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应该增强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化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教学理念,所以广大教师应该做好这方面的教学改革,这关系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实现教学生活化的途径,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要创新化教材利用,建立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可以设置生活化情景,还要关注生活实践应用,从而真正通过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借助生活化教学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在当今社会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依照课本教学模式严重禁锢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学生通过学到的非形象的数学知识只能对付考试。教师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相分割,学生无法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关系,也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数学思想,感知数学的存在,更做不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改中一再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并突出数学源于生活,并反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采取各种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 教学理念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往传统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多半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当作知识容器,一味的去灌输各种知识,几乎不去关注学生对数学理念的理解、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等,同时这也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易出现厌学问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尤为重要,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先导,标准与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去武装、充实自身的教学理念,将生活化教学理念深深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1]。例如对于人教版小学数学“长度单位”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通过简单数学工具,比如直尺与课本知识进行课堂教学,虽然这种方式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这部分的知识内容,但是很多学生也只是将其作为对付考试的工具,其目的就是换算单位,正确答题,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教师应充分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去改变此现状,可借用现实生活问题或流传小故事带入知识点,例如古人会用身体的某些部位去衡量比较物体的长度,此方式的优势在于,积极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在无形中强调了生活与数学的关联。
2 创新化教材利用,建立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大多数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虽然教材和课外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但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并不合适,不可忽视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重要性。所以教师需要树立良好的生活教学理念与创新教材的利用,并与学生生活实际内容相联系,从而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100以内的数”教学中,教师应为结合生活去布置预习任务:我校将会组织学生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由于不确定电影院具体座位数量,进而无法准确安排观看场次,所以安排学生去附近电影院包厢数一数座位。在这一预习任务中,不仅将教学任务完美完成,亦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思想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识数教学课堂中,授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提出在统计座位数量过程中遇到的计数困难,由此引入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学生运用抽象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
3 设置生活化情景,化抽象为生动形象
数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通过运用促使生活产生很大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贯彻生活化理念,不要一味地枯燥讲解,可以结合具体内容,设置相应的生活化教育情景,达到变抽象为生动形象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而且这样也更加符合小学年龄段学生的形象化思维,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和思考,有利于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数学[3]。例如在“时、分、秒”内容的教学中,就可以在介绍基本知识之外,引导学生们真正观察钟表的指针行走情况,边观察边记录,思考三根不同时针之间行走的关系,当他们发现秒针走一圈之后分针才走一小格的时候,就会明确时和分的换算关系,同时也懂得了为何1小时等于60分钟,这样的学习加深了印象,而且还会感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再比如在讲解“千克、克”知识的时候,也可以为学生展示菜市场的标签,比如白菜每500克售价0.98元,这样就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建立起来了联系,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4 关注生活实践应用,拓展思维能力
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成绩,其根本在于运用,当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到知识之后,应该在具体生活中进行运用和实践,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吸收,通过学以致用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新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4]。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要关注生活实践应用这个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为他们的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提供帮助和指导。例如在“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教学中,三角形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稳定性,但学生对此不好理解,此时教师就应该告诉他们这种特征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比如晾衣架就是三角形的,当衣服挂上面的时候不会掉落,这就是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原理。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属于对称图形,可以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运用事例,培养他们善于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良好思维。
结语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教学改革的开展,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习数学,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圣杰.如何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85.
[2]陈新龙.浅议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都市家教,2018(07):113.
[3]韩兆新.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教育,2017(04):41-42.
[4]李萍.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9(09):51.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在当今社会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依照课本教学模式严重禁锢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学生通过学到的非形象的数学知识只能对付考试。教师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相分割,学生无法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关系,也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数学思想,感知数学的存在,更做不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改中一再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并突出数学源于生活,并反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采取各种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 教学理念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往传统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多半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当作知识容器,一味的去灌输各种知识,几乎不去关注学生对数学理念的理解、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等,同时这也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易出现厌学问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尤为重要,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先导,标准与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去武装、充实自身的教学理念,将生活化教学理念深深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1]。例如对于人教版小学数学“长度单位”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通过简单数学工具,比如直尺与课本知识进行课堂教学,虽然这种方式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这部分的知识内容,但是很多学生也只是将其作为对付考试的工具,其目的就是换算单位,正确答题,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教师应充分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去改变此现状,可借用现实生活问题或流传小故事带入知识点,例如古人会用身体的某些部位去衡量比较物体的长度,此方式的优势在于,积极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在无形中强调了生活与数学的关联。
2 创新化教材利用,建立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大多数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虽然教材和课外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但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并不合适,不可忽视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重要性。所以教师需要树立良好的生活教学理念与创新教材的利用,并与学生生活实际内容相联系,从而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100以内的数”教学中,教师应为结合生活去布置预习任务:我校将会组织学生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由于不确定电影院具体座位数量,进而无法准确安排观看场次,所以安排学生去附近电影院包厢数一数座位。在这一预习任务中,不仅将教学任务完美完成,亦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思想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识数教学课堂中,授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提出在统计座位数量过程中遇到的计数困难,由此引入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学生运用抽象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
3 设置生活化情景,化抽象为生动形象
数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通过运用促使生活产生很大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贯彻生活化理念,不要一味地枯燥讲解,可以结合具体内容,设置相应的生活化教育情景,达到变抽象为生动形象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而且这样也更加符合小学年龄段学生的形象化思维,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和思考,有利于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数学[3]。例如在“时、分、秒”内容的教学中,就可以在介绍基本知识之外,引导学生们真正观察钟表的指针行走情况,边观察边记录,思考三根不同时针之间行走的关系,当他们发现秒针走一圈之后分针才走一小格的时候,就会明确时和分的换算关系,同时也懂得了为何1小时等于60分钟,这样的学习加深了印象,而且还会感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再比如在讲解“千克、克”知识的时候,也可以为学生展示菜市场的标签,比如白菜每500克售价0.98元,这样就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建立起来了联系,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4 关注生活实践应用,拓展思维能力
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成绩,其根本在于运用,当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到知识之后,应该在具体生活中进行运用和实践,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吸收,通过学以致用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新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4]。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要关注生活实践应用这个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为他们的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提供帮助和指导。例如在“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教学中,三角形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稳定性,但学生对此不好理解,此时教师就应该告诉他们这种特征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比如晾衣架就是三角形的,当衣服挂上面的时候不会掉落,这就是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原理。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属于对称图形,可以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运用事例,培养他们善于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良好思维。
结语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教学改革的开展,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习数学,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圣杰.如何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85.
[2]陈新龙.浅议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都市家教,2018(07):113.
[3]韩兆新.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教育,2017(04):41-42.
[4]李萍.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9(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