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经过多年养殖,苗种、池塘、水体都可能存在白斑病毒,加上养殖户不当的养殖方法,导致南美白对虾开始发病。注意发病虾的隔离、进行水体和池底改善、适当地减少投饵量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治对虾发病。
关键词:白斑病毒;放苗;养殖
一、對虾白便的主要症状与防治
对虾白便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肠壁细胞增生、粘膜上皮畸变脱落、肠道逐渐发空变白、肝胰腺体萎缩。脱落的腺管上皮、肠道黏膜上皮和增生细胞随粪便排出,形成“白便”附着在料台上或者漂浮于水面。
“白便”成因较为复杂,有害细菌、藻毒素、水变、药物刺激等单一或者综合作用于虾的肝胰脏和肠道均可引发对虾“白便”。因此只有从提高对虾体质、改善和优化水体环境、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等方面着手,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才能有效杜绝对虾白便的发生。
在此,为大家总结了一套针对对虾白便的方法,以供参考:
首先,应停料两天;第三天进行拌药饵“肠安白便消+三黄粉或者菌旺旺+肝复苏T”第一天全程投喂,第二天喂3顿,第三天喂2顿。同时配合调节水质(使用爽水宝、绿水宝等)和底质(使用底优乐、分解底改等)。
二、对虾主要症状与防治
随着每年气温的逐步走高,各地的南美白对虾病会有所抬头,特别是初放苗的一些养殖户,在对虾长到4-5公分左右,开始出现浮头,食欲下降,病虾表现症状为:虾体特别是游泳足、步足和尾柄呈微红色,肠胃半空,在对虾体的病毒检测中发现有明显的白斑病毒。
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经过多年养殖,苗种、池塘、水体都可能存在白斑病毒,加上养殖户为了提早上市,放苗过早,导致幼虾长期处于低水温环境下生长,使对虾抗病力、免疫力减弱,同时由于出梅后的天气突然升温,导致对虾生活因子突变,虾体抗病能力也会下降,使对虾开始发病。
具体的防治措施有三点
一是注意发病虾的隔离,禁止在工具和水体上与健康虾混用,同时及时捞出死虾,减少因死虾引起的底质和水体的污染;
二是进行水体和池底改善,增强虾体抗病能力,水体可以用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噬菌蛭弧菌等有益菌改善水体,死虾容易引起底质变坏,适当选择品牌好的底质改良剂,进行底改;
三是适当地减少投饵量,以减少水体负担,控制对虾的摄入量,延缓对虾脱壳,也可以减少对虾发病数量。同时建议养殖户以后要把握放苗时间,一定要控制水温在22℃以上,并天气稳定时,开始放苗。
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常年受到病害的侵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弧菌是最大的元凶,会经口传播并定植在对虾消化道产生毒素引起组织损坏,并造成对虾肝功能紊乱及消化系统障碍,然后引发病害死亡。
三、南美白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防治
近几年来,南美白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的病原主要是副溶血弧菌,在对虾养殖中,多发病于虾苗放养7-30天,患病对虾体色呈白浊微红,多数肝胰脏肿大,质地松软,颜色呈淡白或淡黄色,部分患病对虾的肝胰脏明显萎缩,失去食欲,空肠空胃。该病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死亡率和排塘率极高,从少量发病到排塘,时间最短仅2-3天。
1、配备蓄水池,养殖用水要经过沉淀、过滤和消毒。取沿海较深的海水进入蓄水池,经过沉淀可以去除部分有机物质,减少对养殖的危害;沙过滤可除去一些对养虾不利或致病的较大型生物,如带有病毒的桡足类、枝角类、固着纤毛虫、菌团等。
2、及时添加淡水,逐渐降低盐度。现行暴发的副溶血弧菌是海水弧菌又称嗜盐菌,盐度越低,其生长繁殖速度越慢。
3、补充钙离子,促进对虾正常脱壳。人工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水体中往往缺乏钙元素,从而导致甲壳动物脱壳时不能正常硬化造成软壳症。放苗后甚至养殖全程都要坚持补充钙离子,缩短甲壳的硬化过程,缓解各种软壳症状,增强体质,避免副溶血弧菌的侵袭。
4、施用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对于水体病原弧菌及水质控制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乳酸菌能产生酸性物质和代谢产物,不仅能强化对虾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食欲和促进生长,而且可抑制对虾消化道中副溶血弧菌的生长繁殖。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乳酸菌拌料投喂,有助于优化对虾消化道的菌群组成,对增强对虾食欲和预防消化道疾病均有良好的效果。蛭弧菌对对虾病原菌及其他细菌有裂解作用,可以有效清除养殖环境和对虾体内的副溶血弧菌。芽孢杆菌在控制养虾池中发光细菌具有良好的效果。另外,光合细菌,EM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配合使用,在改变水中和沉积微生物种群结构、消除或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改善水质等方面,均具有有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晓霞; 孙吉东; 谭金文.南美白对虾优质苗种培育技术[J].河北渔业.2014-08-20.
