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建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feij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制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在中学阶段开展法制教育已是发展趋势。在中学阶段,法制教育能够实现学生知法、懂法,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外,还成为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途径。但通过实情分析,我国当前中学阶段的法制教育还存在许多显著问题。在教育中若想不断完善法制教育,首先需完善课程体系;其次需打造一批具有高素质、专业的教师团队;最后教师还需不断丰富自身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法制教育服务。
  关键词:中学生;法制教育;意义;培养策略
  我国当前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关键时期,法制教育在中学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在遭遇事故时还能够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此外,法制教育还具有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作用。接下来本文将以中学生法制教育为核心开展相应探讨,希望能为广大高中教师提供一些新思考。
  一、 中学生法制教育必要性浅析
  学生在高中阶段,处于躁动不安的青春期,学生的价值体系尚未成型,学生较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和干扰。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性格特征和发展趋势决定了必须在此阶段加强法制教育。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多样且复杂,在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中,不乏充满色情、血腥、暴力内容的糟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对这些糟粕文化盲目的模仿,将会导致学生向着错误的方向发展,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通过数据分析后发现,我国未成年犯罪的比例逐年上涨,同时犯罪低龄化问题越发严重。为此全面开展中学生法制教育迫在眉睫,各高中院校应从学生当前发展实情出发,通过多种创新性教学手段的融合运用,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效降低未成年犯罪对社会带来的危害,并为学生构建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学习环境。
  二、 在中学阶段法制教育存在的几点显著问题
  (一) 法制教育形式化
  在当前素质教育大环境下,高中各学科都提出了学科专属的“核心素养”,但是在学生法制教育过程中,“法律核心素养”既没有培养目标,也没有培养方案,导致高中院校和教师在开展法制教育过程中缺乏方向和理论。在实际法制教育开展过程中,学校通常几个普法海报就算完成工作,过于形式化的法律教育是不利于学生明白法律内涵的。
  (二) 法制教育教学手段单一
  法制教育的教学目标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法、懂法、守法,不断提高自身内在法律素养,能够在心中构建一条不能触碰的“法律红线”。为此,法制教育侧重点在于实用和认知层级。通过分析,当前高中院校开展的法制教育仍停留在“知法”层级,导致法制教育不够深入,对学生法律行为、法律习惯的培养工作有所缺失。
  (三) 法制教育教材缺乏统一性、规范性
  学校在开展法制教育过程中,由于未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指定的教学素材,也未有法制课程安排。学校在课程开展过程中,通常自由发挥,学生在其中受到的教育也不够深入。
  三、 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策略浅析
  (一) 围绕法律核心素养进行教育理论建设
  在当前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内在核心素养作为首要教育目标。基于此,国家教育部门应出台相应教学目标及教育大纲,为高中院校培养学生内在法律素养指明道路。
  (二) 建设一支高素质法律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法制教育落地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者和引导者存在。高中院校若想全面培养学生的内在核心素养,首先需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专业法律教师队伍,这批教师需具有全面的法律知识体系、先进的法律教育手段、良好的个人素养,实现在课上教授学生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将自身行为向学生进行表率。与此同时,教师还能够灵活运用各类创新性教学手段,保证法律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在法律课堂中的教学目标为全面培养学生的内在核心素养,通过法律案件讲述促使学生在内心构建出一条“法律红线”,在生活中遭遇突发事件时能够用法律武器保护好自己。
  (三) 高中院校定时开展校内、校外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
  在法治教育过程中,活动作为具有灵活性、趣味性、生活性特征的“第二课堂”,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通过活动开展的法制课堂,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高中院校可以定期开展法律讲座,邀请专家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其次,在班级内部可定期向学生播放法制教育纪录片,在纪录片播放完毕后教师讲解相应知识点;最后,教師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例如带领学生参观监狱、拜访律师事务所,通过生动的案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为培养学生的内在法律核心素养提供保障。
  (四) 完善课程体系
  健全、完善的课程体系作为法制教育的核心存在,没有课程体系作为保障,法制课程的教育目标就难以落到实处。基于此,国家教育、法律部门应通过当前实情出发,进行教材编排,在教材中全面体现法律的重要性。地方教育部门可结合地方实情出台法制教育、教学大纲,为高中学习开展法制教育提供基本的保障。
  综上所述,在当前法制社会、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内在法律素养成为各学校面对的重要问题。学生的内在法律素养可以降低学生的犯罪率,还能够促使学生知法、懂法、会用法。各大高中院校需通过地方实情出发进行课程建设,为建设我国“法治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姚颂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法制教育应树立四个观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6):7.
  [2]汪德学.如何有效开展高中政治法制宣传教育[J].好家长,2017(37):162.
  [3]胡红丹.加强职业高中法制教育对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3(06):28-29.
  作者简介:
  孔维军,江苏省泰州市,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视觉障碍被划分为全盲和低视力两大类,为了实现十九大提出的“教育公平”。视障教育体系中均加入了盲文课程。部分视障学习者因触觉灵敏度的限制造成了学习盲文的困难,本文将触觉灵敏度作为研究对象,以提升盲文学习的动机作为研究目的。分析了触觉灵敏度与视障者盲文学习的关联和盲文学习动机差的原因,发掘了测定触摸灵敏度的方法,并设计了“前盲文”触觉技能训练,切实找到了让更多视障者参与盲文学习的路径,并为下一
摘 要:隨着信息与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微博、微信、脸书相比,微课在品社课中运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甚至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环节,成为现有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在品德教学中灵活运用微课进行情境创设、行为辨析、明理导行、活动设计、课堂总结等,不仅让品德的知识变得立体化,更让品德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实现教学最优化,有效提高品德课堂教学!  关键词:微课;课堂;实效  张一春教授认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泪道造影(CTD)与磁共振泪道成像(MRD)在泪道阻塞性诊断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因泪溢患者就诊总共85例(155侧),其中男
摘 要:苗族服饰的色彩形象深入人心,其独特的色彩配比和底色的运用使得其民族形象越发神秘,本篇文章简单地分析苗族服饰的色彩元素在现代设计当中的运用以及结合所学专业对其运用进行设计设想。  关键词:苗族服饰色彩;设计运用;民族特征  本篇文章意在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探究湘西苗族服饰的色彩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和应用成果,并加以研究,浅析湘西苗族服饰色彩在实际设计中的结合方法。我的学校吉首大学位于湖南湘西自
摘 要:行政管理在高校的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时代发展迅速,为了紧跟时代潮流,社会各界都在发生改革,高校也不例外。但是,在改革形式之下,一些问题也就暴露了出来,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体制相对落后,不符合时代要求等问题。因此,笔者对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效率  好的高校行政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高校的
目的:探讨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本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7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进展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