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具有特色资源的皖南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观点,认为在当今部分古村整体风貌破坏的背景下,应重视古村落的保护。以具有特色资源的古村落王村整治规划为例,通过其制定的层次性的整治方案及对于发展模式的思考,对其保护与发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特色资源;古村落;整治;经营模式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resources of the 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issue, think of the ancient village in the overall view of the destruction of background,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ancient villag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the ancient village village renovation plan of the king as an example, through its level of regulation scheme formulated and for development model of thinking,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th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The ancient village; Regulation; Business model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古村落需要保护与整治
皖南古村落一般没有系统的就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作出完整、系统的规划,古建筑残破较为严重,新建建筑没有一定技术指导,其体量、布局、造型和材料都与传统民居大相径庭,造成古村整体风貌的破坏。忽视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传统的耕作方式、生活习俗正被现代化生活取代而逐渐消失。古村落正在被破坏,急需要保护与整治。
2 村庄的整治与发展的反馈关系
村庄的整治与发展是一对辩证的关系,在实践的具体进程中,整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着更长远的发展,反过来发展是判断整治成效的尺度。在处理两者关系时应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整治必须适应与服从发展的需要。
3 具有特色资源的古村落的发展定位
下面就笔者参与过的大山村王村的整治规划浅谈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大山村地处深山地区,交通不便。但土壤中富含微量元素——硒,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癌症、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中国科技大学绿色科技中心化验大山村土壤硒含量高于普通土壤20倍,与陕西紫阳、湖北恩施并称国内三大富硒区,现有人口中80岁以上的老人占12%,被称为“长寿村”、“瘦子村”。
王村的旅游资源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即自然、人文与特色旅游资源。本地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富硒,具有强烈的品牌效应和吸引力,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为主,人文旅游资源以民俗文化为主。各类旅游资源结构合理,特点突出。
对于王村的整治规划是在分析现状条件的基础上,以政府和村委会、村民共同关注的发展问题为切入点,把村庄整治的目标定位在经济可行性及政府和多数村民可以接受的标准上,确定了“以村庄整治为载体,以养身度假旅游产业、观光农业产业的发展为核心,促成村庄经济提升”的规划思路。
3.1 总体定位
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旅游资源条件,以及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立足于山青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当地古村落人文环境、历史文化和传统的民俗文化,把王村发展总体定位为:以“富硒养身、特色乡村”为核心竞争力,以古村落为载体,以将军岩景区和神龙谷景区为依托,生态文化为基础、民俗文化为特色、乡村风情体验为时尚、富硒产品为亮点,把王村打造成集养身度假、生态观光、乡村体验于一体的,怡人的生态度假地。并冠以“富硒福寿地,养生第一村”的美誉。
3.2 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定位
根据王村旅游资源现状和市场感应分析,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总体定位是:以开发皖南、皖中、华东旅游市场为核心,拓展国内旅游市场为目标。在石台县大旅游的背景下以“两山一湖”为依托,牢牢抓住黄山、九华山、牯牛降风景名胜区的溢出客源,积极争取皖南、皖中、皖北省内市场,大力开发以沪宁杭为中心的华东客源市场。
3.3 客源定位
1)以度假类客源为核心
王村區域的自然景观环境良好,但作为单纯的观光旅游并不是非常适合。在当前的旅游竞争形势下,要扬长避短,开发更大程度上依托市场和区位优势的度假旅游产品,以避免观光旅游产品的低水平、重复竞争。但是,休闲度假产品需要观光产品作为基础,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纯粹的观光旅游仍将大量存在,这需要王村在未来的旅游开发中处理好观光产品与休闲度假产品的平衡。
度假类客源中也应以经济型大众养生度假客源为基础,以中高消费能力的度假客源为核心,才能够真正发挥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
