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智慧点亮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来源 :绿色中国·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980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8日下午,大型电视访谈节目“8+1对话: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在七台河广播电视台一楼演播大厅举行。由中国供销合作社监事会主任诸葛彩华,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研究室主任、副巡视员、研究员周宏春,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东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教授黎祖交,中共七台河市委书记马志勇,黑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张学武,中国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话剧团著名影视演员、绿色中国形象大使刘劲等8位领導专家组成的嘉宾团队,与担任现场主持的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刘栋栋举行了“8+1对话”,围绕“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这一主题,以更高的视角、更宽的视野,畅谈七台河市乃至东北城市的生态建设和转型发展。
  这是一场洗礼前沿思想的“及时雨”,是一次绿色发展解读的盛宴,也是把脉七台河经济转型、绿色发展方向的“大会诊”。
  七台河市地处黑龙江东部城市群的中心,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国家保护性开采的三个稀有煤田之一、东北地区最大的主焦煤生产基地、黑龙江惟一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是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信息惠民示范城市。近年来,该市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以推进经济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着力提高生态功能,把“生态自觉”、“环保自觉”与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闯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他们立足生态优势,积极开发出一大批绿特色产品,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和谐双赢。七台河现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个,绿色食品标识37个,有机食品标证17个,地理标识认证4个,生态优势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访谈现场,马志勇介绍了七台河市的基本情况、资源优势和未来发展战略。他说,七台河的资源优势比较明显,有“一分水、二分田、七分丘陵藏资源”之说。其中,地下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煤炭、黄金、石墨、大理石、氟石、膨润土等10余种矿藏,特别是战略稀缺资源石墨,七台河市已探明的石墨资源矿石量4.6亿吨,矿物量2782万吨,品位高、鳞片大,目前资源完整、矿权设置规范,非常有利于大规模深加工开发利用。地上资源优良,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等,已经形成蓝靛果、红松坚果、菌类、北药等上规模的种植基地。优良的生态和农业资源,为发展绿特色农业、养生养老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马志勇表示,资源优势不必然会转化为经济优势,但单独、过度依赖资源形成的优势也是不可持续的。未来,七台河市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的要求,秉承“奉献、实干、拼搏、创新”的七台河精神,坚持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巩固现有煤化工基地优势,壮大非煤支柱产业,补齐现代服务业短板,努力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带动的发展格局,走出一条具有七台河特色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在两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中,嘉宾、专家们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出发,结合目前资源型城市特别是七台河市转型实际,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及资源型城市转型需要遵循的原则、政策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并为七台河市如何更好地推进城市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指点迷津。大家表示,七台河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要从多角度、全方位释放潜力,实现绿色转型发展。要明确转型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在绿色、创新、循环上下功夫,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好现有资源。要把人才摆在关键位置,挖掘工业城市现有成熟工人的红利,努力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为创新创业奠定基础。要优先发展特色经济,继续高举生态发展大旗,向七台河文化、人物、体育、品牌等优势要效益。要充分利用好现有政策,谋划自身发展,扩大金融资本,加快发展步伐。要进一步完善和改善交通,全力向好、畅、快提升,促进交通和物流融合发展,更好地凸显区位优势。要充分依托森林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多重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好“不砍树也能致富”的各类接续替代产业,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交流中,就主持人提出为何将总投资达16亿元的商贸博览城项目落户七台河的问题,诸葛彩华表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供销总社努力发挥服务“三农”主渠道作用,不断推进供销社改革,搭建服务平台,建立流通网络体系,创新体制机制。七台河项目是全国供销总社旗下中国供销集团在黑龙江东部的重要布点、是集团的节点市场。我们看中的是七台河团结务实的党政班子,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群众市场意识强等,愿意为七台河实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助力,也希望广大企业前来这片热土投资兴业。
