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C的问题是什么?用户需要的是什么?未来PC会怎样?在刚刚参加完英特尔举行的“刷新你的未来观”的全国巡演活动之后,我又恰好看到了最近一个季度的PC市场调查数据,这三个问题瞬间就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
最近这一个月,英特尔举办了一系列主题为“刷新你的未来观”的全国巡演活动。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推介实感、语音识别、无线充电、无线显示等技术,活动的主讲人也都来自于英特尔用户体验事业部。活动现场气氛很轻松,感觉更像是英特尔带着一群人在玩儿:看看怎么用手势玩游戏,怎么用摄像头扫脸建模,说各种命令让电脑执行,还有把电脑上的视频无线传输到小米盒子上。当然,这些操作都是在PC上完成的。
如果不往深处考虑,这个活动除了让人喊一声“哇噢!……”以外,似乎不会让人留下太深的印象,毕竟这些演示的技术大家可能在上半年的CES、IDF以及CES Asia上都已经见识过了。不过作为一名关注PC行业10年的老媒体人,面对近几年PC市场的萎靡不振,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这些技术可以为PC带来什么改变?
PC的问题是什么?
PC行业整体下滑是毋庸置疑的事实。Garfner和JDC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今年第二季度PC销售遭遇两年来最大幅度的下滑。Gartner给出的数据是,今年第二季度PC厂商的总出货量仅为6840万台,同比下滑9.5%。而lDC的数据同样不乐观,6610万台的全球出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11.8%。这样的数据,说明PC市场依然在惯性下滑。
“PC已死”这句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虽然当年喊出这个口号的人可能连“什么是PC”都还没搞清楚,但是不容否认的是:传统意义上的PC确实正在没落——除了工作,你有多长时间没有用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了?
除了商用PC和游戏PC,普通家用PC多年持续不断地衰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即便是一些进化的产品形态:比如miniPC、一体电脑以及超极本,也只是延缓了这种衰落的趋势,而没能从根本上拯救PC。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唯一的解释就是PC的作用正在被替代:特别是主要的个人娱乐终端的角色正在被智能手机、平板乃至智能电视取代。传统PC始终没有找到新的定位和价值,同时在功能和结构方面却固步自封,缺乏激发需求的改变。
凭什么刷新体验?
其实在PC的发展史上,无论是笔记本电脑的诞生,还是一体电脑的出现,亦或者是后来超极本的发展,都是传统PC在形态方面的一些创新,但是其基本的产品使用模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智能手机和平板的出现会对PC市场造成巨大;中击的原因(尽管从广义上讲智能手机和平板也可以划分到PC(PersonalComputer)的范畴)——智能手机和平板在人机交互和功能体验方面超越了PC,并且存在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从这个角度讲,如果传统PC不做出根本性的变革,不能创造出颠覆性的用户体验,那么PC的衰落将会不可避免。不过,如何才能创造出令人惊喜的用户体验(Amazing Experience)呢?英特尔近两年在产品形态和创新技术方面的尝试,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希望。
实感技术
在英特尔近期力推的创新技术当中,实感技术无疑占据着重要地位。今年1月份,英特尔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上发布了实感技术(RealSense),而在随后举行的深圳IDF和上海CES Asia上,实感技术都拥有很高的曝光度。什么是实感技术,它可以为人机交互带来哪些改变呢?
