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拍卖量上质下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3年“北京首届稀见图书拍卖会”敲响了中国内地古籍拍卖和第一槌开始,13年来,北京、上海、天津为主的古籍拍卖经历了初创、狂热、淡静、成熟的几起几落。以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上海国拍、上海朵云轩、北京中国书店、上海敬华、北京德宝、天津国拍今古斋、上海嘉泰为主力军团的格局已尘埃落定。而北京万隆、北京鼎丰、上海艺苑等十几家拍卖公司则先后淡出了古籍拍卖市场。
  2006年,一直不温不火的古籍善本专场却陡然热了起来。就拍品质量而言,与前几年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提高,然而参拍古籍数量和参拍公司家数都较以往为多。
  
  春拍:中国嘉德、中国书店、北京德宝三雄相争
  
  中国嘉德春拍专场将古籍分为古籍善本和碑帖法书两个专场,其中古籍善本部分上拍160件,碑帖法书部分上拍232件,两项合计成交总额为896.5万元,成交率为53%。古籍善本春拍专场的明本和批校本上拍不少珍稀品种。如明万历刻本《三才图会一百六卷》80册,白绵纸本,虽非初印,却是第一次上拍完整本,此书原为上海徐家汇藏书楼旧藏,以77万元成交。明隆庆六年朱守行刻本《李诗选注》,白绵纸8册,亦是徐家汇旧藏,以5.5万元成交。明代天顺本流传极少,后世藏书家视天顺本价值如元刻本,本场上拍的一件天顺拍品为《绀珠集十三卷》,为明代世德堂旧藏,黄麻纸13册,以8.8万元成交。明版建文三年序刻、嘉靖间印本《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注》最为稀见,为大陆有古籍拍卖13年以来仅见。此书结果以8800元成交,算是个“漏”。嘉德春拍中的批校本质量颇高,如明野竹家刻本《诗学禁脔一卷》,明嘉靖间寿卿批校,翁同题记,孤本,7.87万元成交,物有所值。
  


  北京中国书店春拍共498件拍品,为该公司数量最多的一场大拍,总成交额873万元,73%成交率。元刊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二十五卷》颇为难得,78.1万元成交。明崇祯诗瘦阁刻本《御制性理四书大全三十六卷》,各种目录未见著录,三函20册以1.98万元成交。明嘉靖四十三年益藩阜平府敬所乐善堂刻本《四书集注三十卷》,此书不见著录,为有确切牌记之明代藩王刻本,10册白绵纸本,17.6万元成交。总体上表明今日藏家对古籍内在价值的重新认定。
  


  北京德宝公司于6月2日在原北平图书馆旧址举行古籍文献春拍,共计684件拍品。总成交502.2万元,成交率78.8%。本次火暴场面均拍出好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九宋思溪法尘资福寺宋刻宋印,黄麻纸本,拍价6.82万元;《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年谱,元刻本配明天顺等刻本,此本元刻本部分用浅黄色麻纸印,镌刻精工,元刻元印,中早期配本,均为皮纸印刷,亦价值不凡,拍拍品可称“百衲本”,成交28.6万元。用“全面开花,没有冷门”来形容这场书拍最为恰当。明代刻本当仁不让:101号《隽区》八卷,明崇祯三年刻本,1函4册,清栋亭曹氏藏书、长白敷槎氏堇斋昌钤藏书印,成交5.83万元。《异域志》(不分卷)明中早期蓝格写本,此为乾隆间修四库全书时的进呈本,为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旧藏,此本曾于1998年秋首次在中国嘉德古籍专场拍卖,当时仅以2.8万元成交。如今再次露面拍场,以9.35万元成交,8年翻了3倍。大部头的《六朝诗文全集》光绪年总理衙门大字排印本,76函542册,83.6万元创本场最高记录。
  
