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引出了教学研究型大学高水平团队建设这一问题,然后从团队、教学团队的内涵入手,阐述了高水平教学团队的主要特征,再从五方面分析了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对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促进教学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教学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教学团队;对策
一、引言
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为提升区域经济、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历史重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兴起、科学技术的推动、管理创新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多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近几年,以“学校—院系—教研室”为特征的传统垂直功能化管理模式已逐渐被摒弃,以“学科”为基本单元、以“学院”为管理实体的学术组织模式正被有效推行,师资队伍从数量到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具备了部分学科高层次人才资源集聚的优势,推动了教学水平的提升。然而,现行组织模式尚未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太合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等,由此而暴露出多学科交叉渗透难,协同工作较少,资源整合共享难,技术性、原创性成果不多,集成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对教学研究型大学传统的学术组织形式、管理模式进行审视,提出在新形势下进行团队组织再造和教学水平提升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优质的教学团队以提升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能力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教学团队的内涵及特征
“团队”是一个管理学概念。乔恩·卡曾巴赫和史密斯认为,团队是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教学团队是指高校专业人员(或教师)为了追求和实现共同的价值或教学目标而形成的,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扶助的教学群体。它是为满足创造性、灵活性和高水平绩效新型组织的需求设计,有着共同的目标的特殊群体,成员为了目标共同努力,相互承担责任,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和责任感,同时较其他类型的群体而言,能使成员的才能发挥得更好。它能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使团队的绩效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教学团队建设主要包括专业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题研究项目、研究平台、专业人员(或教师)、信息资源和制度文化等结构要素。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重点是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目的在于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倡导和培育团队精神,凝聚和支持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高高校创新平台的建设效益和水平,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势力,推动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和研究,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研讨。
从管理学角度考查,一个高水平或者高效的教学团队应该具有共同的特征,具体包括:①共同的目标。②知识技能互补。③分工协作。④良好的沟通。⑤有效的领导。虽然不同的团队基本特征相同,但是反映内容各异。可见,团队不是人员的简单拼凑,也不是人员集合的工作组,团队是一个生命体,团队的共同愿景和业绩目标可以确定教学团队的基调和志向,激发团队的激情和向心力,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技能和个性的互补促成团队的不同功能。团队对于其中每一个成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划分很明确,同时强调每个人对团队任务的完成都负有责任,别人的成绩与自己密切相关,需要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团队的沟通方式是全通道型的,鼓励成员之间畅所欲言,消除误解,达成一致。
三、高水平团队建设对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作用分析
具体来说,高水平教学团队对促进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有利于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团队”的形成要有称职的领导者、符合目标的团队结构、合格的团队成员、有效的工作系统和人际关系等。教学研究型大学一般有个别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或“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的学术中坚或国内知名的学者。通过组建科研团队,让他们成为学科带头人,成为旗帜性的领军人物,在他们的率领下,以教学团队为载体,通过联合教学的形式传授教学经验,加强对中青年的培养,打造出一批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有利于推动课程建设与改革
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遴选出一批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起到示范的作用。通过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设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上网开放,为广大师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学资源,使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整体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三)有利于实施质量工程,培养实践型人才
教学研究型大学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提高教学质量,既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能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与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倡导和培育团队精神,凝聚和支持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团队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尊重多才多艺和多种学习方法,给每位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仅把学生当作容器、教师一味将知识灌输的尴尬局面,科学地将合作性教学运用于高等教育学科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是当代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习效率和创新高校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机制的需要。