从硬件来看,实感技术似乎只是一个特殊的摄像头模组,和传统摄像头不同的是它可以感受深度信息。而事实上它更像一个高效的感应模块,可以观察分析手势和表情,从而理解用户想要完成的操作。可以说,实感技术为PC打开了一扇感知世界的窗户。我们在现场体验了目前实感技术可以实现了一些应用,比如人脸3D建模、手势识别游戏、背景消除、面部识别等功能。
“感觉有点儿新意,但是还不够酷!”——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没错,在我们看来实感技术完全能够赋予PC革命性的使用体验,但是目前的情况就好像没有成熟的果实,还略显青涩。实感技术更像是被生搬硬套到一些PC传统应用中去的,缺乏彻底的创新。
无线体验
无线体验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无线显示、无线充电、无线对接和无线传输。其实如果PC按部就班的发展,无线体验也是会逐渐实现的。比如笔记本电脑的诞生就基本脱离了电源线,无线键鼠的出现让输入设备摆脱了线缆的束缚。
不过,产品类型的竞争已经不允许PC按部就班的发展了。在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和平板在移动性方面和便利性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台式PC、笔记本电脑和一体电脑等传统产品类别。为了缩小这种差距,就需要强化PC的“无线”特性:利用WiDi之类的无线显示技术来让PC可以更方便地与大尺寸显示设备连接;利用无线数据传输来让PC获得类似智能手机的文件交换体验;利用无线对接来对精简设计的PC进行功能扩展,充分发挥PC在性能方面的优势。我们在现场体验了PC与小米盒子利用WiDi技术实现无线视频传输的体验,目前从稳定性和传输质量来看已经显得相当实用了。
当然,最后还不得不提一下无线充电。在我看来,这其实是智能终端设备在电池技术落后情况下的一种技术补充。无论是智能手机、平板还是PC(超极本及二合一PC),目前的电池续航时间都显得严重不足,依靠内置电池来摆脱线缆束缚还没有彻底实现。之前,在无线充电方面存在着多个技术标准,而且主要针对的是智能手机等小型移动设备。不过目前英特尔推动的Rezence技术标准已经吸收了pma,可以实现多设备同时充电、隔空充电(50mm)以及最大20W的功率支持。再结合目前Core M平台以及即将到来的6代酷睿的平台功耗,无线充电已经可以与小型PC对接。
语音识别
相对于实感技术,语音识别算是一个“老树新花”型的人机交互技术,而且在最近一两年我们主要体验的是智能手机平台的语音识别技术,比如Siri。而在PC端,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并不普及。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硬件与软件协调方面存在差异:智能手机在功能整合方面做得更严密,而PC的整个产业链在语音识别应用方面根本不存在协同。
不过,在PC生存日渐艰难的今天,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反倒开始加入。英特尔在智能语音技术方面开始做出一些深层次的改进,比如除了和讯飞等语音技术厂商合作开发应用外,还为硬件平台制定了很多针对语音应用的技术规范,从而可以实现诸如语音唤醒之类的功能。
写在最后
为什么传统PC会衰退,根本原因是人们已经厌倦了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同样的服务可以使用更灵活的设备、更简单的方式来获得。对于PC市场来说,依然在传统产品模式上修修补补已经无济于事,现在真正需要的不是产品的简单迭代,而是从设计思路、应用模式方面的全面创新。二合一PC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它开始将PC与平板进行融合。但是这还不够,PC在性能和功能方面的优势,也应该结合创新技术来获得更好的发挥。未来PC会不会进化成计算盒子,结合实感、语音、无线等技术来提供不一样的使用体验呢?
最近这一个月,英特尔举办了一系列主题为“刷新你的未来观”的全国巡演活动。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推介实感、语音识别、无线充电、无线显示等技术,活动的主讲人也都来自于英特尔用户体验事业部。活动现场气氛很轻松,感觉更像是英特尔带着一群人在玩儿:看看怎么用手势玩游戏,怎么用摄像头扫脸建模,说各种命令让电脑执行,还有把电脑上的视频无线传输到小米盒子上。当然,这些操作都是在PC上完成的。
如果不往深处考虑,这个活动除了让人喊一声“哇噢!……”以外,似乎不会让人留下太深的印象,毕竟这些演示的技术大家可能在上半年的CES、IDF以及CES Asia上都已经见识过了。不过作为一名关注PC行业10年的老媒体人,面对近几年PC市场的萎靡不振,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这些技术可以为PC带来什么改变?
PC的问题是什么?
PC行业整体下滑是毋庸置疑的事实。Garfner和JDC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今年第二季度PC销售遭遇两年来最大幅度的下滑。Gartner给出的数据是,今年第二季度PC厂商的总出货量仅为6840万台,同比下滑9.5%。而lDC的数据同样不乐观,6610万台的全球出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11.8%。这样的数据,说明PC市场依然在惯性下滑。
“PC已死”这句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虽然当年喊出这个口号的人可能连“什么是PC”都还没搞清楚,但是不容否认的是:传统意义上的PC确实正在没落——除了工作,你有多长时间没有用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了?
除了商用PC和游戏PC,普通家用PC多年持续不断地衰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即便是一些进化的产品形态:比如miniPC、一体电脑以及超极本,也只是延缓了这种衰落的趋势,而没能从根本上拯救PC。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唯一的解释就是PC的作用正在被替代:特别是主要的个人娱乐终端的角色正在被智能手机、平板乃至智能电视取代。传统PC始终没有找到新的定位和价值,同时在功能和结构方面却固步自封,缺乏激发需求的改变。
凭什么刷新体验?