2)健身疗养类客源市场为目标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的更多关注必然会推动健身疗养类度假需求的增长,健身疗养度假是旅游需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富硒”品牌的带动下,王村山青水秀的生态环境加之富硒产品的保健特质,将对健身疗养客源产生巨大吸引力,长时间滞留下游客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3)以“银发”客源市场聚人气。
中国人口结构已经进入老龄化,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银发浪潮”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老年旅游喜欢轻松、稍缓的日程和具有康复保健功能、历史文化的项目,在目的地的选择上面,倾向于有益健康疗养的旅游胜地。健康疗养产品是王村特色,能够适合于各类消费水平的老年旅游者。
3.4 产业支撑
以村庄整治为契机,以“富硒”为品牌,以旅游业和富硒茶产业为龙头,带动富硒生态林业、富硒生态农业、富硒生态养殖业等生态产业的发展。通过对整体旅游战略的定位,在村庄及周边地区布置以体验性为主的项目。
4古村落的整治
4.1 总体整治思路
建立层次性的整治方案:整体上以针对性的整治导则提出自上而下的指导控制,以重点地段及街巷整治的重点关注为中间衔接点,通过自下而上的分户整治落实整体整治的初衷。
据对王村现状的调查及基础资料分析,从产业发展出发,推动村庄在物质、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村内部的地形,以“投资少,见效快”的整治手段,从点到面,抓好重点地块、重点建筑的整治,搞好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该村自然环境优势,立足现状,降低实施启动的难度,调动村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
整治规划从3方面着手:
1)分析现有存在问题,改变村庄脏乱差环境面貌,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改造村落建筑空间,梳理街巷空间,改善村容村貌。
2)关注村落历史文化遗产,探索其在现在化过程中生存和延续的可能性和措施。
3)了解当地的民俗民情和社会组织状况,引导各项产业合理、渐进和持续发展。
整治的内容主要为:道路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庄的环境整治,建筑立面改造、绿化布置等。(如图1)
4.2 建筑综合整治
规划对村庄内的的每一栋建筑,通过综合评价其建筑建造年代、保存质量、风貌状况等条件,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整治的措施。分为重点保护类、一般保护类、整饰类、新建类和拆除类5种。
1)重点保护类建筑:保留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质量较好的建筑,如祠堂、百年老宅等,采用原材料并严格按原样、原工艺保护修缮,同时进行定期修缮维护。
2)一般保护类建筑:一般古民居宜定期修缮,在保证其房屋结构、建筑外形不变的前提下允许适当改造,改造后的民居仍应符合传统徽州民居样式,内部适当更新改进,增加卫生设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
3)整饰类建筑:对于一些近十年新建的建筑,建筑質量虽好,但风貌较差的建筑予以整治装饰,远期遵循住户意愿在规划指导下进行更新,使其与传统村落空间协调。
4)新建类建筑:新建建筑造型要求结合王村传统徽派民居形式,灰瓦白墙。严格控制新建、加建,避免大面积不协调建筑的出现。
5)拆除类建筑:拆除危房、简易房、露天猪圈和简易厕所及一些影响村容村貌的农村附属用房,对布局不合理或影响景观及道路畅通的建筑也予以拆除。
4.3 重点地段整治
另外对重点地段整治提出相应策略,通过重点地段的整体以提升整个村庄的内涵。重点地区主要包括村口地段、祠堂地块、公用茶场用房地块和生命研究院地块。
4.4主要街巷
街巷是村庄的灵魂。提取五条现状条件较好的街巷进行整治,街巷两侧建筑整治手法均以皖南传统民居做法为依据,沿街建筑作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进行恢复性设计,设计中注重沿街立面的延续性和完整性;运用更换木质门、窗、阳台栏杆,补配木质阳台、吊脚柱,正立面适当加建马头墙、院落围墙、更换小青瓦等方法,尽可能的使沿街建筑与传统皖南砖木结构民居在材料、体量、虚实、色彩上相一致,最大限度地恢复历史原貌;建筑细部设计建议参照石台当地的民居建筑立面特征和形式;除古色古香的照明灯笼及旅游标识系统外,沿街建筑正立面禁止出现附着物,如空调挂机、现代广告牌等等,商店广告牌应为木质牌匾;现有附属建筑占用步行路面、影响旅游功能的,宜马上拆除整治。
适当梳理出街巷节点的开放空间,街巷空间是“线”、广场是其中重要的“点”,它既有道路连接的作用又有人流集中的特点,是村民主要活动的空间。(如图2)
4.5 分户整治
通过现场对各户资料的调查,分户建立家庭档案,在整体整治的框架下,以各种整治方式为指导,针对各户实际,对各户提出具体整治方案。主要包括建立各户平面整治、立面整治等指导各户整治的图纸文件。
5 发展途径的探索
5.1 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王村现有乡村旅游产业、农业基础较为薄弱,相关政府部门的旅游投入能力有限,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建议政府部门制造良好的投资舆论,营造优越的富硒产业投资环境,密切与相关投资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便利条件,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广大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及农牧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以此推动村庄发展。因此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现代产业发展战略,这是王村产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5.2 经营方式的选择