  秋拍:中国嘉德壮志难酬
  
  中国嘉德古籍专场曾创下过2620万元的单场成交记录,2006秋拍古籍善本和碑帖法书两个专场远远逊于这项记录,总成交额仅761.123万元。古籍专场成交价前5位的分别是:《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元代刻本)成交价33万元、金代元好问撰 《遗山文集十七》(四库全书抄本)19.8万元成交、《龙什库父母诰命》(康熙写本)16.5万元成交、何秋涛撰《校正元圣武亲紉录》(同治三年手抄本)11万元成交、清孙家鼐等《钦定书经图说》9.35万元成交。
  碑帖法书专场成交价前5位的分别是:六朝隋唐人写经121万元成交、清刘墉临晋温言书卷36.85万元成交、宋拓黄庭经20.9万元成交、亚东印画辑18.7万元成交、文震亨等书札三通(明文震亨等书)17.6万元成交。另第2648号拍品徐志摩书札(1页,26×16.5厘米徐志摩书)11万元成交。
  总观中国嘉德2006年的古籍秋拍,未能出彩的原因有二:一是1074部(由1300多种合并而成,总估价千万元)的西文古书籍未能顺利拍卖成交。这批西文图书的年代从15世纪到20世纪,跨度500多年,13种文字,内容涵盖哲学、文学、考古、天文、数学。珍贵的摇篮本(1450年至1500年活字印刷的西文书籍)就有两部,占据中国现有摇篮本年代排名的第三、第四位。西文古书,尤其是17世纪前的活字印刷的西文书籍,在欧洲是极为珍贵的经典收藏品。
  西文古书拍卖欧洲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一部珍贵的摇篮本西文古书在欧洲拍卖会上经常是几百万欧元的天价。2000年5月,中国嘉德就拍出一些外文古书,其中拉丁文本《天盖浑象图说》,出版于1612年,以宣扬地心说为宗旨,猛烈攻击哥白尼的学说,全书共五册,以奶白色羊皮精装,世称“羊皮书”。扉页印有罗马教皇水印徽记,其中钤有黑色德文印章,是一所德国修道院的图记。史载罗马教皇曾送给中国明朝皇帝一批图书,清康熙也曾向当时的德、法等国征集西文书。此《天盖浑象图说》为外国藏家以5.5万元购去,他们更知此书的价值。在海外,一本1623年版的莎士比亚剧集——《威廉-莎士比亚先生的喜剧、历史剧和悲剧》,2004年10月7日,这一莎翁作品珍本在伦敦进行拍卖,最终以17.675万英镑的价格被一位私人收藏家买走。在2001年,同样是这本《威廉-莎士比亚先生的喜剧、历史剧和悲剧》,仅是书页更完整,曾拍卖出410万英镑,创下了17世纪书籍的拍卖天价纪录。
  但是遗憾的是,由于目前外文书在国内的市场太小,中国嘉德事与愿违。看来西文古书籍的整体拍卖只有指望海外藏家的青睐了。其实整体捆绑拍卖对成熟的拍品较适合,而市场走向不明的拍品还是分散拍卖较易吸引更多的买家关注。当然,卖家直意要整体捆绑拍卖就当另论了;
  第二个原因是:第2596号拍品(估价330万-350万元)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一批珍贵手稿流拍。这批手稿中《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等奠定隋唐史研究基础,后以盲笔著《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广征博引,考证入微,学术范围涉及敦煌学、佛教、诗歌以及中亚语言、历史、宗教研究等……,基本体现国学大师陈寅恪一生学术面貌。这11种陈寅恪的珍贵手稿,引发学术、收藏界共同关注,被寄予很高期待,却意外流拍。价格止于290万元。拍卖当天,北京某报纸发表名为《嘉德拍陈寅恪遗稿来源遭其女质疑》的报道,称陈寅恪三个女儿之一的陈流求认为,这批遗稿来源不能确定,要求中止拍卖。这篇“本报记者”的报道中写道,作为陈寅恪财产继承人之一的陈流求表示,父亲遗稿在“文革”等特殊年代丢失,此后去向她就不得而知了。中国嘉德法律事务室就此事做出简要说明:“2006年11月15日,我公司收到陈流求女士关于2006秋季拍卖会第2596号拍品的来信。就此,我公司向包括委托人在内的有关方面进行了了解。委托方向我公司书面说明了有关情况,并提供了相关的证明文件,证明前述拍品来源的合法性。我公司亦将上述基本情况告知陈流求女士,并告知陈女士,在目前情况下,只有接到行政或司法部门的通知,才能中止前述拍品的拍卖。”中国嘉德副总经理寇勤表示:这次交易不成功和叫价不到估价有关,与陈流求的要求无关。陈寅恪之女陈流求表示:“(流拍)毕竟赢得了时间。”中国嘉德壮志难酬。
  
