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在丫江桥过铝花岗岩中,锆石可以分作两期,分别形成于岩浆定位前的深部岩浆房内和岩浆定位后的侵入部位.这两期锆石的原位Hf同位素分析揭示,该花岗岩浆主要来自地壳物质的深部熔融.然而,部分较高的176Hf/177Hf数据表明,这些花岗质锆石中可能包裹了形成于幔源岩浆的细小锆石(其粒径小于激光束斑).事实上,背散射电子图像和电子探针分析显示,在部分第1期锆石内部存在着另一种形态和成分不同的锆石晶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丫江桥过铝花岗岩中,锆石可以分作两期,分别形成于岩浆定位前的深部岩浆房内和岩浆定位后的侵入部位.这两期锆石的原位Hf同位素分析揭示,该花岗岩浆主要来自地壳物质的深部熔融.然而,部分较高的176Hf/177Hf数据表明,这些花岗质锆石中可能包裹了形成于幔源岩浆的细小锆石(其粒径小于激光束斑).事实上,背散射电子图像和电子探针分析显示,在部分第1期锆石内部存在着另一种形态和成分不同的锆石晶体,它们可能是在花岗质岩浆形成初期混入的幔源岩浆中的结晶产物.因此,推测丫江桥过铝花岗岩的产生与地幔岩浆的底侵作用有联系.
关键词:锆石Hf同位素过铝花岗岩底侵作用
其他文献
利用德国GRSN宽台网、GRF宽频带台阵和美国SCSN短周期台网记录到的记录到的发生于鄂霍次克海的地震资料,采用N次根倾斜叠加方法,研究了鄂霍次克海下间断面的存在情况、410和660 km间断面的形态和性质,并且探讨了俯冲板块在660 kn间断面附近的穿透情况,结果表明,在鄂霍次克海地区410和660 km平共间断面比较清楚,同时在其他深度如150,220和520km也可能存在间断面;发现在俯冲区
摘要 经重新鉴定,确认湘潭锰矿床中大量产出锰钾矿(KJMns-xOl6).其胶体沉积成因的单斜晶系锰钾矿中Mn02含量在90%以上,K2O含量大于3%,含水量为2.2%”3.1%,类似于沸石含水量.其晶胞常数ao=0.9974nm,bo=0.2863nm,co=0.9693nm,β=91.47°由[MnO6]八面体双链构成较大的假四方孔道孔径为0.462nm×0.466nm,并由K+充填在其中.
摘 要 本文扼要叙述了创立量子力学关键的几步:海森伯提出用依赖于两个态的观测量数组代替只描述一个态的物理量,玻恩和约当以及狄拉克分别据此提出正则对易关系,给出量子力学的海森伯表象;薛定谔根据德布罗意波建立波动方程,给出量子力学的薛定谔表象;玻恩提出波函数的统计诠释;狄拉克和约当分别给出量子力学的表象变换理论,统一量子力学的不同表象;海森伯发现测不准关系,给出量子力学的物理基础。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第五
摘要:海洋表层水中的铁已被证明为某些大洋海区表层水生产力的限制因素.1992年我们报道了在远洋气溶胶中检测到二价铁Fe(Ⅱ),提出了大气海洋物质交换中的铁硫耦合反馈机制的假设.最近在中国的沙尘暴样品中检测到了相当数量的Fe(Ⅱ),其浓度高达1.8~4.3mg·m-3,占总铁的1.4%~2.6%.气溶胶中硫和铁在沙尘暴期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Fe,Fe(Ⅱ)和S无论在沙尘暴和非沙尘暴期间其浓度高峰均
摘要:用溶液法制备出C60·2CHBr3多晶粉末.用Raman散射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对C60·2CHBr3振动谱进行了研究.Raman散射光谱观察到C60分子Ag振动模式的红移(4~5cm-1),Hg(1)模式基本不变.对模式红移的进一步分析表明C60分子可能从H原子上获得少量电子.在红外吸收谱中,C60分子F1u振动模式的峰位在CHBr3掺杂前后没有变化.但CHBr3的红外吸收谱线发生了显著变化
摘要:在混合均匀的铜颗粒和玻璃颗粒受到不同加速度G和频率f的正弦振动作用下,获得了巴西果(BN)、反巴西果(RBN)、三明治(Sandwich)的不同分层相构型及其相图.首次观测到小颗粒在上大颗粒在下的稳定的反巴西果分层(reverseBrazilNutsegregation)现象.还观测到区分不同分层区域的G值具有滞后效应,表明分层过程与系统的初始条件有关. 关键词:颗粒物质反巴西果三明治
摘要:从线粒体DNA世系的系统发育关系角度来说,稀少的点突变在多个不同世系(或者说单倍型类群)中出现,就很有可能是错误的.这条对mtDNA序列中观察到的稀少的点突变进行检验的经验是否对序列中出现的碱基缺失/插入也适用,目前未见报道.本研究中统计了国内50个不同人群2352个个体mtDNA序列中出现的一些稀少的碱基插入/缺失事件.结果显示,除去单倍型类群特征性或相关性的碱基缺失/插入外,mtDNA序
摘要: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用不同粒径的纳米金颗粒来进行QCM的表面修饰,提高对单链靶标DNA的检测灵敏度.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通过研究5~60nm范围内不同粒径纳米金颗粒对QCM表面的修饰作用发现:金颗粒粒径的大小对DNA探针在石英晶体微天平表面的固定量和DNA的杂交率均有影响.20nm粒径的金颗粒对QCM表面修饰作用为最佳,能最好地提高DNA检测灵敏度. 关键词:纳米金颗粒D
摘要:利用荧光显微镜和冷却CCD记录单个拉直的lDNA分子在光照下逐渐断裂的动态过程.lDNA分子经高效的YOYO-1染料染色后,用分子梳技术拉直,并使DNA链的若干局部点固定在APS修饰的玻片上.在蓝光的照射下,观察lDNA的断裂和断裂后的弹性回缩过程.结果表明,DNA构象的变化以及水分子的作用,有可能使DNA在光照的作用下更加容易断裂.此技术将在研究DNA弹性、DNA与染料相互作用以及肿瘤治疗
摘要:以1,2-二硫代草酸根(以下简称为Dto)作为桥联基团,合成了3个锰(Ⅱ)的配合物[Mn(L)Dto],其中L=Phen(1),Bpy(2)和en(3).研究表明,这3个配合物的结构极其相似,都是Dto桥联的一维链状结构.对配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的研究表明,在配合物中Mn(Ⅱ)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关键词:一维Mn(Ⅱ)配合物1,2-二硫代草酸根ESR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