(四)有利于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教学研究型大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高层次的旗帜性人才为核心,组建由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等组成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倡导团队合作的精神,营造群体协作的氛围,通过教学合作的引领、示范作用使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文理渗透、理工交叉,经管、工商共生,整合科研方向,提高研究工作档次,形成一批有竞争力、有特色的知名学科群,逐步形成若干个国内外知名、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学科和研究方向,以此為辐射源,使之具有承接大课题、大项目的能力,科研工作得到纵深发展,使之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水平提升的突破口,从而带动学校各学科和学科群的发展。这样形成了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又提升科研水平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五)为区域性技术创新系统提供源动力
大学与地方区域经济互动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显著特征,因此,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一般符合区域发展的需求,体现本土化的特征。教学团队跟踪学术前沿,在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骨干作用,成为知识创新和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注重科技成果的技术转化,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提升地方经济的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特色的形成。可见,教学团队建设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因此,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对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培育教学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具体策略
(一)培育教学团队核心要素
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必须积极培育其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团队领导、团队规则、成员的共同愿景、成员的个人技能与成员间的“深度汇谈”等。具体来讲:一是建设有效的团队领导。每个教学团队都应明确一两位具有较高学术地位或较强教学能力的教师作为团队领导,他们既可以是原有教研室的负责人,也可以是团队公认的优秀教师。二是制定有效的团队规则。要明确建立一套大家共同认可和共同遵守的团队规则,比如,明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以及团队协作的方式、沟通途径和处理矛盾的原则等。三是建立团队共同的愿景。要提高教学质量的团队目标,必须成为团队每个成员所共同追求的个人愿景,只有当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一致时,团队工作才能形成合力。四是注重成员个人技能的提高。教学团队成员在教学技能、教学经验和教研能力方面应有一定的梯度差别,以实现团队的技能互补和成员技能的共同提高。五是倡导成员间的“深度汇谈”。团队中,大家以多样的观点探讨复杂问题,提出个人假设,并彼此交换想法。
可见,培育教学团队的核心要素是提高教学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构建合理的教学团队结构,提高团队绩效
团队是由年龄、性别、职称、学历结构各异的集体构成的,而不同的团队结构决定了不同的行为方式,如专业不同,研究兴趣的差异导致授课内容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讲课内容深度也各异,不同行为导致教学效果不同。可见,团队结构决定团队行为,团队行为决定团队绩效。由此可推,改善团队的绩效应该从团队结构入手。建设合理的团队结构,要求团队成员在知识技能、年龄、个性、职称上要有较强的互补性,这将直接决定团队的绩效。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教学团队一定要注意教师梯队的建设,力争带好一帮青年教师,团结凝聚一批学术骨干,建设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
(三)积极发挥教学团队潜力
团队成员的能力可分为固有能力与潜力两部分,一个高效的团队不仅要把其固有的能力发挥出来,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其潜力,发挥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学习型组织,每个成员都应该自我超越。不同团队通过相互听课、评课活动,对青年教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经验丰富的老师上课的示范,青年教师从自身的不足出发,学习经验,改正缺点,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是短时间的一种超越。反过来,青年老师水平提高了,对经验丰富的老师产生压力,促成其也具超越自我的意识,从而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创造1+1>2效应。
(四)加强团队文化建设,营造和谐与宽容的文化氛围
教学团队是否能发挥强大的协同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团队是否拥有和谐和宽容的文化氛围。高等学校是学者的精神家园,高校教师所倡导的大学精神,如自由精神、独立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应该成为教学团队文化建设的基础。对于一个教学团队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鼓励学术争鸣,保护不同意见;要有学术自由的精神,使每个成员都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要有创新和批判精神,敢于质疑既有的结论,推动学科前沿的发展;要有合作精神,促进团队成员之间互相支持,协同配合,顾全大局,愿意为实现团队的共同愿景和具体目标而奋斗;要有严谨治学、积极向上的学风,克服学术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参考文献:
[1]Stephen P·Robbins,Management,The Seventh Edition,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04.
[2]Jon R Katzenbach,Douglas K Smith. The Wisdom of teams[M].New York:McKinsey & Company.Inc,1999.
[3]P德鲁克.未来的管理——25位卓越管理大师关于管理的新思维与新技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4]Larry E Greiner,Evoluation and revolution an organization grow[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
[5]Tuckman W.Developmental sequence in small group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65.
[6]聂莉琼.深圳高等职业院校系部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管理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7]洪曉军,肖刚,等.教学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与策略[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5,(12).
[8]王磊.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生命周期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7,(5).