目前古村落旅游经营模式大体分为四类。四种经营方式分别是租赁经营、股份制经营、集体经营和国营。在不同经营模式中,资产所有者的地位不同,收益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
王村旅游定位是休闲养生度假游,在富硒的环境中去养生度假,使其在自然资源的限制下,注定其接待量不会大,不能产生足够的利益,租赁经营市场经济性较差;同时石台县各级政府财政力量稍显不足,国营方式可行性不大。
集体经营是“共产主义”的一种形式。村民集体投资,平均收益,避免争夺客源现象。集体经营对提高村民对村庄的保护意识有较大意义,股份制经营是集体经营的一种形式,因此推荐集体经营的模式。
通过政府引导当地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推进企业加农户、企业加基地等富硒土壤、水资源开发模式,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围绕带头产业,逐步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区域化经营格局,延长产业链。以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富硒资源、品牌开发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从而使富硒产业走上企业与农民共赢、共同发展、长足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无论租赁经营或国营,还是股份制或集体经营,不论村民的民居是否是游人参观点,生活在古村落里的村民以及由村民日常生产、生活所构成的场景,是古村落旅游必不可少的环境,古村落的每个村民及其活动已经成为古村落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古村落旅游的灵魂之一。
6结语
具有特色资源的古村落应注重其特色资源的优势的发挥,有差别的找准定位和客源定位,建立整体发展策略;通过与发展目标的互动,建立层次性的整治框架以及相适应的发展模式进而达到保护古村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保继刚,苏晓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4(3):427—436.
[2]李玉臻.丽江古城旅游发展 问题对四川古镇的开发与保护启示[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5):3132.
[3]黄巧灵.休闲——小康旅游的灵魂[J].旅游学刊,2003(2):9
[4]潘建民,黄 进.论桂林发展休闲旅游的战略选择[J].高等专科 学校 学报 ,2003(6):5—9.
[5]卢松,陆 林.西递旅游地居民的环境感知研 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05,28(2):230—233.
[6]廖 奔.古徽州地区族居古村落考察报告[R].2001.
作者简介:
万轩宗 1986、男、汉、安徽省芜湖县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规划专业在读研究生、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特色资源;古村落;整治;经营模式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resources of the 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issue, think of the ancient village in the overall view of the destruction of background,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ancient villag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the ancient village village renovation plan of the king as an example, through its level of regulation scheme formulated and for development model of thinking,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th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The ancient village; Regulation; Business model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古村落需要保护与整治
皖南古村落一般没有系统的就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作出完整、系统的规划,古建筑残破较为严重,新建建筑没有一定技术指导,其体量、布局、造型和材料都与传统民居大相径庭,造成古村整体风貌的破坏。忽视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传统的耕作方式、生活习俗正被现代化生活取代而逐渐消失。古村落正在被破坏,急需要保护与整治。
2 村庄的整治与发展的反馈关系
村庄的整治与发展是一对辩证的关系,在实践的具体进程中,整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着更长远的发展,反过来发展是判断整治成效的尺度。在处理两者关系时应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整治必须适应与服从发展的需要。
3 具有特色资源的古村落的发展定位
下面就笔者参与过的大山村王村的整治规划浅谈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大山村地处深山地区,交通不便。但土壤中富含微量元素——硒,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癌症、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中国科技大学绿色科技中心化验大山村土壤硒含量高于普通土壤20倍,与陕西紫阳、湖北恩施并称国内三大富硒区,现有人口中80岁以上的老人占12%,被称为“长寿村”、“瘦子村”。