  北京德宝:《南岳旧稿》440万元高价成交
  
  古籍善本拍卖经常会曝出冷门,2006年秋拍,又有好戏上演。一套保存了宋版蝴蝶装原貌的宋刻宋印《南岳旧稿》、《南岳稿》被人发现于祖传老宅之内,沉睡于其间已近800年,如此罕见的宋版珍品于北京德宝拍卖会,被藏书家视为拍场上的“稀客”。
  此番付拍的这套宋刻宋印《南岳旧稿》、《南岳稿》共4册,版刻极为精良,框高17.8厘米,宽13厘米。半页10行,行18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鱼尾上端刻有该版字数,鱼尾下端刻有"南某稿"字样,再下为页码,页码下方记有刻工,该书的刻工有“吕信”二字。据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副研究馆员赵前介绍,《南岳旧稿》、《南岳稿》是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生前自编的诗集,《南岳旧稿》收刘克庄诗101首;《南岳稿》共4卷,现存《南岳第一稿》一卷、《南岳第三稿》一卷、《南岳第四稿》一卷,每卷收诗100首。该书保留原有的装帧形式--蝴蝶装,可谓惊世秘籍。最终以440万元创本年秋拍第一高价。
  该场拍卖北京德宝拍卖会在国家图书馆分馆举行,囊括了宋元珍本、明刻本、明清内府刻本、精刻本及各种写本、抄本、名人信札等在内的古籍文献480余件。除这套《南岳旧稿》《南岳稿》外,宋嘉泰年间刻本《东莱吕太史文集》(存二册)版刻也颇为精良,被公认为宋元版书中的珍品终以13.2万元成交。轻松刷新数项该公司历史记录。另一热点是明清善本拍卖价格又上一个台阶。如《程端明公 水集二十六卷 首一卷》1函12册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程元刻本,终以13.2万元成交;第67号拍品《盐铁论十卷》1函 6册,明正嘉间刻本 ,以19.8万元成交;《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 附录五卷 年谱一卷)26册6函。清武英殿刊本虽然不多,但也不乏精品,本次被新进场的房地产民营企业家悉数吞吃:如康熙武英殿刊本《御制数理精蕴》7函32册,7.15万元成交。此外明清两朝及民国间套印本、红蓝印本均拍出了好价钱。
  