  在谈到资源性城市转型的原则时,专家给出了这样的回答:第一在思想上一定要彻底抛弃长期以来依赖单一资源、粗放经营的惯性思维,树立多种资源优化配置、集约经营的新思维;第二在行动上一定要从当地资源禀赋的实际出发,在选择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上下功夫,切不可脱离当地实际,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
  大家认为,七台河的发展关键在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从本地资源禀赋的实际出发,选择好资源转型升级的接续替代产业,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现在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就做得很好。这么多优质绿色产品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只要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迎来一个“生态美、百姓富”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8+1”对话是绿色中国行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此次节目通过人民网、绿色中国网络电视向全球现场直播。访谈中,各位嘉宾、专家用美丽、生态、和谐、充满活力等字眼描述对七台河的印象,并祝福七台河早日实现绿色转型,人民越来越幸福,明天更加美好。
  对话精彩实录
  七台河印象
  诸葛彩华:一个字“美”,我第一次到七台河就被七台河的宁静和美所感染。第二个字“火”,我觉得这块土地原来感觉是东北比较沉默的,没想到这里挺有活力。所以,我爱七台河。   马志勇:作为七台河人,我感觉我们这座城市最突出的特点是年轻而有活力。我们这座城市1958年开发建设,1983年建市,是黑龙江最年轻的地级城市,我们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刘东生:“以煤为基”,这是七台河传统的符号。“以绿色为屏”,这里生态资源很丰富。“以特色文化为魂”,咱们有先进人物文化、有体育文化、有品牌文化,还有我们待开发的生态文化。
  王东明:七台河市是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里,七台河市有三座山呈“品”字型,还有两个湖,南北两端,非常美丽。这里气侯宜人,有点北美、北欧的感觉,环境也很清爽。
  黎祖交:我是第一次到七台河,总的印象是两个词,一个是“美丽”,一个是“绿色”。所以我想送四句话给七台河市:美丽七台河,绿色生态城。好风凭借力,扶摇上青云。
  绿色转型
  周宏春:我首先想讲一下资源型城市。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源型城市对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是我们建城市、建铁路、建交通的必须物品。
  第一,我们的优势在哪?共同点是什么?共同点是我们的绿水青山,资源型城市大多是山区多数有森林覆盖,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基础。现在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资源型城市转型,这个转型是产业转型、社会转型、城市转型、人的转型、观念转型。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振兴东北八策”,第一是人,人是决定性因素,吸引人、留住人、发展人,有了人才有我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才有我们生产的需求。那么我们这个地区如何转型?其实还是要从资源优势入手,比如开发下游产品、提高附加值的空间。第二是我们在转型之后需要明确方向,绿色、低碳、循环。这里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矿产城市试点,我们要做绿色工业链管理,把资源优化出来,把资源变成高附加值的产品,满足衣食住行的需求。
  简单说人才是关键,经济繁荣是基础,绿色转型是基调,循环、低碳这些产业发展是未来转型的重点。当然我们需要统筹规划,需要做综合评审。
  王东明:七台河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这个城市因煤而生、因煤而长、因煤而大。我们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建设,交通运输面貌日新月异,我们的理论也在逐步的变化和改善,现在我们提出来交通运输的引领论。过去,咱们东北的交通运输条件还是比较好的,但是现在它相对的落后了。总体来讲要有一个比较优势,因为你的比较优势有了,才能把区位优势提升,否则的话就会被边缘化。
  刘劲:七台河这么好的资源,这么好的地方,要转型、要绿色转型,就得靠航空,就得靠我们的交通。
  刘东生:新时期的林业转型战略问题我概括成这么三句话:第一句话,叫做继续高举生态建设大旗。这包括以产业为主、以开发为主,转向以保护和生态建设为主,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第二句话,保护与发展相结合。我们在多年以前提出了三大体系建设问题:第一个体系叫建设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第二是建设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第三是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这里就体现了生态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基本指导思想。第三句话,新时期的林业发展战略,一定要结合国家的重大安全战略来部署规划推进,这里主要包括国家的生态安全战略、气候安全战略、物种安全战略、水安全战略、木材安全战略,还有扶贫战略等等,都跟林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新时期林业转型时期的重大战略转变,或者重大战略定位的话,我想这几句话基本上可以概括。