[2] 高创新; 许锦泉; 蒋建斌.土池大棚培育南美白对虾大规格苗种技术[J].科学养鱼.2013-09-10.
关键词:白斑病毒;放苗;养殖
一、對虾白便的主要症状与防治
对虾白便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肠壁细胞增生、粘膜上皮畸变脱落、肠道逐渐发空变白、肝胰腺体萎缩。脱落的腺管上皮、肠道黏膜上皮和增生细胞随粪便排出,形成“白便”附着在料台上或者漂浮于水面。
“白便”成因较为复杂,有害细菌、藻毒素、水变、药物刺激等单一或者综合作用于虾的肝胰脏和肠道均可引发对虾“白便”。因此只有从提高对虾体质、改善和优化水体环境、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等方面着手,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才能有效杜绝对虾白便的发生。
在此,为大家总结了一套针对对虾白便的方法,以供参考:
首先,应停料两天;第三天进行拌药饵“肠安白便消+三黄粉或者菌旺旺+肝复苏T”第一天全程投喂,第二天喂3顿,第三天喂2顿。同时配合调节水质(使用爽水宝、绿水宝等)和底质(使用底优乐、分解底改等)。
二、对虾主要症状与防治
随着每年气温的逐步走高,各地的南美白对虾病会有所抬头,特别是初放苗的一些养殖户,在对虾长到4-5公分左右,开始出现浮头,食欲下降,病虾表现症状为:虾体特别是游泳足、步足和尾柄呈微红色,肠胃半空,在对虾体的病毒检测中发现有明显的白斑病毒。
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经过多年养殖,苗种、池塘、水体都可能存在白斑病毒,加上养殖户为了提早上市,放苗过早,导致幼虾长期处于低水温环境下生长,使对虾抗病力、免疫力减弱,同时由于出梅后的天气突然升温,导致对虾生活因子突变,虾体抗病能力也会下降,使对虾开始发病。
具体的防治措施有三点
一是注意发病虾的隔离,禁止在工具和水体上与健康虾混用,同时及时捞出死虾,减少因死虾引起的底质和水体的污染;
二是进行水体和池底改善,增强虾体抗病能力,水体可以用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噬菌蛭弧菌等有益菌改善水体,死虾容易引起底质变坏,适当选择品牌好的底质改良剂,进行底改;
三是适当地减少投饵量,以减少水体负担,控制对虾的摄入量,延缓对虾脱壳,也可以减少对虾发病数量。同时建议养殖户以后要把握放苗时间,一定要控制水温在22℃以上,并天气稳定时,开始放苗。
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常年受到病害的侵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弧菌是最大的元凶,会经口传播并定植在对虾消化道产生毒素引起组织损坏,并造成对虾肝功能紊乱及消化系统障碍,然后引发病害死亡。
三、南美白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防治
近几年来,南美白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的病原主要是副溶血弧菌,在对虾养殖中,多发病于虾苗放养7-30天,患病对虾体色呈白浊微红,多数肝胰脏肿大,质地松软,颜色呈淡白或淡黄色,部分患病对虾的肝胰脏明显萎缩,失去食欲,空肠空胃。该病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死亡率和排塘率极高,从少量发病到排塘,时间最短仅2-3天。
1、配备蓄水池,养殖用水要经过沉淀、过滤和消毒。取沿海较深的海水进入蓄水池,经过沉淀可以去除部分有机物质,减少对养殖的危害;沙过滤可除去一些对养虾不利或致病的较大型生物,如带有病毒的桡足类、枝角类、固着纤毛虫、菌团等。
2、及时添加淡水,逐渐降低盐度。现行暴发的副溶血弧菌是海水弧菌又称嗜盐菌,盐度越低,其生长繁殖速度越慢。
3、补充钙离子,促进对虾正常脱壳。人工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水体中往往缺乏钙元素,从而导致甲壳动物脱壳时不能正常硬化造成软壳症。放苗后甚至养殖全程都要坚持补充钙离子,缩短甲壳的硬化过程,缓解各种软壳症状,增强体质,避免副溶血弧菌的侵袭。
4、施用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对于水体病原弧菌及水质控制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乳酸菌能产生酸性物质和代谢产物,不仅能强化对虾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食欲和促进生长,而且可抑制对虾消化道中副溶血弧菌的生长繁殖。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乳酸菌拌料投喂,有助于优化对虾消化道的菌群组成,对增强对虾食欲和预防消化道疾病均有良好的效果。蛭弧菌对对虾病原菌及其他细菌有裂解作用,可以有效清除养殖环境和对虾体内的副溶血弧菌。芽孢杆菌在控制养虾池中发光细菌具有良好的效果。另外,光合细菌,EM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配合使用,在改变水中和沉积微生物种群结构、消除或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改善水质等方面,均具有有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晓霞; 孙吉东; 谭金文.南美白对虾优质苗种培育技术[J].河北渔业.2014-08-20.
[2] 高创新; 许锦泉; 蒋建斌.土池大棚培育南美白对虾大规格苗种技术[J].科学养鱼.201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