王村的旅游资源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即自然、人文与特色旅游资源。本地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富硒,具有强烈的品牌效应和吸引力,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为主,人文旅游资源以民俗文化为主。各类旅游资源结构合理,特点突出。
对于王村的整治规划是在分析现状条件的基础上,以政府和村委会、村民共同关注的发展问题为切入点,把村庄整治的目标定位在经济可行性及政府和多数村民可以接受的标准上,确定了“以村庄整治为载体,以养身度假旅游产业、观光农业产业的发展为核心,促成村庄经济提升”的规划思路。
3.1 总体定位
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旅游资源条件,以及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立足于山青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当地古村落人文环境、历史文化和传统的民俗文化,把王村发展总体定位为:以“富硒养身、特色乡村”为核心竞争力,以古村落为载体,以将军岩景区和神龙谷景区为依托,生态文化为基础、民俗文化为特色、乡村风情体验为时尚、富硒产品为亮点,把王村打造成集养身度假、生态观光、乡村体验于一体的,怡人的生态度假地。并冠以“富硒福寿地,养生第一村”的美誉。
3.2 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定位
根据王村旅游资源现状和市场感应分析,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总体定位是:以开发皖南、皖中、华东旅游市场为核心,拓展国内旅游市场为目标。在石台县大旅游的背景下以“两山一湖”为依托,牢牢抓住黄山、九华山、牯牛降风景名胜区的溢出客源,积极争取皖南、皖中、皖北省内市场,大力开发以沪宁杭为中心的华东客源市场。
3.3 客源定位
1)以度假类客源为核心
王村區域的自然景观环境良好,但作为单纯的观光旅游并不是非常适合。在当前的旅游竞争形势下,要扬长避短,开发更大程度上依托市场和区位优势的度假旅游产品,以避免观光旅游产品的低水平、重复竞争。但是,休闲度假产品需要观光产品作为基础,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纯粹的观光旅游仍将大量存在,这需要王村在未来的旅游开发中处理好观光产品与休闲度假产品的平衡。
度假类客源中也应以经济型大众养生度假客源为基础,以中高消费能力的度假客源为核心,才能够真正发挥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
2)健身疗养类客源市场为目标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的更多关注必然会推动健身疗养类度假需求的增长,健身疗养度假是旅游需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富硒”品牌的带动下,王村山青水秀的生态环境加之富硒产品的保健特质,将对健身疗养客源产生巨大吸引力,长时间滞留下游客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3)以“银发”客源市场聚人气。
中国人口结构已经进入老龄化,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银发浪潮”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老年旅游喜欢轻松、稍缓的日程和具有康复保健功能、历史文化的项目,在目的地的选择上面,倾向于有益健康疗养的旅游胜地。健康疗养产品是王村特色,能够适合于各类消费水平的老年旅游者。
3.4 产业支撑
以村庄整治为契机,以“富硒”为品牌,以旅游业和富硒茶产业为龙头,带动富硒生态林业、富硒生态农业、富硒生态养殖业等生态产业的发展。通过对整体旅游战略的定位,在村庄及周边地区布置以体验性为主的项目。
4古村落的整治
4.1 总体整治思路
建立层次性的整治方案:整体上以针对性的整治导则提出自上而下的指导控制,以重点地段及街巷整治的重点关注为中间衔接点,通过自下而上的分户整治落实整体整治的初衷。
据对王村现状的调查及基础资料分析,从产业发展出发,推动村庄在物质、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村内部的地形,以“投资少,见效快”的整治手段,从点到面,抓好重点地块、重点建筑的整治,搞好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该村自然环境优势,立足现状,降低实施启动的难度,调动村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
整治规划从3方面着手:
1)分析现有存在问题,改变村庄脏乱差环境面貌,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改造村落建筑空间,梳理街巷空间,改善村容村貌。
2)关注村落历史文化遗产,探索其在现在化过程中生存和延续的可能性和措施。
3)了解当地的民俗民情和社会组织状况,引导各项产业合理、渐进和持续发展。
整治的内容主要为:道路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庄的环境整治,建筑立面改造、绿化布置等。(如图1)
4.2 建筑综合整治
规划对村庄内的的每一栋建筑,通过综合评价其建筑建造年代、保存质量、风貌状况等条件,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整治的措施。分为重点保护类、一般保护类、整饰类、新建类和拆除类5种。
1)重点保护类建筑:保留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质量较好的建筑,如祠堂、百年老宅等,采用原材料并严格按原样、原工艺保护修缮,同时进行定期修缮维护。
2)一般保护类建筑:一般古民居宜定期修缮,在保证其房屋结构、建筑外形不变的前提下允许适当改造,改造后的民居仍应符合传统徽州民居样式,内部适当更新改进,增加卫生设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
