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乎每位投资者都会有类似的经历:很好地分析了一只股票,却只拿到很少的利润;已考虑到大盘要大幅下跌却没有“壮士断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利润溜走或亏损加大;经常能发现黑马,却总是不合时宜地买人卖出;甚至是日复一日地研究技术,真正的操作水平和账户资金却始终无大的改观。
技术与执行力孰轻孰重
股民可通过自学或向炒股前辈请教等方式来学习技术及交易方法,但要想真正灵活运用到股市交易中,却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很多时候,投资者是非理性且情绪化的。在压力下,会变得急躁、愤怒,也会极度地恐惧和乐观。也正是情绪的波动,影响了投资者的交易。
技术当然,技术能力很重要,心态好一般也是源于技术掌握到一定的程度。对大多数人来说,判断对大方向,做中长线、大波段比短线的杀进杀出收益要高得多,也有很多高手可敏锐地把握短线机会。但需注意的是,我们常常会因缺乏好的心态而急于入市,导致放宽了技术门槛。
执行力可以将之分为耐心和纪律两部分。通过技术给出答案后,就需要用耐心来执行。纪律更是护身符,不管是面临赢利还是亏损,都需要这一砝码,可以有处理特殊情况的果敢,但千万不可频繁地朝令夕改。
心态心态贯穿于技术与执行力,与人的阅历、经验有关,技术达到一定阶段后,心态的作用更为显著。对于市场变化,不论对持仓情况有利还是不利,都要沉着应对,坚决顺从无形之手的微妙调整。许多股民的失败,往往不是败在技术上,而是败在心态上。正如这句话,疯子进股市,只会被更疯的股市吞没。
情绪化是魔鬼
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的,这也造就了市场上的贪婪和恐惧。与其说资本逐利不如说投资者的内心逐利。投资者的情绪很多时候是和理智“唱反调”的,仔细了解一下自己的情绪,适当地引导自己,对更好的交易是有积极作用的。
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错误心态有:很多人下单时只想着获利怎么办,很少有人想过若方向做错了该如何处理;很多人看到账户略有盈余便急于斩仓获利,结果发现斩仓之后价格仍在朝自己获利的方向变化,很多人看到自己处于亏损,便想着等市场涨回来后再平仓离场,结果等来的却是后悔不已。可以说,这几种心态导致市场中只有5%的人真正赚钱。
贪婪是万恶之源
投资者彼此个性不同,但是有很多共性。大多数人在交易股票时都会有情绪的波动,情绪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交易。当持有的股票开始下跌,有没有赶紧抛出的冲动?每个人都会有,只是强弱程度不同而已。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恐惧”。如果根据自己的分析,股票继续上涨的可能性已经很小,而下跌的可能性已经很大,会不会期盼自己已经获利的股票再进一步上涨?这时,大多数投资者的反应却是“再等一等”,如果再继续上涨不就可以赚得更多吗?贪婪的情绪会战胜理性的思想。多想想自己在交易股票时的想法,仔细回忆自己交易时的精神状态,可能会更多的了解情绪对交易的影响。
用理性抵制贪欲
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压力过小或者过大,都会导致工作效率偏低,为了保持我们的交易状态和一致性表现,我们需要调节控制好情绪和状态。具体来说,可分为整体大势和交易股票时的情绪反应。
买卖股票无外乎是选择股票,寻找买人机会入场、持有,等待机会卖出。当然,选择股票需要有智慧和判断力,买人股票需要有勇气,持有需要有耐心,卖出需要果断。压力过大一般会出现在买入和卖出时,在头脑很清醒,且很理智时提前制定好计划,在实际操作时尽量按照计划执行。持有期间,心理压力有时也会增大,尤其在回调时,这时如果股票并没有达到当时计划的卖出条件,投资者就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克服想卖出的冲动,比如,参加体育活动、看电影或小说等。目的就是让自己暂时忘却股票盈利正在减少这个事实,以舒缓自己的精神压力,让情绪更加平和,进而才会降低出错的可能性。
在对市场的认识中,投资者会受到整个社会的影响和压力。比如2007年底时,股市中每个毛孔都充斥着乐观的情绪,如果当时选择卖出股票,等于是和整个社会发生冲突。再比如2009年时,大盘探底,各种悲观情绪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投资者一样要面对大众的压力。这时,最好收敛自己的观点,因为整个社会都在一致看多空,避免自己和这个社会的观点对抗。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主张,巴菲特的这句话就更加显示其威力了,“当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而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当然,克服贪婪和恐惧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华尔街一家有名的投资公司曾做过一个测试,从社会各行各业找了10个人(有学生、股票经纪人。学历很高的行业精英、军人等),经过培训之后,各给他们10万美元去做交易,获胜者能获得在该公司的高薪工作机会。结果发现盈利最多的是军人,其原因是他能够严格遵守自己的投资计划,即一定要严格按照投资计划去做。不过,当看到自己的钱被慢慢吞噬,想要严格按计划去做,恐怕战胜自己才是重中之重。从中也可看出技术、执行力与心态的相互制衡关系。
