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翁爱看报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_lili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岁的退休干部白祖华是社区一位出了名的爱读书看报的老人。他读书看报50多年,知书达理、性格温和、身体硬朗、人缘好。
  白祖华家住在阳光社区,他家的茶几和柜子上总是堆满了报纸杂志。老人最喜欢看《老年博览》《老年康樂报》等适合老年人阅读的报刊。凡是有关养生保健的内容,老人都要剪下来,还粘贴出了厚厚一大本剪报册。他常对人说:“这些养生保健知识是我家最宝贵的财富。”
  他的老伴身体不是很好,老人常年坚持给老伴读报刊上与老伴病情相关的内容。老夫老妻学习健康知识,相互关爱,在社区传为美谈。
  前一段时间,白祖华陪老伴住院,好几天的报纸都没顾上拿,后来老人抽空找到社区工作人员说:“报纸上有许多内容和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麻烦您帮我把前几天的报纸找出来,我可不能落下好看的内容。”
  还有一次,老人到社区取报纸,工作人员一时顾不上,于是让老人家自己拿。老人眼神不好,多拿了一张,回家发现后立即专程将多拿的报纸给退了回去。社区工作人员说:“大爷,您老年事已高,这台阶您上上下下的可不要摔着,否则得不偿失呀!”可老人坚持说:“我多拿一张,别人就得少看一张。”
  近日老人生病起不了床,社区工作人员就主动将老人喜欢的报纸杂志送到了他家里。“没想到我躺在床上也能看到近期的报纸杂志,太感谢你们这些社区的年轻人了!”白祖华老人激动地说。
  老人上了年纪,读书看报时离不开他那副老花镜和那把硕大的放大镜。他读书看报时的认真神态,让见到的人们打心眼儿里佩服。身体状况好的时候,只要看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他总要和左邻右舍的老年朋友分享。他还逢人便说,读书看报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乐趣。在老人的影响下,整个社区形成了读书看报的氛围。
其他文献
参观故宫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到,在宫殿两侧的红墙上有一些小窗户?它们比A4纸还小,青砖制成,上有镂空图案,一般是在墙根及上方成对出现,有些特别高大的墙体上是一组三个。这么小的窗户,而且还安在墙根,肯定不是为了采光,那它们有什么用处呢?  这些小窗户学名叫“透风”。顾名思义,它们的功用就是通风透气。但它们不是给人透气用的,而是为了给柱子通风。  古人修建宫殿时,通常是先固定柱子和梁架,然后砌墙。木头
期刊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当时最新推出的智能手表—它不但可以精准显示时间,而且能实时感知心率和监测运动,还可以和手机连接,手机收到的短信、微信等都可以在手表上顯示出来,这样就再也不用时时看手机上有没有收到信息了。然而,我也知道它的功能有限,无法替代手机;而且如果信息通知太多,也会让人比较烦心(想想,每收到一条微信时,你的手表都会震动一下)。更重要的是,每次看到那几千块钱的价格标签,我就舍不得买了,心
期刊
对中国古人来说,别说玻璃了,窗户纸都曾是一种稀罕物。据《东观汉记》记载,在造纸术刚刚出现的汉代,黄河流域的平民住的都是茅屋草庐。这样的房屋,用的往往是篷窗,也就是用竹草编成的窗户。这类窗户基本不透光,防偷窥效果很好,但抗风能力可想而知,想想都冷。  这类“想想都冷”的窗户不只秦汉年间有,唐代的杜甫草堂也是这样。见过这类草窗的抗风效果,就能读懂杜甫诗中的哀叹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期刊
植物也会 “睡眠”。比如合欢树、酢浆草、红三叶草等,就是通过叶子在夜间闭合,开始“睡眠”,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间合拢,进入“睡眠”状态,而且当遭受大风暴的侵袭时,叶子也会合拢,防止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  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有关植物“睡眠”的现象:植物竟然与很多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午睡”的时间一般是在中午11时至下午2时之间。此时,叶子合拢,光合
期刊
黑龙江一位73岁的大爷用雪堆出了一架大飞机,网友们纷纷为这位大爷点赞。  “雪飞机”的主人叫郝继久,年轻时是一名军人。最近几年,一到冬天,郝继久就爱鼓捣雪,并且会用积雪造一个“大家伙”,代表作有坦克、小轿车、火箭等。2019年,他用雪堆了一架飞机,只有7米长,他总嫌“不过瘾”。2020年,他又堆了一架长达12米的客机。远远看去,这架飞机十分逼真,特别霸气。机身上写着“中国制造”四个大字,周身还挂有
期刊
在周礼之乡岐山,馍馍礼是农村红白事中不可缺少的传统礼品。馍馍礼又称礼馍,是先将面粉制成各种形状,再烙或蒸之后而成的。烙的分为锅盔、小圆干粮和灶干粮等;蒸的则分为油花卷子、弧联、糕子、回伴和献祭等。这种经济实惠的礼品,馈赠时很有讲究。  锅盔礼是像圆锅底或者圆盾牌形状的馍,烙熟后即成。此馍内加芝麻和调料,香酥可口,令人百吃不厌,回味无穷。在农村,娃娃出生的第二天,娃娃的舅家便会将此锅盔礼送到娃家大门
期刊
2020年12月17日晚,我国申报的“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起世界关注。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运动项目以低对抗性、无身体接触的有氧运动为佳。太极拳既是一种“刚柔疾缓、内外一统”的传统拳术,又是一项“颐养性情、强身健体”的大众运动,一种“中正圆活、天人合一”的文化载体,是老人强身健体的最佳选择之一。  中医理论认为“肾是先天之本”。太极拳是以腰为轴的运动,
期刊
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0%的人患有某种慢性肾病,而且近年来慢性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合理饮食能延缓肾病的進展、减少体内毒素蓄积,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肾病患者饮食上要注意限制以下几种物质的摄入。  一是钾。当慢性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患者的肾无法将过多的钾随尿液排出体外时,血液中钾的浓度就会升高,继而诱发许多危险状况,比如窦性心动过缓、呼吸肌无力等。  二是磷。研究显示,高磷是慢性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期刊
那些曾经让人哭的、笑的、难为情的,如今都已被时光悄悄带走,即便当时备感局促或羞愧,此时也无伤大雅了。  走過,便是一种告别。那些曾经的温暖,成了心中的一炉火;那些难以启齿的往事,则成了反观自照的一面镜子。常将往事“反刍”,没准儿也能从旧时光中汲取力量与智慧。  (摘自《今晚报》2020年12月24日,周继红荐)
期刊
“看高刘南边合六叶高速路,看北边新桥国际机场。看街东新修一条环城路,看教育一六八分校在长岗。”在合肥经开区高刘社区,有一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老艺人,50多年来,他一边敲着大鼓一边唱,让传统曲艺在民间舞台焕发光彩,他就是大鼓书非遗传人窦常胜。  “记得第一次听到庐州大鼓,是在某一年冬天。小学放学后,我见路边有一个唱大鼓的,就坐在那儿听了好久。”窦常胜回忆道。之后每天放学,他都会在路边听老艺人唱一段庐州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