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残疾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理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切实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我们应重视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残疾人目前的教育现状,并针对残疾人教育的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关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建议。
关键词:残疾人;教育;公平
一、残疾人教育现状
(一)残疾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廣东省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全省大专以上学历的残疾人仅占1%,初中程度和高中程度的残疾人占18%,而小学程度的占38%,未上过学的占42%。其中,24.3万名的残疾学生中,不识字和未上过学的高达四成。
(二)基础教育资源缺口大
根据广东省残联2011年发布的数据,广东省未入学的适学残疾生登记在册的有5102人,其中视力残疾268人,听力残疾336人,言语残疾288人,肢体残疾1332人,智力残疾1622人,精神残疾355人,多重残疾901人。广东省有62个特殊教育学校,其中仅有6所特殊教育普通高中学校,在校生仅有108人。这些学校招收的多为聋哑和肢体残疾的学生。部分精神残疾、智力残疾以及重度残疾的残疾的学生基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三)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较缓慢
2011年,全省仅有62人被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录取。有308人达到普通高等院校录取分数线,有285人被录取,其中本科仅占103人,182人被专科高职学校录取。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仅有5个,在校生698人。
二、残疾人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一)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法规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立法不完善,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专门法还未出台,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招生、投入、师资、升学和就业问题没有法律保障。另外,我国至今仍没有出台全国统一的残疾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只是参照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对残疾人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估。
(二)针对残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不健全
因为生理残疾,残疾学生的高等教育成本要远远高于健康学生。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各高校在对残疾学生补助这方面的体制尚不健全,特别是没有针对残疾学生入学的优惠政策。
(三)残疾人深造的机会少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残疾人的研究生教育层次,残疾学生需要同健康学生一同竞争考取研究生的资格。在现实招生过程中,残疾学生往往受到招生条件、导师筛选等多重不利因素的限制,很难被录取,因此残疾学生很难获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
(四)职业教育建设不统一
一方面,各地成立的残疾人培训机构不够统一,如全省只有一半的市成立了残疾人培训中心;另一方面,各地对残疾人培训的发展不平衡。由于各地的领导重视程度不同,部分市区从2002年起就积极开展残疾人的培训,但仍有部分市近几年才开始组织残疾人培训。目前,全省只有9个市成立了既有编制又有财政拨款的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
三、残疾人教育路径探索
(一)开展学前五年的义务教育
具体做法是:开办残疾人幼儿园,它是以康复为主、以教学为辅的。对于2~3岁的残疾学生,家长有义务接送学生入园;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学生,家长可凭医院证明向教育部门申请放宽入园年龄,出院后,家长必须接送学生入园。待学生毕业后,由幼儿园向教育部门提交一份残疾人情况报告,教育部门凭这份报告直接安排残疾学生升小学,不得随意安排,对能接受普通学校教育的,按每班1:2的比例进行安排。如果服务区的普通学校班数不够,可以采用电脑随机抽样模式,被抽中的学校不得拒收残疾学生,并取消户口限制。对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残疾学生,学校要优先安排其在最近的普通学校就学。
(二)搭建残疾人网络教育平台
1.政府部门提供共享资源。政府部门要多建设有关特殊教育的机构,如教育、卫生、民政、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或网站,宣传机构的功能,从而为残疾人服务。
2.特殊教育教师的教学经验分享。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教师要设立个人网(主)页,这些有关特殊教育的个人网(主)页包括教育法规、特教研究、辅助教学等栏目,教师要将个人从事特殊教育的经验和成果放在网上,与所有关心残疾人特殊教育的人分享。
3.残疾人群要关注并学会应用网络技术,介绍和宣传残疾人事业。
(三)建立新型的职业培训基地
政府部门可通过与社会培训机构及企业联合等方式,创建培训基地,对残疾人进行中、短期培训,从而培养出能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政府部门可尝试建立集“培训-扶贫-就业”为一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发特色项目,培养适用型人才。政府部门可分别在一些职业院校中成立残疾人职业培训教育基地,并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开办与就业形式密切结合的专业,培训项目包括计算机、面点、网络维护、软件开发、食用菌养殖等。
(四)建立人性化的考试制度
如针对国家举办的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为视力残疾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工作人员予以协助。也就是说,考试办法应该视残疾人情况而定,要为残疾人适当安排相应的考试。