  对七台河未来转型发展的问题,我提一个“多彩经济战略”,第一是黑色经济,我完全同意马书记说的,煤炭经济在新时期并不是产业要消亡,我们在巴黎会议上承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20%左右,那就意味着我们80%左右的能源来自化石能源,其中煤炭还是主要的资源,这里主要在于煤炭资源我们要消化、升级,降低它的污染,充分发挥它的生产力的问题。第二是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潜力巨大。现在“十三五”规划中我们提出森林康养,这里甚至可以包括冰雪旅游,这就是总书记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第三是特色经济,七台河的特色非常之多,先进人物文化、体育文化、品牌文化、生态文化都大有文章可做。
  黎祖交:对国有林区“全面停伐”的看法,我只讲两点:第一点,这是一个英明的决策。因为从国有林区的发展历程和现实情况看,全面停伐既是加快恢复我国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客观需要,也反映出党和国家“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智慧,宣告了对传统工业文明“生存悖论”的彻底否定。第二点,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从国有林区“全面停伐”的目标要求看,既要守住“保生态、保民生”底线,又不能完全依赖国家拨款,这就必然出现“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产业往哪里转”的问题,形成了国有林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这对于长期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国有林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从我前些日子到吉林、黑龙江的调研情况看,我们的国有林区为应对这种挑战,正在努力进行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许多好的经验。今年5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伊春考察调研时就对国有林区全面停伐后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我相信,我们的国有林区是可以经受这种考验的。这就涉及到全面停伐后的出路问题了,对此,我的回答是:出路就在于从实际出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把国有林区的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具体地说,就是要彻底从过去单一木材利用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充分依托森林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多重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好“不砍树也能致富”的各類接续替代产业,譬如:1、森林保育业:包括公益林管护、封山育林、森林抚育、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2、森林种植业:包括退耕还林、清收林地还林、荒山荒地造林、四旁绿化、景区绿化、绿化苗木、果树种植、花卉种植等。3、森林养殖业:包括森林猪、森林鸡、鸭、鹅、鱼、蜂蜜、林蛙、蝴蝶、蚂蚁、蛇、虎豹、梅花鹿、黑熊、驯鹿的养殖,及相关产品的精深加工等。4、森林食品业:包括干鲜果品(蓝莓等)、食用菌(蘑菇、木耳等)、山野菜、木本粮油(核桃、榛子、板栗,茶油、核桃油、榛子油、橄榄油、梾木油、玫瑰油、牡丹油等)、森林矿泉水、纯净水等。5、森林药材业:包括利用森林中的光热水土等适生环境发展的各种道地中药材,含植物药材、动物药材、微生物药材,如人参(林下参)、天麻、黄芪、五味子、龙胆草等。6、森林康养业:包括森林浴、森林氧吧、森林疗养、林中温泉度假、森林木屋度假、森林养老(候鸟式养老)、长寿村养老、森林空气罐装进城等。7、森林旅游业:包括森林观光游、森林休闲游、森林健身游、森林采摘游、森林体验游、森林自驾游、森林科普游、森林夏令营、冬令营等。8、林木生物质能源业:包括大力发展小桐子、文冠果、光皮树等相关树种,充分利用其含油率高的特点,持续生产生物柴油、汽油等。此外,在有条件的林区,还可以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9、森林产品提取业:包括从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代谢物中提取各种有用成分,以及将森林空气提取罐装等,如从一些活立木的树枝、树叶、果实中提取树脂、树汁、树胶,从银杏叶中提取银杏酮,从红豆杉中提取紫杉醇,从林蛙皮中提炼抗菌太(其价值是林蛙油的5~7倍),从红松籽中提取皮诺链酸(减肥有效,可以直接进行注射),从杜仲中提取高科技军用产品等。10、森林文化产业:包括以知识经济和创意产业为主导、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林区社会生活为源泉、以林区干部职工为服务对象的科技、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学、艺术、摄影、工艺美术、互联网服务等。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诸葛彩华:供销社是和我们共和国差不多共同诞生的。习总书记说过“供销社一定要为农、务农、信农”,所以供销社的定位很要紧,它就是很农,它是扎根在农村,就是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第一点,推进了供销社的改革。供销社既有机关又有事业单位又有学校又有企业,又有协会。我们通过改革要转型升级,要寻找一种新的载体、一种新的业态,还有新的模式,来适应新的发展,能够真正的实现为农民服务。第二,我们要搭建一个服务平台。搭建服务平台就是能够为农民和农村、农业服务,这个服务真正推进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第三个举措就是构建一个流通的网络体系。我们主要围绕农产品卖难的问题,让农产品不仅卖得出去,同时能卖出好价钱。第四创新一种体制机制。我们组建了供销集团,而且供销集团上下进行贯通,对老行业进行改革转型升级进行整合,通过我们的经营活动,以企业的实力和能力带领农民进入市场,为农民服务。