  中国书店:步步为营
  
  不愠不火的古籍善本收藏今年热了起来,与前几年相比参拍古籍拍卖的群体都较以往为多。北京中国书店13年来坚持每年两场大拍,6场小拍的节奏,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2006古籍秋拍中,佼佼者当属宋宝祐五年(1267)由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赵與筹主持刻印的《通鉴纪事本末 卷第三 》。该书由宋朝人袁枢所撰,白麻纸,包背装,版心下部印有宋宝祐间刻字工钟季升等十多人名,书中文字为避宋讳,凡遇“弘”、“徽”等字均缺末笔,虽仅为一册,但经过750年的传承,保存至今确属绝品。终以61.56万元拔得头筹。
  明版古籍和清代精刻本,成为了此次拍卖会的重头戏。如明清以来即被藏家视为善本的明嘉靖十二年(1533)顾氏世德堂所刊《六子全书》,2函14册,版心白鱼尾上刊印“世德堂刊”四字,白棉纸刷印,保存完好,可谓明版书中“画龙点睛”之作,16.5万元果然厉害。清朝古籍善本中,雍正五年(1727)内府刊本《钦定诗经传说汇纂》(9.9万元),乾隆六年(1741)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直隶总督孙嘉淦进呈本《御选唐宋文醇》(2.75万元)等。在名家批校本中,除有当代著名藏书家黄裳先生批校的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刊本《皇明鸿猷录》(3.3万元)、数部罗振常先生的批校本,明刊《刘向说苑》(2.2万元)、清咸丰六年(1856)史兆霖刊本《史忠正公集》(6.6万元)等。
  2006年,恰逢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纪念鲁迅逝世70周年,鲁迅先生的出版物本次上拍两件,极有纪念意义。一件是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纂,民国二十七年(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初版印刷的《鲁迅全集》,2.09万元落槌。另一件为1934年鲁迅先生以铁木艺术社名义自费印行的木刻版画专辑《木刻纪程》,书内收版画家作品24幅,当年只印120本,以7920元成交。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安排的几件颇有纪念意义的拍卖品:1937年7月在上海出版的《逸经》杂志第33、34期,以《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的文章,首次在国统区报道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消息,此件由国家图书馆重金定向征购,并未付拍;斯诺著,1937年伦敦左派图书俱乐部出版的英文版《红星照耀中国》,3080元易主;斯诺夫人韦尔斯著,1939年纽约出版的英文版《续西行漫记》,3850元花落新家;1937年在延安出版的《毛泽东自传》等三册,8800元透出红色收藏的号召力。
  
  北京华辰:开启影像文献拍卖的大幕
  
  2006年11月23日,北京华辰秋拍中首次推出了国内第一个影像拍卖专场,133幅照片成交61%,总成交额267万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解海龙的《大眼睛》因被视为“希望工程”的象征和中国最重要纪实摄影作品之一,以30.8万成交。
  中国当代艺术摄影作品第一次大规模地出现在拍卖场上,惊人的成交价结束了长期以来影像作品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也会因此启动老照片的收藏热,昔日不引人注目的老照片已成为收藏投资品种。目前,国内各地档案部门、出版社把老照片作为影像资料,对老照片的需求很大。
  老照片记载着重要历史事件、社会变迁和人们的生活常态,它是一本真实、直观的无字历史书,张张都异常清晰地记录着一个个真实的镜头,无一不蕴藏着岁月的痕迹。在2006年4月25日的巴黎达索拍卖行,世界最著名的一张接吻照片——1950年罗贝尔·杜瓦诺(Robert Doisneau)拍摄的经典摄影名作《市政厅前的吻》(The Kiss at the City Hall)的原版,以25万美元成交。全球畅销的《市政厅前的吻》已经向全世界售出了41万张拷贝,创造了世界纪录。而喜得高价的卖主竟是五十五年前被著名摄影家杜瓦诺“摆拍”的那张巴黎街头接吻照片中的女主角。从2006年4月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专场开始,中国当代艺术摄影作品第一次大规模地出现在国际艺术品拍卖场上。
  作为同为视觉平面艺术的摄影,并不受国内收藏者们的青睐,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收藏市场开始关注摄影作品,这和后现代社会文化的视觉化有着巨大的关系,随着信息传媒的泛化,有价值的摄影照片更是传媒克敌制胜的源代码。摄影被喻为光与影的艺术,在中国收藏热潮中摄影作品常常被视为冷门,只能依托油画、邮品、书刊资料亮相拍场。随着各类收藏品的一路攀升,老照片可谓“小荷才露尖尖角”,被行家喻为“低价的金矿”,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早期摄影界涌现了郎静山、吴中行、吴寅伯、刘半农等许多名家,他们造诣精深,善将西洋摄影技法与中华文化相结合,他们拍摄的照片价值就高许多。近年来,国外出现了一股收藏中国纪实摄影作品热,他们在关注摄影师艺术成就、作品题材的特殊性的同时,对中国摄影作品投资收藏也是目的之一。
  有业内人士统计,在过去的一年内,全世界的影像作品总体价格上涨了30%,而过去十年间一共上涨了207%。在美国、法国、英国等国的拍卖市场中,影像作品均以远超估价的成交价刷新了多位艺术家作品的拍卖成交纪录,在美国更是出现了当代影像作品火爆的出价场面。
  


