对亲情、爱情乃至人生等多方面的思考。
《那山那人那狗》中,父亲含蓄深沉的爱,母亲固执坚定的等待,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与支持,简单的故事流露出浓浓的情感。《生活秀》对家庭亲情残酷真实的刻画,对来双扬这个外表张扬内心传统的女人的命运和爱情的描述,深刻反映出这类人群的生活状况。《暖》和《情人结》中女主人公等待爱情痛苦的遭遇也十分具有现实代表性。
记实电影的“诗化”表现使得导演霍建起成为第五代导演中的佼佼者,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他的影片着重意境的传达,并通过固定画面、长镜头、主观剪辑、画外音等电影语言实现了意境的营造。在优美感伤的意境中,亦充满了理性的思索,传达了导演对亲情、爱情乃至人生的思考,这些影片都让观众经历了一次次的心灵之旅。
参考文献:
[1]董丽君.“意境”之说的演变与涵义.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第60页.
[2]访谈,陈杭,丁一岚.《暖》:寻找记忆中挥之不去的过往.电影艺术,2003年第12期,第21页.
[3]卫禹兰.怀旧伦理与社会症候——解读影片《暖》.霍建起——《暖》.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107页.
[4]李五湖.“意境说”小议.中山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第112页.
关键词:霍建起 电影 诗歌 意境 表现
一、电影与诗歌的关系
电影和诗歌密切相关。诗歌是渴望情感、感受和想象,是一种“摆脱散文的现实情况,凭主体的独立想象,去创造一种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诗性世界”。诗化电影以“境界”最上。诗词中的物境皆以文字为媒介,通过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感知,隔以文字,有如镜花水月;而有意境的电影通过可视画面,直接将绿水青山、自然悠哉展现在观众面前,于是观众翩然入景,融入電影营造的物境之中,画面的运动感、深度感、立体感以及音乐音响更增加了空间的真实性。对于情境,且不谈电影中人物的画外音抒发人物情感,即使是电影空间的色彩、音乐音响、拍摄角度、剪辑速度等都可以形成内在的情感张力。一定程度上,诗化的电影就是营造意境的艺术,是由一个个的意境段落连接构筑而成。
诗歌对电影产生的影响有主要有四个方面:诗的象征隐喻、诗的优美意境、诗的节奏感、诗的语言简约。在这四个方面,不同的导演有不同的侧重,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总体上看,霍建起电影的“诗化”意境的味道最浓。
二、霍建起电影意境的“诗化”表现
“意境”是我国古代传统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是中国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它既是客观景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反映和再现,又是艺术家思想情感凝炼的化身和抒发;它是审美主体的审美感觉与审美客体的审美特征相互交融的产物;而且通过情景交融的形象能够把欣赏者引入进行充分想象的艺术空间”。
霍建起的诗化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生活秀》、《暖》、《情人结》,从创作实践上彰显了“意境说”。“情”与“景”是他的影片中不可或缺的主角。霍建起在电影创作中越来越倾向于营造意境。从1998年拍摄的《那山那人那狗》,至2003年的《暖》,直至2005年的《情人结》,甚至是生活气息浓郁的2002年的《生活秀》,霍建起明显有条一以贯之的创作路线,始终如一的创作基调——温情与美景浑然一体。
(一)诗化的物境:清新明丽。
美工出身的霍建起对电影画面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的影片几乎每一个画面构图都非常优美精细,几乎每一个空间场景的选择都充满诗情画意。他的影片几乎每一部都带着观众体验灵动的美。
《情人结》这部新作,体现着霍导一如既往的创作心性,欢声笑语、无忧无虑的游乐场;青春跃动的大学校园;风雨相怨的送别地;高雅脱俗的话剧场……一个又一个场景,如歌如泣地为我们讲述着那段愁云惨淡的爱情故事。《生活秀》被认为是霍建起的一部生活流作品,作品厚重的生活气息中依然不乏美感。潮湿黑暗的吉庆街,在霍建起的摄影机前被柔化了,黄黄的灯光有着家的温暖,陶红饰演的女主角来双扬,略施粉黛,风情万种,成为吉庆街头的一道风景,当她乘缆车过江时,导演运用了大俯拍镜头,视野开阔地展现了来双扬生活的整座城市,这里依然有绿树成荫,有江水流淌。
