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倾听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优秀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
【关键词】倾听;态度;方法;训练
听、说、读、写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必须培养的四大基本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大量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得不令人堪忧,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给学生的终生发展造成了先天不足的遗憾。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口语交际部分提出具体要求:“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讨论问题,能听出讨论的焦点。”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倾听: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倾听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优秀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呢?
首先,自己做一个倾听的先行者。
曾经听过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次,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干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长大了当飞行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有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觉得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朋友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听到这里,我从心底油然产生了对主持人林克莱特的敬佩之情,佩服他与众不同之处,他能够在别人笑得东倒西歪时听孩子把话说完,保持着倾听者应具备的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
古人云:“身教重于言教。”所以语文教师自己要做一位善于倾听的教师。常常看到,在一些公开课上,老师提出问题后,很多学生积极抢答。当老师听到有的学生回答不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时,老师总会匆忙地打断学生的回答,让他再想想,转让其他学生回答。该学生只好无奈地坐下,其他学生也茫然地转向另一个学生。教师没有倾听学生口中所谓的错误,怎么能知道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怎样的一种状态?没有倾听学生口中所谓的错误,又怎么能知道教师点拨与学生认知度之间的差距?其实,错误也能变成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
其次,帮助学生保持倾听的态度。
课堂上,有些学生在课桌中做小动作,转笔,抖腿,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等等,这些表象并不少见。这些学生游离于教师的教学内容之外,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要学会倾听,就必须让学生保持倾听的态度。
这种态度包括首先是外在姿态:要求学生坐正身体,双脚平放,两小臂自然放于课桌,左手扶住课本或笔记本,右手握笔,面含微笑,眼睛正视说话者。这样不仅改掉了有些学生上课喜欢做小动作不听的坏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是有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更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倾听状态。古人早有洗耳恭听一说,学生只有抱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去听,才能听出对方的长处;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听,才遇到不同意见时,就会冷静地想一想别人的意见是否有道理,就不会情绪化地一概排斥、否定;抱着尊重多方的态度去听,听的时候就会非常专注,不左顾右盼。
第三,指导学生掌握倾听的方法。
用“看”来辅助听。美国物理学家,人类学家顾尔说:无声语言(人体语言)所显示的含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深刻的多,因为有声语言往往会把所表达的意思的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隐藏起来。如果不看说话的老师或同学,只是消极地听所说的字词和内容,就会错过讲话者通过表情、眼神等体态语言所表达的意思。甚至导致误解、错误的举动。
用“记”来辅助听。有研究表明大部分人至多是中等程度的听者。不论多么仔细地听,在听了以后大部分人马上忘掉一半以上的内容,2个月后,一般的听者大约只能记得25%的内容,这也是什么很多学生在当天课堂上能够回答的问题,过几天却回答不出的原因。所以,在指导学生倾听的时候,要一边听一边记录,记下要点或记下自己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进行发挥的问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不及时记下来,听的内容那很可能就成了“耳旁风”,转瞬即逝。
第四,开展有效的听力训练。
除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还可以在开设专项的听力训练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活动中,首先要选择精当的听力内容,例如一些获奖的录音节目,内容适合,有作为“听”的训练材料的价值。其次,要提出明确的听力要求,第三,进行适时有效的指导,第四,听力训练要有层次。
笔者曾用过一个案例,也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摘录如下片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听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个获奖节目—— 《白发的期盼》。大家听到这个题目可以想一想,这大约会是一个什么话题的节目呢?
生1:可能是一位老人对自己子女的盼望吧?
师:一位老人对自己子女的盼望,也就是说,是一位老人的话题,对吗?现在就请大家开始用自己的耳朵来倾听。
(学生听录音)
(幻灯片展示) 学会倾听——听录音,然后回答:从人物身份,家庭状况、日常生活三个方面简要叙述采访对象的相关情况。
师:同学们,现在我从三个方面来检测一下大家倾听所捕捉到的信息:第一个方面是人物身份,第二个方面是家庭状况,第三个方面是日常生活。请做简要叙述。
生2:她的人物身份就是一个普通的孤寡老人,她的家庭状况是丧偶的老奶奶,她的两个女儿都已经在国外,她的日常生活是养花。
师:好,请坐。他回答的信息是否完整,请下位同学进行补充。
生3:……
生4:这位老人是某个大学的特级教师;家庭情况是老伴儿去世,孩子在美国,日常生活是每天去学校养花,平时想女儿的时候通过IP电话交流。
师:你为什么说得这样全面而细致呢?
生4:我在听的时候做了一些内容比较重要的笔记。
师:这位同学告诉我们:提高自己听力的基本方法是做笔记。刚才只有少数几位同学做笔记的。那么做笔记的同学对这几个问题都能够轻松回答。这也就是说,在捕捉转瞬即逝的声音信息的时候,我们依靠大脑记忆需要一种方法——记关键词。如果我们的大脑记忆还不能够实现在信息的捕捉时,我必须借助书面记忆的方法,才能完成对信息的捕捉。记下了没有?
生:记下了
师:好,通过第一个片段检测大家的听力,我们发现了两大问题:一,没有记录的习惯;二,回答问题定向性不够清晰。下面我提高一个档次,让我们把耳朵当作眼睛来阅读。读一篇文章要读哪些东西?最起码有那几个层次,什么主题,应该读出来吧。好,现在手握笔,耳朵倾听,开始。
……
这节听力训练课没有上成思想品德课,注重了倾听的学习和训练,是值得大家借鉴和思考的。
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窗户。倾听是理解、是接纳、是期待、是分担痛苦、是共享快乐,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一个具有倾听意识的老师一定会听到学生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一个具有倾听意识的学生一定会拥有一个更为广阔的明天。倾听学生,也让学生学会倾听。
【关键词】倾听;态度;方法;训练
听、说、读、写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必须培养的四大基本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大量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得不令人堪忧,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给学生的终生发展造成了先天不足的遗憾。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口语交际部分提出具体要求:“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讨论问题,能听出讨论的焦点。”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倾听: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倾听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优秀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呢?