  对七台河来讲,我们为什么投这里?第一资源优势,我们这里青山绿水,寒地黑土,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天然优势。第二区位优势,它在黑龙江的东部区域来讲是中心,一定会真正实现它的中心功能,辐射和带动。第三市场意识,我觉得七台河二产发育比较好,老百姓的市场意识强,这是对我们发展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第四七台河的组织优势,七台河党委政府班子是一个团结务实的班子,他们不仅想干事,而且能干事,能够干成事。
  马志勇:应该说七台河自身的区位和资源条件来看,可能生成的空间就是基于两点,一个是自身的供给优势和市场需求空间相结合,这个有机会。第二我们现在的资源优势和新技术、创新要素结合,这个有可能。我觉得我们有三个方面特点值得关注。第一产业和项目的承载能力比较强,我们有国家级的矿产园区,有省级的煤化工园区,省级的经济开发区,有省级的健康产业园区,还有现在规划的石墨产业园区、生物发酵产业园区,还有电子商务产业园,承载园区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功能比较配套,承接能力比较强。第二政策上比较优惠,对转型有接替的新兴战略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我们有具体的扶持资金、扶持政策,而且在用水用电用地的价格方面有很多的优惠措施。第三服务不敢说做到最优,但是我做到最尽力,我们提出了“四个零”机制,企业来投资,零距离接触、零关系办事、零利益服务、零障碍入住。对重大项目,市级领导当保姆。所以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到七台河来投资兴业,你投资我服务,让你满意。
  周宏春:双创的本质是解决就业问题,我认为是需要创,什么方面可以创?我想在我们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全球的视野,必须要立足当前的实际。一是我们能不能借助已有的教育资源吸引国内国际的,比如说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到我们这个地方联合办研究中心、研发中心,这对我们未来的产业升级、创新发展会提供可靠的动力。二是平台+个体是我们未来很大的产业发展方向,这是一个创新的形式。
  王东明:物流这个概念就是要降低成本,使得产品有竞争力。一个是人要快速的进来,第二物要快速的出去。
  刘东生:第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讨论森林生态安全时所作出的重要讲话,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加强森林经营,着力发展城市林业,着力建设国家公园。第二全面实施天然林禁伐的政策,天然林资源在我国林业资源中占有比较大的部分,我们作为林业主管部门要把有关政策落实到位。第三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第四主要是完善政策支持。第五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打击乱砍乱伐,乱开滥垦,乱捕乱猎。通过这样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
  黎祖交:从生态文明和绿色财富的角度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蕴涵的是一种绿色财富观,其科学涵义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也是财富,“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根据生态学原理,“绿水青山”指的是自然生态系统,它本身就对人类有着良好的服务功能。其中,既有有形服务,也有无形服务;既有物质产品,也有生态产品;既有直接价值,也有间接价值;既有经济功能,也有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既有现实功能,也有潜在功能;既有可以量化价值,也有不可量化价值;如此等等,都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须的,这本身就有价值,就是财富。二是绿水青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这里所说的“条件”,最根本的一条是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自然资本和自然价值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结合点与切入点,因地制宜选择好适于当地發展的生态产业,让绿水青山在提供好生态产品、发挥好生态效益的同时,提供好物质产品、发挥好经济效益,也就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三是自然资源和自然价值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相较于金钱和人造资产,更具有基础性和本源性的属性。离开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的一切“财富”都将成为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因此,人们在追求金钱、创造财富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坚守“生态安全”的底线。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物质财富创造二者发生矛盾冲突的特定情况下,一定要懂得“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 和“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的道理,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切实把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决不走“先破坏后修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做“牺牲绿水青山去换取金山银山”那种饮鸩止渴、竭泽而渔的蠢事。显然,这种以“生态安全”为前提的绿色财富观,同长期以来那种认为只有金钱和人造资产是财富,而从来不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纳入财富范围,从来都为追求金钱而牺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传统财富观,是完全不同的。
