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启示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不仅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动力。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我们既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关键词]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9-0006-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革命、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由此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的生命力。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不仅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动力。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我们既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一、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1.邓小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把握时代主题,及时抓住历史机遇,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邓小平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1]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明确指出:首先是思想解放,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是不能前进的,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2]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这篇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带领全国人民大胆地纠正了“左”的错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坚持改革开放,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经过党的十二大、党的十三大,1992年春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多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伟大实践,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提出的新课题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不断总结,又一次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牢固坚持,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党的指导思想以鲜明的时代精神。江泽民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基本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坚定不移、毫不含糊,发展马克思主义也要坚定不移、毫不含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新的理论飞跃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他强调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该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的实践经验。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党的宗旨以鲜明的时代内涵。江泽民同志强调,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是我们党的又一条基本经验,并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他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指明了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特别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意义,告诫全党要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沉痛教训,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决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要切实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庄严承诺要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
  3.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科学发展观是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我们党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理论,必须是能够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理论。马克思曾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和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人类社会推向前进。现在,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科学发展观深入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事关中国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要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一切都要靠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我们必须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判断一个理论或政党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根本标尺。在发展目的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为了人民,发展要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发展依靠力量上,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努力营造全体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在发展成果上,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科学发展观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要求,系统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落实“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目标和保障,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科学发展观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强调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重大问题回答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部署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对于以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中国来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二、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新的实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从而更好地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这一重要论述,为理论创新指明了正确方向。[3]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实践特色体现为重视研究解决重大实践问题,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和推动力是活生生的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任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难以成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有鲜活的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首先,理论创新要来自实践。理论创新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把握特点、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推动理论发展,而不是用现有的原理去图解实践,企图从本本中寻求答案。其次,理论创新要紧跟实践。相对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来说,理论总是有自己局限、落后的一面。因此,人们只有时刻关注变化着的实践呈现出来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概括,才能在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新经验,揭示新规律。第三,理论创新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果只有回到社会实践中,才能检验其真理性。当理论创新成果的某些方面与实践不相符时,应该对其进行补充、修改乃至摒弃,使理论创新更加接近实际、接近真理。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的典范。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具有民族特色。民族特色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并表现出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与中华民族的民族感情相融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结合起来,培育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民族特色。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具有德国的特点,但就其实质来说,马克思主义绝不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理论,而是一种开放的世界性的理论。正如马克思本人所指出的,资本开创了世界历史,而文化也就不可能是狭隘的民族文化,而是世界性的文化。唯其如此,马克思主义才能跨越国界,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精神财产。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西欧国家,而在19世纪的俄国和中国得到验证与发展,绝不是偶然的。但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思想文化,要为中国人民所掌握,就必须与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深层的文化传统相结合。邓小平同志在这方面也具有重要的贡献。他以简短明确的语言,把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思想表达出来,同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科学发展观”同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层结合,并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表达出来。只有这样,世界性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才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相契合,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成为真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4]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具有时代特色。时代特色体现为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和对时代精神的升华。任何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都要反映时代脉搏,服从和服务于现实。缺乏时代性的理论,不可能是创新性的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在正确回答各自时代所提出的重大现实课题的过程中实现理论创新的。当前,我们正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许多重大现实问题需要用创新的理论予以分析,许多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需要用创新的理论予以明辨,许多思想困惑需要用创新的理论予以阐释。坚持理论创新的时代性,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并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上有所建树。这就要求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时代的变化,紧紧抓住时代的课题,切实把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作为理论创新的重点,并努力作出符合时代和现实要求的理论阐释和说明。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3)[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1.
  [2]邓小平文选(2)[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1.
  [3]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20-23.
  [4]李西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5).
  责任编辑宋桂祝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实行了差异较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本文对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各种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梳理和回顾,重点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非均衡发展战略向均衡发展战略的转变,并得出了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非均衡;均衡;区域经济;战略转变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8)12-0003-03    一
期刊
[摘要]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一系列新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中共大连市委从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问题入手,进行了一系列新探索,形成了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新格局。大连市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对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对基层党组织地位统一定位的基础上,坚持分类指导,探索凝聚型和动态型管理的新方式,建立服务群众和服务社会的新机制,真正
期刊
[摘 要]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有效地解决了执法机构臃肿、职能交叉重叠、职责不清、协调困难、执法效率低下、执法成本不断攀升等问题,契合了“大部制”改革的初衷,效果显著。借鉴其改革经验,探索武汉市城市管理尚存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克服“大部制”面临的困境和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部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D034 [
期刊
[摘要]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运用。认真学习邓小平的改革观,可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提高全党继续深化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关键词]邓小平;改革观;解放思想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8)12-0008-03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倡导者和总设计师。他的改革思想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
期刊
[摘要]东海能源争端问题,是中日两国海上领土争端的延续和具体体现,并成为困扰中日两国关系的新的热点问题。2008年6月18日,中日两国政府经过多轮磋商,终于达成协议,发表了关于共同开发东海油气田的声明,这使得长时间引发中日关系紧张的矛盾焦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温。然而,由于涉及到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东海问题将成为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难解之局。但是,为了中日两国的长远发展进步,为了亚洲
期刊
[摘要]在列斐伏尔各个时期的理论探索中,始终贯穿的思路是:新时期的资本主义以何种方式实现资本主义关系的再生产。从前期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到后期的空间生产思想,列斐伏尔始终将资本主义幸存的奥秘与资本主义关系再生产紧密地挂钩,从而将马克思局限于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再生产理论推进到广阔的日常生活中,进而把再生产理论与空间生产紧密结合,指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扩展性及其本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的变化和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的主要原因就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三大理论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的不同阶段,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不同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关键词]改革开放;理论创新;历史贡献  [中图分类号]D0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
期刊
“门无杂宾”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后多用来形容交友谨慎。“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谁能没有朋友?当今社会,交友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普通人一样,领导干部也有人情交往。但是领导干部却又是“特殊人”,领导干部交友,不仅是个人交际范畴的小事,而且是事关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党的形象的大事。因此,领导干部交友就更应慎之又慎,自觉做到“门无杂宾”
期刊
[摘要]儒家文化精华与糟粕交织,财富与包袱并存。欲抉摘和廓清儒家文化中孰为精华,孰为糟粕,必须防止主观化和简单化,审慎区别和处理好多种关系。尤其应当把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正面功能与负面功能、儒家本意与封建统治者的歪曲利用区别开来,既不能不加分析地把所有恶果都归咎于儒家,也不能因为某个思想曾被封建统治者利用过而否定其内在价值。  [关键词]儒学;良性遗产;劣性遗产;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B21[文
期刊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起步和探索阶段(1978-199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大会,是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始承担起新时期艰巨的使命。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的这一阶段,是辽宁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逐步确立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开放的起步和探索阶段。应该说,在这一阶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