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普及手风琴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切合社会大众音乐需求,促进手风琴艺术溶入大众音乐生活;大力推广手风琴艺术,关注并充实手风琴民间教育;鼓励手风琴教育培训机构的开办,提高手风琴教育普及力度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普及手风琴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手风琴;教育;普及
手风琴起源于欧洲,诞生在浪漫主义音乐盛行的19世纪20年代,在晚清时候传入中国。作为一种从西洋传人的年轻乐器,手风琴以其和声丰富、音色多样、音量宏大、独奏有韵味、合奏有气势、伴奏又灵活等优点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八、九十年代手风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进入飞跃阶段,成为我国音乐艺术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近来年,手风琴在我国的发展却呈现出两种极端的现象,一方面我国专业人士的手风琴演奏水平正在与世界一流水平拉近距离;另一方面我国手风琴教育却日渐式微,渐渐不为百姓、学校认同,学习手风琴的人数每年都在递减,越来越多的业余音乐学校也在抱怨手风琴招生变得困难,严重影响着我国手风琴艺术的发展。因此,加强我国手风琴教育的推广普及势在必行。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加强普及我国手风琴教育的途径:
一、切合社会大众音乐需求。促进手风琴艺术溶入大众音乐生活
目前,我国的一些专业艺术院校所开设的自由低音巴扬手风琴教学,其水平已经在逐渐接近世界手风琴演奏的先进水平。但在手风琴教育上,“曲高和寡”固然有它存在的意义,但贴合大众音乐需求才能让手风琴有“常青树”的魅力。我国手风琴艺术之所以会从昔日辉煌走向淡出主流音乐的境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教育忽略了大众的音乐需求,一味追求高深的音乐效果,却离开了普及教育的土壤。因此,我国手风琴教育的普及要实现切合社会大众音乐需求,促进手风琴艺术溶人大众音乐生活。
一是创新大众喜闻乐见的手风琴表演形式。一把手风琴、一把座椅、正襟危坐的表演方式是手风琴传统的表演形式。在普及教育中,手风琴艺术应打破传统单一刻板的独奏、伴奏表演形式,变为重奏、室内乐、乐队、流行音乐等多元化形式。并创作出探戈、民谣、山歌选段等各种大众喜闻乐见的乐风,从热烈的探戈舞曲、咝咝的默朗格舞曲、欢快的波尔卡舞曲到令人激动的缪赛特舞曲,从爵士乐到布鲁斯轻音乐,从轻快的苏格兰双人舞曲到快乐舞曲,让手风琴以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将其独特艺术魅力得到更加充分的演绎与升华,同时也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领域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参与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获得大众的亲睐,奠定其教育普及的基础。
二是促进手风琴艺术与大众的文娱生活紧密结合。只有将手风琴艺术真正溶人到民众文化精神生活中,才能更好的拉近它与大众的距离,让手风琴重新回归大众视野,改变目前圈内热圈外冷的尴尬现象。因此,在普及教育中应以大众的文娱生活为载体,为大众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相互交流的平台,进而充分发挥和挖掘手风琴在大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和潜力,促进手风琴艺术与大众的文娱生活紧密结合。
三是迎合大众艺术欣赏水平。手风琴在我国还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其在艺术呈现效果上应以迎合大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为目的,从而吸引大众,感染大众。因此,手风琴的普及教育应把特色性强的、专业性强的音乐放低门槛,先吸引普通大众来关注它、了解它,正确地引导大众欣赏我国的手风琴音乐,从而更完地传承、发扬。
二、大力推广手风琴艺术。关注并充实手风琴民间教育
目前,很多民间群众对手风琴还停留在伴奏乐器的认识上,认为手风琴是一种难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樂器,从而导致手风琴艺术被冷落。同时,到了2000年左右,随着民间手风琴教育的日趋衰落,手风琴教育师资日渐匮乏。唯一保持的是高校的手风琴专业,但每年只有有限的名额,手风琴教育逐渐萎靡。这同样是导致我国手风琴普及困难的重要因素。因此,新时期大力推广手风琴艺术,关注并充实手风琴民间教育是我国手风琴普及工作的又一重点。
一方面,多方位、跨区域的组织民间手风琴艺术展演和演奏比赛艺术节,为手风琴艺术的推广建立平台。通过艺术节比赛、观摩和交流的形式,促进手风琴演奏形式的宣传,特别是“中国风”特色手风琴作品的创作,推广多元化的演出形式,更多地扩大手风琴演奏群体,弘扬手风琴文化,普及手风琴教育,吸引更多人加人手风琴爱好者行列,让手风琴成为喜闻乐见的大众化乐器。
另一方面,大范围、高质量的建设手风琴民间教育师资,提高我国手风琴普及效果。手风琴艺术民间教育师资短缺是制约手风琴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加强手风琴民间教育师资的建设上,一方面应从师资数量上着手,加大政府用于手风琴艺术教育的财政支出比重,加强对教育投资体制的监管,完善手风琴教育工作者的招聘机制,从而扩大师资数量。另一方面从师资质量上着手,建立手风琴民间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机制,提高教育质量,从而保证我国手风琴普及的效果。
三、鼓励手风琴教育培训机构的开办。提高手风琴普及力度
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我国在普及手风琴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鼓励手风琴教育培训机构的开办,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激发民办教育体制机制上的优势和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手风琴艺术教育需求,提高手风琴普及力度。同时,为保证手风琴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质量,应规定机构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有关规定自主设置和调整专业、开设课程、选用教材、制订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提高我国手风琴艺术的普及质量。