  
  2007:古籍收藏将迎来全盛期
  
  古籍拍卖业的主体是买家群体,古籍拍卖的成败在拍品质量。如今,各大拍买公司均把征集精品作为重中之重,而买家群体的超长勇跃成全了火暴行情。新面孔、新群体、新热点、新专题被拍卖公司把握得恰倒好处;长时期、多方位、全球化、市场化挖掘藏家征集品,是高质量拍品的惟一源泉。中国古籍拍卖市场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随着民营经济高速增长、国内邮卡市场惨不忍睹、人民币升值势头旺盛、房地产投资受到政策抑制、全球贵金属价格高涨浪潮等诸多因素,造成古籍书刊资料投资平添巨大买盘,场外资金大举入注。海外回流高档精品恰逢其时,古旧书收藏的财富象征和价值凸现,传统文献资料被重新定位,重新认识。古籍文献的不可再造性、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传统收藏的一脉相承,正好搭上了此趟快车。比较2005年秋拍,京、津、沪三地共有9家拍卖行举行了秋季古籍专场拍卖,拍品总计3645件,成交2304件,总成交率62.92%,总成交额为4805.375万元。从13年来古籍市场的整体趋势看,显现出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对古籍潜力愈来愈深的认可。但4800多万元的总成交额还不抵近现代名画家的一幅代表作,古籍在拍买中仍是一个处于弱势的品种。也恰恰因为这一点,古籍拍品将来会有很大的价格上涨空间,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的爱好者加入这一收藏行列中来。
  2007年是“八 ·一”建军、井冈山苏维埃红色政权创建80周年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庆典,中共“十七大”召开,“七·七”全面抗战暴发70周年纪念,“台湾二·二八起义”60周年纪念,相信在新的一年里,艺术品收藏和拍卖将再上台阶。藏书与学术接轨、藏书与研究并重、藏书与投资双赢、藏书与修身立业结合,已经成为藏界的共识。经济全球化、投资多元化,古籍收藏已经迎来全盛期。
其他文献
2006年的海外中国青铜器市场(中国大陆以外的市场)呈稳中有升的态势, 欧美及亚洲的市场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笔者认为最值得关注的两大趋势是: 普通青铜器成交率一般, 买气不很旺, 但青铜器精品十分抢手且高价成交;上海崇源拍卖公司成功进入澳门, 并在春、秋两次大拍上推出了一批青铜器精品且大获成功, 成为本年度海外青铜器拍卖市场的最大亮点, 打破了以往海外青铜器拍卖市场由苏富比(SOTHEBY’S)和
期刊
喧嚣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在2006年演绎了书画行情持续回落、当代艺术高歌猛进和瓷玉佛像异军突起,而年底相继揭幕的两场古典家具展,又使业内人士的视线投向了被书画、油画炫目光彩遮掩的古典家具。    此起彼伏的古典家具展    2006年12月15日,“简约?华美——明清家具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外开放,78件(套)展品构成了明式家具厅堂陈设、明代家具、清代家具三个时空。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
期刊
2005年秋拍之后,笔者曾就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状况写过一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文章,发表于2006年初中国文物报上。2006年春拍开始,又受邀写了《2006书画春拍预测》,发表在中国艺术报上。受到各方关注。此轮秋拍尚未完全结束,便有多家媒体相约采访、索稿。鉴于精力、时间所限,无法一一作答,今特结合2006年书画艺术品秋情况草成此拙文,以谢诸君并借机求教。  据统计,2006年北京首轮艺术品
期刊
