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意三种并购概念股中的投资机会:有全国性知名品牌和全国分销网络,处于外资全力进攻的行业;过度扩张且集中度偏低的行业;少数垄断性和受高度管制的行业
自中国加入WTO迄今,各大工业与服务行业相继开放,外资准入门槛逐步降低。特别是2005年以来,中国全面推动国有商业银行重组和改革,国有资产私有化进程加速,为国内和国际资本创造了大量收购兼并的机会。
目前中国已跃升为亚太地区第三大收购兼并市场,仅次于日本和澳大利亚。据《经济学家》统计,今年头七个月内,外资进入中国进行并购的金额创下240亿美元的新高,相当于去年外资在华并购总额330亿美元的73%。单是投资于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的战略股权的资金,已超过100亿美元。
过去三年因过度投资而引发的产能过剩问题,令身处多个高度竞争行业的企业陷入艰难的经营状态。包括零售、饮料、食品、家电、消费电子类在内的许多企业,均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剧烈竞争中沦为强者的收购对象。今年头七个月,内资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涉及金额高达280亿美元,比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总金额还高。由于工业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继续恶化,预计这些行业的市场领导者将获得难得的扩张机会。
收购兼并在中国股市中并非什么新鲜的投资主题,但投资者仍可在各式各样的并购交易中寻找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在此,建议投资者特别注意具备以下特色的并购概念股。
第一,具备全国性知名品牌和全国分销网络,并处于外资全力进攻的行业中。
这一类中,首推生产啤酒、葡萄酒、白酒和乳品的企业。事实上,2004年7月,美国Anheuser-Busch公司以49倍市盈率和每百升销量63美元的高價收购哈尔滨啤酒,已为在港上市的啤酒股和相关饮料股带来可观的溢价。
在众多饮料股当中,笔者特别看好燕京啤酒。以其21.4倍的2007年预期市盈率计算,较之青岛啤酒H股27.1倍、金威啤酒22.6倍的2007年预期市盈率,均有折让。值得注意的是,燕啤是目前国内前五大啤酒企业中惟一未与国际性啤酒集团结盟的公司。今年初,燕京管理层一改多年来坚拒与外资结盟的立场,公开表示乐意考虑让外资参股;其后,市场更多次传出英博有意入股燕啤的消息。目前燕啤身为全国第三大啤酒企业,其估值仍未全面反映其购并溢价。加上燕啤占据北京啤酒市场85%以上的份额,将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受惠者,增长前景值得看高一线。
青岛啤酒的股改进程一再拖延,主要是由于青岛市政府不愿放弃对青啤的控股权。若青啤推行股改并对A股流通股股东送股,将摊薄青岛市政府30.6%的控制性股权,Anheuser-Busch公司将凭27%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考虑到青啤管理层与青岛市政府在中方控股的问题上坚持不让的立场,短期内青啤很难在股权结构上有所突破,其估值较诸亚洲区啤酒类股份50%的溢价,投资价值并不诱人。
另一方面,金威啤酒与荷兰喜力啤酒的卖盘谈判仍处于胶着状态。笔者预期,金威与喜力的战略伙伴协议于明年1月届满后,金威的母公司广东控股集团有可能另寻外资买家。届时将有机会掀起另一场争夺金威的收购战,值得投资者留意。
此外,如烟台张裕、天津王朝、蒙牛乳业和内蒙伊利,均是外资并购的理想目标。其中,张裕的母公司已由管理层成功控股,并引入意大利的Illva Saronno和IFC作为战略股东;王朝酒业则以法国人头马为第二大股东。外资战略股东有机会在未来数年增持张裕和王朝股权,以拓展其在中国的市场地位。
第二,行业过度扩张,行业集中度偏低,从而带来整合重组的巨大空间。
这一类是急需整合的过度扩张行业,包括零售、家电制造、消费电子、金属制造企业等。以竞争激烈的零售行业为例,中国加入WTO后,零售行业全面对外资零售巨擘开放,这将加速国内零售行业的并购整合。
国美电器收购中国永乐,将根本改变行业的竞争格局。但由于永乐短期业绩严重倒退,预计将会拖累国美2007年的盈利。国美与永乐的合并,很可能令两股短期股价受压。但由于两股估值完全没有反映国美、永乐合并后所带来的协同效应,也为长线投资者带来趁低吸纳的良机。
第三,少数垄断性和受高度管制的行业,外资往往通过并购成功进入。
典型例子,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电信公司和拥有珍贵资源的矿产企业。以中国人寿为例,该公司一直是国际性保险集团参股的目标;由在港上市的中国光大控股持股21.4%的中国光大银行,亦计划引入渣打银行作为外资战略股东。有关外资参股计划一旦落实,将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素质,对公司盈利前景带来正面影响。