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教改课题“教学研究型大学高水平团队建设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明贤(1968-),女,陕西大荔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文春晖(1981-),男,湖南安化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师。
关键词:教学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教学团队;对策
一、引言
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为提升区域经济、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历史重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兴起、科学技术的推动、管理创新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多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近几年,以“学校—院系—教研室”为特征的传统垂直功能化管理模式已逐渐被摒弃,以“学科”为基本单元、以“学院”为管理实体的学术组织模式正被有效推行,师资队伍从数量到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具备了部分学科高层次人才资源集聚的优势,推动了教学水平的提升。然而,现行组织模式尚未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太合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等,由此而暴露出多学科交叉渗透难,协同工作较少,资源整合共享难,技术性、原创性成果不多,集成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对教学研究型大学传统的学术组织形式、管理模式进行审视,提出在新形势下进行团队组织再造和教学水平提升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优质的教学团队以提升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能力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教学团队的内涵及特征
“团队”是一个管理学概念。乔恩·卡曾巴赫和史密斯认为,团队是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教学团队是指高校专业人员(或教师)为了追求和实现共同的价值或教学目标而形成的,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扶助的教学群体。它是为满足创造性、灵活性和高水平绩效新型组织的需求设计,有着共同的目标的特殊群体,成员为了目标共同努力,相互承担责任,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和责任感,同时较其他类型的群体而言,能使成员的才能发挥得更好。它能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使团队的绩效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教学团队建设主要包括专业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题研究项目、研究平台、专业人员(或教师)、信息资源和制度文化等结构要素。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重点是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目的在于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倡导和培育团队精神,凝聚和支持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高高校创新平台的建设效益和水平,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势力,推动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和研究,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研讨。
从管理学角度考查,一个高水平或者高效的教学团队应该具有共同的特征,具体包括:①共同的目标。②知识技能互补。③分工协作。④良好的沟通。⑤有效的领导。虽然不同的团队基本特征相同,但是反映内容各异。可见,团队不是人员的简单拼凑,也不是人员集合的工作组,团队是一个生命体,团队的共同愿景和业绩目标可以确定教学团队的基调和志向,激发团队的激情和向心力,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技能和个性的互补促成团队的不同功能。团队对于其中每一个成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划分很明确,同时强调每个人对团队任务的完成都负有责任,别人的成绩与自己密切相关,需要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团队的沟通方式是全通道型的,鼓励成员之间畅所欲言,消除误解,达成一致。
三、高水平团队建设对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作用分析
具体来说,高水平教学团队对促进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有利于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团队”的形成要有称职的领导者、符合目标的团队结构、合格的团队成员、有效的工作系统和人际关系等。教学研究型大学一般有个别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或“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的学术中坚或国内知名的学者。通过组建科研团队,让他们成为学科带头人,成为旗帜性的领军人物,在他们的率领下,以教学团队为载体,通过联合教学的形式传授教学经验,加强对中青年的培养,打造出一批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有利于推动课程建设与改革
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遴选出一批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起到示范的作用。通过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设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上网开放,为广大师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学资源,使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整体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三)有利于实施质量工程,培养实践型人才
教学研究型大学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提高教学质量,既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能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与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倡导和培育团队精神,凝聚和支持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团队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尊重多才多艺和多种学习方法,给每位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仅把学生当作容器、教师一味将知识灌输的尴尬局面,科学地将合作性教学运用于高等教育学科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是当代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习效率和创新高校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机制的需要。