安徽省桐城市博物馆藏有方以智有关佛学的两幅书法作品。事关佛理,意涉禅机,玄奥艰深。本文试对其句读、诠释,并就诗偈意旨略陈浅见。  方小智草书轴,宣纸本,绫裱。纵125厘米,横35厘米。文云:  蚁封旋马,案头有《易》,撒手便行无顺逆。今日一众念摩诃,未审常寂。光中如何砍额,一道飞流玉峡香,搴兰自得儿孙力。    蚁封,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旋马,即盘马,谓驰马盘旋。范成大《次韵徐子礼提举莺花亭》诗:
期刊
现代墨彩画的先声    多年前,诗画名家楚戈邀请我去看他的新作大写意梅花,并得意地指出 : 他的画梅新法,是以不断的淡墨连续小圈圈,在横冲直撞的大小枝干之间,一堆一堆地圈成,不分主从,无有前后,花瓣相联,与传统一朵朵大小正向反向的梅花画法,完全不同,充满了现代感。    我看了之后,脑海中马上浮现的,却是清代嘉道时期的画梅名家姚燮 (1805—1864)。 姚氏在当时,便以“圈圈梅”闻名于世。当时
期刊
从本期起,将刊登台湾著名画家、书画研究专家罗青先生的专栏“青碧轩读画录”。罗青先生1948年出生于山东青岛, 少年时从溥心畬习传统国画。曾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所、美术系所及翻研所教授, 并兼任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主任,现任辅仁大学教授及东大书局沧海美术丛书主编、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在“青碧轩读画录”中,罗青先生将介绍画史中一些为人所忽视的画家、画作,抉微发覆,并使用“主题/补充评论”的模式,
期刊
文怀沙,号燕叟,祖籍湖南,国学大师,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著名哲学家、红学家,被誉为“当代屈原”或“活屈原”。1910年1月出生于北京,解放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多所大学教授职务;现任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银髯飘拂,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行动矫健,思维敏捷。他没有半点龙钟老态,神采奕奕,谈笑风声。在他面前
期刊
源远流长的书画是中国特有的艺术瑰宝。历经千百年,我们今天还能够有幸欣赏到品种繁多、神韵各异的书画珍宝,不能不说得益于中国书画装裱技艺的发达。一件件流芳至今的书画艺术作品,凝聚着一代代书画装裱艺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他们辛辛苦苦默默无闻付出的殷殷心血。独特的书画装裱技艺发展到今天,其现状和前景又如何呢?是否也像许多传统技艺一样,被匆匆忙忙的现代生活所遗忘,甚至日渐难以为继呢?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我国
期刊
保利是家在房地产、军民品国际贸易方面极有影响力的国有大型企业,但“保利”广为人知还是源于2000年5月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保利竞夺了流散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大水法之猴首、牛首。实际上,保利多年来与文化艺术品,尤其是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紧密相连,2005年7月旗下成立的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迅速在市场立足,并跻身艺术品拍卖界的第一方阵,尤其2006年秋拍三个油画专场成交额1.88亿元,被媒体称为
期刊
在晚清的书画艺术舞台上曾出现了一位以诗、书、画、印四绝称雄的艺术奇才,他就是引领一代的“海上画派”领袖、一代宗师吴昌硕先生。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仓硕,别号缶庐、苦铁、大聋、老仓、老缶等。七十岁以后以字行。他一生孜孜不倦,勤于创作,再加上他喜交文友,经常酬诗往来,反复吟哦推敲,故而留下了无以计数的手稿,让后人能一睹其书法和诗文之风采。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