好心态靠自我鼓励打磨
投资者内心都有保护机制,当交易失败很多次后,会变得焦虑,失去信心,认为是自己的能力或一些客观因素导致无法进行正确的交易。其实,最应该做的是及时总结,化教训为经验,避免再次亏损,但事实往往相反,失去信心会让投资者在交易时变得迟钝,导致当真正的机会出现时不敢入场。
避免过度焦虑的主要方法是,建立自己的一套交易策略和交易方法,初期可在各种股票类图书中寻找,或者直接参加相关的投资培训。如果真的陷入焦虑之中,也可通过自我鼓励的方式加以摆脱。连续判断失误会导致投资者负面情绪不断增强,信心会减弱,降低交易股票的能力,这时可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找个安静的地方默默地说一些鼓励自己的话,仔细回忆一下自己交易成功的案例。当然,投资者也可以找一些知心朋友倾诉。不过自己摔倒了只有靠自己站起来,别人最多只能拉一把。所以,投资者可更多采用自我鼓励。
如果股票交易失败,从潜意识上讲,投资者倾向于把过错推向别的因素,就好比迟到时候常说“堵车”一样,其实这也是自我价值保护的一种形式,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认为自己很好,不会出错。当事实发生,如股票发生亏损时,我们常找出别的理由保护自己,最常见的说法是被庄家、黑嘴所骗,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庄家并没有真正交易我们的账户,任何人也没有义务让我们发财。
在股市中为自己寻找借口,就像醉酒之人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样,笔者将其定义为“醉酒效应”。当人们遇到重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时,往往心理会一阵发懵,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处理,甚至是即使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也无法做到,就好比醉酒的人想站稳却只会摔倒一样,其中的机理自然不必解释,不过可通过一些手段加以预防。比如,平时多多练习,有助于提高执行力,提高在压力下做出正确的反应的能力。练习手段很多,既可以用模拟账户交易,也可以把自己买卖的价位记录在纸上。还可以把计划落实在纸上,交易之前写好计划。另外,找一个监督自己的人(选人要苛刻一些),告诉他交易条件,免得自己出错。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找个不喝酒的朋友一起喝酒,即使醉了也能回家。
既然加入了这个市场,就需要勇气来面对市场上的一切事实。我们需要做的只能是理性地自我纠正,适时调整自己的情绪,鼓励自己勇敢的走下去,避免像醉汉一样走路摇晃,还又牢骚满腹。
技术与执行力孰轻孰重
股民可通过自学或向炒股前辈请教等方式来学习技术及交易方法,但要想真正灵活运用到股市交易中,却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很多时候,投资者是非理性且情绪化的。在压力下,会变得急躁、愤怒,也会极度地恐惧和乐观。也正是情绪的波动,影响了投资者的交易。
技术当然,技术能力很重要,心态好一般也是源于技术掌握到一定的程度。对大多数人来说,判断对大方向,做中长线、大波段比短线的杀进杀出收益要高得多,也有很多高手可敏锐地把握短线机会。但需注意的是,我们常常会因缺乏好的心态而急于入市,导致放宽了技术门槛。
执行力可以将之分为耐心和纪律两部分。通过技术给出答案后,就需要用耐心来执行。纪律更是护身符,不管是面临赢利还是亏损,都需要这一砝码,可以有处理特殊情况的果敢,但千万不可频繁地朝令夕改。
心态心态贯穿于技术与执行力,与人的阅历、经验有关,技术达到一定阶段后,心态的作用更为显著。对于市场变化,不论对持仓情况有利还是不利,都要沉着应对,坚决顺从无形之手的微妙调整。许多股民的失败,往往不是败在技术上,而是败在心态上。正如这句话,疯子进股市,只会被更疯的股市吞没。
情绪化是魔鬼
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的,这也造就了市场上的贪婪和恐惧。与其说资本逐利不如说投资者的内心逐利。投资者的情绪很多时候是和理智“唱反调”的,仔细了解一下自己的情绪,适当地引导自己,对更好的交易是有积极作用的。
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错误心态有:很多人下单时只想着获利怎么办,很少有人想过若方向做错了该如何处理;很多人看到账户略有盈余便急于斩仓获利,结果发现斩仓之后价格仍在朝自己获利的方向变化,很多人看到自己处于亏损,便想着等市场涨回来后再平仓离场,结果等来的却是后悔不已。可以说,这几种心态导致市场中只有5%的人真正赚钱。
贪婪是万恶之源
投资者彼此个性不同,但是有很多共性。大多数人在交易股票时都会有情绪的波动,情绪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交易。当持有的股票开始下跌,有没有赶紧抛出的冲动?每个人都会有,只是强弱程度不同而已。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恐惧”。如果根据自己的分析,股票继续上涨的可能性已经很小,而下跌的可能性已经很大,会不会期盼自己已经获利的股票再进一步上涨?这时,大多数投资者的反应却是“再等一等”,如果再继续上涨不就可以赚得更多吗?贪婪的情绪会战胜理性的思想。多想想自己在交易股票时的想法,仔细回忆自己交易时的精神状态,可能会更多的了解情绪对交易的影响。