(四)有利于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教学研究型大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高层次的旗帜性人才为核心,组建由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等组成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倡导团队合作的精神,营造群体协作的氛围,通过教学合作的引领、示范作用使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文理渗透、理工交叉,经管、工商共生,整合科研方向,提高研究工作档次,形成一批有竞争力、有特色的知名学科群,逐步形成若干个国内外知名、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学科和研究方向,以此為辐射源,使之具有承接大课题、大项目的能力,科研工作得到纵深发展,使之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水平提升的突破口,从而带动学校各学科和学科群的发展。这样形成了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又提升科研水平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五)为区域性技术创新系统提供源动力
大学与地方区域经济互动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显著特征,因此,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一般符合区域发展的需求,体现本土化的特征。教学团队跟踪学术前沿,在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骨干作用,成为知识创新和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注重科技成果的技术转化,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提升地方经济的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特色的形成。可见,教学团队建设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因此,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对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培育教学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具体策略
(一)培育教学团队核心要素
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必须积极培育其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团队领导、团队规则、成员的共同愿景、成员的个人技能与成员间的“深度汇谈”等。具体来讲:一是建设有效的团队领导。每个教学团队都应明确一两位具有较高学术地位或较强教学能力的教师作为团队领导,他们既可以是原有教研室的负责人,也可以是团队公认的优秀教师。二是制定有效的团队规则。要明确建立一套大家共同认可和共同遵守的团队规则,比如,明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以及团队协作的方式、沟通途径和处理矛盾的原则等。三是建立团队共同的愿景。要提高教学质量的团队目标,必须成为团队每个成员所共同追求的个人愿景,只有当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一致时,团队工作才能形成合力。四是注重成员个人技能的提高。教学团队成员在教学技能、教学经验和教研能力方面应有一定的梯度差别,以实现团队的技能互补和成员技能的共同提高。五是倡导成员间的“深度汇谈”。团队中,大家以多样的观点探讨复杂问题,提出个人假设,并彼此交换想法。
可见,培育教学团队的核心要素是提高教学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构建合理的教学团队结构,提高团队绩效
团队是由年龄、性别、职称、学历结构各异的集体构成的,而不同的团队结构决定了不同的行为方式,如专业不同,研究兴趣的差异导致授课内容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讲课内容深度也各异,不同行为导致教学效果不同。可见,团队结构决定团队行为,团队行为决定团队绩效。由此可推,改善团队的绩效应该从团队结构入手。建设合理的团队结构,要求团队成员在知识技能、年龄、个性、职称上要有较强的互补性,这将直接决定团队的绩效。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教学团队一定要注意教师梯队的建设,力争带好一帮青年教师,团结凝聚一批学术骨干,建设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
(三)积极发挥教学团队潜力
团队成员的能力可分为固有能力与潜力两部分,一个高效的团队不仅要把其固有的能力发挥出来,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其潜力,发挥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学习型组织,每个成员都应该自我超越。不同团队通过相互听课、评课活动,对青年教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经验丰富的老师上课的示范,青年教师从自身的不足出发,学习经验,改正缺点,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是短时间的一种超越。反过来,青年老师水平提高了,对经验丰富的老师产生压力,促成其也具超越自我的意识,从而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创造1+1>2效应。
(四)加强团队文化建设,营造和谐与宽容的文化氛围
教学团队是否能发挥强大的协同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团队是否拥有和谐和宽容的文化氛围。高等学校是学者的精神家园,高校教师所倡导的大学精神,如自由精神、独立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应该成为教学团队文化建设的基础。对于一个教学团队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鼓励学术争鸣,保护不同意见;要有学术自由的精神,使每个成员都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要有创新和批判精神,敢于质疑既有的结论,推动学科前沿的发展;要有合作精神,促进团队成员之间互相支持,协同配合,顾全大局,愿意为实现团队的共同愿景和具体目标而奋斗;要有严谨治学、积极向上的学风,克服学术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参考文献:
[1]Stephen P·Robbins,Management,The Seventh Edition,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04.
[2]Jon R Katzenbach,Douglas K Smith. The Wisdom of teams[M].New York:McKinsey & Company.Inc,1999.
[3]P德鲁克.未来的管理——25位卓越管理大师关于管理的新思维与新技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4]Larry E Greiner,Evoluation and revolution an organization grow[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
[5]Tuckman W.Developmental sequence in small group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65.
[6]聂莉琼.深圳高等职业院校系部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管理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7]洪曉军,肖刚,等.教学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与策略[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5,(12).
[8]王磊.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生命周期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7,(5).
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教改课题“教学研究型大学高水平团队建设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明贤(1968-),女,陕西大荔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文春晖(1981-),男,湖南安化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