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强调:“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有位哲人也曾这样说过:一位合格的教师知道教什么,一位优秀的教师知道怎样教。可见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理论。教育激励理论存在于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在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活动中,时刻不可放松。加之中学政治教学内容的理论性、抽象性、枯燥性,更凸显了政治教学中运用教育激励的重要性。
教育激励是教师与学生彼此或自我诱发教育需要与动机,引导教育(包含教学)行为,努力实现教育目的或教学目标的过程。注意激励学生,尽量减少学生的挫折感,是时代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在教育上的反映。这种时代精神广泛体现在现代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等领域中。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尝试运用教育激励策略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一、开始教学时,侧重从态度与需要两方面选择激励学生的策略
众所周知,需要是由未满足的欲望、要求或由剥夺引起的人的内部的紧张状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推动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需要是动机的前提,动机是需要的发展。诱发学生的需要与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做法是:
1.利用怀疑、惊奇、发现、探索和幻想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处于惊奇、怀疑、信念冲突、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困惑或面临矛盾要求等状态中,可促使其心理冲突形成从而获得激励力量。例如,在讲货币的基本职能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人们在购买商品时,通常要通过这么两个过程来完成,一是买卖双方要讨价还价,二是买卖双方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上述两个过程分别体现了商品的哪一个基本职能?”这个问题比较灵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具有对新知的困惑、不确定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利用提问和活动把学生的兴趣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在新授内容开始时,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往往感到有必要解决疑难或获得更多关于课题的信息。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思想或做出预见,或提出一些学生在成功参与活动后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如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公民民主监督资料,让学生回答公民民主监督的内容及意义。
3.利用游戏、模仿调动学生积极性。游戏是一种教学活动,教师利用这种活动,一是将游戏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寓教于乐;二是帮助学生在游戏中评价自己的选择。模仿是另一种教学活动。它可以再创造或复制真实的事件或情境。例如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中,本人设计让学生作为导游领着大伙“游上海世博”的情境框架,从而帮助学生在具体“事件”中体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在“事件”中进行决策、作出选择和获得结果。
态度方面,教师要尽量与学生拥有同样的价值观念(在不违背原則的情况下),用同情的姿态倾听学生的意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形成学生对政治学科学习的肯定态度。在教学过程中,非万不得已,笔者不批评违规学生,而是用“感情”方式处理。曾经在课堂上发现某学生与别人讲话,不认真听讲,我立马就停止讲课,当讲话的学生意识到并望着我时,我对他“深情地”笑笑。“响鼓不用重锤”,事后这位学生感到非常内疚,在他看来,自己不听讲老师不仅不批评,反而对自己笑,似乎“欠”老师太多。可见,客观公正地激励一个学生,形成一个由“他励”“自励”“互励”连成的激励网络,往往可以收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间阶段,重点从刺激与感情两方面考虑激励策略
1.从刺激方面看,在连接不同的教学活动时,可运用动作、声音、身势语音、道具等刺激物。要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结合起来,可用幽默、例子、类比、故事或提问方式。
2.从感情方面看,要注意将学生的情感与学习过程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理想的环境中。新课标在其基本理念中指出:“在课程内容结构设计上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围绕生活这一主题,本人把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感受统一起来,进而形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利用感情激励的有关策略。
三、在教学结束阶段,要注意胜任与强化两个激励因素
胜任,意味着学生体验到自己成长并认识、掌握到学习内容。在教学内容结束时,及时布置同步训练,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整体评价,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努力带来的学习效果,并加以强化。
(责任编辑 袁 妮)
教育激励是教师与学生彼此或自我诱发教育需要与动机,引导教育(包含教学)行为,努力实现教育目的或教学目标的过程。注意激励学生,尽量减少学生的挫折感,是时代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在教育上的反映。这种时代精神广泛体现在现代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等领域中。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尝试运用教育激励策略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一、开始教学时,侧重从态度与需要两方面选择激励学生的策略
众所周知,需要是由未满足的欲望、要求或由剥夺引起的人的内部的紧张状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推动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需要是动机的前提,动机是需要的发展。诱发学生的需要与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做法是:
1.利用怀疑、惊奇、发现、探索和幻想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处于惊奇、怀疑、信念冲突、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困惑或面临矛盾要求等状态中,可促使其心理冲突形成从而获得激励力量。例如,在讲货币的基本职能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人们在购买商品时,通常要通过这么两个过程来完成,一是买卖双方要讨价还价,二是买卖双方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上述两个过程分别体现了商品的哪一个基本职能?”这个问题比较灵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具有对新知的困惑、不确定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利用提问和活动把学生的兴趣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在新授内容开始时,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往往感到有必要解决疑难或获得更多关于课题的信息。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思想或做出预见,或提出一些学生在成功参与活动后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如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公民民主监督资料,让学生回答公民民主监督的内容及意义。
3.利用游戏、模仿调动学生积极性。游戏是一种教学活动,教师利用这种活动,一是将游戏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寓教于乐;二是帮助学生在游戏中评价自己的选择。模仿是另一种教学活动。它可以再创造或复制真实的事件或情境。例如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中,本人设计让学生作为导游领着大伙“游上海世博”的情境框架,从而帮助学生在具体“事件”中体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在“事件”中进行决策、作出选择和获得结果。
态度方面,教师要尽量与学生拥有同样的价值观念(在不违背原則的情况下),用同情的姿态倾听学生的意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形成学生对政治学科学习的肯定态度。在教学过程中,非万不得已,笔者不批评违规学生,而是用“感情”方式处理。曾经在课堂上发现某学生与别人讲话,不认真听讲,我立马就停止讲课,当讲话的学生意识到并望着我时,我对他“深情地”笑笑。“响鼓不用重锤”,事后这位学生感到非常内疚,在他看来,自己不听讲老师不仅不批评,反而对自己笑,似乎“欠”老师太多。可见,客观公正地激励一个学生,形成一个由“他励”“自励”“互励”连成的激励网络,往往可以收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间阶段,重点从刺激与感情两方面考虑激励策略
1.从刺激方面看,在连接不同的教学活动时,可运用动作、声音、身势语音、道具等刺激物。要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结合起来,可用幽默、例子、类比、故事或提问方式。
2.从感情方面看,要注意将学生的情感与学习过程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理想的环境中。新课标在其基本理念中指出:“在课程内容结构设计上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围绕生活这一主题,本人把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感受统一起来,进而形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利用感情激励的有关策略。
三、在教学结束阶段,要注意胜任与强化两个激励因素
胜任,意味着学生体验到自己成长并认识、掌握到学习内容。在教学内容结束时,及时布置同步训练,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整体评价,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努力带来的学习效果,并加以强化。
(责任编辑 袁 妮)