总之,我们应该重视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注重残疾人精神层面和技能素养的培养,才能让残疾人拥有正常的心理状态和自力更生的能力。
关键词:残疾人;教育;公平
一、残疾人教育现状
(一)残疾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廣东省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全省大专以上学历的残疾人仅占1%,初中程度和高中程度的残疾人占18%,而小学程度的占38%,未上过学的占42%。其中,24.3万名的残疾学生中,不识字和未上过学的高达四成。
(二)基础教育资源缺口大
根据广东省残联2011年发布的数据,广东省未入学的适学残疾生登记在册的有5102人,其中视力残疾268人,听力残疾336人,言语残疾288人,肢体残疾1332人,智力残疾1622人,精神残疾355人,多重残疾901人。广东省有62个特殊教育学校,其中仅有6所特殊教育普通高中学校,在校生仅有108人。这些学校招收的多为聋哑和肢体残疾的学生。部分精神残疾、智力残疾以及重度残疾的残疾的学生基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三)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较缓慢
2011年,全省仅有62人被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录取。有308人达到普通高等院校录取分数线,有285人被录取,其中本科仅占103人,182人被专科高职学校录取。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仅有5个,在校生698人。
二、残疾人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一)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法规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立法不完善,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专门法还未出台,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招生、投入、师资、升学和就业问题没有法律保障。另外,我国至今仍没有出台全国统一的残疾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只是参照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对残疾人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估。
(二)针对残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不健全
因为生理残疾,残疾学生的高等教育成本要远远高于健康学生。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各高校在对残疾学生补助这方面的体制尚不健全,特别是没有针对残疾学生入学的优惠政策。
(三)残疾人深造的机会少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残疾人的研究生教育层次,残疾学生需要同健康学生一同竞争考取研究生的资格。在现实招生过程中,残疾学生往往受到招生条件、导师筛选等多重不利因素的限制,很难被录取,因此残疾学生很难获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
(四)职业教育建设不统一
一方面,各地成立的残疾人培训机构不够统一,如全省只有一半的市成立了残疾人培训中心;另一方面,各地对残疾人培训的发展不平衡。由于各地的领导重视程度不同,部分市区从2002年起就积极开展残疾人的培训,但仍有部分市近几年才开始组织残疾人培训。目前,全省只有9个市成立了既有编制又有财政拨款的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
三、残疾人教育路径探索
(一)开展学前五年的义务教育
具体做法是:开办残疾人幼儿园,它是以康复为主、以教学为辅的。对于2~3岁的残疾学生,家长有义务接送学生入园;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学生,家长可凭医院证明向教育部门申请放宽入园年龄,出院后,家长必须接送学生入园。待学生毕业后,由幼儿园向教育部门提交一份残疾人情况报告,教育部门凭这份报告直接安排残疾学生升小学,不得随意安排,对能接受普通学校教育的,按每班1:2的比例进行安排。如果服务区的普通学校班数不够,可以采用电脑随机抽样模式,被抽中的学校不得拒收残疾学生,并取消户口限制。对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残疾学生,学校要优先安排其在最近的普通学校就学。
(二)搭建残疾人网络教育平台
1.政府部门提供共享资源。政府部门要多建设有关特殊教育的机构,如教育、卫生、民政、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或网站,宣传机构的功能,从而为残疾人服务。
2.特殊教育教师的教学经验分享。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教师要设立个人网(主)页,这些有关特殊教育的个人网(主)页包括教育法规、特教研究、辅助教学等栏目,教师要将个人从事特殊教育的经验和成果放在网上,与所有关心残疾人特殊教育的人分享。
3.残疾人群要关注并学会应用网络技术,介绍和宣传残疾人事业。
(三)建立新型的职业培训基地
政府部门可通过与社会培训机构及企业联合等方式,创建培训基地,对残疾人进行中、短期培训,从而培养出能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政府部门可尝试建立集“培训-扶贫-就业”为一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发特色项目,培养适用型人才。政府部门可分别在一些职业院校中成立残疾人职业培训教育基地,并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开办与就业形式密切结合的专业,培训项目包括计算机、面点、网络维护、软件开发、食用菌养殖等。
(四)建立人性化的考试制度
如针对国家举办的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为视力残疾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工作人员予以协助。也就是说,考试办法应该视残疾人情况而定,要为残疾人适当安排相应的考试。
总之,我们应该重视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注重残疾人精神层面和技能素养的培养,才能让残疾人拥有正常的心理状态和自力更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