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王某,在校学生,一周前因舍友晚上打电话影响其休息,两人之间发生争吵,王某之后出现愤怒、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且伴有睡眠差、生活兴趣减退等症状,经心理测验和咨询师评估,来访者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范畴。根据来访者的问题特点和个性特征,咨询师采用了角色扮演法中的空椅子技术和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4次咨询,来访者的情绪明显好转,人际交往技能有了明显改善,学习生活恢复良好。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空椅子技术;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王某,女,20岁,大二学生,性格较内向,文静、不善交际,与同学关系一般,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二、个人陈述
一周前的一天晚上,自己因为不舒服躺在床上准备睡觉,而舍友A不断打电话,我两次试图制止她打电话,她因为在电话里和男友吵架,心情也不好,挂了电话后就和我吵了起来,后来我们被其他舍友劝开。
这一周以来我觉得特别痛苦,不想回宿舍,不想见到A,我和其他三人的关系也一般,感觉大学里人与人之间很难交心,大家相互之间都很“虚伪”。我没想到上大学以后和舍友的关系会处的这么糟糕,感觉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很失败。我很想搞好跟室友的关系,但又不知道怎么相处;想换宿舍,又觉得逃避不是解决之道,我整天为此烦躁不安、焦虑甚至失眠,担心长久下去自己会出问题,因此前来咨询。
三、心理咨询师观察
来访者独自求诊,衣着整洁,举止得体,愁眉苦脸,神疲乏力,谈到与舍友A吵架时显得气愤,谈及宿舍人际交往的失败时较焦虑、紧张,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来访者做SAS量表,得分为61,显示为中度焦虑;做SDS量表,得分为59,显示为轻度抑郁。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来访者初步访谈的表现,再根据收集到的一般资料,该来访者智力正常,自知力完整,无感知觉异常,个性稳定,主要问题是目前尚未从失败的人际交往事件中解脱出来,导致出现愤怒、焦虑、烦躁不安的情绪,其实质与来访者存在的非理性的信念相关,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五、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个性方面:来访者性格较内向、要强、不善交际;
(2)行为模式上: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导致和同学A吵架,不知如何面对其他舍友;
(3)情绪、情感方面:受愤怒、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困扰;
(4)认知方面:在处理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上存在不合理认知,如认为大学同学都虚伪、难交心,自己的人际现状很“糟糕”。
六、咨询过程
1.第一次咨询: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与诊断阶段
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对来访者的问题形成初步印象。运用倾听技术,对来访者的愤怒、焦虑、烦躁等情绪表示理解。运用情感表达技术,向来访者说明宿舍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咨询师的通情达理使来访者感到温暖,使来访者的愤怒、焦虑、烦躁等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在此基础上向来访者解说空椅子技术和合理情绪疗法,使来访者了解这两种理论,做好“与空椅子进行对话”的准备,并能结合自己的问题进行初步的A、B、C关系分析。
2.第二次咨询:宣泄阶段
通过会谈进一步解说空椅子技术,帮助来访者了解基本流程:准备两把椅子,让来访者先坐到其中一把椅子上代表自己,另一把椅子代表舍友A,就那天晚上吵架事件宣泄愤怒情绪;接着让来访者换椅子,扮演舍友A,以便让来访者体会A的委屈和气愤情绪。通过空椅子技术,来访者对舍友A的愤怒情绪得到了宣泄,并且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和舍友A沟通中的一些不当方法。
3.第三次咨询:领悟和修通阶段
利用合理情绪方法,帮助来访者分析情绪困扰中的A、B、C。诱发事件(A):与舍友A的吵架;情绪、行为困扰结果(C):吵架后的愤怒感、焦虑感和烦躁不安;不合理信念(B):①认为那天晚上舍友A打电话是故意针对自己;②经过一次和舍友的人际冲突就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处理的很失败。
咨询师引导来访者通过对以上不合理信念做辩论和解释,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糟糕至极”、“过分概括化”等认知的不合逻辑性。辩论的主要内容如下:①那天晚上舍友A因为和男友吵架,正处在气愤、激动地情绪中,而自己恰在此时要求她停止讲话,导致矛盾产生;②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通过积极主动改善,完全可以和好如初,而认为发生一次冲突就导致我的人际关系很糟糕是一种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
通过这些辩论使使来访者学会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来访者彻底改善原来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4.第四次咨询:理性再教育阶段
因来访者还是觉得大学里的人际关系不好处理,咨询师就此继续与来访者探讨:使来访者明白“每个人没有权利必须得到周围人士的赞赏”,教会来访者使用“黄金规则”去处理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等,从而使来访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来访者体验到自己掌握命运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减少她以后生活中出现类似情绪困扰的倾向,以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生活。
七、咨询效果
经过四次咨询,来访者的情绪困扰已基本消除,人际关系有所改善。
(1)来访者自我评估。感觉咨询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消除了自己的愤怒和焦虑情绪;能做到与宿舍同学在有不同意见时有效沟通,互相理解,与同学的关系日益融洽。
(2)咨询师评估。与咨询前对比,来访者基本上消除了愤怒和焦虑情绪,情绪已朝积极方向改变;来访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对人际交往的认知趋于合理,能适当的评价周围同学,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许又新.神经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2]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3][美]Gerald Corey著 石林等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第六版
