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方法略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by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听到有人说,语文的复习是最简单的,因为它所考的题型大致是不变的;也有人说语文复习是最难的,因为它涉及的内容浩如烟海;也有学生在苦苦思考,为什么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有时候连及格都达不到?快要高考了,怎么进行语文复习?什么是语文复习的高效途径呢?下面我想就这几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唯有“死去”才能“活来”——强化死记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提倡的是创新,引导学生去创新,对“死记硬背”是“深恶痛绝”,殊不知“死记”恰恰是我们语文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对于语文复习来说,很多都是要记的。字音、字形、成语、俗语、名言警句、作家作品,这些内容,毋庸置疑,肯定是要记的,不仅要记,而且要滚瓜烂熟。比如文学常识填空题,湖北卷这几年比较热衷情景填空,有的同学就觉得即使背了也不一定起作用,但实际上这个题还是在考“背功”。试想,如果背得非常熟练,在考场上把相应的整篇话整段文字在脑子中飞速过一遍,略一揣摩,总会找到相应的句子,这就叫“以不变应万变”。语病、标点符号的规则也要记。语病和标点符号平常也许我们会更多引导学生去注意类别或去归纳总结方法。我觉得“记”也是非常重要的,规则要记,典型例句也要记,这些记熟了、记牢了,可以大大提高这类题的准确率。文言文复习要记的东西也很多,比如文言实词词义,尤其是教材中的重点实词。有的学生读不懂文言文,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搞不懂词义,他的脑海里储存的文言词语太少,当然就谈不上迁移了,所以在教材的复习中牢记120个文言词汇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要牢记一些固定词语、固定句式,也是非常重要的。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要记的东西差不多。其实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有对环境(诗歌多是自然环境)的认识,对主旨的把握,对形象的分析,对语言运用的理解等。记什么呢?记类别,这有利于我们快速把握主旨;记答题模式,这有利于我们规范答题;记一些专业化的词语,这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让我们的答案更完美。作文要记的东西就更多了,记套路,帮助我们快速构思;记范文,帮助我们提高作文水平;记素材,让我们作文时有例可举、有话可说……,也许有人不屑于这些,但不管怎么说,这的确有助于短期内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变“可得分”为“必得分”——死记“答题规则”
  
  高三追求训练的“大运动量”,其实是大可不必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高三复习备考更应该讲求规范。我们平时考试失分,其中一部分不是“不会做”,而是做得“不规范”。
  相信大部分考生都会觉得语文高考成绩是最难预估的,虽然《考纲》的“考试内容”里从“识记与理解”、“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及“表达与应用”四方面对考查的内容说得非常明确,但是对于诸如“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这样的考点,语文试卷究竟会以怎样的形式出题很难把握,考生最关注的作文题目更是难以捉摸,如果只是凭所谓的“语感”答题,恐怕语文分数的确很难保证。但如果你懂得“语文答题应该像数学一样精确”的道理并能够很好地在考试中实践,你的语文高考也可以胸有成竹。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语文卷,注意寻找“考点”与“题型”之间的关系,“传统”题型的一些变化形式。从中一定能找出些规律性的东西,然后总结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应试技巧,比如注意上下文的提示,注意文章或语段的内在结构,注意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考题在整张试卷中的位置等。
  规范首先是程序规范。例如试卷完成顺序可以有个人习惯,但必须遵循相应的时间分配原则;作文写作速度有快慢,但审题、构思过程不能省略。部分同学不构思、不列提纲就开始写作,这样粗制滥造得不了高分。规范还包括答题的完整、严密,书写的工整、美观等方面。
  
  三、加快死记的速度——“死记”中的“活记”
  
  复习离不开记,记不住怎么应考?记,有“死记”,有“活记”。在理解基础上的记是“活记”,主要靠机械重复而进行的记是“死记”。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理解的过程。理解了的东西,就容易记住,理解的过程,也有助于记。
  所以,复习时,可别翻开书就一个字儿:记。还有比记更要紧的,那就是理解。
  复习的过程,首先是理解的过程,是消化过去学习时尚未理解或理解不透的东西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强化理解的过程。强调了理解,就记“活”了,也就强调了“活记”。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够“活记”。许多内容,比如人名、地名、年代,结合怎样的文学常识理解都派不上用场,只能“死记”。“死记”的材料也可以人为地转化为“活记”,所以,我们也不能一味“死记”。记是“死”的,可记的方法仍然可以是“活”的;当然,有些没有“活”方法记的,也就只好“死记”。
  为了应付考试之需,有时不理解,没弄懂的东西也得记,所谓“不理解的也要记住”。我们记过的材料一般说来都希望保留时间长一些,谁也不希望刚记住就忘了。但有些非常有用的材料,如难写的字词、人名等,有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记不住,有的学生利用短时记忆,即在1分钟以内记忆的方法,在临进考场前反复背它几遍,进考场后立即默写在试卷背面,一旦需要时,翻过来看一下即可。此法非上策,似乎也不宜提倡,可也是考试逼出来的一招儿吧!
  多年以来,教师讲风太盛,“满堂灌”、“一言堂”统治课堂多少年,培养出了多少“抄写员”,只会抄。不会“记”。近年来,又片面强调“目标教学”,学生成了老师实现目标的工具,主体地位仍然无法体现。在教学思想上,我们过分强调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强调传授知识的系统性,上课热热闹闹,课后空空荡荡,学生收获甚微。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风云变幻,教师尚且不知“课”如何上,再加上沉重课业负担的压迫,学生理所当然地在同题海的搏击中毫不留情地抛弃了可以作为终身发展支柱的人类文明精华的记忆背诵。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一再强调的“死记硬背”并不是背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之类,而是背诵蕴涵着几百几千年人类文明精华而中学生又暂时不能借助理解来记忆的经典篇章。学习老牛吃草的方法,先狼吞虎咽,再慢慢咀嚼,慢慢吸收。随着阅历的加深,年龄的增长,就会慢慢品味出更深一层的人生况味。
  总之,临战状态下的高考语文备考,考生一定要纠正偏见,找准方向,然后果断采取补救措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高考语文复习短时冲刺而取得高分就会有切实的保障。
其他文献
摘要: 学生因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各异而导致学习接受能力强弱不一,这种强弱不同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这给教与学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语文教学采用“分层合作”学习方式则能有效地消解不利影响。  关键词: 语文 分层 合作    初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后进生所占的比例逐步扩大的现象,在八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目前仍十分严重,这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
桌子上摆着甲、乙、丙3个盒子。甲盒上写着一句话:“珠宝不在此盒中。”乙盒上写着一句话:“珠宝在甲盒中。”丙盒上写着一句话:“珠宝不在此盒中。”如果这3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那么珠宝在哪儿?
期刊
每měi个ɡè星xīnɡ期qī天tiān的de早zǎo上shɑnɡ我wǒ都dōu跟ɡēn小xiǎo伙huǒ伴bàn们men高ɡāo高ɡāo兴xìnɡ兴xìnɡ地de去qù上shànɡ篮lán球qiú课kè,在zài那nà里lǐ有yǒu专zhuān业yè的de篮lán球qiú教jiào练liàn教jiāo我wǒ们men各ɡè式shì各ɡè样yànɡ的de动dònɡ作zuò和hé投tóu篮lán技jì
目的对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预防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78例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