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惊蛰过后,娟娟美好的白玉兰与清雅消瘦的黄腊梅一起悄悄开放,一般的芬芳甜蜜,沁人肺腑。在屋内深深的幕帘之后,听庭院中小鸟一问一答地闲闲寒暄。想起小时候,最喜懒懒地躺在小床上,蜷缩在暖暖的被窝里,远远传来后门外小院里鸟儿们的低语鸣唱;收音机里正播放着绵绵的江南丝竹,情切切的低语;胡琴琵琶,古琴洞箫,雨丝烟波,燕语如剪;江南青青的田野,白色的雾霭,一派深浓的绿意涌入心中。那种遥若前世般的春光美景瞬间浮现,又很快淡出,几如梦境般难以捕捉。
流光
小时候,随母亲上姨妈处过年。大年初一的晚上,这个苏州郊外的小镇请来一个昆剧团搭台唱戏,镇上大大小小男男女女都聚在台前摆凳看戏。依然记得那夜昏黄的灯光下,空气氤氲迷离,戏台上舞动翻飞的影子,台下红衣女子似真似幻的脸,耳边乐音丝丝袅袅,真是一个梦中的世界呵。我想自己与昆剧的缘分就是在那时结下的。
上小学时,因为母亲特别喜欢京剧,曾经陪她去看过《白蛇传》、《镜花缘》。喜欢里面的青衣花旦戏,她们的一颦一笑、举步婷婷袅袅的美姿最似昆曲,颇令人迷醉,可还是不够,不能令人倾心若许。
后来在美国读到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曾经的南京昆曲名伶蓝田玉,20岁时嫁给了已近60岁的钱鹏志将军,他疼她宠她,也算是享尽了荣华富贵,可青春的梦境只能终生错过了。十几年后她来到台湾,形只影单,带着那只描金的百宝匣儿。钱将军夫人,乘着出租车来见旧日姊妹今日新贵宝夫人时,真已是星换辰移,不去的只是那份刻骨的伤痛和回忆,似水流年,冤孽难消。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书中借用《牡丹亭》中的一曲“皂罗袍”,便道出了无数沧桑,流水落花春去也,实教人感怀莫名。
痴魂
真正观赏昆曲《游园惊梦》又是几年后的事了。一个周日的下午在香港家中,无意间在电视上看到1959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昆曲折子戏《游园惊梦》,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扮演杜丽娘,昆曲泰斗俞振飞扮柳梦梅,言慧珠扮春香。梅先生的杜丽娘端庄秀雅深情款款,俞先生的柳梦梅则是一翩翩深情佳公子至情至诚,“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牡丹亭惊梦》,水磨调委婉缠绵,竟是一片旖旎春光在室中弥漫缭绕,心也仿佛被牵引而去。动人至此,已无言可喻。
自此开始便有意去寻找昆曲的带子和曲本,细细读了一遍《牡丹亭》,方理解林黛玉何以无意中走过梨香院,正好听到那十二小官唱到“良辰美眷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时,竟是“不觉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牡丹亭》,那是为天下至情至性的人写的传奇,寂寞伤情,无以释怀。
明朝昆山名士张大复在其所著《梅花草堂笔谈》中写到昆山才女俞三娘抱病苦读《牡丹亭》,曾录其批注寄给汤显祖,最后竟伤心断肠而终。明代末年女子冯小青有诗言道:“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读牡丹亭。人间更有痴于我,不独伤心是小青。”
清朝焦循在其所辑的《剧说》中录有一段《石间房蛾术堂闲笔》中记有:“杭有女伶商小玲者,以色艺称,于《还魂记》尤擅长。尝有所属意,而势不得通,遂郁郁成疾。每作杜丽娘《寻梦》、《闹殇》诸剧,真若身共事者,缠绵凄婉,泪痕盈目。一日,演《寻梦》,唱至‘待打拼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盈盈界面,随声倚地。春香上视之,已气绝矣。”如此寄情伤怀而心痛致死,既为杜丽娘,也为自己终不可得的那份无奈相思。真乃痴人也。