作者简介:
宋理玲(1983.9~ ),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现为烟台南山学院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空椅子技术;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王某,女,20岁,大二学生,性格较内向,文静、不善交际,与同学关系一般,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二、个人陈述
一周前的一天晚上,自己因为不舒服躺在床上准备睡觉,而舍友A不断打电话,我两次试图制止她打电话,她因为在电话里和男友吵架,心情也不好,挂了电话后就和我吵了起来,后来我们被其他舍友劝开。
这一周以来我觉得特别痛苦,不想回宿舍,不想见到A,我和其他三人的关系也一般,感觉大学里人与人之间很难交心,大家相互之间都很“虚伪”。我没想到上大学以后和舍友的关系会处的这么糟糕,感觉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很失败。我很想搞好跟室友的关系,但又不知道怎么相处;想换宿舍,又觉得逃避不是解决之道,我整天为此烦躁不安、焦虑甚至失眠,担心长久下去自己会出问题,因此前来咨询。
三、心理咨询师观察
来访者独自求诊,衣着整洁,举止得体,愁眉苦脸,神疲乏力,谈到与舍友A吵架时显得气愤,谈及宿舍人际交往的失败时较焦虑、紧张,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来访者做SAS量表,得分为61,显示为中度焦虑;做SDS量表,得分为59,显示为轻度抑郁。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来访者初步访谈的表现,再根据收集到的一般资料,该来访者智力正常,自知力完整,无感知觉异常,个性稳定,主要问题是目前尚未从失败的人际交往事件中解脱出来,导致出现愤怒、焦虑、烦躁不安的情绪,其实质与来访者存在的非理性的信念相关,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五、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个性方面:来访者性格较内向、要强、不善交际;
(2)行为模式上: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导致和同学A吵架,不知如何面对其他舍友;
(3)情绪、情感方面:受愤怒、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困扰;
(4)认知方面:在处理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上存在不合理认知,如认为大学同学都虚伪、难交心,自己的人际现状很“糟糕”。
六、咨询过程
1.第一次咨询: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与诊断阶段
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对来访者的问题形成初步印象。运用倾听技术,对来访者的愤怒、焦虑、烦躁等情绪表示理解。运用情感表达技术,向来访者说明宿舍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咨询师的通情达理使来访者感到温暖,使来访者的愤怒、焦虑、烦躁等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在此基础上向来访者解说空椅子技术和合理情绪疗法,使来访者了解这两种理论,做好“与空椅子进行对话”的准备,并能结合自己的问题进行初步的A、B、C关系分析。
2.第二次咨询:宣泄阶段
通过会谈进一步解说空椅子技术,帮助来访者了解基本流程:准备两把椅子,让来访者先坐到其中一把椅子上代表自己,另一把椅子代表舍友A,就那天晚上吵架事件宣泄愤怒情绪;接着让来访者换椅子,扮演舍友A,以便让来访者体会A的委屈和气愤情绪。通过空椅子技术,来访者对舍友A的愤怒情绪得到了宣泄,并且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和舍友A沟通中的一些不当方法。
3.第三次咨询:领悟和修通阶段
利用合理情绪方法,帮助来访者分析情绪困扰中的A、B、C。诱发事件(A):与舍友A的吵架;情绪、行为困扰结果(C):吵架后的愤怒感、焦虑感和烦躁不安;不合理信念(B):①认为那天晚上舍友A打电话是故意针对自己;②经过一次和舍友的人际冲突就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处理的很失败。
咨询师引导来访者通过对以上不合理信念做辩论和解释,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糟糕至极”、“过分概括化”等认知的不合逻辑性。辩论的主要内容如下:①那天晚上舍友A因为和男友吵架,正处在气愤、激动地情绪中,而自己恰在此时要求她停止讲话,导致矛盾产生;②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通过积极主动改善,完全可以和好如初,而认为发生一次冲突就导致我的人际关系很糟糕是一种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
通过这些辩论使使来访者学会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来访者彻底改善原来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4.第四次咨询:理性再教育阶段
因来访者还是觉得大学里的人际关系不好处理,咨询师就此继续与来访者探讨:使来访者明白“每个人没有权利必须得到周围人士的赞赏”,教会来访者使用“黄金规则”去处理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等,从而使来访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来访者体验到自己掌握命运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减少她以后生活中出现类似情绪困扰的倾向,以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生活。
七、咨询效果
经过四次咨询,来访者的情绪困扰已基本消除,人际关系有所改善。
(1)来访者自我评估。感觉咨询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消除了自己的愤怒和焦虑情绪;能做到与宿舍同学在有不同意见时有效沟通,互相理解,与同学的关系日益融洽。
(2)咨询师评估。与咨询前对比,来访者基本上消除了愤怒和焦虑情绪,情绪已朝积极方向改变;来访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对人际交往的认知趋于合理,能适当的评价周围同学,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许又新.神经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2]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3][美]Gerald Corey著 石林等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第六版
作者简介:
宋理玲(1983.9~ ),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现为烟台南山学院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