3)整饰类建筑:对于一些近十年新建的建筑,建筑質量虽好,但风貌较差的建筑予以整治装饰,远期遵循住户意愿在规划指导下进行更新,使其与传统村落空间协调。
4)新建类建筑:新建建筑造型要求结合王村传统徽派民居形式,灰瓦白墙。严格控制新建、加建,避免大面积不协调建筑的出现。
5)拆除类建筑:拆除危房、简易房、露天猪圈和简易厕所及一些影响村容村貌的农村附属用房,对布局不合理或影响景观及道路畅通的建筑也予以拆除。
4.3 重点地段整治
另外对重点地段整治提出相应策略,通过重点地段的整体以提升整个村庄的内涵。重点地区主要包括村口地段、祠堂地块、公用茶场用房地块和生命研究院地块。
4.4主要街巷
街巷是村庄的灵魂。提取五条现状条件较好的街巷进行整治,街巷两侧建筑整治手法均以皖南传统民居做法为依据,沿街建筑作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进行恢复性设计,设计中注重沿街立面的延续性和完整性;运用更换木质门、窗、阳台栏杆,补配木质阳台、吊脚柱,正立面适当加建马头墙、院落围墙、更换小青瓦等方法,尽可能的使沿街建筑与传统皖南砖木结构民居在材料、体量、虚实、色彩上相一致,最大限度地恢复历史原貌;建筑细部设计建议参照石台当地的民居建筑立面特征和形式;除古色古香的照明灯笼及旅游标识系统外,沿街建筑正立面禁止出现附着物,如空调挂机、现代广告牌等等,商店广告牌应为木质牌匾;现有附属建筑占用步行路面、影响旅游功能的,宜马上拆除整治。
适当梳理出街巷节点的开放空间,街巷空间是“线”、广场是其中重要的“点”,它既有道路连接的作用又有人流集中的特点,是村民主要活动的空间。(如图2)
4.5 分户整治
通过现场对各户资料的调查,分户建立家庭档案,在整体整治的框架下,以各种整治方式为指导,针对各户实际,对各户提出具体整治方案。主要包括建立各户平面整治、立面整治等指导各户整治的图纸文件。
5 发展途径的探索
5.1 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王村现有乡村旅游产业、农业基础较为薄弱,相关政府部门的旅游投入能力有限,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建议政府部门制造良好的投资舆论,营造优越的富硒产业投资环境,密切与相关投资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便利条件,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广大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及农牧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以此推动村庄发展。因此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现代产业发展战略,这是王村产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5.2 经营方式的选择
目前古村落旅游经营模式大体分为四类。四种经营方式分别是租赁经营、股份制经营、集体经营和国营。在不同经营模式中,资产所有者的地位不同,收益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
王村旅游定位是休闲养生度假游,在富硒的环境中去养生度假,使其在自然资源的限制下,注定其接待量不会大,不能产生足够的利益,租赁经营市场经济性较差;同时石台县各级政府财政力量稍显不足,国营方式可行性不大。
集体经营是“共产主义”的一种形式。村民集体投资,平均收益,避免争夺客源现象。集体经营对提高村民对村庄的保护意识有较大意义,股份制经营是集体经营的一种形式,因此推荐集体经营的模式。
通过政府引导当地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推进企业加农户、企业加基地等富硒土壤、水资源开发模式,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围绕带头产业,逐步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区域化经营格局,延长产业链。以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富硒资源、品牌开发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从而使富硒产业走上企业与农民共赢、共同发展、长足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无论租赁经营或国营,还是股份制或集体经营,不论村民的民居是否是游人参观点,生活在古村落里的村民以及由村民日常生产、生活所构成的场景,是古村落旅游必不可少的环境,古村落的每个村民及其活动已经成为古村落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古村落旅游的灵魂之一。
6结语
具有特色资源的古村落应注重其特色资源的优势的发挥,有差别的找准定位和客源定位,建立整体发展策略;通过与发展目标的互动,建立层次性的整治框架以及相适应的发展模式进而达到保护古村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保继刚,苏晓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4(3):427—436.
[2]李玉臻.丽江古城旅游发展 问题对四川古镇的开发与保护启示[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5):3132.
[3]黄巧灵.休闲——小康旅游的灵魂[J].旅游学刊,2003(2):9
[4]潘建民,黄 进.论桂林发展休闲旅游的战略选择[J].高等专科 学校 学报 ,2003(6):5—9.
[5]卢松,陆 林.西递旅游地居民的环境感知研 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05,28(2):230—233.
[6]廖 奔.古徽州地区族居古村落考察报告[R].2001.
作者简介:
万轩宗 1986、男、汉、安徽省芜湖县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规划专业在读研究生、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