作者为资深中国证券分析员,前荷兰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
自中国加入WTO迄今,各大工业与服务行业相继开放,外资准入门槛逐步降低。特别是2005年以来,中国全面推动国有商业银行重组和改革,国有资产私有化进程加速,为国内和国际资本创造了大量收购兼并的机会。
目前中国已跃升为亚太地区第三大收购兼并市场,仅次于日本和澳大利亚。据《经济学家》统计,今年头七个月内,外资进入中国进行并购的金额创下240亿美元的新高,相当于去年外资在华并购总额330亿美元的73%。单是投资于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的战略股权的资金,已超过100亿美元。
过去三年因过度投资而引发的产能过剩问题,令身处多个高度竞争行业的企业陷入艰难的经营状态。包括零售、饮料、食品、家电、消费电子类在内的许多企业,均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剧烈竞争中沦为强者的收购对象。今年头七个月,内资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涉及金额高达280亿美元,比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总金额还高。由于工业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继续恶化,预计这些行业的市场领导者将获得难得的扩张机会。
收购兼并在中国股市中并非什么新鲜的投资主题,但投资者仍可在各式各样的并购交易中寻找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在此,建议投资者特别注意具备以下特色的并购概念股。
第一,具备全国性知名品牌和全国分销网络,并处于外资全力进攻的行业中。
这一类中,首推生产啤酒、葡萄酒、白酒和乳品的企业。事实上,2004年7月,美国Anheuser-Busch公司以49倍市盈率和每百升销量63美元的高價收购哈尔滨啤酒,已为在港上市的啤酒股和相关饮料股带来可观的溢价。
在众多饮料股当中,笔者特别看好燕京啤酒。以其21.4倍的2007年预期市盈率计算,较之青岛啤酒H股27.1倍、金威啤酒22.6倍的2007年预期市盈率,均有折让。值得注意的是,燕啤是目前国内前五大啤酒企业中惟一未与国际性啤酒集团结盟的公司。今年初,燕京管理层一改多年来坚拒与外资结盟的立场,公开表示乐意考虑让外资参股;其后,市场更多次传出英博有意入股燕啤的消息。目前燕啤身为全国第三大啤酒企业,其估值仍未全面反映其购并溢价。加上燕啤占据北京啤酒市场85%以上的份额,将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受惠者,增长前景值得看高一线。
青岛啤酒的股改进程一再拖延,主要是由于青岛市政府不愿放弃对青啤的控股权。若青啤推行股改并对A股流通股股东送股,将摊薄青岛市政府30.6%的控制性股权,Anheuser-Busch公司将凭27%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考虑到青啤管理层与青岛市政府在中方控股的问题上坚持不让的立场,短期内青啤很难在股权结构上有所突破,其估值较诸亚洲区啤酒类股份50%的溢价,投资价值并不诱人。
另一方面,金威啤酒与荷兰喜力啤酒的卖盘谈判仍处于胶着状态。笔者预期,金威与喜力的战略伙伴协议于明年1月届满后,金威的母公司广东控股集团有可能另寻外资买家。届时将有机会掀起另一场争夺金威的收购战,值得投资者留意。
此外,如烟台张裕、天津王朝、蒙牛乳业和内蒙伊利,均是外资并购的理想目标。其中,张裕的母公司已由管理层成功控股,并引入意大利的Illva Saronno和IFC作为战略股东;王朝酒业则以法国人头马为第二大股东。外资战略股东有机会在未来数年增持张裕和王朝股权,以拓展其在中国的市场地位。
第二,行业过度扩张,行业集中度偏低,从而带来整合重组的巨大空间。
这一类是急需整合的过度扩张行业,包括零售、家电制造、消费电子、金属制造企业等。以竞争激烈的零售行业为例,中国加入WTO后,零售行业全面对外资零售巨擘开放,这将加速国内零售行业的并购整合。
国美电器收购中国永乐,将根本改变行业的竞争格局。但由于永乐短期业绩严重倒退,预计将会拖累国美2007年的盈利。国美与永乐的合并,很可能令两股短期股价受压。但由于两股估值完全没有反映国美、永乐合并后所带来的协同效应,也为长线投资者带来趁低吸纳的良机。
第三,少数垄断性和受高度管制的行业,外资往往通过并购成功进入。
典型例子,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电信公司和拥有珍贵资源的矿产企业。以中国人寿为例,该公司一直是国际性保险集团参股的目标;由在港上市的中国光大控股持股21.4%的中国光大银行,亦计划引入渣打银行作为外资战略股东。有关外资参股计划一旦落实,将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素质,对公司盈利前景带来正面影响。
作者为资深中国证券分析员,前荷兰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