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都是“满堂灌”,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词句训练是基础
要注意词句的理解和运用,做好学用结合。要多引导学生去说,即口头运用。其次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结合课文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一读就懂的词语不需要讲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要引导学生理解,在理解词句的时候要抓住重点。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教给阅读方法
1.预习法
我的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当做一节常规课带入课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边划,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当学生完成以上三个步骤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2.精读法
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笔记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必须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提高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
(一)选好书,激趣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选择一些学生喜爱、内容健康、教育意义较强,特别是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积极向上影响的适合学生口味的书籍。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圖书漂流”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二)讲故事,激趣
对于不爱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任何负担的。所以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吸引到书本中来,如:讲童话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名人故事,尝试在关键处戛然而止,然后向孩子推荐合适的图书。这时孩子急于了解故事的下文,很容易产生读书的兴趣。当孩子读完以后,还可以请孩子讲讲故事的内容并加以鼓励,进一步强化孩子的这种兴趣。
(三)多鼓励,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要义。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小学生也是如此。要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小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五、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1.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减少眼动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读速,形成默读习惯。
2.训练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文的阅读步骤为:文章题目—文章体裁—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记叙文的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3.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我们应开设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阅读时有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提高阅读的效率。
4.训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
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开卷有益,只要读,就一定会有收获。教师只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辽宁省铁岭县种畜场中心小学)
一、培养阅读能力,词句训练是基础
要注意词句的理解和运用,做好学用结合。要多引导学生去说,即口头运用。其次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结合课文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一读就懂的词语不需要讲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要引导学生理解,在理解词句的时候要抓住重点。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教给阅读方法
1.预习法
我的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当做一节常规课带入课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边划,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当学生完成以上三个步骤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2.精读法
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笔记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必须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提高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
(一)选好书,激趣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选择一些学生喜爱、内容健康、教育意义较强,特别是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积极向上影响的适合学生口味的书籍。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圖书漂流”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二)讲故事,激趣
对于不爱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任何负担的。所以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吸引到书本中来,如:讲童话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名人故事,尝试在关键处戛然而止,然后向孩子推荐合适的图书。这时孩子急于了解故事的下文,很容易产生读书的兴趣。当孩子读完以后,还可以请孩子讲讲故事的内容并加以鼓励,进一步强化孩子的这种兴趣。
(三)多鼓励,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要义。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小学生也是如此。要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小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五、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1.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减少眼动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读速,形成默读习惯。
2.训练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文的阅读步骤为:文章题目—文章体裁—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记叙文的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3.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我们应开设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阅读时有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提高阅读的效率。
4.训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
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开卷有益,只要读,就一定会有收获。教师只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辽宁省铁岭县种畜场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