首先,自己做一个倾听的先行者。
曾经听过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次,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干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长大了当飞行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有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觉得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朋友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听到这里,我从心底油然产生了对主持人林克莱特的敬佩之情,佩服他与众不同之处,他能够在别人笑得东倒西歪时听孩子把话说完,保持着倾听者应具备的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
古人云:“身教重于言教。”所以语文教师自己要做一位善于倾听的教师。常常看到,在一些公开课上,老师提出问题后,很多学生积极抢答。当老师听到有的学生回答不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时,老师总会匆忙地打断学生的回答,让他再想想,转让其他学生回答。该学生只好无奈地坐下,其他学生也茫然地转向另一个学生。教师没有倾听学生口中所谓的错误,怎么能知道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怎样的一种状态?没有倾听学生口中所谓的错误,又怎么能知道教师点拨与学生认知度之间的差距?其实,错误也能变成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
其次,帮助学生保持倾听的态度。
课堂上,有些学生在课桌中做小动作,转笔,抖腿,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等等,这些表象并不少见。这些学生游离于教师的教学内容之外,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要学会倾听,就必须让学生保持倾听的态度。
这种态度包括首先是外在姿态:要求学生坐正身体,双脚平放,两小臂自然放于课桌,左手扶住课本或笔记本,右手握笔,面含微笑,眼睛正视说话者。这样不仅改掉了有些学生上课喜欢做小动作不听的坏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是有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更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倾听状态。古人早有洗耳恭听一说,学生只有抱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去听,才能听出对方的长处;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听,才遇到不同意见时,就会冷静地想一想别人的意见是否有道理,就不会情绪化地一概排斥、否定;抱着尊重多方的态度去听,听的时候就会非常专注,不左顾右盼。
第三,指导学生掌握倾听的方法。
用“看”来辅助听。美国物理学家,人类学家顾尔说:无声语言(人体语言)所显示的含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深刻的多,因为有声语言往往会把所表达的意思的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隐藏起来。如果不看说话的老师或同学,只是消极地听所说的字词和内容,就会错过讲话者通过表情、眼神等体态语言所表达的意思。甚至导致误解、错误的举动。
用“记”来辅助听。有研究表明大部分人至多是中等程度的听者。不论多么仔细地听,在听了以后大部分人马上忘掉一半以上的内容,2个月后,一般的听者大约只能记得25%的内容,这也是什么很多学生在当天课堂上能够回答的问题,过几天却回答不出的原因。所以,在指导学生倾听的时候,要一边听一边记录,记下要点或记下自己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进行发挥的问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不及时记下来,听的内容那很可能就成了“耳旁风”,转瞬即逝。
第四,开展有效的听力训练。
除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还可以在开设专项的听力训练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活动中,首先要选择精当的听力内容,例如一些获奖的录音节目,内容适合,有作为“听”的训练材料的价值。其次,要提出明确的听力要求,第三,进行适时有效的指导,第四,听力训练要有层次。
笔者曾用过一个案例,也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摘录如下片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听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个获奖节目—— 《白发的期盼》。大家听到这个题目可以想一想,这大约会是一个什么话题的节目呢?
生1:可能是一位老人对自己子女的盼望吧?
师:一位老人对自己子女的盼望,也就是说,是一位老人的话题,对吗?现在就请大家开始用自己的耳朵来倾听。
(学生听录音)
(幻灯片展示) 学会倾听——听录音,然后回答:从人物身份,家庭状况、日常生活三个方面简要叙述采访对象的相关情况。
师:同学们,现在我从三个方面来检测一下大家倾听所捕捉到的信息:第一个方面是人物身份,第二个方面是家庭状况,第三个方面是日常生活。请做简要叙述。
生2:她的人物身份就是一个普通的孤寡老人,她的家庭状况是丧偶的老奶奶,她的两个女儿都已经在国外,她的日常生活是养花。
师:好,请坐。他回答的信息是否完整,请下位同学进行补充。
生3:……
生4:这位老人是某个大学的特级教师;家庭情况是老伴儿去世,孩子在美国,日常生活是每天去学校养花,平时想女儿的时候通过IP电话交流。
师:你为什么说得这样全面而细致呢?
生4:我在听的时候做了一些内容比较重要的笔记。
师:这位同学告诉我们:提高自己听力的基本方法是做笔记。刚才只有少数几位同学做笔记的。那么做笔记的同学对这几个问题都能够轻松回答。这也就是说,在捕捉转瞬即逝的声音信息的时候,我们依靠大脑记忆需要一种方法——记关键词。如果我们的大脑记忆还不能够实现在信息的捕捉时,我必须借助书面记忆的方法,才能完成对信息的捕捉。记下了没有?
生:记下了
师:好,通过第一个片段检测大家的听力,我们发现了两大问题:一,没有记录的习惯;二,回答问题定向性不够清晰。下面我提高一个档次,让我们把耳朵当作眼睛来阅读。读一篇文章要读哪些东西?最起码有那几个层次,什么主题,应该读出来吧。好,现在手握笔,耳朵倾听,开始。
……
这节听力训练课没有上成思想品德课,注重了倾听的学习和训练,是值得大家借鉴和思考的。
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窗户。倾听是理解、是接纳、是期待、是分担痛苦、是共享快乐,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一个具有倾听意识的老师一定会听到学生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一个具有倾听意识的学生一定会拥有一个更为广阔的明天。倾听学生,也让学生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