  具体到七台河,要将这句话变为现实,我认为,关键在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从本地资源禀赋的实际出发,选择好资源转型升级的接续替代产业,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依我看,现在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就做得很好。我们在上次新闻发布会和本次活动中看到的这么多优质绿色产品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只要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迎来一个“生态美、百姓富”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几所高校的调查研究,从学生、学校与政府、社会及宗教本身等四个方面来探究大学生信教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之策,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信教人数呈逐步上升趋势,笔者于今年5-6月在河南多所高校进行的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85份,有效问卷759份,其中漢族
期刊
樊新忠,男,教师职业。 曾在《星星诗刊》《散文诗世界》《散文诗》《伊犁河》《绿风》《兵团日报》《绿洲》《伊犁晚报》《青岛文艺》等报刊发表诗歌二百余篇(首)。新疆作协会员。  那时,荒原还是荒原  满眼都是蓝天白云  大地上长着稀疏的红柳和芨芨草  不远处的细流,清冽而过  它们是雪山的魂  洗涤着大地的混浊  小虾和泥鳅荡漾  水中的欢乐清晰可见  若干年后,我怀疑  水至清则无鱼的古训是否正确 
期刊
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旅游”概念已被不少景区和游客所接受,它虽然略显艰苦却点滴中透着环保,虽然“小众”却十分时尚。  低碳旅游,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  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旅游”概念已被不少景区和游客所接受,它虽然略显艰苦却点滴
期刊
雪子,居洛阳,河南省作协会员,作品常见于各诗歌报刊,出版诗集《遇见》。  遇 见  遇见你之前,我不知道  一直都是错着的  我翻遍了人间,只找到了  零碎的局部,它们无法组合成  完整的幻象,印证  我前世的复述  像一块角木找到了它的缺口  像黑夜找到了它的白天  遇见你之后,仿佛一切  都有了交代  清明节  天,响晴响晴的  像我已经没有悲伤的表情  人间四月,春花开到摇摇欲坠  枯枝上长
期刊
王信国,作品散见于《西部》《芳草》等杂志并入选《中国小说家代表作集》《中国年度散文诗》等选本,曾获中国当代小说奖、中国散文诗天马奖等奖项。现居新疆博乐。  河流不紧不慢叙述  故乡,在一本书里模糊  发黄的泥土上,一头牛很具体  一头牛以劳动的名义  扶起匍匐的村庄  老榆树站在记忆里,想说些什么  又把心事托付  一片片葉子讲述  河流不紧不慢叙述  一把古琴打开时光的壳  一盆盆吊兰用碎花在朝
期刊
赵希斌,黑龙江人,网名洛阳剑影,1962年4月生,大学毕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星星诗刊》等多家刊物重点栏目发表诗作百余首(组)。曾探索“科学诗”写作,有组诗《数理化中的诗》在《神剑》杂志重点栏目推介并刊发评论。现居洛阳。  手持明镜的人  手持明镜的人 故意让我看见  他的高度 以及菩萨心肠  不断变换角度 让万物消长 周而复始  他只通过四季一遍遍拂去尘埃  在等
期刊
朱怀金,笔名怀金 。1969年6月生于南阳邓州,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先后任教师、记者、编辑。作品散见于《诗刊》《诗神》《诗选刊》,香港《当代诗坛》,美国《橄榄树》,韩国《月刊文学》等刊物。部分诗作被翻译为英语、韩语、泰语、世界语。诗歌入选《河南文苑英华》(诗歌卷)、《2015年度全国诗歌精选》等多个选本。出版诗集5部。中国作协会员,现居洛阳。  君特·格拉斯的羽毛手绘  一枚羽毛,他可能想飞,他属
期刊
余子愚,本名余来水,生于1986年,洛阳日报社记者。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理事,洛阳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著有诗集《我不能轻易说出那些美好》《春风吹》。有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发表,诗歌入选《2013年中国诗歌精选》等选本,获奖若干。  现实书  雨在城市的边缘降落  像洒水车悄无声息地工作  一个小时,从市区到县城  又一个小时,从县城到市区  古人骑毛驴,要走上几天几夜  翻山
期刊
闫平,新疆作家协会会员,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祖籍山东文登,现居新疆博乐市。作品散见于《西部》《绿洲》《伊犁河》《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等报刊。著有《迎着太阳微笑的湖泊》《神秘的怪石峪》《天山女儿红》《蓝色千纸鹤》等长篇小说多部。  那天在我的林子里  跑进了一头  披着一身花袄的小马鹿  太阳下山了  夜色的脚步显得匆忙  每一条回家的路都很陌生  我的盛情挽留不住  马鹿妈妈的声声呼
期刊
【摘要】大众审美文化视野中,大学审美文化不仅要传承其优良的理念和价值,也要与时俱进,对其不足加以构建与完善。当代大学审美文化一方面要传承其人文性、引领性的理念,同时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创新性与超越性相结合、以追求和谐美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理念,还要在传承大学审美文化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人文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  【关键词】大众审美文化;大学审美文化;理念价值;传承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