其实在PC的发展史上,无论是笔记本电脑的诞生,还是一体电脑的出现,亦或者是后来超极本的发展,都是传统PC在形态方面的一些创新,但是其基本的产品使用模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智能手机和平板的出现会对PC市场造成巨大;中击的原因(尽管从广义上讲智能手机和平板也可以划分到PC(PersonalComputer)的范畴)——智能手机和平板在人机交互和功能体验方面超越了PC,并且存在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从这个角度讲,如果传统PC不做出根本性的变革,不能创造出颠覆性的用户体验,那么PC的衰落将会不可避免。不过,如何才能创造出令人惊喜的用户体验(Amazing Experience)呢?英特尔近两年在产品形态和创新技术方面的尝试,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希望。
实感技术
在英特尔近期力推的创新技术当中,实感技术无疑占据着重要地位。今年1月份,英特尔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上发布了实感技术(RealSense),而在随后举行的深圳IDF和上海CES Asia上,实感技术都拥有很高的曝光度。什么是实感技术,它可以为人机交互带来哪些改变呢?
从硬件来看,实感技术似乎只是一个特殊的摄像头模组,和传统摄像头不同的是它可以感受深度信息。而事实上它更像一个高效的感应模块,可以观察分析手势和表情,从而理解用户想要完成的操作。可以说,实感技术为PC打开了一扇感知世界的窗户。我们在现场体验了目前实感技术可以实现了一些应用,比如人脸3D建模、手势识别游戏、背景消除、面部识别等功能。
“感觉有点儿新意,但是还不够酷!”——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没错,在我们看来实感技术完全能够赋予PC革命性的使用体验,但是目前的情况就好像没有成熟的果实,还略显青涩。实感技术更像是被生搬硬套到一些PC传统应用中去的,缺乏彻底的创新。
无线体验
无线体验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无线显示、无线充电、无线对接和无线传输。其实如果PC按部就班的发展,无线体验也是会逐渐实现的。比如笔记本电脑的诞生就基本脱离了电源线,无线键鼠的出现让输入设备摆脱了线缆的束缚。
不过,产品类型的竞争已经不允许PC按部就班的发展了。在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和平板在移动性方面和便利性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台式PC、笔记本电脑和一体电脑等传统产品类别。为了缩小这种差距,就需要强化PC的“无线”特性:利用WiDi之类的无线显示技术来让PC可以更方便地与大尺寸显示设备连接;利用无线数据传输来让PC获得类似智能手机的文件交换体验;利用无线对接来对精简设计的PC进行功能扩展,充分发挥PC在性能方面的优势。我们在现场体验了PC与小米盒子利用WiDi技术实现无线视频传输的体验,目前从稳定性和传输质量来看已经显得相当实用了。
当然,最后还不得不提一下无线充电。在我看来,这其实是智能终端设备在电池技术落后情况下的一种技术补充。无论是智能手机、平板还是PC(超极本及二合一PC),目前的电池续航时间都显得严重不足,依靠内置电池来摆脱线缆束缚还没有彻底实现。之前,在无线充电方面存在着多个技术标准,而且主要针对的是智能手机等小型移动设备。不过目前英特尔推动的Rezence技术标准已经吸收了pma,可以实现多设备同时充电、隔空充电(50mm)以及最大20W的功率支持。再结合目前Core M平台以及即将到来的6代酷睿的平台功耗,无线充电已经可以与小型PC对接。
语音识别
相对于实感技术,语音识别算是一个“老树新花”型的人机交互技术,而且在最近一两年我们主要体验的是智能手机平台的语音识别技术,比如Siri。而在PC端,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并不普及。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硬件与软件协调方面存在差异:智能手机在功能整合方面做得更严密,而PC的整个产业链在语音识别应用方面根本不存在协同。
不过,在PC生存日渐艰难的今天,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反倒开始加入。英特尔在智能语音技术方面开始做出一些深层次的改进,比如除了和讯飞等语音技术厂商合作开发应用外,还为硬件平台制定了很多针对语音应用的技术规范,从而可以实现诸如语音唤醒之类的功能。
写在最后
为什么传统PC会衰退,根本原因是人们已经厌倦了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同样的服务可以使用更灵活的设备、更简单的方式来获得。对于PC市场来说,依然在传统产品模式上修修补补已经无济于事,现在真正需要的不是产品的简单迭代,而是从设计思路、应用模式方面的全面创新。二合一PC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它开始将PC与平板进行融合。但是这还不够,PC在性能和功能方面的优势,也应该结合创新技术来获得更好的发挥。未来PC会不会进化成计算盒子,结合实感、语音、无线等技术来提供不一样的使用体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