昆曲《牡丹亭》恍若是来自千年前的一声轻轻叹息,一瓣淡淡馨香,仿佛早该在时空中散尽,尽作旧年往事。未曾料想,那份最矜持羞涩的一颦一笑,牵绕缠绵的袅袅柔水磨调,竟应和着人心深处无言可喻的丝丝感怀惆怅,成为刻骨永久的向往与牵念。
流光
小时候,随母亲上姨妈处过年。大年初一的晚上,这个苏州郊外的小镇请来一个昆剧团搭台唱戏,镇上大大小小男男女女都聚在台前摆凳看戏。依然记得那夜昏黄的灯光下,空气氤氲迷离,戏台上舞动翻飞的影子,台下红衣女子似真似幻的脸,耳边乐音丝丝袅袅,真是一个梦中的世界呵。我想自己与昆剧的缘分就是在那时结下的。
上小学时,因为母亲特别喜欢京剧,曾经陪她去看过《白蛇传》、《镜花缘》。喜欢里面的青衣花旦戏,她们的一颦一笑、举步婷婷袅袅的美姿最似昆曲,颇令人迷醉,可还是不够,不能令人倾心若许。
后来在美国读到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曾经的南京昆曲名伶蓝田玉,20岁时嫁给了已近60岁的钱鹏志将军,他疼她宠她,也算是享尽了荣华富贵,可青春的梦境只能终生错过了。十几年后她来到台湾,形只影单,带着那只描金的百宝匣儿。钱将军夫人,乘着出租车来见旧日姊妹今日新贵宝夫人时,真已是星换辰移,不去的只是那份刻骨的伤痛和回忆,似水流年,冤孽难消。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书中借用《牡丹亭》中的一曲“皂罗袍”,便道出了无数沧桑,流水落花春去也,实教人感怀莫名。
痴魂
真正观赏昆曲《游园惊梦》又是几年后的事了。一个周日的下午在香港家中,无意间在电视上看到1959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昆曲折子戏《游园惊梦》,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扮演杜丽娘,昆曲泰斗俞振飞扮柳梦梅,言慧珠扮春香。梅先生的杜丽娘端庄秀雅深情款款,俞先生的柳梦梅则是一翩翩深情佳公子至情至诚,“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牡丹亭惊梦》,水磨调委婉缠绵,竟是一片旖旎春光在室中弥漫缭绕,心也仿佛被牵引而去。动人至此,已无言可喻。
自此开始便有意去寻找昆曲的带子和曲本,细细读了一遍《牡丹亭》,方理解林黛玉何以无意中走过梨香院,正好听到那十二小官唱到“良辰美眷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时,竟是“不觉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牡丹亭》,那是为天下至情至性的人写的传奇,寂寞伤情,无以释怀。
明朝昆山名士张大复在其所著《梅花草堂笔谈》中写到昆山才女俞三娘抱病苦读《牡丹亭》,曾录其批注寄给汤显祖,最后竟伤心断肠而终。明代末年女子冯小青有诗言道:“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读牡丹亭。人间更有痴于我,不独伤心是小青。”
清朝焦循在其所辑的《剧说》中录有一段《石间房蛾术堂闲笔》中记有:“杭有女伶商小玲者,以色艺称,于《还魂记》尤擅长。尝有所属意,而势不得通,遂郁郁成疾。每作杜丽娘《寻梦》、《闹殇》诸剧,真若身共事者,缠绵凄婉,泪痕盈目。一日,演《寻梦》,唱至‘待打拼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盈盈界面,随声倚地。春香上视之,已气绝矣。”如此寄情伤怀而心痛致死,既为杜丽娘,也为自己终不可得的那份无奈相思。真乃痴人也。
昆曲《牡丹亭》恍若是来自千年前的一声轻轻叹息,一瓣淡淡馨香,仿佛早该在时空中散尽,尽作旧年往事。未曾料想,那份最矜持羞涩的一颦一笑,牵绕缠绵的袅袅柔水磨调,竟应和着人心深处无言可喻的丝丝感怀惆怅,成为刻骨永久的向往与牵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