(二)诗化的情境:优美感伤。
霍建起的片子都不会蕴藏太过激烈的情感冲突,有的是小桥流水般缓缓而过的亲情、爱情,脉脉的温情在时间的长河里飘荡、散逸。
《生活秀》中的来双扬虽然现实,她卖鸭脖子,去房管所要房子,可对弟弟久久无私的奉献、无私的姐弟情,相对于生活窘迫、毫无依赖的她,这种姐弟亲情弥足珍贵。《暖》中井河满藏着一心的愧疚,祭奠年少时懵懂的爱情;《暖》对年轻时恋人的宽容,将那份爱情珍藏在记忆深处,也让人感动,逝去虽然残酷,但逝去的回忆却是甜蜜的。《情人结》表现了上一辈的仇恨最终不能阻碍下一代爱情的主题,浅斟低吟着一曲爱情的赞歌,真爱可以超越时空的距离,即使相距万里,感情依然每天相守。
(三)诗般和谐:情景相融。
电影中有情有景,只是做到了最初的一步,能情景交融方为“上品”。意境的本质即是情景交融。“情”与“景”是铸成意境的两个基因,千古不变、万世不易。意境便产生于情景交融之中。那交融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呢?“我们说应该如水乳一样交融,达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分不出你和我之‘妙合无垠’的程度,这也叫情景两浑”。霍建起的电影正是在意与境浑、情与景合中,造诣了一个完美的艺术世界。
《那山那人那狗》中“纸飞机”滑行的轨迹形成了一道优美的弧线,父子的感情就在弧线中沉淀,传达了山里人对山的依恋,对生存环境的满足,正如儿子复述的母亲的话:“山里人住在山里,就像脚放在鞋里,舒服!”世外桃源的生活也是喧嚣社会里的现代人所向往的。
三、霍建起电影主题的“诗化”表现
霍建起的电影营造出优美意境的同时,也充满了理性的思索,在思索中表现主题。悠然旷达的美景,温情漫溢的情思,情境、物境之中也充溢了理性的思索。意境美离不开理性的传达,否则便成了美丽的“花瓶”和虚假的矫情。
(一)诗化风格的象征性表现
霍建起的电影有大量的象征手法,这也是诗化风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的原意指用一事物来代替另一事物,今天我们对于象征的理解,通常指以某一具体形象去代表与之相似的理念、情感等。具体到霍建起的影片,象征是指通过摄影机对具体情物的拍摄,实现对具体情物的超越,来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和传承。
《那山那人那狗》,象征的韵味俯拾皆是:无论是山、人、狗,都已超出了原有的含义。山之厚重清秀、绵延不朽,似乎暗示着有几千年传承的中华文化;而人在青山秀水之中一路前行,又犹如文化之子在父母温情的注视下去完成一生的使命。除去山与人的整体象征,父子间的情感交流,也很有象征的意味。它们同样可以被看作是职守、道德、文化、传统的传承。当然这种传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儿子会对父亲的教导作某些有益的修改。这些精神领域的变化在影片中并没有作直接的表现,只是在经历的一些小事和父子二人不时交谈的只言片语间不经意地流露出来。既不依靠情节,也不依赖叙述,因而也就可以视为典型的诗的象征手法。
(二)诗化风格的人性化关怀
霍建起的一系列影片传达了对亲情、爱情乃至人生等多方面的思考。
《那山那人那狗》中,父亲含蓄深沉的爱,母亲固执坚定的等待,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与支持,简单的故事流露出浓浓的情感。《生活秀》对家庭亲情残酷真实的刻画,对来双扬这个外表张扬内心传统的女人的命运和爱情的描述,深刻反映出这类人群的生活状况。《暖》和《情人结》中女主人公等待爱情痛苦的遭遇也十分具有现实代表性。
记实电影的“诗化”表现使得导演霍建起成为第五代导演中的佼佼者,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他的影片着重意境的传达,并通过固定画面、长镜头、主观剪辑、画外音等电影语言实现了意境的营造。在优美感伤的意境中,亦充满了理性的思索,传达了导演对亲情、爱情乃至人生的思考,这些影片都让观众经历了一次次的心灵之旅。
参考文献:
[1]董丽君.“意境”之说的演变与涵义.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第60页.
[2]访谈,陈杭,丁一岚.《暖》:寻找记忆中挥之不去的过往.电影艺术,2003年第12期,第21页.
[3]卫禹兰.怀旧伦理与社会症候——解读影片《暖》.霍建起——《暖》.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107页.
[4]李五湖.“意境说”小议.中山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第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