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生物教学;环境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9—0117—01
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觉醒,为了更好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国家提出了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这一举措在落实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更是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呢?
一、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一)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我国教育改革之后,倡导实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在这一目标中,让学生具备环境保护意识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当学生具备了这一意识之后,学生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环境保护,进而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 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环境保护,但是就实际的环境保护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很多公民的环保意识淡薄,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这样就导致环境保护效果不理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他们具备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之后,就会从自身做起,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保护。而在初中生的带动下,将会有更多的公民注重环境保护。所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二、初中生物教育中环境教育渗透措施
(一) 立足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育中,教师主要是依据教材来开展教学工作,生物教材中的每一課内容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而且其中都蕴涵了丰富的环境保护知识。鉴于这样的情况,初中生物教师想要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于教材,以教材为基础开展环境教育。
比如说,教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课内容时,教师就列举具体的例子。例如,目前熊猫等生物的数量已经十分稀少,而恐龙等生物已经灭绝。导致这些生物无法生存下去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环境的改变是最重要的。教师通过具体实例的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
(二) 结合教学活动渗透环境教育
在开展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组织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活动来渗透环境教育。在以往的生物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语言讲解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活动模式较为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现代化教学技术来创新教学活动,这样环境教育的渗透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比如,教学《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课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制作一个课件,在课件中需要重点突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一内容。然后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这一课件,通过课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要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这样人类才能更好地繁衍生息。
(三) 通过主题班会渗透环境教育
教师想要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有效培养,不仅要从生物教学入手,还应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主题班会。通过开展与环境有关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的正确观念。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主题为“动植物濒临灭绝”这样的主题班会,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6人左右并且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组员课后可以结合教材利用网络来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然后由小组长负责整理并形成一份较为完整的资料。在班会上简明扼要地为其他同学阐述有哪些动植物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濒临灭绝,面对这样的情况又该怎么办,最后由教师对学生们的建议进行总结。通过开展这样的主题班会,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是一举两得的措施。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渗透环境教育,初中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能够认识环境的改变对人类生存的不利影响。在这样的基础上,初中生就会逐渐地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进而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为维护人类生存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案例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4]GHB0041)编辑:张昀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9—0117—01
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觉醒,为了更好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国家提出了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这一举措在落实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更是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呢?
一、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一)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我国教育改革之后,倡导实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在这一目标中,让学生具备环境保护意识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当学生具备了这一意识之后,学生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环境保护,进而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 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环境保护,但是就实际的环境保护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很多公民的环保意识淡薄,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这样就导致环境保护效果不理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他们具备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之后,就会从自身做起,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保护。而在初中生的带动下,将会有更多的公民注重环境保护。所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二、初中生物教育中环境教育渗透措施
(一) 立足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育中,教师主要是依据教材来开展教学工作,生物教材中的每一課内容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而且其中都蕴涵了丰富的环境保护知识。鉴于这样的情况,初中生物教师想要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于教材,以教材为基础开展环境教育。
比如说,教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课内容时,教师就列举具体的例子。例如,目前熊猫等生物的数量已经十分稀少,而恐龙等生物已经灭绝。导致这些生物无法生存下去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环境的改变是最重要的。教师通过具体实例的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
(二) 结合教学活动渗透环境教育
在开展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组织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活动来渗透环境教育。在以往的生物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语言讲解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活动模式较为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现代化教学技术来创新教学活动,这样环境教育的渗透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比如,教学《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课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制作一个课件,在课件中需要重点突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一内容。然后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这一课件,通过课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要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这样人类才能更好地繁衍生息。
(三) 通过主题班会渗透环境教育
教师想要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有效培养,不仅要从生物教学入手,还应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主题班会。通过开展与环境有关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的正确观念。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主题为“动植物濒临灭绝”这样的主题班会,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6人左右并且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组员课后可以结合教材利用网络来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然后由小组长负责整理并形成一份较为完整的资料。在班会上简明扼要地为其他同学阐述有哪些动植物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濒临灭绝,面对这样的情况又该怎么办,最后由教师对学生们的建议进行总结。通过开展这样的主题班会,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是一举两得的措施。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渗透环境教育,初中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能够认识环境的改变对人类生存的不利影响。在这样的基础上,初中生就会逐渐地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进而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为维护人类生存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案例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4]GHB0041)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