用理性抵制贪欲
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压力过小或者过大,都会导致工作效率偏低,为了保持我们的交易状态和一致性表现,我们需要调节控制好情绪和状态。具体来说,可分为整体大势和交易股票时的情绪反应。
买卖股票无外乎是选择股票,寻找买人机会入场、持有,等待机会卖出。当然,选择股票需要有智慧和判断力,买人股票需要有勇气,持有需要有耐心,卖出需要果断。压力过大一般会出现在买入和卖出时,在头脑很清醒,且很理智时提前制定好计划,在实际操作时尽量按照计划执行。持有期间,心理压力有时也会增大,尤其在回调时,这时如果股票并没有达到当时计划的卖出条件,投资者就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克服想卖出的冲动,比如,参加体育活动、看电影或小说等。目的就是让自己暂时忘却股票盈利正在减少这个事实,以舒缓自己的精神压力,让情绪更加平和,进而才会降低出错的可能性。
在对市场的认识中,投资者会受到整个社会的影响和压力。比如2007年底时,股市中每个毛孔都充斥着乐观的情绪,如果当时选择卖出股票,等于是和整个社会发生冲突。再比如2009年时,大盘探底,各种悲观情绪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投资者一样要面对大众的压力。这时,最好收敛自己的观点,因为整个社会都在一致看多空,避免自己和这个社会的观点对抗。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主张,巴菲特的这句话就更加显示其威力了,“当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而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当然,克服贪婪和恐惧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华尔街一家有名的投资公司曾做过一个测试,从社会各行各业找了10个人(有学生、股票经纪人。学历很高的行业精英、军人等),经过培训之后,各给他们10万美元去做交易,获胜者能获得在该公司的高薪工作机会。结果发现盈利最多的是军人,其原因是他能够严格遵守自己的投资计划,即一定要严格按照投资计划去做。不过,当看到自己的钱被慢慢吞噬,想要严格按计划去做,恐怕战胜自己才是重中之重。从中也可看出技术、执行力与心态的相互制衡关系。
好心态靠自我鼓励打磨
投资者内心都有保护机制,当交易失败很多次后,会变得焦虑,失去信心,认为是自己的能力或一些客观因素导致无法进行正确的交易。其实,最应该做的是及时总结,化教训为经验,避免再次亏损,但事实往往相反,失去信心会让投资者在交易时变得迟钝,导致当真正的机会出现时不敢入场。
避免过度焦虑的主要方法是,建立自己的一套交易策略和交易方法,初期可在各种股票类图书中寻找,或者直接参加相关的投资培训。如果真的陷入焦虑之中,也可通过自我鼓励的方式加以摆脱。连续判断失误会导致投资者负面情绪不断增强,信心会减弱,降低交易股票的能力,这时可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找个安静的地方默默地说一些鼓励自己的话,仔细回忆一下自己交易成功的案例。当然,投资者也可以找一些知心朋友倾诉。不过自己摔倒了只有靠自己站起来,别人最多只能拉一把。所以,投资者可更多采用自我鼓励。
如果股票交易失败,从潜意识上讲,投资者倾向于把过错推向别的因素,就好比迟到时候常说“堵车”一样,其实这也是自我价值保护的一种形式,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认为自己很好,不会出错。当事实发生,如股票发生亏损时,我们常找出别的理由保护自己,最常见的说法是被庄家、黑嘴所骗,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庄家并没有真正交易我们的账户,任何人也没有义务让我们发财。
在股市中为自己寻找借口,就像醉酒之人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样,笔者将其定义为“醉酒效应”。当人们遇到重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时,往往心理会一阵发懵,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处理,甚至是即使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也无法做到,就好比醉酒的人想站稳却只会摔倒一样,其中的机理自然不必解释,不过可通过一些手段加以预防。比如,平时多多练习,有助于提高执行力,提高在压力下做出正确的反应的能力。练习手段很多,既可以用模拟账户交易,也可以把自己买卖的价位记录在纸上。还可以把计划落实在纸上,交易之前写好计划。另外,找一个监督自己的人(选人要苛刻一些),告诉他交易条件,免得自己出错。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找个不喝酒的朋友一起喝酒,即使醉了也能回家。
既然加入了这个市场,就需要勇气来面对市场上的一切事实。我们需要做的只能是理性地自我纠正,适时调整自己的情绪,鼓励自己勇敢的走下去,避免像醉汉一样走路摇晃,还又牢骚满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