关键词:手风琴;教育;普及
手风琴起源于欧洲,诞生在浪漫主义音乐盛行的19世纪20年代,在晚清时候传入中国。作为一种从西洋传人的年轻乐器,手风琴以其和声丰富、音色多样、音量宏大、独奏有韵味、合奏有气势、伴奏又灵活等优点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八、九十年代手风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进入飞跃阶段,成为我国音乐艺术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近来年,手风琴在我国的发展却呈现出两种极端的现象,一方面我国专业人士的手风琴演奏水平正在与世界一流水平拉近距离;另一方面我国手风琴教育却日渐式微,渐渐不为百姓、学校认同,学习手风琴的人数每年都在递减,越来越多的业余音乐学校也在抱怨手风琴招生变得困难,严重影响着我国手风琴艺术的发展。因此,加强我国手风琴教育的推广普及势在必行。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加强普及我国手风琴教育的途径:
一、切合社会大众音乐需求。促进手风琴艺术溶入大众音乐生活
目前,我国的一些专业艺术院校所开设的自由低音巴扬手风琴教学,其水平已经在逐渐接近世界手风琴演奏的先进水平。但在手风琴教育上,“曲高和寡”固然有它存在的意义,但贴合大众音乐需求才能让手风琴有“常青树”的魅力。我国手风琴艺术之所以会从昔日辉煌走向淡出主流音乐的境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教育忽略了大众的音乐需求,一味追求高深的音乐效果,却离开了普及教育的土壤。因此,我国手风琴教育的普及要实现切合社会大众音乐需求,促进手风琴艺术溶人大众音乐生活。
一是创新大众喜闻乐见的手风琴表演形式。一把手风琴、一把座椅、正襟危坐的表演方式是手风琴传统的表演形式。在普及教育中,手风琴艺术应打破传统单一刻板的独奏、伴奏表演形式,变为重奏、室内乐、乐队、流行音乐等多元化形式。并创作出探戈、民谣、山歌选段等各种大众喜闻乐见的乐风,从热烈的探戈舞曲、咝咝的默朗格舞曲、欢快的波尔卡舞曲到令人激动的缪赛特舞曲,从爵士乐到布鲁斯轻音乐,从轻快的苏格兰双人舞曲到快乐舞曲,让手风琴以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将其独特艺术魅力得到更加充分的演绎与升华,同时也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领域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参与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获得大众的亲睐,奠定其教育普及的基础。
二是促进手风琴艺术与大众的文娱生活紧密结合。只有将手风琴艺术真正溶人到民众文化精神生活中,才能更好的拉近它与大众的距离,让手风琴重新回归大众视野,改变目前圈内热圈外冷的尴尬现象。因此,在普及教育中应以大众的文娱生活为载体,为大众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相互交流的平台,进而充分发挥和挖掘手风琴在大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和潜力,促进手风琴艺术与大众的文娱生活紧密结合。
三是迎合大众艺术欣赏水平。手风琴在我国还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其在艺术呈现效果上应以迎合大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为目的,从而吸引大众,感染大众。因此,手风琴的普及教育应把特色性强的、专业性强的音乐放低门槛,先吸引普通大众来关注它、了解它,正确地引导大众欣赏我国的手风琴音乐,从而更完地传承、发扬。
二、大力推广手风琴艺术。关注并充实手风琴民间教育
目前,很多民间群众对手风琴还停留在伴奏乐器的认识上,认为手风琴是一种难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樂器,从而导致手风琴艺术被冷落。同时,到了2000年左右,随着民间手风琴教育的日趋衰落,手风琴教育师资日渐匮乏。唯一保持的是高校的手风琴专业,但每年只有有限的名额,手风琴教育逐渐萎靡。这同样是导致我国手风琴普及困难的重要因素。因此,新时期大力推广手风琴艺术,关注并充实手风琴民间教育是我国手风琴普及工作的又一重点。
一方面,多方位、跨区域的组织民间手风琴艺术展演和演奏比赛艺术节,为手风琴艺术的推广建立平台。通过艺术节比赛、观摩和交流的形式,促进手风琴演奏形式的宣传,特别是“中国风”特色手风琴作品的创作,推广多元化的演出形式,更多地扩大手风琴演奏群体,弘扬手风琴文化,普及手风琴教育,吸引更多人加人手风琴爱好者行列,让手风琴成为喜闻乐见的大众化乐器。
另一方面,大范围、高质量的建设手风琴民间教育师资,提高我国手风琴普及效果。手风琴艺术民间教育师资短缺是制约手风琴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加强手风琴民间教育师资的建设上,一方面应从师资数量上着手,加大政府用于手风琴艺术教育的财政支出比重,加强对教育投资体制的监管,完善手风琴教育工作者的招聘机制,从而扩大师资数量。另一方面从师资质量上着手,建立手风琴民间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机制,提高教育质量,从而保证我国手风琴普及的效果。
三、鼓励手风琴教育培训机构的开办。提高手风琴普及力度
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我国在普及手风琴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鼓励手风琴教育培训机构的开办,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激发民办教育体制机制上的优势和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手风琴艺术教育需求,提高手风琴普及力度。同时,为保证手风琴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质量,应规定机构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有关规定自主设置和调整专业、开设课程、选用教材、制订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提高我国手风琴艺术的普及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