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垦区水稻生产发展探讨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a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省垦区生态环境好,昼夜温差大,所产的粳稻产量高、品质佳、口感好,加上垦区的北大荒米业等粮食加工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引入了国际领先的粮食加工设备,粮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远销京、津、沪、渝及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目前,垦区种植水
  田平均亩效益达400~500元,居粮食作物之首,粳稻生产已成为垦区粮食增产、职工增收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黑龙江垦区;水稻生产;探讨
  中图分类号S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32-0102-01
  
  1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1)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政策和科技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农艺和农机相结合,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利用全省的自然资源优势,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充分挖掘增产潜力,提高单产,优化布局,提高品质,加快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大力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水稻快速可持续发展。
  2)主要任务。按照上述思路和目标,今后五年要实现“一增四报”五项任务。一是增加面积,在垦区的部分稻区新开水田,二是积极推广工厂化育苗、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三是推广节水栽培技术。四是推广配方施肥技术。五是推广“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技术。积极发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做到准确预报、统一防治,减少灾害损失。
  2大幅度增加水田面积的可行性分析
  1)自然资源优势。黑龙江垦区现有土地总面积5.7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海南省的1.65倍),其中耕地3100多万亩(相当于浙江省的1.29倍),林地1305万亩,草原549万亩,水面411万亩。垦区位居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主要土壤分布为棕壤、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沼泽土,其中黑土和草甸土占耕地面积的50%。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5%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 垦区的河流分属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大水系,流经垦区汇水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近50条,河流入境水量3000亿立方米以上。地下水储量丰富,可利用量29.8亿立方米。
  2)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利用经济发展成果适度扩大水田面积。为了建设稳固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保证绿色水稻基地科学发展,近年来,垦区共规划新建、续建大中型灌区17处,工程建成后可达成设计灌溉面积1204.2万亩,其中新增水田灌溉面积562.8万亩、旱田喷灌面积44.2万亩,改善水田灌溉面积591.6万亩、旱田喷灌面积5.5万亩。垦区勤得利等9处灌区已列入全省灌区规划。去年开始,垦区又先期对绥滨、八五九、兴凯湖、勤得利、江萝、二九○、饶河7处灌区开展了可研报告的编制。7处灌区近期工程设计水田灌溉面积368.97万亩,其中新增水田灌溉面积143.29万亩,改善水田灌溉面积172.28万亩。
  為了加快垦区绿色水稻基地建设,垦区除积极争取上级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进行投入外,还集中小水、农发、扶贫、土地整理等各项资金用于水田灌区的配套和改造,加快水田发展。各分局、农场也都普遍对发展水田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从农场利费中筹集资金发展水田,目标是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控制灌溉技术推广到50个农场。
  3因地制宜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单产和总产
  1)品种选择。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应用是垦区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及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至2006年全省共审(认)定了180多个水稻优良品种,但具体选用品种时需要依据当地气候条件,以熟期适宜为基本原则,在当前条件下,既要注重品种的产量能力,也要注重品质,二者不可偏废,今后五年要继续增加超级稻的种植面积,使超级稻的种植面积保持在三分之一以上。
  2)适时早播。垦区稻区热量资源不足、很多地区受温度限制,只能种植中早熟品种。因此,要保证水稻生产的稳定,从热量条件考虑就要延长水稻生育期,在推广应用塑料大硼保温育苗同时,适时早播,以增加热量资源,增加单产。
  3)合理稀植。根据当前推广应用的水稻品种和其他栽培技术,提倡以稀植为主,一般密度为l5-20穴/m2,具体密度要依据品种和土壤、气候条件来确定。但对优质米的栽培因为要适当减少氮肥用量,避免由于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氮肥过多,而造成稻米蛋白质含量过高影响食味,因此,优质稻栽培插秧要保持在20-25/m2。此外,地力较差、分渠力不够的稻田也要适当增插秧密度。
  合理施肥不仅要以水稻需肥规律为依据,还要考虑气候特点、土壤供肥能力、肥料性质及利用率等因素,随着品种的更新、育苗和栽培方式的改进而调整,也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近年来,水稻施肥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在肥料配比上,由单一施肥到氮、磷、钾、微肥配合施用,在施肥依据上,由经验施肥到诊断、测土配方施肥;在施肥时期上,由前期集中施肥改进成分期施肥。当前,垦区水稻栽培总体施肥原则为:增施有机肥作基肥,重施分渠肥,少施穗肥,酌施粒肥,氮、磷、钾施肥比例应为1,0.5,0.5,施肥总量根据地力确定,做到稳步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4)节水栽培。节水栽培技术主要是依据水稻的生物学特性,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对土壤水分状况有很宽的适应范围,既可在淹水条件下生长,也可在无水层条件下生长,具有一定的耐旱性。根据水稻这一基本特性,在栽培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灌溉方法及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省灌溉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进而达到保证水稻稳产增收的目的。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化学节水、工程节水及管理节水等方面实现节水栽培。
  5)病虫草害防治。水稻病、虫、草的为害是威胁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保证水稻的稳产高产,多年来,全省广大稻作科技工作者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深入广泛地开展了主要病虫草害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的研究。吉林省病、虫、草的为害共同特点是比较集中在秧苗期至抽穗期前后。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有:应用高产、优质、多抗品种;推广保健栽培,位水稻有合理的群体结构;利用并保护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有效进行化学防治。
  4主要保障措施
  1)加强生产扶持政策。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强化水稻良种补贴政策范围,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认真履行农业部门职能,切实搞好服务,把中央惠农政策落实到实处。不断改进水稻良种补贴实施办法,积极探索良种补贴与良种良法挂钩,与推广“一增四推”技术相结合、与发展产业化相衔接的模式,不断扩大政策效应。
  2)推进稻作产业化发展。当前,稻作的经营方式以家庭承包制为主,种植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不高,受此影响稻米产业化经营水平滞后,名牌稻米少,经济效益差。因此,稻作的发展一定要利用自然优势条件,搞好优质米生产基地建设,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把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并与技术推广服务结合起来,从而创出垦区的名牌大米,提高稻作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平.黑龙江垦区水稻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化农业,2002,3.
其他文献
采用新疆白杨沟牧试站2003—2009年天然草场生态环境气象监测的牧草生长发育出现日期及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近些年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对牧草各生长期出现日
【西班牙《阿贝赛报》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强颜欢笑不但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愉悦心情,反而会使人的情绪变得更糟。只有发自内心的笑才能改善人的情绪。  该研究的负责人之一布伦特 斯科特认为,许多企业都让员工在客户面前强颜欢笑,笑脸迎人,但这种做法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给企业造成损失,因为员工的情绪会因此变得更糟,从而影响到工作。  该研究成果刊登在《管理学会杂志》上。研究人员针对公交司机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中老年睡眠”。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最新睡眠调查结果,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6.7%,其中慢性失眠者高达97%。对此,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张熙专家指出,中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都面临健康挑战,易产生慢性失眠等睡眠问题,不仅会导致精神不振,情绪低落,生活和工作力不从心,严重者还会引发各类疾病。因此,调整生活状态,保证良好睡眠是中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