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小学是学生步入体系性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其认知发展、道德品质及个性养成的重要时期。作为小学班主任,既是班级事务的协调者、管理者,也是校园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为确保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班主任应及时推进激励策略,以正向引导,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基于此,笔者立足于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对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有效实施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新课程理念中,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推进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应树立生本意识,不断优化教学形式,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以欣赏式教育、激励策略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使学生告别不良生活、学习习惯,为其高阶段的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
一、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的片面向
中段学生在经历了低段学习积累后,其学习能力、认知意识都有了显著进步。而在德育教学中,很多班主任因理念落后,还维持着灌溉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以教材为重点、讲道理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将学生置于相对被动的“聆听者”地位。流于形式、停于表面的德育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缺乏有效的激励策略
德育教育开展的水平高低,对于班级的班风、学风形成具有巨大影响。很多班主任认为中段学生年龄尚小,是非意识淡薄,还需教师的教导与引领。在德育教育中,为了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班主任一幅严肃面孔示人,对于存在行为、认知错误的学生,轻则批评教育,重则劳动“惩罚”,试图以惩戒教育树立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不仅会造成师生间巨大的交流鸿沟,也会使更多的学生对班主任产生畏惧心理,不愿、不敢亲近教师。
当遇到学习问题、生活困恼时,也不会主动寻求班主任的帮助。不仅使德育教育难以起到预期效果,压抑、沉闷的教学环境,班级氛围,还会对部分小学生形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使其对德育、校园学习及生活产生抵触心理。
二、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有效实施
(一)对学生施以差异化激励教育
一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小学生源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其性格爱好、学习能力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此,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也应呈现出因材施教的特点。例如:在班级中进行“敬老”话题的探讨时,班主任应对内向怯懦的学生投以足够的关注,可以行为、眼神的鼓励,使其踊跃发言,并在其发言后带动班级学生给予其掌声鼓舞;对于平时就比较活跃的学生,班主任也应充分肯定其在班级中的积极作用,并引导其应带动周围同学,使其学会倾听、顾及他人感受,帮助其成为更受大家喜爱的人。
(二)构建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
对于中段的小学生而言,其具象思维仍优于抽象概念,对于事物的理解多源自既定印象。为此,班主任应为学生营造轻松、融洽的德育学习氛围,注重构建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注。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一同走进社区、敬老院等展开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此同时,在每次活动的结束后,还可展开师生、生生的互评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实践表现,并形成数据记录,以激励学生梯进式自我进步。并且,班主任也应吸取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将其作为教学反思和总结的宝贵经验。
(三)应注重激励、鼓舞的及时性
中段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期待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肯定。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学科教学中,班主任也可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给予学生及时的关注和肯定,发挥激励策略的有效性,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例如:班主任可展开家校共育,以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对家长提出的孩子的点滴成长、表现出的问题充分关注、总结。可在班级中、学生面前对进步明显的某一位同学提出表扬,一方面使其感受到被重视,进而不断地自我完善;另一方面发挥学生榜样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
同时,对于学生之间的摩擦、问题,班主任也应采取情感教育,避免在众多学生面前批评、苛责某一名同学存在的不足,而是以了解其行为产生的原因,施以针对性解决策略,强化德育的柔性管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为德育教育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班主任工作水平和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班主任既担负着学科的授课任务,也是学生道德品质养成过程中的重要“向导”。因此,作为小学班主任,一方面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素养,能够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创新,丰富学生的德育学习体验,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应具有生本意识,将德育教学重点与中段学生认知规律、学习特点相结合,施以有效激励策略,使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认可和肯定,以更好的促進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赖则秀.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7(4):31-32.
[2]苗承花.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考试周刊,2018(3):28.
[3]康欢欢.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9):67-68.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新课程理念中,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推进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应树立生本意识,不断优化教学形式,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以欣赏式教育、激励策略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使学生告别不良生活、学习习惯,为其高阶段的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
一、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的片面向
中段学生在经历了低段学习积累后,其学习能力、认知意识都有了显著进步。而在德育教学中,很多班主任因理念落后,还维持着灌溉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以教材为重点、讲道理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将学生置于相对被动的“聆听者”地位。流于形式、停于表面的德育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缺乏有效的激励策略
德育教育开展的水平高低,对于班级的班风、学风形成具有巨大影响。很多班主任认为中段学生年龄尚小,是非意识淡薄,还需教师的教导与引领。在德育教育中,为了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班主任一幅严肃面孔示人,对于存在行为、认知错误的学生,轻则批评教育,重则劳动“惩罚”,试图以惩戒教育树立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不仅会造成师生间巨大的交流鸿沟,也会使更多的学生对班主任产生畏惧心理,不愿、不敢亲近教师。
当遇到学习问题、生活困恼时,也不会主动寻求班主任的帮助。不仅使德育教育难以起到预期效果,压抑、沉闷的教学环境,班级氛围,还会对部分小学生形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使其对德育、校园学习及生活产生抵触心理。
二、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有效实施
(一)对学生施以差异化激励教育
一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小学生源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其性格爱好、学习能力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此,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也应呈现出因材施教的特点。例如:在班级中进行“敬老”话题的探讨时,班主任应对内向怯懦的学生投以足够的关注,可以行为、眼神的鼓励,使其踊跃发言,并在其发言后带动班级学生给予其掌声鼓舞;对于平时就比较活跃的学生,班主任也应充分肯定其在班级中的积极作用,并引导其应带动周围同学,使其学会倾听、顾及他人感受,帮助其成为更受大家喜爱的人。
(二)构建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
对于中段的小学生而言,其具象思维仍优于抽象概念,对于事物的理解多源自既定印象。为此,班主任应为学生营造轻松、融洽的德育学习氛围,注重构建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注。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一同走进社区、敬老院等展开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此同时,在每次活动的结束后,还可展开师生、生生的互评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实践表现,并形成数据记录,以激励学生梯进式自我进步。并且,班主任也应吸取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将其作为教学反思和总结的宝贵经验。
(三)应注重激励、鼓舞的及时性
中段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期待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肯定。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学科教学中,班主任也可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给予学生及时的关注和肯定,发挥激励策略的有效性,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例如:班主任可展开家校共育,以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对家长提出的孩子的点滴成长、表现出的问题充分关注、总结。可在班级中、学生面前对进步明显的某一位同学提出表扬,一方面使其感受到被重视,进而不断地自我完善;另一方面发挥学生榜样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
同时,对于学生之间的摩擦、问题,班主任也应采取情感教育,避免在众多学生面前批评、苛责某一名同学存在的不足,而是以了解其行为产生的原因,施以针对性解决策略,强化德育的柔性管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为德育教育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班主任工作水平和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班主任既担负着学科的授课任务,也是学生道德品质养成过程中的重要“向导”。因此,作为小学班主任,一方面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素养,能够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创新,丰富学生的德育学习体验,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应具有生本意识,将德育教学重点与中段学生认知规律、学习特点相结合,施以有效激励策略,使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认可和肯定,以更好的促進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赖则秀.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7(4):31-32.
[2]苗承花.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考试周刊,2018(3):28.
[3]康欢欢.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